剛上大學跟室友聊什麼(室友給你帶過什麼)
2023-07-06 11:30:52 1
送特產
是迅速拉近與室友距離的不二法寶
而送「絕交特產」
是送室友前往千裡之外的迷惑操作
開學好一陣子了
小槑足不出戶
卻嘗遍各地舌尖上的「絕交特產」
看著室友們塞滿特產的行李箱
不禁落下了兩行
感(gou)動(dai)的淚水
福建
土筍凍
土筍凍是用可口革囊星蟲的蠕蟲製成的,這是什麼神秘生物我不知道,光是「蠕蟲」二字已經勸退不少人了。
而對於生長在灘涂的當地人而言,是非常可口的美食。經過清洗、熬煮、冷卻等多道工序,乾淨清潔、膠質豐富,「懂的人自然懂」。
@我與學生的日常:大學時,我的一個福建室友帶來了土筍凍。本來很可怕的食物,蘸上辣醬或醬油,口感像果凍一樣軟綿綿,真的是好吃到讓你忽略那些蟲子!
然而不懂的人,真的不懂。
@直子在阿美寮:我們那兒的土特產土筍凍,那可真的是本地人吃了會沉默,外地人吃了會流淚。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土特產,但也有不少當地人是不能接受的。
潮汕
血蚶
聲稱「只燙10秒就能吃」的血蚶,在潮汕當地美食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可是只燙10秒,掰開外殼仍然全是「血」,要塞進嘴裡,還是需要梁靜茹的勇氣 五月天的倔強 汪峰的勇敢的心。
@默默:作為本地人的我實在是接受無能,更可怕的是,每年過年父母都逼著我吃,還美其名曰嘗試,「試著試著就愛吃了」。然而我試了將近二十年,還是本能反胃。
@geekand-me:寧德的舍友曾帶過一罐血蚶到宿舍,聞起來很香,可居然還是生的!打開還在滴血!我不敢嘗試!
看這接連不斷的感嘆號就知道,這事兒不簡單,因為吃的場面真的像「案發現場」。
@梅華歐巴:血蚶哪裡讓人聞風喪膽了,簡直不可思議,明明它超級無敵好吃!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也有部分網友奮起為血蚶正名打call!
血水的鮮美豈是我等凡輩能夠輕易領悟的呢?大膽的朋友們,來接受血蚶的天啟吧。
山東
金蟬
金蟬,又名知了猴。由於金蟬的營養價值高,以及對人體發揮的多種滋補藥效功能,民間早有把金蟬比喻成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
相信經過前面的視覺「洗禮」,這些金蟬也變得稍微沒有那麼驚悚了吧。
除了外表的難以入目之外,好像也沒有過於無法接受的方面了。
起碼…….起碼是熟透的。
@我還是那個可愛的小李:雖然我知道油炸金蟬不僅能吃,營養價值還很高,但是我真的真的一口都不敢吃。
或許這個小傢伙長得沒那麼瘮得慌,當真能成為健身達人補充蛋白質的另一個選擇。畢竟金蟬所含蛋白質為雞蛋的6倍,瘦牛肉的3.5倍,雞肉的3倍。
什麼?這個特產帶不回去給室友?
怎麼可能,罐裝金蟬為您服務,安排!
北京
問:外地人之砒霜,北京人之蜜糖是什麼?
答:有且僅有「豆汁兒」。
豆汁兒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而成的。
豆汁兒對於老北京的重要性,可以用汪曾祺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來表達:「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
地位如此之高的豆汁兒,卻讓一向表情管理極佳的何老師都作嘔三連。
廣西
恭城油茶
油茶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
恭城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長壽的秘訣跟油茶也有莫大的關係。
@王木木:我們本地人喝起來是「爽神湯」,一家人三餐離不開。室友喝了之後說比中藥還難喝,又苦又辣(姜味)又釅。
油茶,一種喜歡的人很喜歡,反感的人表示很魔鬼的矛盾體本體。
@湫懿:油茶,一碗可能要喝很多次才能接受,然後是欲罷不能的美味。
@起個什麼名字好:第一次吃恭城油茶的時候心態爆炸,附帶的調料罐裡全是鹽。
與北京的豆汁兒類似,恭城油茶在配上其他食材或者佐茶小吃的綜合作用之下,才能顯示它的獨特魅力。
油茶煮魚、油茶煮雞都能打開油茶新世界的大門。
油茶本身是一種綠色食品,具有生津解渴和祛除溼障等作用,恭城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與當地的飲食有很大關係,油茶當然少不了。
你的廣西老表為你端來一碗油茶,為咱們的長壽乾杯!
貴州
折耳根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李時珍第一次發現該種藥材時,由於過於難吃,於是起名為「魚腥草」。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很腥的東西,具體是死魚的那種腥味。
@Know Nothing:折耳根,簡直就是魚腥味的核彈在你嘴巴裡爆炸。我哪怕餓死,都不會吃的!
@萌哥的居居:重慶的室友說從家帶了好東西,聞到氣味那一瞬間,我要暈倒了!一點都不誇張,我感覺頭腦發昏一口氣差點上不來。
為了將折耳根這種神一般存在的物體發揚光大,貴州好一多還推出折耳根酸奶產品,一盒價格是8.5元/200ml,至於味道……
@OurStars:就是普通酸奶混合著折耳根顆粒的感覺,邊喝還可以邊咀嚼酸奶裡的折耳根(你們可以自行想像一下)。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對這些特產接受無能的。
不同地方的人們有著各不相同的口味喜好,畢竟「絕交特產」在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特產中只佔據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室友有帶過什麼「奇葩」土特產給你嗎?
或者你又帶過什麼「絕交特產」給室友嗎?
來源:中青校媒 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