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傳感器安裝架的製作方法
2023-07-06 06:22:51 3
專利名稱:一種傳感器安裝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姿態測量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傳感器安裝架。
背景技術:
在進行姿態測量的時候,需要在筒狀部件上安裝傳感器。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設計一種傳感器安裝架,方便在筒狀部件上安裝傳感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傳感器安裝架,該傳感器安裝架能夠快速安裝、拆卸天線,便於設備的快速展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傳感器安裝架,包括:傳感器底座和兩個安裝支架,所述傳感器底座的一端連接一個安裝支架,所述傳感器底座的另一端連接另一個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上卡箍、下卡箍、螺杆、螺母和第一偏心輪,所述下卡箍的一端由第一旋轉軸與所述上卡箍的一端相連,所述偏心輪由第二旋轉軸與所述下卡箍的另一端相連,所述螺杆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螺母,所述第一旋轉軸與所述第二旋轉軸相互平行。可選地,所述傳感器底座包括:底板和第二偏心輪,所述第二偏心輪由位於所述底板外側的第三旋轉軸與所述底板相連。可選地, 使用時傳感器由位於所述底板中央的滑道槽與所述底板相連,並將所述第二偏心輪向所述底板中央旋轉90度卡住所述傳感器。可選地,所述上卡箍包括左上卡箍、上卡箍底座和右上卡箍;所述下卡箍包括左下卡箍、下卡箍底座和右下卡箍。可選地,所述左上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上卡箍底座的一邊相連,所述右上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上卡箍底座的另一邊相連;所述左下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下卡箍底座的一邊相連,所述右下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下卡箍底座的另一邊相連。可選地,所述上卡箍還包括卡槽,所述卡槽位於所述上卡箍上。可選地,安裝時所述上卡箍和所述下卡箍卡住筒狀部件,將所述螺杆推入所述卡槽,旋緊螺母,將所述偏心輪向著下卡箍的方向旋轉90度。可選地,拆卸時將所述偏心輪向著所述上卡箍的方向旋轉90度,將所述螺杆推出所述卡槽,旋鬆螺母,繞著所述第一旋轉軸向上旋轉所述上卡箍,使所述安裝支架與筒狀部件分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包括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感器安裝架不僅可以快速安裝在筒狀部件上,而且快速安裝、拆卸傳感器,便於設備的快速展開。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傳感器安裝架的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傳感器安裝架的側視圖;圖3A、3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傳感器安裝架的安裝過程示意圖;圖4A、4B是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傳感器底座的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照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一種傳感器安裝架的結構圖,本實施例具體可以包括:傳感器底座10、安裝支架11和安裝支架12,所述傳感器底座10的一端連接一個安裝支架11,所述傳感器底座10的另一端連接另一個安裝支架12。圖2是上述傳感器安裝架的側視圖,本實施例中傳感器安裝架的安裝支架11具體可以包括:上卡箍110、下卡箍111、螺杆112、螺母113和偏心輪114,其中,下卡箍111的一端由第一旋轉軸115與上卡箍110的一端相連,所述偏心輪114由第二旋轉軸116與所述下卡箍111的另一端相連,所述螺杆11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116,所述螺杆112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螺母113,所述第一旋轉軸115與所述第二旋轉軸116相互平行。在本實施例中,上卡·箍110具體可以包括:左上卡箍、上卡箍底座和右上卡箍;下卡箍111具體可以包括:左下卡箍、下卡箍底座和右下卡箍。具體地,所述左上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上卡箍底座的一邊相連,所述右上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上卡箍底座的另一邊相連;所述左下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下卡箍底座的一邊相連,所述右下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下卡箍底座的另一邊相連。在本實施例中上卡箍還可以包括卡槽1101,所述卡槽1101位於所述上卡箍110上。下面描述本實施例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如何安裝在筒狀部件上,參照圖3,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傳感器安裝架的安裝過程示意圖。在安裝的時候,螺母13、螺杆12和偏心輪14由圖3A所示的狀態轉變為圖3B所示的狀態。首先,將所述上卡箍110和所述下卡箍111卡住筒狀部件20,然後將所述螺杆112推入所述卡槽1101,旋緊螺母113,將所述偏心輪114向著下卡箍111的方向繞第二旋轉軸116旋轉90度。這樣安裝支架就安裝在筒狀部件20上了,如圖3B所示。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支架的拆卸過程與安裝過程相反,在拆卸的時候,螺母、螺杆和偏心輪由圖3B所示的狀態轉變為圖3A所示的狀態。拆卸的時候將所述偏心輪114向著所述上卡箍110的方向繞第二旋轉軸116旋轉90度,將所述螺杆112推出所述卡槽1101,旋鬆螺母113,繞著所述第一旋轉軸115向上旋轉所述上卡箍110,使所述安裝支架與筒狀部件20分離。由圖3所示的本實施例所述的安裝支架的安裝過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天線安裝架安裝簡單,可以方便快速地安裝在筒狀部件上。[0032]參照圖4,是傳感器底座的使用示意圖,本實施例中傳感器底座10具體可以包括:底板101和第二偏心輪102,所述第二偏心輪102由位於所述底板外側的第三旋轉軸與所述底板相連。本實施例中傳感器安裝架在使用時,傳感器30由位於所述底板101中央的滑道槽與所述底板相連,並將所述第二偏心輪102向所述底板101中央旋轉90度卡住所述傳感器。如圖4B所示,圖4B是圖4A的仰視圖,第二偏心輪102由實線位置向著所示底板101旋轉90度至圖4B中的虛線位置,此時第二偏心輪102卡住傳感器30,這樣傳感器就安裝在傳感器底座上了。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傳感器安裝架,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 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包括: 傳感器底座和兩個安裝支架,所述傳感器底座的一端連接一個安裝支架,所述傳感器底座的另一端連接另一個安裝支架; 所述安裝支架包括:上卡箍、下卡箍、螺杆、螺母和第一偏心輪,所述下卡箍的一端由第一旋轉軸與所述上卡箍的一端相連,所述偏心輪由第二旋轉軸與所述下卡箍的另一端相連,所述螺杆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螺母,所述第一旋轉軸與所述第二旋轉軸相互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傳感器底座包括:底板和第二偏心輪,所述第二偏心輪由位於所述底板外側的第三旋轉軸與所述底板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 使用時傳感器由位於所述底板中央的滑道槽與所述底板相連,並將所述第二偏心輪向所述底板中央旋轉90度卡住所述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 所述上卡箍包括左上卡箍、上卡箍底座和右上卡箍; 所述下卡箍包括左下卡箍、下卡箍底座和右下卡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 所述左上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上卡箍底座的一邊相連,所述右上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上卡植底座的另一邊相連; 所述左下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下卡箍底座的一邊相連,所述右下卡箍通過螺絲與所述下卡箍底座的另一邊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 所述上卡箍還包括卡槽,所述卡槽位於所述上卡箍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 安裝時所述上卡箍和所述下卡箍卡住筒狀部件,將所述螺杆推入所述卡槽,旋緊螺母,將所述偏心輪向著下卡箍的方向旋轉90度。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傳感器安裝架,其特徵在於: 拆卸時將所述偏心輪向著所述上卡箍的方向旋轉90度,將所述螺杆推出所述卡槽,旋鬆螺母,繞著所述第一旋轉軸向上旋轉所述上卡箍,使所述安裝支架與筒狀部件分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傳感器安裝架,該傳感器安裝架能夠快速安裝、拆卸天線,便於設備的快速展開。所述傳感器安裝架包括傳感器底座和兩個安裝支架,所述傳感器底座的一端連接一個安裝支架,所述傳感器底座的另一端連接另一個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包括上卡箍、下卡箍、螺杆、螺母和第一偏心輪,所述下卡箍的一端由第一旋轉軸與所述上卡箍的一端相連,所述偏心輪由第二旋轉軸與所述下卡箍的另一端相連,所述螺杆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軸,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螺母,所述第一旋轉軸與所述第二旋轉軸相互平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感器安裝架不僅可以快速安裝在筒狀部件上,而且快速安裝、拆卸傳感器,便於設備的快速展開。
文檔編號G01D11/16GK203100757SQ20122070833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
發明者於寧, 張寶彬, 尉曉龍 申請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指揮自動化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