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怎麼突然不能看(流金歲月爛尾極端)
2023-07-06 01:09:06 2
近幾年追劇,在大結局之前,你永遠不知道對一部作品能否保持同樣的評價,曾經的《我的前半生》是這樣,當下的《流金歲月》也是這樣。
這部作品開局的「魔改」雖然不被原著粉認可,但至少也改出了溫暖基調,細品還是很動人的,可惜兩位女主進入職場後,各種橋段便開始浮於現實。
不過,此時故事仍舊有一定吸引力,畢竟,友情線的確好嗑,愛情線走向也的確讓觀眾好奇,但當《流金歲月》正式大結局後,槽點還是掩蓋了優點。
它給了一個開放式大結局,朱鎖鎖的愛情線全數BE,蔣南孫與王永正雖解除了誤會複合,卻沒有明確收尾,最終是以兩個女孩先近相守、再遙相望為終結。
看起來,這樣清奇的收尾相當別具一格,但實質上,它不僅倉促,還很俗套。
倉促的收場,故事分配比例失衡無論是原著粉還是劇粉,在看《流金歲月》結局,或多或少都有開了八倍速的感覺,鋪墊了30多集的感情線一集收尾,鋪墊了30多集的成長以旁白來解答。
當你以為朱鎖鎖與謝宏祖離婚後的人生才正式開始進入轉折,覺得蔣南孫會通過楊柯的項目進一步蛻變時,《流金歲月》在此時便戛然而止了。
朱鎖鎖直到大結局才離婚,之後持成長,唯有一個重回房產銷售的鏡頭。
蔣南孫前腳還在為掐滅王永正夢想內疚,後腳便突然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走入happyending了。
與已播出的劇情相比,大結局尾聲蔣南孫用一分鐘完成的所有角色未來介紹,反而更值得深挖,可見,編劇在刻畫這個故事時,明顯有比例失衡現象。
她浪費了太多時間在精言集團,朱鎖鎖真正發揮出事業實力的地方其實只有在銷售部有所體現,成為葉瑾言秘書後,職場完全變成了朱鎖鎖感情線的陪襯。
而持續三分二劇情的朱鎖鎖兩段感情線,一個被當事人蓋章純粹是父女情,理論上是合理的,但這種瑪麗蘇父女情,真的沒有什麼太大意義。
貫穿蔣南孫主線的還債劇情,客觀來說也並沒有讓觀眾覺得多麼困難,如果不是因為這件事影響了她與王永正的感情,可能觀眾早已遺忘了巨額欠款背景。
至於王永正與蔣南孫的感情糾葛,完全看不出原著中王永正給蔣南孫帶來的治癒,只有兩個因莫名其妙隱瞞誤會多集又瞬間解開的倉促橋段。
甚至,很多鋪墊都沒有給出適當的收尾,比配角如趙瑪琳、袁媛,大量的時間鋪墊她們的惡,幾句臺詞便交待了人物突然的醒悟。
如果編劇能夠壓縮中後期的劇情佔比,預留時間給朱鎖鎖走出離婚陰影,讓蔣南孫還債後重拾組建家庭或無負擔擁抱新生活的自信,比例就合理多了。
俗套的定律,仍舊難逃「真善美」亦舒作品很風格化,她不似古早言情小說般追求傳統的真善美價值觀,或塑造一個聖母主角,但改編成內地劇的幾部亦舒作品,總是會陷入莫名的極端真善美定律。
《我的前半生》如此,前期作妖的配角們一秒變「好人」,然後得到主角的原諒收穫完美結局,擁有兩個前期愛憎分明女主的《流金歲月》,居然也是如此。
面對謝母的貶低、謝宏祖完全沒有責任心的對待,朱鎖鎖在謝家破產後選擇一個瓊瑤女主常見的反應:我要傾盡全力拯救這個不尊重、不認可我的家庭。
她不僅返還了在葉謹言提醒下好不容易保全的財產,還試圖借高利貸幫助謝家,這對一個單親媽媽來說,完全是天荒夜談的操作,聖母之母不過如此。
當然,編劇已經沒有時間讓朱鎖鎖也來段還債故事了,所以她把本劇最有實力的總裁葉謹言變成了一位傑克蘇聖父。
為了朱鎖鎖,葉謹言直接放棄精言集團,然後給即將破產的謝氏打了三年工……
看到這裡,七話突然覺得葉謹言與朱鎖鎖有父女相了,他們都擁有一個不亞於瑪麗蘇小說的拯救「壞人」的聖母心,堅持「他人以痛吻我,我便要賣身還債」。
蔣南孫的故事線雖然沒有這麼超現實,但編劇改變了王永正之後,也間接讓她變得理想化起來,兩位女主在挫折中歸來,反而失去了曾經的個性。
一個不再伶俐,一個不再果決,所有的個性都在為「真善美」買單的過程中消失,從曾經有趣靈魂,變成了千篇一律的聖母,這是本劇最為讓人失望的地方。
編劇秦雯的致命硬傷:浮於半空的地氣因為大結局槽點太多,兩次改編亦舒作品的編劇秦雯也再次受到吐槽(上一次是《我的前半生》),她是一個很神奇的編劇,作品總能收穫熱度,卻維持不住口碑。
她的創作有很多驚豔之筆或觸動人心的小細節,《我的前半生》中讓觀眾眼前一亮的真職業女性唐晶以及《流金歲月》開場展現的生活感,都頗受好評。
兩部作品開局的好口碑,離不開編劇在戲劇化與真實質感上的創作,這一點是值得表揚的,也是作品仍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但,《我的前半生》出色的家庭主婦向獨立女性蛻變題材,在驚豔的開局後給了一個狗血的延伸,然後倉促結尾,《流金歲月》雖爭議沒有那麼大,卻走勢雷同。
從這兩部作品來說,秦雯並非一個完全失敗的編劇,卻有一個致命硬傷,她認為自己的作品接地氣,卻忽略了自己對「地氣」的了解不夠全面。
她看到了當下女性的獨立意識,會傾向讓女性角色更自力更生,但自力更生之後,人物總會超出真實地氣,出現了兩部劇閨蜜奪愛、全員變聖母的設定。
當下觀眾追求的價值已經與老劇過度執著的真善美有所不同,大家更希望善良的女孩能夠果斷與渣男家庭切割,也希望犯錯的人能夠自食惡果。
而不是堅持犯錯的角色最終都會由聖母主角們救贖,後者還要做出一副被自己捨己為人精神治癒的幸福感,這種人物的地氣,只會讓觀眾洩氣。
同時,秦雯很喜歡通過職場來展現角色的魅力,但她對普通職場的了解明顯不足,無論是《我的前半生》還是《流金歲月》,職場戲都存在大量漏洞。
劇中搞建築的蔣南孫王永正看起來像在做裝修,做秘書的朱鎖鎖工作狀態不像打工人,更像是與總裁有不可描述關係或隨便跑來玩耍的富二代們。
影視劇可以對現實生活進行一定的戲劇化創作,但仍舊要有現實的框架在,否則會讓浮於表面,職業漏洞百出,人物的觀念傳遞也難拿共鳴。
造成這種原因,相信與專業編劇的知識積累無關,更多是因為他們對各行各業及普通觀眾的生活接觸太少,犯了年輕演員常見的錯誤:脫離生活。
演員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後才能塑造出更有真實感的角色,或許,這些有寫爆劇能力卻缺乏地氣編劇們,也需要多向現實取經,把缺點彌補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