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舞蹈:長鼓舞
2023-07-19 19:27:43
瑤族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瑤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瑤族人民都喜歡跳長鼓舞,起舞時,舞者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長鼓其實是瑤族的一個寶物,那麼,大家對於瑤族的長鼓舞是否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長鼓舞是瑤族民間歌舞的典型代表。表演時,鼓手左手握住長鼓的鼓腰上下翻轉,右手隨之拍擊,邊舞邊擊。表演形式主要有4人合舞、雙人對舞等。動作主要有造屋、制鼓、耍鼓、模擬動物、祭祀等。舞姿剛健,風格淳樸。有的還可以在一張八仙桌上手舞長鼓,邊打邊跳。一般以嗩吶、鑼鼓伴奏,有時也唱「盤王歌」來助興。
這種具有獨特民族風韻的舞蹈包含著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傳說很久以前,瑤山上住著父子3人,老人臨終前把家產平分給兩個兒子。哥哥貪圖錢財,把家產全部佔為已有,弟弟冬比只好流浪在外,給人做工為生。盤古王的女兒房莎十三妹看見冬比人品好,下凡與他結為夫妻。冬比的哥哥想用野法害死冬比,霸佔房莎十三妹。盤古王知道此事,幫助冬比擊敗了哥哥並把房莎十三妹召回了天庭。監別前,十三妹告訴冬比:南山上有棵樹,砍來做個長鼓,打上360個套環,等到十月十六日那天踏環擊鼓,跳上360個圈,就可以象鷹一樣飛上天去與她團圓了。冬比按照十三妹的囑咐,不畏艱危來到南山找到琴樹,做成了長鼓,果然在約定的時間跳了起來,終於飛上天與十三妹團圓了。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恩愛的夫妻,以後每逢盤古王婆誕耍歌堂時都要跳長鼓舞。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長鼓瑤語叫「汪嘟」,約4尺長,兩頭大,中間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製成。兩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為鼓面。舞時橫掛在腰間,右手五指併攏,以掌拍鼓。發出「比」聲;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發出「冬」音。這樣有節奏地連續擊拍,便發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聲音。表演者隨著舞蹈動作,變換節拍,表現不同的內容和情緒,來達到其藝術效果。
在每年春節期間,瑤族同胞除自己跳長鼓舞歡慶佳節外,還組成花鼓隊,到附近漢、壯地區去向各族兄弟賀年。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情的歡迎。漢、壯兄弟拿出年糕餅食,煮好甜酒湯圓,款待客人。舞畢,主人還得送上一封「利是」,祝賀瑤胞新春吉祥如意。
長鼓舞的大部分都反映瑤家人的生產鬥爭和生活習俗,反映了瑤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願望,具有瑤族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韻與風格。
您可能也喜歡:
民族的生態建築之苗族吊腳樓
妙趣橫生的滿族八旗文化
苗族民間的藝術奇葩「反扳木鼓舞」
回族「油香」習俗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