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縮母子床的製作方法
2023-07-19 06:31:16 1
專利名稱:可伸縮母子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領域內的床。
背景技術:
現有市場上出售的各種固定的單人床及雙人床,其床面的大小均為一定的。它們存在的不足為,床面的大小無法根據需要而變化。例如,對於較小居室的家庭來說,如果選擇較小的床,夜間睡覺時就顯得較為擁擠,會影響睡覺的效果,如果選擇較大的床,在起床後,無法縮小的床所佔的空間較大,減小了白天的活動空間。再如,孩子較小或有病,夜間需要大人起來看護時,大人與孩子同床就較為方便,在該情況下將床面增大,對大人及孩子來說,會有一個寬敞的睡眠環境,避免夜間睡覺時彼此受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床面大小可變化的可伸縮母子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方案可伸縮母子床,它有一母床,母床由床架和床板構成,床板由床架支承,母床的床面上有若干延床面寬度方向的凹槽,各凹槽相間隔且彼此平行,凹槽的一端貫通床板的一側,一子床的床板由二根橫梁、一根縱梁及若干板條構成,二橫梁與一縱梁連接組成開口的矩形框架,板條固定在縱梁的內側上,各板條相互間隔且彼此平行,二橫梁及各板條分別伸於母床上的各凹槽內,使母床的床面與子床的床面相互銜接,母床的床面與子床的床面同平面,子床床板下方的支腿與子床床板連接,支腿為二根以上。
由上述方案可見,將支腿收攏在子床床板的下方或拆去,然後推動子床,使子床床板的絕大部分伸入至母床床面上的凹槽內,即使本母子床達到收攏攏狀態。需要增大床面時,將子床向母床的外側拉開,並使母床床面與子床床面間保留有一定的搭接區域後,將支腿支撐在子床床板的下方,即使床面寬度增大。
本實用新型的子床可方便的打開或收攏,使整個床面寬度根據需要增大或減小,子床收攏後不佔有效空間,而且結構簡潔可靠,操作靈活、方便。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2圖1的A-A剖視圖;圖3圖1的B向視圖;圖4圖1的C-C剖視圖;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一參見圖1,本可伸縮母子床,它有一母床1,母床1的床面上有若干沿床面寬度方向的凹槽2、2′,各凹槽2、2′相間隔且彼此平行,凹槽2、2′的一端貫通床板9的一側,一子床的床板由二根橫梁3、一根縱梁4及若干板條5構成,二橫梁3與一縱梁4連接組成開口的矩形框架,板條5固定在縱梁4的內側上,各板條5相互間隔且彼此平行,二橫梁3及各板條5分別伸於母床上的各凹槽2及2′內。鉸接支腿的四根支撐杆6在子床床板上鉸接的具體位置為,在二橫梁3側面的近根部處、及二板條5側面的近根部處各鉸接有二支撐杆6。鉸接支撐杆6的二橫梁3所對應的凹槽2′的寬度大於橫梁3與支撐杆6的寬度之和,鉸接支撐杆6的二板條5所對應的凹槽2′的寬度大於該板條5與支撐杆6的寬度之和,以保證子床收攏時,橫梁3及板條5與所連帶的支撐杆6一同進入凹槽2′內。子床的其他各板條5與所對應的母床上的各凹槽2為間隙配合關係。母床床面上的各凹槽2、2′穿通床板9。
參見圖2,母床由床板9、床架11及側板10構成,床板9由床架11支承,母床的床面與子床的床面同平面。支腿13與支撐杆6的一端鉸接,支撐杆6的另一端與板條5側面的近根部處鉸接,縱梁4的下部固接有承重梁12,支撐杆6及支腿13打開後,由支腿13支撐承重梁12。母床床架11位於凹槽2及2′埠側的支承梁11a上有與支腿13對應的缺口11a′,支撐杆6及支腿13收攏後,(如圖中雙點劃線所示),將子床向母床合攏時,該缺口11a′供收攏後的支撐杆6及支腿13通過。在子床的板條5下部固設有一限位塊17,子床打開至最大位置時,限位塊17與支承梁11a抵靠。
參見圖3,支撐杆6及支腿13各為四根,每一支撐杆6鉸接一支腿13。支承梁11a上與支腿13對應的四個缺口11a′的寬度大於支腿13與支撐杆6的寬度之和。
結合圖1、圖2、圖3,子床床板下方的支腿13與子床床板連接的具體方式為,子床下方的每一支腿13與一支撐杆6的一端鉸接,支撐杆6的另一端鉸接在子床的床板上,支腿13及支撐杆6各為四根,其中二根支撐杆6的一端與板條5側面的近根部處鉸接,另二根支撐杆6的一端與橫梁3側面的近根部處鉸接。
結合圖1、圖3,母床床架11位於凹槽2、2′埠側的支承梁11a內間隔嵌裝有一組水平設置的螺母8,螺母8為三個,在子床縱梁4下部的承重梁12上對應開有階梯孔7,子床收攏後,可由螺釘穿過沉孔7及螺母8將子床與母床固定。
參見圖4,在母床床架位於凹槽2、2′埠側的支承梁11a內還間隔嵌裝有一組豎直設置的螺母14,該組螺母14為三個,在子床的板條5上對應開有三個階梯孔15,子床完全打開後,由螺釘16穿過沉孔15及螺母14將子床與母床固定。
實施例二參見圖5,支腿13與子床床板連接的另一具體方式為,支腿13與支撐杆6的一端鉸接,支撐杆6的另一端與板條5的近前端處鉸接。該連接方式可使支撐杆6及支腿13直接收攏在母床的下方(如雙點劃線所示),從而免去縱向支承梁上11a的缺口,使支承梁11a的厚度減小。支腿13的數量也為四根。
實施例三參見圖6,支腿13與子床床板連接的第三個具體方式為,支腿13與支撐杆6的一端鉸接,支撐杆6的另一端鉸接在縱梁4下部的承重梁12上。支撐杆6及支腿收13攏時,靠在承重梁12上(如雙點劃線所示)。
實施例四參見圖7,支腿13與子床床板連接的第四個具體方式為,在支腿13內嵌裝有螺母19,子床打開時,支腿13與子床縱梁4下方的承重梁12通過螺釘18、螺母19連接。欲收攏子床時,鬆開螺釘18,將支腿13拆去,即可將子床收攏。
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中的支腿及支撐杆的收放是沿床的寬度方向,在這二個實施例中,母床床面上的凹槽均穿通床板。實施例三中支腿及支撐杆的收放是沿床的長度方向。另外,對於實施例一、二、三,為保證支腿及支撐杆收攏時,不會自行落下,可採用以下二種方式,一是增大支撐杆與子床、支撐杆與支腿彼此的摩擦,通過摩擦力保持支撐杆及支腿收攏後的狀態;另一是,在支撐杆及支腿收攏處的附近設置掛鈎,在支腿上設置掛耳,支撐杆及支腿收攏後由掛鈎將掛耳掛住。對於實施例一、二,掛鈎設置在母床的床板上,對於實施例三,掛鈎設置在承重梁上。
權利要求1.可伸縮母子床,它有一母床(1),母床(1)由床架(11)和床板(9)構成,其特徵在於母床(1)床面上有若干沿床面寬度方向的凹槽(2、2′),各凹槽(2、2′)相間隔且彼此平行,各凹槽(2、2′)的一端貫通床板(9)的一側,一子床的床板由二根橫梁(3)、一根縱梁(4)及若干板條(5)構成,二橫梁(3)與一縱梁(4)連接組成開口的矩形框架,板條(5)固定在縱梁(4)的內側上,各板條(5)相互間隔且彼此平行,二橫梁(3)及各板條(5)分別伸於母床上的各凹槽(2、2′)內,母床的床面與子床的床面同平面,子床床板下方的支腿(13)與子床床板連接,支腿(13)為二根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母子床,其特徵在於子床下方的每一支腿(13)與一支撐杆(6)的一端鉸接,支撐杆(6)的另一端鉸接在子床的床板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伸縮母子床,其特徵在於支腿(13)及支撐杆(6)各為四根,其中二根支撐杆(6)的一端與板條(5)側面的近根部處鉸接,另二根支撐杆的一端(6)與橫梁(3)側面的近根部處鉸接,母床床架(11)位於凹槽(2、2′)埠側的支承梁(11a)上開有與支腿(13)對應的缺口(11a′)。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伸縮母子床,其特徵在於支撐杆(6)的一端與板條(5)的近前端處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母子床,其特徵在於母床床架(11)位於凹槽(2)埠側的支承梁(11a)內間隔嵌裝有二組螺母,一組螺母(14)豎直設置,另一組螺母(8)水平設置,二組螺母的數量各為3個,在子床縱梁的(4)下方固接有承重梁(12),板條(5)及承重梁(12)上設有分別與二組螺母對應的階梯孔(15、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可伸縮母子床,它有一母床,母床由床架和床板構成,床板由床架支承,母床的床面上有若干沿床面寬度方向的凹槽,各凹槽相間隔且彼此平行,凹槽的一端貫通床板的一側,一子床的床板由二根橫梁、一根縱梁及若干板條構成,二橫梁與一橫梁連接組成開口的矩形框架,板條固定在縱梁的內側上,各板條相互間隔且彼此平行,二橫梁及各板條分別伸於母床上的各凹槽內,母床的床面與子床的床面同平面,位於子床床板下方的支腿與子床的床板連接,支腿為二根以上。本母子床可方便的打開或收攏,使床面根據需要增大或減小,而且結構簡潔可靠,操作靈活、方便。
文檔編號A47C19/00GK2565327SQ02268958
公開日2003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6日
發明者李繼保 申請人:李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