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是從哪裡拍的(戰狼2將拍電視劇)
2023-07-19 02:45:05 2
吳京電影《戰狼2》票房已突破55億,創下了軍旅題材在大銀幕新的歷史。趁著這股熱勁,近日《戰狼2》又傳出來要拍電視劇的消息。
消息傳出後,一時間在網上炸開了鍋。有人表示期待,希望能再續《戰狼2》的輝煌,成為下一部《士兵突擊》;也有人表示擔憂,害怕《戰狼2》會因為過度消費失去其原本的魅力,畢竟電視劇拍攝不好,不但容易砸了戰狼的招牌,對《戰狼3》也會有影響,而電視劇節奏慢,很容易家長裡短劇情拖沓,拍攝成本也高,收視率也不一定能保證……
其實,網友的評論似乎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人們對於軍旅劇的不看好。畢竟《亮劍》《士兵突擊》之後,人們已經太久沒有看到一部「現象級」軍旅劇了。
那麼,此次電影《戰狼2》在商業上的「爆款邏輯」,放在電視劇中還同樣適用嗎?電視版的《戰狼》又能否填補多年來爆款軍旅劇在熒幕的缺失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戰狼2》其實部分情節改編自網絡小說《彈痕》,該小說由「紛舞妖姬」於2006年創作,始發於起點中文網,主要描寫的是軍旅生活,講述一群悍不畏死的絕密尖兵的生活,原始叢林、高原戈壁、冰山雪地、荒涼大漠是他們與死神決鬥的戰場,鹹水鱷魚、孟加拉猛虎、毒蛇野豬、密林蟒蛇時常如影相隨。這樣的情節,乍一看,像《敢死隊》一樣簡單粗暴。但是這種瀰漫著「荷爾蒙」、充斥著「炮火味」的情節,確是廣大男性觀眾最想看的情節。
有趣的是,之前《戰狼2》還鬧出過一次抄襲「烏龍」,結果不但強化了《戰狼2》的口碑,還順帶為電視劇起到了預熱效果。
事情的起因是,有位網友在百度大罵:「《戰狼2》的編劇是誰,你敢不敢站出來,大聲承認自己抄襲了《彈痕》。」圍觀的網友們一查,確實《戰狼2》的劇情跟知名軍事小說《彈痕》相似度極高,幾乎可以認定吳京《戰狼2》就是抄襲的《彈痕》。
這時候,《戰狼2》的編劇董群還真就站出來了,哭笑不得的說了一句:《彈痕》就是我寫的。原來《彈痕》發布的時候用的是筆名「紛舞妖姬」。大水衝了龍王廟,董群就是紛舞妖姬,紛舞妖姬就是董群。
董群表示「紛舞妖姬」的筆名起了十幾年了,當時還真沒想過靠寫作混飯吃,只是看不慣社會風氣,男人越來越娘炮失去了雄性陽剛,女人為了保護自己反而越來越漢子,當時想用最娘的筆名,寫最陽剛的故事。結果電影《戰狼2》的大火使得《彈痕》也「混」成了大IP,這也是他始料不及的。
據總製片人韓顥透露,電視劇版的《戰狼2》暫時準備和小說同名,也叫《彈痕》,將呈現新時期現代化軍隊的真實狀態。「無論是訓練演習、武器裝備還是日常生活,都尊重事實,高度還原,不靠噱頭吸引觀眾,更不會虛構離奇的故事犧牲真實性。」
目前,電視劇已經啟動籌備,演員尚在遴選中,計劃明年開拍。片方希望打破現有軍旅劇的套路,做一些差異化的嘗試,力求和其他同類型的電視劇區別開來。因此,對演員的要求也會比較高,要求和劇組籤下平時正常拍攝時間兩倍的檔期,中間不能接其他戲。
《戰狼2》這麼火爆,可螢屏軍旅劇卻「靜悄悄」
觀眾對於《戰狼2》拍成電視劇無疑是期待的。但是,期待中又帶著一點兒忐忑。因為這些年扎堆播出的軍旅劇單從數量上看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尤其是每年的七八月份,電視熒幕幾乎是清一色地被紅色獻禮所承包,其中軍旅劇佔據了半壁江山。但最終能引發關注,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電視劇卻寥寥無幾。
就拿8月螢屏來說,充滿濃濃的「陽剛氣息」,軍旅劇扎堆可謂是最大亮點。《反恐特戰隊之獵影》《深海利劍》《林海雪原》《絕密543》《飛虎隊大營救》《硬骨頭》《你的傳奇之危機四伏》《特種兵火鳳凰》《陸軍一號》《青春集結號》等10餘部軍旅劇競相亮相螢屏。
可惜的是,這些軍旅劇都沒能掀起大的水花。即便是《深海利劍》《反恐特戰隊之獵影》和《林海雪原》三部劇車輪式拿下了頭名,但收視也不過在0.8左右。這和此前熱播的《我的前半生》《我們的少年時代》《楚喬傳》簡直天壤之別。
收視率不太美麗之外,軍旅劇的網絡流量也一般般。除了《反恐特戰隊之獵影》和《深海利劍》,其他軍旅劇的日平均播放量都在5000萬左右或以下,擁有李光潔、金星、倪大紅的《林海雪原》,其播放總量至今都未破億。
當然,軍旅劇的落寞不只是在今天——除開兩年一頒的「飛天獎」和「金鷹獎」,翻看「白玉蘭獎」每年的獎項歸屬就會發現,從2012年開始,諜戰、抗戰、古裝IP、家庭劇、年代劇、都市劇都曾高潮迭起,輪番拿獎,唯獨軍旅劇從中消失。
不得不承認,隨著古裝IP大劇、都市劇、諜戰劇等輪番在各類獎項上領風騷,軍旅題材劇正在日漸走下衰亡。但其實十年前的軍旅劇卻是另外一番「模樣」。不但在螢屏上屢創輝煌,更與諜戰戲、家庭戲、古裝正劇等類型一起鼎足而立,為內地觀眾留下了不少經典。
時間追述到十年前。大概是在1999年的時候,軍旅劇開始發力,尤其是2000年可謂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豐收年」,據《全國收視調查報告》顯示,《突出重圍》和《壯志凌雲》的收視率分別達到10.49%和9.27%,《女子特警隊》高達13. 87%。這幾部電視劇的推出,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觀劇熱潮,反過來更加促進了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繁榮。
此後,我國當代軍旅現實題材電視劇幾乎每年都有大部頭的作品推出。
2001年,由孫海英、呂麗萍主演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在北京電視臺首播,播出期間,該劇拿下地面頻道17%的收視率,更在隨後的衛視播出期間掀起收視熱潮,再次振奮了人心。同年,《鷹擊長空》、《中國儀仗兵》、《仰望崑崙》、《西線兵車行》等軍旅題材劇播出。
2004年,《血色浪漫》登陸江蘇衛視,雖然遭到「軍旅題材偶像化」的質疑,但《血色浪漫》依舊創造了高收視神話,而且還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2005年,由孫儷、鄧超、辛柏青、殷桃主演的《幸福像花兒一樣》在南方影視頻道首播,隨後登陸衛視,該劇最終拿下第26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獎,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優秀影片,孫儷鄧超更因戲結緣。
同年9月,由李幼斌、童蕾、張光北、何政軍主演的《亮劍》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自此成為足以與《甄嬛傳》匹敵的重播經典。此外,《亮劍》還獲得「金鷹獎」優秀長篇電視劇及「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李幼斌也拿了金鷹和飛天的雙料視帝。
2006年12月,《士兵突擊》登場,從最初不被看好到最終成為十年來無可超越的軍旅劇,它包攬了飛天、金鷹、白玉蘭在內的所有重要獎項,更讓許三多和「不拋棄不放棄」成為時代精神的代言。
但是,自2006年《士兵突擊》後,近十年來的電視螢屏上,再也沒有出現一部能引發全民收視熱潮的現象級軍旅劇。雖然,2007年的《陸軍特戰隊》、2008年的《海天之戀》、2009年的《我的團長我的團》、2011年的《我是特種兵》等在內的軍旅劇,也曾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其影響力和收視率都無法與《亮劍》、《士兵突擊》等同日而語。
從全民追看到無人問津,軍旅劇緣何走下「神壇」?
放眼近幾年的內地螢屏,軍旅題材劇集的銳減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010年之前,作為國內螢屏風向標的上海電視節上,軍旅劇可謂佔據半壁江山。而現在,其地位早已被各類IP劇取代。
從十年前《士兵突擊》引發的收視狂潮到如今軍旅劇的無人問津,人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現在的觀眾不愛「荷爾蒙」了嗎?其實不然,從去年韓劇《太陽的後裔》在國內熱播,以及今年《戰狼2》創造的逆天票房就可以看出,觀眾對於優秀的熱血軍旅劇是充滿渴望的。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文創資訊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IP劇的崛起,受眾群體的變化
2011年,《步步驚心》開啟了IP劇改編的潮流,以網絡小說為藍本,以年輕小花、小生為主角的古裝IP劇自此成為資本所向;另一方面,受眾的變化也加速了電視劇製造業的洗牌:女性觀眾取代男性觀眾成為電視劇的主要受眾群,因此,除古裝IP劇之外,以描寫家庭關係、都市男女情感動向為主題的都市劇也異軍突起。
2.受到資本的綁架,創作人才流失
軍旅劇落寞的背後,是擅長操作軍旅題材的導演和編劇的流失。除了創作數量銳減,質量也呈現下滑趨勢。由於軍旅題材天生難具爆款品相,自然很難贏得龐大資本的支持,沒有了資本支持,擁有收視和流量號召力的演員資源就無法為之所用。《深海利劍》的導演趙寶剛雖然捧出過陸毅、陳坤、李小冉、王珞丹、佟大為等明星,卻不得不啟用全新人的陣容來打造這部劇,他也表示,這是「無奈之舉」。
於是,包括高希希、康洪雷、滕文驥在內的一批知名軍旅劇的導演近年來有的嘗試破解古裝劇,有的則作品寥寥。此前,著名軍旅劇導演康洪雷就曾在2017軍事影視節上指出了,軍旅劇的創作者確實受到資本的綁架問題。綜合看來,這些困境其實表明,在當下的影視環境中嘗試拍攝軍旅劇也是一個難題。
3.缺乏新意和誠意,故事情節套路化
從製作上看,許多軍旅題材影視劇陷入「俗套」,人物塑造模版化,故事情節套路化,難以讓越來越「挑剔」的觀眾滿意。有中國觀眾對比《太陽的後裔》與國內一些軍旅題材影視劇,稱後者在內容上「太枯燥、缺少浪漫元素」。
去年,《太陽的後裔》將「軍營」和「愛情」兩個元素做到了極致而又細膩的體現,既迷倒了大片青年受眾,又彰顯了軍營男兒血性,在國內引發收視熱潮。對比國產軍旅劇,除了打仗就是軍演,軍營生活要麼簡單粗暴露肌肉,絕對兄弟情、戰友情,缺乏女性色彩;軍人愛情要麼風花雪月幹撒狗糧,在鐵血中硬生生塞進柔情角色,總有不切實際的感覺。其實,中國軍旅劇的問題不是沒有浪漫元素,而是元素添加得非常拙劣。
十年輝煌,一朝難現。軍旅劇的現狀,折射的實際是觀眾需求的變化與大行業的整體轉向。
軍旅劇要怎樣拍,才能誕生下一個「爆款」?
其實,拍一部軍旅劇真心不難,這從每年大量同類題材劇前赴後繼地播出就可看出,但是拍一部能引發觀看熱潮的「爆款」劇,卻沒那麼容易!
今年暑期檔,《戰狼2》的成功已經證明了描寫戰爭歷史的影片足以在觀眾中找到立足支點,可見這個時代依然需要救國救民的英雄,仍需要一種捨生取義、陽剛血性的精神。
可是,當代軍旅題材電視劇仍沒有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支點,仍然是在一種四處摸索、急就章式的漂移狀態下前行。文創資訊通過對《亮劍》《士兵突擊》《太陽的後裔》等幾部「現象級」軍旅劇的研究,最終得出了以下幾個有利於國產軍旅劇成為「爆款」的建議:
1.擺脫資本束縛,鼓勵編劇回歸軍旅題材
在中國,創作者很容易被資本牽著鼻子走。而資本都是趨利的,什麼樣的影視劇受歡迎,有錢賺,就去拍什麼樣的片子。而這些年,軍旅劇相對冷門,或者說開始沒落,也就愈發難以引起資本的投資興趣。沒有了資本的支持,軍旅劇創作人員也就失去了創作的動力。於是越來越多的軍旅題材編劇開始轉變去寫都市言情、青春偶像甚至古裝武俠劇以維持生計。
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對軍旅劇的挫傷無疑是致命的。不但編劇寫軍旅題材劇的能力會逐漸喪失,而且專業的編劇又沒有機會去養成,長此以往,將會對行業帶來摧毀性的打擊。當務之急,編劇們應該知道,好的作品永遠是立身之本,唯有專注於作品創作,行業才會有發展,自己才會有發展,否則只會是別人的棋子,隨時可能被丟棄。
當然,回歸軍旅題材,需要經歷過紮實的軍隊體驗生活,就中國的軍旅編劇隊伍來看,很多都是軍隊出生,這也凸顯了這個隊伍的特殊性和專業性,畢竟軍旅題材不是誰都可以寫得。寫自己有親身體驗並且擅長的才能寫好,難道不是嗎?所以請編劇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自己的專長和優勢,以至斷了自己的後路!
2.打破原有「俗套」和定勢思維的「枷鎖」
國產軍旅劇雷同較為嚴重,以至於很多軍旅劇看上去都長得差不多。除了軍演,就是荒野求生,亦或是遇到反派毒梟展開激戰,相比之下,國外同類題材的影視劇表現手法更加多元,可以任意加入諜戰、政治、反恐、情色等熱門元素,國產軍旅劇禁區頗多。
比如韓國拍攝的《太陽的後裔》,採用編劇「聯手」創作的方式,兩位編劇一男一女,女編劇負責女人感情戲,男編劇負責男人戲和社會話題,不同風格編劇的通力合作,成就了該劇多重的觀賞維度,將「軍營」和「愛情」兩個元素融合得恰到好處,熱血又浪漫,以至風靡亞洲。
中國也可以學習《太陽的後裔》的創作模式,大膽地打破原有「俗套」和定勢思維的「枷鎖」,不斷創新,靈活吸納各種流行文化元素,大膽嫁接各類精彩故事題材,把更多的軍隊「好故事」包裝出彩,滿足觀眾的需要和審美。
3.突出真情實感,塑造「爆款」人物
中國的軍旅題材劇,發展歷史悠久,但是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後期的軍旅劇一味地歌功頌德、美化英雄,人物脫離真實感,以至於出現了雷人抗日神劇,這個題材的紅利似乎被消磨殆盡了。
部分軍旅劇拍得不好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物「立不住」。爆款的軍旅劇裡一定有一個爆款的「人物」。比如《亮劍》裡是李雲龍、《士兵突擊》裡是許三多、《歷史的天空》裡是姜大牙、《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是石光榮、《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是孟煩了、《雪豹》裡是周衛國、《永不磨滅的番號》裡是李大本事。
而電影《戰狼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冷鋒」這一人物塑造的成功。要知道,軍旅片刺激人的是戰爭場面,打動人的是人物的感情,二者缺一不可。寫不出真實人物的軍旅劇,只會是空有其表而不得人心。
4.加大資金投入,嘗試用重工業來拍軍旅劇
其實,中國電視劇市場中一直不缺軍旅題材,整個8月螢屏充大批軍旅劇排播,家國情懷充斥螢屏。可惜,不少劇情紮實的電視劇表現平平,《反恐特戰隊之獵影》、《深海利劍》、《絕密543》、《飛虎隊大營救》、《陸軍一號》等劇收視效果並不理想,網絡播放掀起的水花也不大。
其實觀眾的口味並未變,而是這些軍旅劇沒有拍好,因為這些劇缺少像電影《戰狼2》那樣的重工業!劇中的場面都不夠精彩,無法調動觀眾的「荷爾蒙」,再加之平平的劇情,自然難出爆款。
我們大膽設想:如果用10億投資來拍攝電視劇《戰狼2》,再以頭部劇的價格賣給視頻網站和電視臺,這樣的舉動將會給整個電視劇市場帶來開天闢地的意義。
其實,電影《戰狼2》的高票房和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已經表明男性題材劇在中國有著龐大的市場,觀眾急切地渴求著優秀的男性題材劇。電視劇《戰狼》正與這種「剛需」不謀而合。
中國的電視劇已經到了不差錢不差技術的時代。如果我們用重工業來拍攝電視劇,用特效來提高電視劇場面的精彩程度,電視劇《戰狼2》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版《兄弟連》。
最後,文創資訊想說,《戰狼2》的成功未必不能給電視圈帶來一些震動:即便娛樂產品的受眾主體從男性變為女性,洋溢著荷爾蒙氣息的軍旅題材,依舊會在恰當的時機找到成功的出路。況且,《士兵突擊》的追捧者大多為女性,而真人秀《真正男子漢》兩季中的普通軍人,也曾強勢圈粉。
當然了,軍旅劇要想長盛不衰,在真實可信接地氣、勵志向上能量正的同時,還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單是內容上,還有思想上,都要不斷創新。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黃梅梅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