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女排精神:打不死、衝不垮、壓不倒

2023-07-19 10:30:12 1

  女排精神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會有奇蹟發生。這就是女排精神的真正意義,是民族的脊梁。看看下面的範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女排精神:打不死、衝不垮、壓不倒】

  8月17日,在幾乎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況下,中國女排迎來超級爆發,經過五局苦戰,以3-2淘汰衛冕冠軍、東道主巴西女排;19日,在經歷了讓人「心臟受不了了」的四局比賽之後,中國女排在半決賽中擊敗了荷蘭隊,酣暢淋漓地挺進了決賽。一路走來,我們能清晰看到,當年那支打不死、衝不垮、壓不倒的中國女排又回來了,國人又看到了當年的「女排精神」。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鐵榔頭」就像口頭禪一樣流行,「女排精神」作為一種特有的時代表徵,寓意著拼搏與奮鬥,瀰漫在大街小巷,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記憶。與之同時,其溢出效應更為突出,一度,「學女排」成為時尚,乃至,受「女排精神」影響,北大學子發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聲音,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從而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

  從雅典一路走來,奧林匹克運動無時無刻不是在踐行類似「女排精神」這樣的偉大精神與堅強意志。

  正如郎平在自傳《激情歲月》中所寫到的那樣:「打球已經完全不是我們自己個人的事情、個人的行為,而是國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屬於自己。」這樣的心情無可厚非,完全可以理解,剛剛從舊體制枷鎖中突圍的中國人,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樣的拼搏與勝利。

  本屆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的精彩表現,就是體育精神的最好詮釋。這其中,既有屬於體育本身的奮鬥目標與價值取向,也有國人對於大國精神面貌呈現國際舞臺的強烈心理期待。而後者,顯然更為迫切。換言之,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一種偉大的精神,而在和平時代,競技體育往往會順理成章地成為絕佳的投射對象。從這樣的範式來理解女排精神,庶幾乎可以解釋當下國人的興奮心情。

  為什麼我們總是熱淚盈眶?只因期待太久、寄望太切。憂患多多的中國人渴望競技體育這樣「和平時代的戰爭」引領內心,並應和經濟社會諸多領域的狂飆突進。而當體育與各項事業發展完全合拍之時,則會找回底氣、找回自信,並自然而然回歸平常心。哭過、笑過、奮鬥過,接下來的才是常態的生活。這樣一種社會心理的軌跡,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

  當下,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早已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局面與情境。然而,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面臨發展中「兩難」甚至「多難」問題。

  當此之際,我們固然需要平心靜氣的謀篇布局,但更需要一往無前的拼搏進取。可以說,打不死、衝不垮、壓不倒的女排精神非但不過時,恰恰正是這個時代最值得珍視的價值需求。敢拼才會贏,有激情、有責任、有擔當,才能走出低谷,別開生面。

  在拼掉巴西隊之後,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說:「快死了精神狀態肯定不一樣,否則就是萬丈深淵」。

  同樣,經濟社會各行各業都是一樣,前路惟艱,身邊就是萬丈深淵,這個時候,任何猶豫、懈怠、觀望都不可能實現突破。惟有以絕大的自信、頑強的精神,放手去搏,不折不撓,才能夠笑到最後、笑得最美。

  【女排精神不朽】

  「提到中國女排,就有落淚的感覺。」這幾天,年輕網友這樣說。

  偉大的精神總有催人淚下的力量。正是靠著百折不撓、英勇頑強、團結奮鬥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在極其艱難的情形下創造了一個個奇蹟,贏得了一場場盪氣迴腸、慷慨壯烈的史詩般勝利,最終在裡約賽場贏得金牌,再次在奧運賽場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高升起五星紅旗。

  這種感動整整綿延了35年。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冠軍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於中國女排,成為這支光榮集體的強大基因。儘管其間幾經挫折、磨難、沉浮,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於國際賽場。在最艱困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這種愈挫愈奮的堅強,鑄就了幾代中國女排的精神氣質,在漫漫歲月中豐富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涵,成為一代代中國觀眾熱愛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將女排視作「英雄之師」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師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獻和傳承。在中國女排漫長的奮鬥歷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們銘記,她就是郎平。在中國女排最需要、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她一次又一次放棄個人利益,不計榮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線,擔當起國人的期望與重任。

  幾個普通鏡頭,留下了這種精神的感人瞬間:上世紀90年代中期,郎平從大洋彼岸歸來執教陷於低谷的中國女排,首都機場歡迎的人群中,有她當年五連冠的老戰友。她遙遙地向著戰友們揮手示意,無聲宣示著振興這支英雄之師的意志。幾年前,老隊友陳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慟中堅定了重回中國女排、續寫中國女排輝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陳招娣忍著傷痛,與大家奮戰到奪冠的最後時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傷的陳招娣「背上領獎臺」的骨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戰鬥情誼。這一切,賦予女排精神鮮活、實在的內容,成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奧運賽場,向來是最高強度的競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較量。競技者自身的潛力與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發、昂奮、高漲、磅礴,形成氣吞山河的力量。靠著「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韌勁,中國女排硬是咬下了這一場場硬仗,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寫下了新的傳奇。這是拼搏精神的勝利與壯歌!

  中國女排在裡約再度奪冠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在日益崇尚訓練條件、獎金待遇的當下體壇,拼搏精神彌足珍貴、永不過時、必須弘揚!

  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寫下的新的壯歌,將鼓舞國人在感動落淚之時,用踏踏實實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點滴奉獻匯入時代大河。

  【「女排精神」給我們的啟迪】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這是郎平對「女排精神」新的註解。

  女排是三大球中中國隊唯一奪得過世界冠軍的球隊,承載著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本次裡約奧運會更被寄予厚望。然而中國女排在小組賽的發揮並不盡如人意,以2勝3負小組第四名的戰績,勉強晉級八強。面對強大的東道主巴西,以絕對實力衡量,這支以年輕隊員為主的中國女排並無優勢。

  重重困難之下,女排姑娘們沒有示弱。巨大的壓力激發出巨大的鬥志和力量。面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東道主,她們拼到最後一刻,拼出逆境中的勝利。這樣的勝利格外提氣!格外動人!這樣的勝利是對女排能力的最好肯定,更是對女排精神的完美詮釋。

  打贏巴西,打出了中國女排的精神;淘汰荷蘭,再一次創造歷史;最終戰勝塞爾維亞,演繹王者歸來!裡約奧運會我們經歷了太多始料未及,中國女排給了我們最大的驚喜!

  從比賽過程看,比的不完全是技戰術,而是誰的心理更為強大,誰的臨場發揮更穩定。比賽最艱苦的時候,作為女排靈魂的郎平教練並沒有表現出情緒上的起伏,她只是在技術層面給予運動員指導,而沒有任何責備和不滿的語氣。郎平的心態太穩定了!太淡定了!每次丟分或賽局的關鍵時刻,郎平果斷地叫暫停,從電視上聽到郎平總是在說:「就這樣打,很好,目前輸幾分沒關係,能打多少打多少。」「沒事沒事,放鬆下來,就當輸了打吧!」(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沒關係,這很正常」。

  半決賽打荷蘭,在第三局14比17落後時,她在暫停時對某個隊員說「你要注意往前推啊,手……」但是她並沒有使用「你手為什麼不往前推呢」這類命令或責備的語氣。即使她是在下命令,在句尾也會加上一個「好不好?」這種商量的語氣,會讓隊員感覺很舒服,感覺尊重她們,這是郎平成熟人格特徵的體現,這種人格特徵讓她的臨場指揮效率更高,而這種鎮定自若的指揮風度會給運動員帶來更多的信心去應對當前困難。

  賽前她跟隊員說:「中國女排是最堅強的,我們一起頂」。最後,不管場上形勢怎樣,隊員表現如何,她都會儘可能地鼓勵隊員,比分落後時她也會說「打得非常好啊」。在打完比賽之後,郎平幾乎會和每個人擁抱,表揚她們。郎平這種「善待個體,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凝聚了女排的團隊力量和人心。也成為了新時代競技體育的共識。平時郎平對於隊員生日,傷病,甚至假期,都會給予關懷,正是這種母親般的溫暖和知遇之恩,才讓這些90後的孩子們升騰出無以比擬的殺氣和拼搏意志。

  球場上的頂級高手,最終打的,是心態和修為。要不,你得有郭靖源源不斷的內力和激情,要不,你就得有掃地僧一樣的平和從容,大徹大悟。有這樣勝不驕、敗不躁的教練,女排姑娘們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一根穩住心神的定海神針。

  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郎平這種徹悟的心態,後面是一次次人生的起起伏伏,潮起潮落,鳳凰涅磐之後,修煉出來的!而郎平這種心態的修成,來自於她1987年自費到美國留學後,從零開始,幾乎身無分文,從世界冠軍到國際打工仔,從天到地的心理落差的磨練;來自於她因為兩地分居,婚姻家庭最後遭遇破裂,一份痛苦沉思後的釋然;來自於在國外曾長期忍受貧窮、孤獨和痛苦的歷練;來自於她重新回國帶隊的誤解,那年,當中國女排獲得銀牌回到首都北京,她備受指責,甚至有些民眾評論「不如拉去火葬場」!這些挫折,磨難和委屈沒有擊垮她,而是更加堅定她的人生目標,使她變得更從容,更優雅和淡定。

  郎平自己說了: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任何一個人,不經歷一番苦寒徹骨,是無法錘鍊出那種巍然不動、看淡雲起雲落的內心的!

  用信念頂住壓力,用氣勢壓住強敵,用心態困境逆襲!這是女排的文化,也是中國的文化:永不言敗,自強不息,大氣從容,打不死、衝不垮、壓不倒!女排奪冠,郎平淡定逆襲,背後的故事讓13億人震撼!

  本次裡約奧運會上,對於媒體鋪天蓋地的「女排精神回來了」,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保持著難得的冷靜,她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事實上,女排精神應該與時俱進。明知不會贏,也要奮力拼博。無論是體育競技還是深化改革,新的時代,整個社會依舊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但這種鼓舞,不應該是唯結果論、唯金牌論。「勝不驕,敗不餒,遇到挫折及時調整,堅定信心,義無反顧」,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女排精神的鼓舞下,取得新的更大進步和提高。

同类文章
手心裡的愛作文500字

手心裡的愛作文500字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爸爸媽媽非常疼愛我,他們對我的愛就像空氣和陽光,看不到,卻能時時刻刻感受得到。我是一個粗心、馬虎的小姑娘,寫作業時,經常會把「7」寫的像「1」,把「目」看成「日」……,所以我常常和100分無緣。但每次拿著不理想的成績回家時,爸爸總是心平氣和地給我講解,從來沒有表現出
三尺講臺一生情誼作文700字

三尺講臺一生情誼作文700字

三尺講臺,三寸筆,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題記老師就像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老師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老師是春蠶,吐盡銀絲只為他人御風寒。六年的年輪如流水般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令我獲益匪淺的一位老師就是她——劉老師。我和她在一起的
幸福的禮物作文1000字

幸福的禮物作文1000字

「叮鈴鈴」放學鈴響了,從教室裡飛跑出來一群小學生,第一個便是小文同學,臉上洋溢著笑嘻嘻的表情,興奮地不得了!因為她今天考試得了第一名,她還記得,媽媽答應過她,只要她得第一名,就會送給她一個禮物,想到這兒,小文的腳步不由得加快了,為的是趕快回家領禮物。回家的路上,她一直美美的想著:向媽媽要什麼
半份禮物作文450字

半份禮物作文450字

母親的生日快到了,我和我的哥哥想給母親一個驚喜,我和哥哥想到母親看到我們的禮物笑的那麼燦爛時,我和哥哥高興死了。我們把這好消息告訴了爸爸,爸爸笑著摸我們的頭。「這真是個好主意」爸爸說,「你們媽媽知道了,肯定高興得不得了。」從爸爸的語氣中,我們知道他想什麼。生活中,爸爸給予媽媽的東西太少了,媽
一個珍貴的蝴蝶結作文650字

一個珍貴的蝴蝶結作文650字

在我家木頭柜子裡,有一個蝴蝶結靜靜地躺在那,這個蝴蝶結雖小,但它見證著一段美好的回憶。表姐比我大兩歲,是姨媽家的女兒,因為姨媽要去美國,所以表姐暫時住在我家,這一住就是兩年。表姐在我家住的期間,我們在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哭,一起笑。有時,我們一鬧彆扭,爸爸媽媽就不管誰對誰錯,張口就吵我、罵我
未來的祖國母親作文600字

未來的祖國母親作文600字

21世紀,我們生活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我們的母親是那樣的美麗。鬱鬱蔥蔥的樹木是她的一根根秀髮;清潔的河水是她的血液;大地是她的皮膚;欣欣向榮的草地和花朵是她的衣服;而我們則是她的孩子。可是,在22世紀的今日的祖國母親……今日的祖國母親在哭泣,當你再看一眼我們的祖國時,你會震驚。為什麼會這樣?
藍天綠水中國夢作文700字

藍天綠水中國夢作文700字

中國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而我的中國夢就是讓環境更美好,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但現在中國的環境並不是那樣美好:空氣汙染,水源汙染,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大問題。原來霧霾鮮為人知,但在20xx年的冬天,霧霾已成了人人談論的話題。在我的記憶裡,那個冬天是灰色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收音機裡的天氣預報
永別的禮物作文800字

永別的禮物作文800字

那年冬天,與往常一樣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我卻看到了爺爺虛弱中帶著些許欣慰的笑容和奶奶含著淚花的眼眶,這幅畫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太好了!太好了!終於等到爺爺85歲大壽的日子。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帶著提前為爺爺準備的生日禮物來到了爺爺家。三步,二步,一步!離爺爺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終於走到了爺爺的身
黎明·夕陽·星夜作文700字

黎明·夕陽·星夜作文700字

禮物,不在於多少,不在於奢華,而在於一份真心,一份情。作為21世紀的少年,我們的生活已經被手機、電腦、電視、玩具、遊戲、佔據了整顆心,與此同時,我們正忽略著大自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從日出到日落,從燒雲流過到黑夜覆蓋,每個鏡頭,都是大自然給我們最美的享受。「百日一照,浮雲自開。」看,天邊出現了
最珍貴的禮物作文900字

最珍貴的禮物作文900字

今年暑假在家看了歐·亨利的一篇小說《麥琪的禮物》,故事的情節深深打動了我,德拉為了給丈夫心愛的金表配上一副精巧的表鏈,忍痛賣掉自己一頭美麗的頭髮。那「美麗的頭髮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瀉閃亮」,丈夫吉姆非常喜愛妻子這頭美麗的褐發。他深知愛妻為了裝扮頭髮對百老匯路上一家商店櫥窗裡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