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半球攝像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04:59:01 1
專利名稱:紅外半球攝像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紅外半球攝像機。
背景技術:
半球攝像機可設置於建築的牆壁或天花板,用於對建築內部或外部進行監控。現有的半球攝像機設有攝像機鏡頭、底座、安裝於底座並覆蓋攝像機鏡頭的半球蓋。現有一種的紅外半球攝像機,配合紅外發光體使用,適用於昏暗或無光環境。現有紅外半球攝像機的紅外發光體通常設置於攝像機鏡頭的四周,使用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紅外半球攝像機,包括基座、半球蓋、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所述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安裝於基座,所述半球蓋罩設於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外側,所述紅外燈發光體包括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所述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分為兩組,分別設置於攝像頭兩側,所述半球蓋包括紅外截止濾光層及全光譜光學玻璃層。進一步的,所述每組紅外發光二極體分為兩列並呈弧形排布。進一步的,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還設有搖攝件,所述搖攝件包括環狀的主體及連接於主體的支撐臂,所述搖攝件繞自身軸向轉動或相對於基座的軸線擺動。進一步的,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設有攝像頭底座,攝像頭安裝於攝像頭底座。進一步的,所述搖攝件對稱設有兩個支撐臂,搖攝件的支撐臂上設有貫通的樞接孔及弧形槽,所述攝像 頭底座包括座體及設置於座體兩側的連接臂,所述座體的連接臂上設有向外凸起的連接銷及滑動銷,所述座體的連接銷穿設於所述搖攝件的支撐臂的樞接孔,所述座體的滑動銷卡持於所述所述搖攝件的支撐臂的弧形槽中。進一步的,所述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分為兩組,分別設置於攝像頭兩側並分別靠近攝像頭底座的兩個連接臂設置。進一步的,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還設有內蓋,所述內蓋用不透明的遮光材料製成,所述內蓋設有窗口。進一步的,所述基座設有電源指示燈、網絡指示燈。進一步的,所述基座設有乙太網接口、直流電源接口。進一步的,所述基座設有SD卡接口。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半球攝像機的紅外發光二極體分別靠近支架並設置於攝像頭兩側,保證紅外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均勻,保證攝像效果。通過設置搖攝件對攝像頭的擺動進行限位,保證攝像角度準確。半球蓋採用雙層結構,根據不同情況對環境光進行濾光,便於收取清晰的圖像。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半球攝像機的組裝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半球攝像機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半球攝像機的攝像頭及攝像頭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圖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外半球攝像機10,包括基座11、基座罩13、半球蓋15、攝像頭底座17、攝像頭19及紅外燈發光體21。攝像頭19及紅外燈發光體21安裝於攝像頭底座17、攝像頭底座17安裝於基座11,基座罩13安裝於基座11,半球蓋15罩設於攝像頭19及紅外燈發光體21外側。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半球攝像機10設有紅外燈發光體21,可應用於昏暗或無光環境。在本實施例中,攝像頭設有19鏡頭191。攝像頭底座17包括圓形的座體171、連接於座體171並設置於座體171並垂直於座體171延伸的支撐柱173、設置於座體171兩側的連接臂175。座體171的連接臂175上設有向外凸起的連接銷(圖未示)及滑動銷177。基座11設有搖攝件111,搖攝件111可繞自身軸向轉動或相對於基座11軸線擺動。在本實施例中,搖攝件111包括環狀的主體1111及連接於主體1111並大致垂直於主體1111延伸的支撐臂1113。在本實施例中,搖攝件111對稱設有兩個支撐臂1113,支撐臂1113為片狀,其上設有貫通的樞接孔1115及弧形槽1117。搖攝件111可在外力驅動下繞自身主體1111的軸線方向轉動,或在外力驅動下朝偏離自身軸向的方向擺動。可以理解的是,搖攝件111可採用手動或設置其他機構進行驅 動的方式使其轉動或擺動,驅動其進行運動的部件和結果可根據需要自由選擇,其具體結構在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1設有電源指示燈、網絡指示燈、復位鍵、乙太網接口、直流電源接口、SD卡接口,各個接口的功能及結構與現有紅外半球攝像機10的相應部件一致,在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搖攝件111的支撐臂1113貼合併固定連接於攝像頭底座17的連接臂175,座體171的連接臂175的連接銷穿設於搖攝件111的支撐臂1113的樞接孔1115中。座體171的連接臂175的滑動銷177卡持於所述搖攝件111的支撐臂1113的弧形槽1117中。當外力驅動攝像頭底座17及安裝於攝像頭底座17的攝像頭19擺動時,攝像頭底座17的滑動銷177持於所述搖攝件111的弧形槽1117中並沿弧形槽1117滑動。半球蓋15採用透明或半透明材質製成,所述半球蓋15罩於攝像頭19外側。紅外半球攝像機10還設有內蓋23,所述內蓋23用不透明的遮光材料製成。所述內蓋23設有窗口,用於確保攝像機的拍攝視野。在本實施例中,半球蓋15採用雙層結構,包括紅外截止濾光層及全光譜光學玻璃層,可以理解的是,紅外截止濾光層或全光譜光學玻璃層可擇一設置於外側,擇一設置於內側。當白天的光線充分時,紅外截止濾光層工作,攝像頭還原真實色彩進行監控。當夜間光線不足時,紅外截止濾光層自動移開,全光譜光學玻璃層工作,攝像頭可感應紅外燈的輔光,使攝像頭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線。可以理解的是,紅外截止濾光層可連接移動控制裝置,如電機、馬達等,用於對其進行控制並驅動其移動,所述移動控制裝置的結構可根據安裝條件自行設置,在此不再贅述。可以理解的是,紅外截止濾光層也可不連接移動控制裝置,其與全光譜光學玻璃層的相對位置關係可保持不變。[0024]紅外燈發光體21用於發射紅外光線,以配合攝像頭19於昏暗或無光環境進行拍攝。在本實施例中,紅外燈發光體21包括電路板210及設置於電路板210的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211。紅外燈發光體21的電路板210固定連接於攝像頭底座17的支撐柱173並平行於攝像頭底座17的座體171。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211分為兩組,分別設置於攝像頭19兩側並分別靠近攝像頭底座17的兩個連接臂175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每側的紅外發光二極體211分為兩列並呈弧形排布。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半球攝像機10的紅外發光二極體211分別靠近支架並設置於攝像頭19兩側,保證紅外發光二極體211的發光均勻,保證攝像效果。通過設置搖攝件111的對攝像頭19的擺動進行限位,保證攝像角度準確。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 圍。
權利要求1.一種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基座、半球蓋、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所述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安裝於基座,所述半球蓋罩設於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外側,所述紅外燈發光體包括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所述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分為兩組,分別設置於攝像頭兩側,所述半球蓋包括紅外截止濾光層及全光譜光學玻璃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每組紅外發光二極體分為兩列並呈弧形排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還設有搖攝件,所述搖攝件包括環狀的主體及連接於主體的支撐臂,所述搖攝件繞自身軸向轉動或相對於基座的軸線擺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設有攝像頭底座,攝像頭安裝於攝像頭底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搖攝件對稱設有兩個支撐臂,搖攝件的支撐臂上設有貫通的樞接孔及弧形槽,所述攝像頭底座包括座體及設置於座體兩側的連接臂,所述座體的連接臂上設有向外凸起的連接銷及滑動銷,所述座體的連接銷穿設於所述搖攝件的支撐臂的樞接孔,所述座體的滑動銷卡持於所述所述搖攝件的支撐臂的弧形槽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分為兩組,分別設置於攝像頭兩側並分別靠近攝像頭底座的兩個連接臂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還設有內蓋,所述內蓋用不透明的遮光材料製成,所述 內蓋設有窗口。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設有電源指示燈、網絡指示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設有乙太網接口、直流電源接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外半球攝像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設有SD卡接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紅外半球攝像機,包括基座、半球蓋、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所述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安裝於基座,所述半球蓋罩設於攝像頭及紅外燈發光體外側,所述紅外燈發光體包括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所述多個紅外發光二極體分為兩組,分別設置於攝像頭兩側,所述半球蓋包括紅外截止濾光層及全光譜光學玻璃層。本實用新型的紅外半球攝像機的紅外發光二極體分別靠近支架並設置於攝像頭兩側,保證紅外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均勻,保證攝像效果。通過設置搖攝件對攝像頭的擺動進行限位,保證攝像角度準確。半球蓋採用雙層結構,根據不同情況對環境光進行濾光,便於收取清晰的圖像。
文檔編號F16M11/12GK203136017SQ20132012223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明者費小平 申請人:深圳市黃河數位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