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講的哪個學校(無問西東雖講的是清華校史人物)
2023-08-06 23:48:55 2
今天,集結了華語電影圈最強陣容的[無問西東]上映。
此前,我們曾在前瞻文章中分析過這部電影的主要看點——集結華語圈最強陣容,這部青春片展現了別樣的深度。
第一時間看過首映,電影講述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餘音繞梁,久久不能平靜。
可以說,這是今年最具渲染力的一部文藝片,準確地說,是一部「清新文藝片」。
之所以說「清新」,是因為,單從電影的美術設計、主角的服裝造型看,一股「清新」之風便撲面而來。
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宏、張震、陳楚生,五位主角滿滿的「少年感」,青春活力噴薄欲出。
如若了解電影的故事背景,一切便有了合理的解釋。
本片橫跨清華建校的百年歷史,選取民國、西南聯大、建國後初期、當代四個時期,以四批清華年輕學生的命運為主線,串聯起一個完整的故事。
電影中很多場景在清華大學校園內取景,真實的校園,為電影賦予了清新的氣質。
因此,跟隨電影鏡頭,便如同漫步在清華園一樣,清風拂面,令人神往。
實際上,電影片名「無問西東」同樣和清華大學有關。
這個詞語並不常見,乍見之初甚至容易讀錯。
「無問西東」一詞出自於清華大學校歌《西山蒼蒼,東海茫茫》。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孰紹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水木清華眾秀鍾。
在這裡「無問西東」的本意是,立德立言要超出傳統東西學科之上,取得世界級成果。清華大學則是融匯古今中西,創造貢獻。
而用「無問西東」做電影名,則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理解,用西東表示「方向感」。
導演李芳芳解釋說:「』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美好的德行和與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有了這兩點,青春才有環顧四周,捨我其誰的豪氣和資本。」
正如導演的闡釋,電影主人公們雖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聽從自己內心聲音,忠於個人的選擇。
所以無論他們在哪裡,在清華園、西南邊陲、西部邊疆,或是現代都市。無論命運如何,是顛沛流離、為國捐軀,或是在現代社會中迷失,只要心中有堅守,他們都可以坦然面對一切,從容地走向自己的命運。
這正是本片想要表達的主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不止是刻畫清華大學校史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是送給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年輕人都可以在電影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主人公們的青春朝氣,穿透電影屏幕,直直地射向你,讓人不由得心生感慨:年輕,真好啊。
尤其是,他們清華大學學生的身份,在同輩的年輕人中走在了前面,是佼佼者,是榜樣和楷模。
但是除去這層光環,每個人都置身於不可更改的時代背景中,只能順勢而為,做出自己的選擇。
時間線最早的,是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
電影中的他,在1920年代進入清華大學,本來意氣風發的他,很快發現自己置身於高手雲集的地方,很快便泯然眾人。英語成績不及格,校園活動也懶於參加,陷入迷茫。與校長梅貽琦的一番談話之後,他聽從內心的聲音,放棄實業學科,選擇自己鍾愛的文科。
這是他個人的一大步,也會對未來產生一些影響。
十幾年後的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遷至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已經是文科教授的吳嶺瀾也置身其中。已過而立之年的他,面對的是與當年自己年齡相仿的一批年輕人。
在日本軍機轟炸不斷的情況下,他在防空洞內為學生講課,講起泰戈爾的詩歌。
電影用多線敘事的手法,將他和梅貽琦校長的談話,以及泰戈爾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剪輯在一起。
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以及代代相傳的傳道授業中,吳嶺瀾理解了梅貽琦校長所說的「承認並尋找真實的自己,有所同情,有所原諒,有所擔當。思考自我,反而有一種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這是屬於吳嶺瀾的「無問西東」。
也正是在這場防空洞授課之後,故事的第二個主人公,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決定棄文從軍,參加空軍訓練。
他本是完美的化身,家教良好,外形俊朗,無所不通。在西南聯大這個集結了當時最優秀年輕人的地方,他都能鶴立雞群。在同學眼裡,他是「看上去什麼都能做好的人」。
也因為如此,他選擇擔負起肩上的責任,而不是逃避。看到被日軍轟炸過後殘破的校舍,被戰爭摧殘的孩子,他毅然加入空軍。即便這個選擇違背了父母親的意願,讓母親傷心流淚。
正如他自己所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這是屬於沈光耀的「無問西東」。
時間進入建國後初期,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黃曉明飾演的陳鵬一出場就洋溢著青春活力。
但是王敏佳的真性情為她帶來災難,她為老師打抱不平所寫的信,被認為是破壞他人家庭。
陳鵬所關心的,最初只是完成學業,進入科研所工作。對王敏佳,最初有一些朦朧的暗戀,但種種遭遇將二人的命運緊緊相連,讓二人的感情得到升華。
王敏佳被批鬥毀容,故事的最後,只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和一句深情的話「死亡來臨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當王敏佳面裹長巾沿著鐵軌一路流浪,陳鵬在歸家的火車上看著自己掉落的頭髮,他們也許會回想起牽手在清華園奔跑的那個浪漫的下午。
美好的年華留不住,但至少他們留住了對彼此的深情。
這是屬於他們的「無問西東」。
時間來到當代,在繁忙擁堵的城市,張震飾演的張果果是廣告公司的精英,作為高薪階層,卻在職場爭鬥中越陷越深。但他心底始終保有一份奉獻精神,無私地幫助四胞胎家庭度過難關,而不去計較得失。
這是屬於張果果的「無問西東」。
電影的主人公們,在不同的年代,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但他們之間有一種冥冥之中的關聯。
這種關聯首先是,他們清華學子的身份,是百年清華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正如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所寫的那樣,電影中的幾位主人公,身體力行,用自己的選擇踐行了這些話的意義。
電影結尾以致敬的方式,列舉清華大學校史上的數位大家,他們同時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他們並非高官,也非富商,而是在文史哲數理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馮友蘭、錢穆、楊振寧、陳寅恪、鄧稼先……他們也以配角的身份出現在電影中。譬如在西南聯大簡陋教室中「靜坐聽雨」的一場戲,艱苦的環境擋不住學生們求學的熱情,其中就有當時16歲的楊振寧。
他們為「無問西東」做了最好的詮釋。
第二種關聯是,電影一再強調的真實、自由、深情、盛放、勇敢、初心,這些美好的、共通的品質,在主人公身上延續。
在今天的電影市場,出現這樣一部立意崇高、內容豐富的文藝片,是難能可貴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對於年輕人來說,雖然沒有像電影主人公們一樣經歷崢嶸歲月,但是在讀書求學中,總會對知識殿堂心生嚮往。清華大學不只是一所大學,它所代表的「自強不息」、「無問西東」的治學和處事態度,對每個人都大有裨益。
進一步講,電影主人公所面臨的命運轉折,更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情形。他們用「真實、自由、深情、盛放、勇敢、初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換做是我們,又會如何選擇呢?
正如電影所說「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這部[無問西東],是一代代的年輕人,用自己的人生寫下的故事,希望給塵世中忙碌的你,帶去思考,帶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