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05:49:26 1
專利名稱: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涉及一種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裝置。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涉及將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到懸浮冶煉爐(例如閃速熔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給料裝置,通過使用該裝置,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反應爐身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可以預先均勻地分配到精礦燃燒器中。通過設置於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反應爐身頂部的精礦燃燒器可以實現將粉末狀固體物質進料(例如精礦、造渣劑和爐頂灰)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在本文隨後的部分,術語精礦專用於指代所有的通過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精礦燃燒器送入的粉末狀固態物質。對於精礦燃燒器的正常操作來說非常重要的是,當將精礦和工藝氣體從精礦燃燒器送入反應空間、即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反應爐身的上部區域時,將精礦和工藝氣體均勻地混合。如果不是這種情況的話,將導致一方面是精礦的欠反應區域, 在該區域中具有比目標工藝氣體/精礦比率更多的精礦,另一方面是精礦的過反應區域, 在該區域中具有比目標的工藝氣體/精礦比率更少的精礦。例如,不好的混合將導致不好的渣質量。精礦的不良分布也對反應爐身的溫度分布曲線產生明顯的影響;熱區域產生於懸浮熔煉爐中,其中由精礦形成的用於保護反應爐身的自生襯將承受更大的熱應力並且其結果中最壞的情況是導致反應爐身壁的損壞。當由於精礦不良的分布而導致的精礦燃燒器不能合適的工作時粉塵形成更明顯也已顯示出來。專利說明書W000/73519公開了一種用於使供給到懸浮冶煉爐例或懸浮吹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均勻的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粉末狀固體物質的均勻給料。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裝置來實現。其中所述的精礦燃燒器包括反應氣體給料機構、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和精礦分配器;該裝置包括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該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送入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中;其中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設置有用於分開粉末狀固體物質的第一分隔部,該第一分隔部將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分成兩個基本相同的排放管部分;和其中所述的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包括圍繞著該精礦燃燒器的精礦分配器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其特徵在於,通過第二分隔部將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每個排放管部分至少部分地分成兩個排放管部分。[0008]優選的,所述第一分隔部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優選的,所述第一分隔部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直到精礦分配器。優選的,所述第二分隔部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優選的,所述第二分隔部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直到精礦分配器。優選的,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設置有葉片,該葉片分開固體物質並且至少部分將所述環形精礦通道分成多個扇區。優選的,所述第一分隔部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直到葉片,所述葉片將上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分成多個扇區,以使得所述葉片和所述第一分隔部形成整體結構。優選的,每個所述第二分隔部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直到葉片,所述葉片將上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分成多個扇區,以使得所述葉片和所述第一分隔部的每一個形成整體結構。優選的,每個排放管部分終止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的相應的扇區。優選的,所述第二分隔部僅在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一部分上延伸。優選的,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包括靠近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的基本豎直的碰撞板,粉末狀固體物質適於與基本豎直的碰撞板碰撞並且所述基本豎直的碰撞板適於降低粉末狀固體物質的速度。優選的,包括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所述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由用於將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分成多個扇區的葉片形成。優選的,包括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所述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的下部邊緣形成為使得將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粉末狀固體物質均勻分開。優選的,包括至少一個設置有豎直碰撞板的排放管部分,豎直碰撞板具有用於減少粉末狀固體物質速度的上板部分,其中所述上板部分垂直於所述排放管部分,並且豎直碰撞板具有用於均勻分配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中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的下板部分,其中所述下板部分圍繞著相對於所述上板部分的豎直線轉向,以使得所述下板部分位於與設置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精礦分配器的管道相切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優選的,包括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所述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設置有豎直碰撞板, 所述豎直碰撞板具有下板部分,所述下板部分圍繞著相對於所述上板部分的豎直線轉向, 以使得下板部分相切於設置在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精礦分配器的管道。優選的,包括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所述排放管部分設置有豎直碰撞板,所述豎直碰撞板具有圍繞著相對於所述上板部分的豎直線轉向並彎曲的下板部分,以使得下板部分同心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管道。優選的,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設置有用於檢測所述排放管部分內的阻塞的溫度傳感器。優選的,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設置有附加氣體給料機構。[0025]優選的,附加地包括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輸送到所述的精礦燃燒器內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所述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設置有分開固體物質的第一分隔部,用於將上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分成兩個基本相同的排放管部分;並且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每個排放管部分通過第二分隔部至少部分分成兩個排放管部分。優選的,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第一分隔部延伸到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優選的,所述第二分隔部延伸到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優選的,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和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在基本相同高度與所述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和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在不同高度與所述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相對於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
成一定角度。優選的,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和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沿直徑方向連接到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本實用新型基於一個事實,即通過一個第一部分和兩個第二部分將粉末狀固體物質的排放管中的精礦給料分成四個部分,因此在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內為精礦形成有四個排放管部分,該四個排放管部分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在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的給料機構的環狀精礦排放通道內延伸。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首先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第一部分適於將精礦給料分成兩部分,然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第二部分適於分成兩部分,這樣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將給料分成四個部分。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精礦燃燒器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延伸,直到位於環形精礦排放通道中部的精礦分配器上。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在精礦燃燒器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設置有葉片,所述葉片至少部分將環形精礦排風通道分成多個扇區。在該優選實施例中,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在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延伸,直到將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分成多個扇區的葉片,這樣葉片和該第一部分形成一體的結構。在該優選的實施例中,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每個第二部分在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延伸,直到將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分成多個扇區的葉片,這樣葉片和第二部分形成一體結構。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一步提高了粉末狀固體物質的均勻給料。
在下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其中圖1示出了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及其給料裝置的基本圖示;圖2是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給料裝置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豎直截面圖;圖3和圖4是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排放管和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
7精礦排放通道的結構布置的豎直截面圖和橫截面圖;圖5是懸浮熔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給料裝置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豎直截面圖;圖6和圖7是精礦燃燒器的兩個粉末狀固體排放管和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的結構布置的豎直截面圖和橫截面圖;圖8示出圖7中的精礦燃燒器的兩個粉末狀固體排放管和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的結構布置的替換實施方式;和圖9和圖10是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排放管和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的結構布置的橫截面圖和豎直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1的例子,粉末狀固體物質(圖中未示)(例如精礦、造渣劑和/或爐頂灰)輸送通過精礦燃燒器2。圖1中,粉末狀固體物質通過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傳輸到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的上部,以使得粉末狀固體物質作為連續流而落下穿過上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到達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1的反應爐身5的上部。在圖1中,反應氣體(圖中未示)通過反應氣體給料機構6從環形氣體排放通道9 周圍傳送到從反應爐身5的方向來看位於反應爐身5上部的區域。圖2詳細地示出了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分配到精礦燃燒器2的裝置,其中粉末狀固體物質和反應氣體的給料均從一個方向執行。粉末狀固體物質通過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優選通過氣動傳輸器傳輸到該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在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的中部設置有精礦分配器7,該精礦分配器下部具有多個孔 (未使用附圖標記表示),通過這些孔水平供給的分散氣體(未圖示)將精礦流向外分配。 設置於精礦燃燒器2內的反應氣體給料機構6連接到環形氣體排放通道9,該環形氣體排放通道圍繞著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並且反應氣體通過該環形氣體排放通道排放到反應爐身5的上部。這樣,精礦燃燒器2整體包括反應氣體給料機構6、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和設置於中央的精礦分配器7。圖5示出了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分配到精礦燃燒器2內的另一裝置,在該另一裝置中,與圖2所示不同的是,粉末狀固體物質和反應氣體二者的給料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執行通過兩個反應氣體給料機構6和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首先,提供一個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送入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1的精礦燃燒器2的裝置,其中所述燃燒器可用於例如圖1、2、5的方案的類型中。該裝置包括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可選擇的,該裝置可以既具有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又具有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該精礦燃燒器包括反應氣體給料機構6、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和精礦分配器7 ο該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設置有第一分隔部10,第一分隔部10將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分開,用於將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分成兩個基本相同的排放管部分11。精礦燃燒器2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包括圍繞著精礦燃燒器2的精礦分配器7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如圖4和7所示,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第一分隔部10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延伸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每個排放管部分11至少部分被第二分隔部13分成兩個排放管部分15,以使得在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內形成4個排放管部分12。如圖4和7所示,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第二分隔部13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延伸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在圖4和7中,第一分隔部10在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延伸,直到精礦分配器7或是接近精礦分配器7或是幾乎與精礦分配器7接觸。在圖4和7中,第二分隔部13在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 4內延伸,直到精礦分配器7或是接近精礦分配器7或是幾乎與精礦分配器7接觸。在圖4、7和8中,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具有葉片14, 所述葉片將粉末狀固體物質進料分開,並且至少部分將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分成多個扇區 15。在圖4中,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每個排放管部分12終止於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的相應的扇形區15。在圖7和8中,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每個排放管部分 12和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每個排放管部分12終止於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的相應的扇區15。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第一分隔部10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第一分隔部10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在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延伸,直到將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分成多個扇區15的葉片14,以使得葉片14和所述第一分隔部10形成為整體結構。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每個第二分隔部13和可能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每個第二分隔部13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在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延伸,直到將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分成多個扇區15的葉片14,以使得葉片14和至少一個第二分隔部13形成為整體結構。在圖4中,所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第一分隔部10在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整個長度上延伸,並且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第二分隔部13僅在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一部分上延伸,換句話說,不是在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整個長度上延伸。在圖7和圖8中,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第一分隔部10在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整個長度上延伸,並且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第一分隔部10 在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整個長度上延伸,但是,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 和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第二分隔部13僅分別在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一部分上和在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一部分上延伸,換句話說,不是在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整個長度或是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整個長度上延伸。 例如,在圖4的裝置中,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第一分隔部10首先適於將該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分成兩個部分,隨後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第二分隔部13適於分成兩個部分,因此,第一分隔部10和第二分隔部13將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分成四個部分。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可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6,用於基於排放管部分12的溫度檢測在排放管部分12內的堵塞。通過溫度傳感器16檢測堵塞可以例如基於這個事實,即由於堵塞的排放管部分12內精礦溫度的降低使得堵塞的排放管部分12溫度降低。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可設置有附加氣流供給裝置(未圖示)。例如,附加氣流供給裝置可以用於將壓縮氣體(比如壓縮空氣)供給道排放管部分12中,例如用於清除明顯的堵塞物,或例如用於將空氣供給進入排放管部分12以產生空氣和粉末狀固體物質的懸浮物。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包括鄰接於該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的基本豎直的碰撞板17,該粉末狀固體物質適於與所述基本豎直的碰撞板17碰撞,因此這用於降低粉末狀固體物質的速度。該裝置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包括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17,該碰撞板至少部分由將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分割成多個扇區15 的葉片14組成。該裝置優選但不是必要地包括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17,其下邊緣標示為 18,以用於在該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均勻分配粉末狀固體物質。該裝置可以包括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所述排放管部分12設置有豎直碰撞板 17,該豎直碰撞板17具有用於減慢粉末狀固體物質速度的上板部分20和用於在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均勻分布粉末狀固體物質的下板部分21,其中,上板部分20垂直於排放管部分12,該下板部分21圍繞相對於上板部分20的豎直線轉向,以使得下板部分21位於與設置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的精礦分配器7的管道22相切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該裝置可以包括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所述排放管部分12設置有豎直碰撞板 17,該豎直碰撞板17具有垂直於排放管部分12的上板部分20和圍繞著相對於上板部分20 的豎直線轉向的下板部分21,這樣,下板部分21切向於設置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的精礦分配器7的管道22。在圖9中,在中央的兩個管部分12設置有這種類型的豎直碰撞板17。該裝置可以包括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所述排放管部分12設置有豎直碰撞板 17,豎直碰撞板17具有垂直於排放管部分12的上板部分20和圍繞著相對於上板部分20 的豎直線轉向和彎曲的下板部分23,這樣,下板部分23與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的管道22同心。在圖9中,兩個最外層的管部分12設置有這種類型的豎直碰撞板17。圖5-8示出了除了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外還包括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送入精礦燃燒器2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裝置。 如圖7和8所示,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也設置有用於將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分成兩個基本相同的排放管部分11的第一分隔部10。該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第一分隔部10可以類似的方式在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 4內延伸,並且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每個排放管部分11至少通過第二分隔部 13分成兩個排放管部分12,並且所述第二分隔部13在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延伸。圖5和6圖示的裝置的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在基本相同的高度與所述精礦燃燒器2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相連接。但是, 也可能是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第二固體物質排放管19在不同的高度與所述精礦燃燒器2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相連接。圖7示出的裝置的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 與所述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徑向連接。圖8示出的裝置的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相對於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成一定角度。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隨著技術的進步,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思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這樣,本實用新型及其具體實施例不限於上述的例子而是可以在權利要求內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1)的精礦燃燒器(2) 中的裝置,其中所述的精礦燃燒器( 包括反應氣體給料機構(6)、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 和精礦分配器(7);該裝置包括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該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送入精礦燃燒器O)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中;其中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設置有用於分開粉末狀固體物質的第一分隔部(10),該第一分隔部(10)將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分成兩個基本相同的排放管部分(11);和其中所述的精礦燃燒器( 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 包括圍繞著該精礦燃燒器的精礦分配器(7)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其特徵在於,通過第二分隔部(1 將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每個排放管部分(11)至少部分地分成兩個排放管部分(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分隔部(10)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分隔部(10)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直到精礦分配器(7)。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分隔部(13)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分隔部(13)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直到精礦分配器(7)。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設置有葉片(14),該葉片分開固體物質並且至少部分將所述環形精礦通道(4)分成多個扇區(15)。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分隔部(10)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C3)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直到葉片(14),所述葉片將上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分成多個扇區(15),以使得所述葉片(14)和所述第一分隔部(10)形成整體結構。
8.—種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第二分隔部(13)延伸進入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C3)的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內,直到葉片(14),所述葉片將上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分成多個扇區(1 ,以使得所述葉片(14)和所述第一分隔部(10)的每一個形成整體結構。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排放管部分(12)終止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的相應的扇區(15)。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分隔部(1 僅在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的一部分上延伸。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包括靠近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的基本豎直的碰撞板(17),粉末狀固體物質適於與基本豎直的碰撞板(17)碰撞並且所述基本豎直的碰撞板(17)適於降低粉末狀固體物質的速度。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17),所述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由用於將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4)分成多個扇區(1 的葉片(14)形成。
13.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17),所述至少一個豎直碰撞板的下部邊緣(18)形成為使得將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粉末狀固體物質均勻分開。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設置有豎直碰撞板(17)的排放管部分(12),豎直碰撞板(17)具有用於減少粉末狀固體物質速度的上板部分(20),其中所述上板部分00)垂直於所述排放管部分(12),並且豎直碰撞板(17)具有用於均勻分配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中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的下板部分(21),其中所述下板部分圍繞著相對於所述上板部分OO)的豎直線轉向, 以使得所述下板部分位於與設置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精礦分配器(7) 的管道02)相切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所述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設置有豎直碰撞板(17),所述豎直碰撞板具有下板部分(21),所述下板部分圍繞著相對於所述上板部分OO)的豎直線轉向,以使得下板部分相切於設置在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精礦分配器 (7)的管道(22)。
16.如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所述排放管部分(1 設置有豎直碰撞板(17),所述豎直碰撞板(17)具有圍繞著相對於所述上板部分OO)的豎直線轉向並彎曲的下板部分 (23),以使得下板部分同心於所述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的管道02)。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設置有用於檢測所述排放管部分(12)內的阻塞的溫度傳感器(16)。
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排放管部分(12)設置有附加氣體給料機構。
19.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附加地包括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輸送到所述的精礦燃燒器O)內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所述的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設置有分開固體物質的第一分隔部(10),用於將上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分成兩個基本相同的排放管部分(11);並且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的每個排放管部分(11)通過第二分隔部(13) 至少部分分成兩個排放管部分(12)。
20.一種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 (19)的第一分隔部(10)延伸到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 (4)內。
21.一種如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分隔部(13)延伸到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3)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內。
22.—種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 和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在基本相同高度與所述精礦燃燒器O)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 連接。
23.—種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 和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在不同高度與所述精礦燃燒器O)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 連接。
24.一種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 相對於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成一定角度。
25.—種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8)和所述第二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19)沿直徑方向連接到所述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 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將粉末狀固體物質供給到懸浮熔煉爐或懸浮吹煉爐的精礦燃燒器的裝置。該精礦燃燒器包括反應氣體給料機構、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和精礦分配器。該裝置包括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設置有用於分開固體物質的第一分隔部,用於將上述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分成兩個基本相同的排放管部分。精礦燃燒器的粉末狀固體物質給料機構包括圍繞著所述精礦燃燒器的精礦分配器的環形精礦排放通道。第一粉末狀固體物質排放管的每個排放管部分通過第二分隔部至少部分分成兩個排放管部分。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提高粉末狀固體物質的均勻給料。
文檔編號F27D3/18GK202182639SQ20102070150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1日
發明者J·西皮萊, K·佩爾託涅米, L·P·佩索寧, P·比約克倫德 申請人:奧圖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