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500字
2023-08-06 04:04:08
首先各位父母老師要知道德育是重在讓孩子明辨是非,遵守規矩;智育是重在培養孩子的洞察力、想像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體育則重在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喜歡多樣化的運動。德智體全面發展,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的清楚,也不是光給孩子講大道理就可以的。
1.教育孩子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各位家長按照孩子成長發展的軌跡,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成長環境。
2.首先父母要不斷的學習,進取教育的方法,要給孩子做一個高標的榜樣,可以很有效的引導孩子往正確方向發展
3.在生活上,要從小事情入手,讓孩子養成習慣。培養孩子的動手,自主能力。
4.當孩子犯錯要少斥喝,多鼓勵,努力發現、發揮孩子的優勢,不要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要按照孩子能完成的標準來衡量。
5.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能理解孩子,告訴孩子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儘量做到以理服人,通過講道理樹立父母的權威。
6.總的來說教育孩子,是要家長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自我成長空間,但是又不能太過放縱而疏忽管理。
【篇二】收看於丹教授《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電視講座。主要是關於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為主題的一個講座。受到了一次極好的教育,看完之後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於丹老師通過講述和舉例,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通過「一碗米的價值」的闡述,比喻一個人、一個孩子的價值的創造。明潦又深刻。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要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了「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並嚴肅的指出「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不能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第二:於丹老師剖析了《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讓我從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發覺這一點。懂得,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味的讓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識,並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久而久之,還會適得其反地厭惡學習。作為家長,特別是作為老師,雖然是傳道、授業、解惑,但也要為孩子的快樂著想,在課堂上或家庭學習中加些帶有孩子感興趣而且結合學習內容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夠有興趣學習並接受新的知識。
第三:於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使我印象更深。有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在牆上釘釘子來記錄發脾氣的次數,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麼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麼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為你痛心呀!」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總是發生「五個過分」的問題;在學校裡受點委屈,家長就會找老師論說,試想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會有好處嗎?!
第四:於丹老師講了自己和孩子一個關於「小花籃」的故事,也讓人很受啟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要經常鼓勵孩子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困難,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達到了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積極想辦法去解決的素質和品德的目的。
第五:於丹老師還講了幾個有關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學習壓力過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際交往等事情中,想不開就產生和發生輕生的傾向及事件的真實事例。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培養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輕心。
總之,在我認真仔細聆聽了於丹教授的講座,進一步明潦:無論在家庭或者學校,家長還是教師,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教給孩子文化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禮儀教育」、「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讓每個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為自己的將來而學習。「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人類永恆的課題。讓我們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