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機箱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11:24:46 2
專利名稱:電腦機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腦機箱,特別是一種便於拆裝的電腦機箱。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腦側板的固定方式有多種,最常用的是直接用螺絲將電腦側板固定在基座上。但是,這種固定方式在電腦側板的組裝和拆卸過程中須使用螺絲起子等工具,過程非常繁瑣不便。
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了方便電腦側板的組裝與拆卸,業界也出現了一些改進的,其中一種方式是在一第一側板的一側緣壓折出一折邊,所述折邊延伸出若干卡鉤,所述第一側板的另一側緣壓折一 "L"形的折板,在所述折板上分別設若干穿孔。所述卡鉤可活動接入電腦基座一側邊緣處的穿槽內,若干螺栓裝置在對應所述"L"形折板的穿孔內再旋合於所述基座另一側邊緣處的螺孔內,從而將所述第一側板固定於該電腦基座。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一卡固件將一第一側板固定於電腦基座。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第一側板上的本體、 一滑動裝設在所述本體上的滑動體、 一樞轉裝設在所述本體上的操作件, 一彈簧連接所述本體與所述滑動體。安裝所述第一側板時,可扳動所述操作件,使所述滑動體在所述本體上滑動並壓縮該彈簧,然後鬆開所述操作部,通過所述彈簧的復位而使所述滑動體的壓合部抵頂在所述第一側板的折邊,從而固定所述第一側板。
但是,上述電腦機箱結構複雜且拆裝過程繁瑣費時。
發明內容
鑑於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側板固定結構簡單且拆卸簡便的電腦機箱。一種電腦機箱,包括一基座及一側板,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安裝於所述底板的兩相對邊的一前板及一後板及一分別連接所述前板和後板的頂蓋,所述側板內側鄰近後端垂直設有一固定柱,所述後板設有一滑動槽,所述電腦機箱還包括一滑動裝設於所述滑動槽的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外露於滑動槽的操作部及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隨著卡固件的滑動卡合或釋放所述固定柱。
相較現有技術,上述電腦機箱利用設於所述第一側板的固定柱卡合於裝設於所述基座的卡固件的卡合部,從而可簡便、快捷地拆卸所述第一側板。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發明電腦機箱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的組裝後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2中III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考圖l,本發明電腦機箱包括一基座IO、 一第一側板20、及一將第一側板20固定於 基座10的卡固件30。
基座IO包括一底板12、分別安裝於底板12的兩相對端緣的一前板14和一後板16及一連 接前板14和後板16的頂端緣的頂蓋18。該底板12、前板14、後板16及頂蓋18共同圍成一兩側 開口的方形體。底板12與頂蓋18的一側端面的中間部位分別對應地設有一 "凸"字形的通孔 120、 180,通孔120、 180鄰近前板14的一端的尺寸略大於鄰近後板16—端的尺寸。後板16鄰 近一側處設有一 "H"形的滑動槽160。後板16於滑動槽160的兩側偏下方的部位凸設兩定位 塊162,該兩定位塊162分別自後板16垂直延伸一延伸部,之後自延伸部沿著平行後板16的方 向相向彎折成一彎折部。後板16於鄰近滑動槽160—側的邊緣處凸設排成一豎直線的兩凸耳 164,每一凸耳164上均設有一固定孔166。
第一側板20安裝於基座10的一開口以封閉該開口。第一側板20內側靠近後端緣處垂直凸 伸排成一豎直線的兩間隔的固定柱202 。第一側板20內側靠近上下兩側邊緣的中間部位分別 凸伸一卡鉤204,卡鉤204自第一側板20垂直延伸後沿著平行第一側板20的方向向設有固定柱 202的一端水平彎折而成。
卡固件30包括一體成形的一主體32、 一卡合部34及一操作部36。主體32概呈板狀,其一 端的兩側沿相反方向分別延伸一固定塊320,每一固定塊320上設有一通孔(參見圖3)。卡 合部34呈"L"形,其自主體32的一面垂直凸伸一固定端,之後自固定端沿平行主體32的方 向向上彎折延伸成一自由端。操作部36自主體32的另一相對面垂直延伸而成。
請結合參照圖2和圖3,組裝時,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穿過後板16的滑動槽160。 一第一 彈簧50及一第二彈簧60的一端分別鉤設於後板16的凸耳164的固定孔166,另一端分別鉤設於 卡固件30的固定塊320的通孔,此時第一、第二彈簧50、 60處於自然狀態。卡固件30的主體 32的一端緣抵頂於鄰近後板16的凸耳164的定位塊162的延伸部,卡合於該定位塊162,卡固 件30處於第一位置。第一側板20的兩卡鉤204分別卡入通孔120、 180鄰近基座10的前板14的 部分。移動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使其在滑動槽160內向遠離凸耳164的方向移動,卡固件30也 跟著向遠離凸耳164的方向移動,直至卡固件30的一另一端緣抵頂於遠離凸耳164的定位塊162。此時,第一、第二彈簧50、 60被拉伸。自前向後推動第一側板20使其兩卡鉤204分別在 通孔120、 180內移動,直至兩卡鉤204均移動到通孔120、 180的鄰近後板16的部位且分別抵 頂於通孔120、 180的側邊,卡鉤204將第一側板20安裝於基座10。鬆開對卡固件30的操作部 36的操作,在第一、第二彈簧50、 60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卡固件30恢復到第一位置。第一 側板20的一固定柱202卡合於卡固件30的卡合部34與卡固件30的主體32之間,另一固定柱 202位於卡合部34的固定端的下面,將所述卡合部34夾持於該兩固定柱202之間,用以防止第 一側板20向前或向上運動而從基座10上脫離。
拆卸時,再次移動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使其在滑動槽160內向遠離後板16的凸耳164的方 向移動,直至卡固件30的一側邊緣抵頂於遠離凸耳164的定位塊162。此時,第一側板20的固 定柱202脫離了與卡固件30的卡合部34的卡合。向前滑動第一側板20,使其兩卡鉤204均滑到 通孔120、 180鄰近前板14的部位,取下第一側板20即可實現對第一側板20的拆卸。鬆開對卡 固件30的操作部36的操作,在第一、第二彈簧50、 60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卡固件30恢復到 第一位置,以便於下次安裝第一側板20。
本發明電腦機箱,後板16上也可僅僅設有一 "H"形的滑動槽160,而不用設置凸耳164 及定位塊162。固定第一側板20時,操作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在滑動槽160內移動,直至操作 部36抵頂於滑動槽160的一端。此時,第一側板20的固定柱202卡合於卡固件30的卡合部,再 向下移動操作部30使其卡合於滑動槽160的一端向下延伸的豎直部內,將卡固件30定位,從 而將第一側板20固定於基座10。
拆卸第一側板20時,操作卡固件30的操作部36在滑動槽160內移動,直至操作部36抵頂 於滑動槽160的另一相對端。此時,第一側板20的固定柱202脫離於卡固件30的卡合部,再向 下移動操作部30使其卡合於滑動槽160的另一相對端向下延伸的豎直部內,將卡固件30定位 ,取下第一側板20即可。
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電腦機箱,包括一基座及一側板,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安裝於所述底板的兩相對邊的一前板及一後板及一分別連接所述前板和後板的頂蓋,其特徵在於所述側板內側鄰近後端垂直設有一固定柱,所述後板設有一滑動槽,所述電腦機箱還包括一滑動裝設於所述滑動槽的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外露於滑動槽的操作部及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隨著卡固件的滑動卡合或釋放所述固定柱。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及頂蓋的側 端面分別設有一通孔,所述側板內側的上下邊緣處分別設有一卡鉤,所述卡鉤可移動地對應 卡合於所述通孔。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槽的兩端分 別形成一豎直部,所述操作部可卡合於所述滑動槽兩端的豎直部,用以定位所述卡固件。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固件包括一主 體,所述操作部凸設於所述主體的一側面,所述卡鉤凸設於所述主體的另一側面,所述後板 於所述滑動槽的兩側分別相向凸設一定位塊,移動所述操作部,所述主體的側邊可卡合於對 應的定位塊。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塊包括自所 述後板垂直延伸的一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沿著平行所述後板的方向彎折形成的一彎折部。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合部包括自所 述主體垂直凸伸的一固定端及自所述固定端沿平行所述主體的方向垂直彎折朝向所述頂蓋延 伸的一自由端。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腦機箱還包括 至少一使卡固件彈性復位的彈簧。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固件設有至少 一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設有一通孔,所述後板豎直設有至少一凸耳,所述凸耳設有一固定 孔,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鉤設於所述凸耳的固定孔及所述固定塊的通孔。
9. 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電腦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側板的內側還設有一與所述固定柱成豎直間隔排列的另一固定柱,所述兩固定柱可夾持於所述 卡合部。
全文摘要
一種電腦機箱,包括一基座及一側板,所述基座包括一底板、安裝於所述底板的兩相對邊的一前板及一後板及一分別連接所述前板和後板的頂蓋,所述側板內側鄰近後端垂直設有一固定柱,所述後板設有一滑動槽,所述電腦機箱還包括一滑動裝設於所述滑動槽的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包括一外露於滑動槽的操作部及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隨著卡固件的滑動卡合或釋放所述固定柱,從而簡便、快捷地拆卸所述第一側板。
文檔編號G06F1/18GK101458549SQ20071020309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4日
發明者丘亮亮, 劉長春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