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7:19:01 1
專利名稱: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種收合工具,尤指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
背景技術:
科技的日新月異,使人們對於追求新事物的要求相對提高了。從以往的能用就好的老舊思維,逐步變成人性化的追求,唯有不斷的進步,符合使用者需求,創新、貼心,才能跟上時代潮流的改變,也才能滿足現代人的欲望。
參照圖9,為公知的收合刀具,該收合刀具90的刀片91設有一指甲扣92,利用指甲卡在該指甲扣92裡,將刀片91扳折打開。公知利用指甲將刀片91扳開的設計並不容易使用,且僅使用指甲將該刀片91打開,手部容易被刀片91所割傷。公知的設計實不便利且危險,且須有力氣的使用者才可扳開,局限了該收合工具的使用範圍。且公知刀片91凸出於收合刀具90,雖然該收合刀具收合了,但其凸出處,使該刀具收藏不易,且增加了其體積,在運輸及囤貨過程,其材積增加使得其成本亦相對提高。上述公知所衍生的種種缺失,實有加以研發改良的必要。
因此本實用新型可有效排除先前技藝所遭遇的問題。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在於解決公知的收合工具開啟十分不便,且收合後,仍有一部份裸露於該收合刀具的外,使其體積增加,而運輸及囤貨成本亦增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工具組件,該工具組件具有一形狀與一輔助工具相適配的凹槽;一形狀與所述凹槽相適配用於打開工具組件的輔助工具。
其中,該工具組件的凹槽為可使該工具組件插入該凹槽的缺口孔。
其中,該工具組件裝位於一具有容置空間的握柄裡,且該輔助工具具有一可與握柄一端連結且易於拆卸的連接部。
其中,該輔助工具具有一用於勾住工具組件的凹槽打開工具組件的勾部。
其中,該輔助工具具有一可滑動的勾部。
其中,該輔助工具的一端具有一與該收合工具的握柄相吻合的弧狀部。
其中,該輔助工具的勾部具有向內彎曲用於勾住工具組件凹槽的勾腳。
其中,該輔助工具的一端具有一與該收合工具的握柄恰相吻合的弧狀部。
本實用新型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針對上述問題加以改良,設計一輔助工具,用以開啟收合工具的工具組件,僅需將該輔助工具置於該工具組件上的凹槽,即可輕鬆將該工具組件開啟,無須多費力氣。且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無須凸出於握柄的工具組件,使該收合刀具收合時,工具組件完全藏於該握柄中,令運輸或囤貨時,其體積減少,而能減少成本支出。該設計不僅達到實用、好用,且符合一般公眾使用的需求,又能節省其經營成本,實為一極具產業利用性及進步性的設計。
本實用新型其它目的、優點和本實用新型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關的附圖更加顯明。
有關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述如後,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表示收合工具上設一輔助工具的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表示收合工具與輔助工具裝設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利用輔助工具開啟工具組件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利用輔助工具開啟工具組件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利用輔助工具開啟工具組件的示意圖,表示不同工具組件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利用輔助工具開啟工具組件的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利用輔助工具開啟工具組件的示意圖,表示不同工具組件的示意圖。
圖9為公知的收合工具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與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表示收合工具1上設一輔助工具30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為一收合工具1,該收合工具1的外殼為一握柄10,該握柄10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內設有數個不同功能的工具組件20,該工具組件20樞接在該容置空間內,該工具組件20設有一凹槽21,該凹槽21以似指甲扣,正向無缺口孔的方式開設,該凹槽21供扳折打開該工具組件20。
該收合工具1設有一開啟工具組件20的輔助工具30,該輔助工具30設有一長條杆31,該長條杆31一端裝設一勾部32,該勾部32以可滑動的方式套設於該長條杆31,該勾部32設有勾腳33,該勾腳33向內略為彎折。該長條杆31的另一端為一弧狀部34,該弧狀部34與該握柄10兩端的曲線恰可吻合。該弧狀部34設有一連接處35,該連接處35可與該握柄10相接,本實施例用一撓性物體串接該連接處35與該握柄10。
參照圖3、圖4與圖5,為本實用新型利用輔助工具30開啟工具組件20的示意圖。該工具組件20欲打開時,將該輔助工具30靠在握柄10的一端,使弧狀部34與該握柄10的曲線吻合,因該長條杆31的力臂長,使開啟該工具組件20時,不需花太多力氣即可。該工具組件20的凹槽21處,供扳折打開該工具組件20。利用該勾部32的勾腳33勾住該工具組件20的凹槽21,扳折該長條杆31即可輕鬆開啟該工具組件20。且該勾部32可依工具組件20的凹槽21位置而做調整,該勾部32配合不同的工具組件20時,該勾部32可於長條杆31間滑動,將勾部32移至工具組件20的凹槽21,用以開啟該工具組件20。
參照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該第二實施例工具組件20的凹槽22型式及輔助工具40為特殊規格,其它構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多做贅述。該工具組件20設有一凹槽22,該凹槽22為斜向缺口孔,向工具組件20樞設的一端傾斜。該收合工具1設有一開啟工具組件20的輔助工具40,該輔助工具40為一長條狀,且該輔助工具40第一端41成圓弧狀,該工具組件20的凹槽22大小恰好大於或等於該輔助工具40,使該輔助工具40的第一端可插入該凹槽22,該輔助工具40插入該凹槽22後,即可供扳折打開該工具組件20。該輔助工具40另一端設有一連接處42,該連接處42可與該握柄10相連接,本實施例用一撓性物體串接該連接處41與該握柄10。因該實施例以該輔助工具40插入該凹槽22,而達成其功效,故該工具組件20的大小可與該握柄10的外觀切齊,不需多出預留指甲扣的空間。該設計使該收合工具1的每一工具組件20不需突出於握柄10,可使收藏空間減小,當運輸或販售囤貨時,更可節省材積,進而節省成本。
參照圖7與圖8,為本實用新型利用輔助工具30開啟工具組件20的示意圖。該工具組件20欲打開時,將該輔助工具40第一端41插入該工具組件20的凹槽22處,因槓桿原理使該凹槽22的缺口處為支點23,該輔助工具40的連接處42為施力端,因施力端的力臂遠遠大於第一端41,所以該輔助工具40可輕鬆開啟該工具組件20。
本實用新型設計一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該輔助工具僅需配合該工具組件,即可將該工具組件開啟。第一實施例的輔助工具設有二勾腳,利用二勾腳勾住工具組件既有的凹槽,即可輕鬆將工具組件開啟。第二實施例的輔助工具係為一長杆形,在該工具組件上開一凹槽,使該凹槽與該輔助工具的大小吻合,將輔助工具插入該凹槽,即可輕鬆開啟該工具組件。且該收合工具的工具組件的大小與握柄相同,並未突出該握柄,而使其收藏空間小,當運輸或販售時,可節省材積,進而節省成本。
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優點1.本實用新型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利用既有的收合工具,增加一輔助工具勾住該收合工具的凹槽,即可輕鬆開啟該工具組件。
2.本實用新型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將收合工具開一凹槽,利用一輔助工具插入該凹槽,令該凹槽與該輔助工具的大小吻合,扳動該輔助工具,即可輕鬆開啟該工具組件。
3.本實用新型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設計一可完全收藏於握柄中的工具組件,該工具組件無需突出於該握柄,使該收合工具材積減少,進而減少其運輸及囤貨成本。
因此,本實用新型極具產業上利用價值;且又未見有相同或類似的發明出現於國內外刊物或公開使用,符合專利法規定的積極及消極要素。
唯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故舉凡數值的變更或等效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工具組件,該工具組件具有一形狀與一輔助工具相適配的凹槽;一形狀與所述凹槽相適配用於打開工具組件的輔助工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該工具組件的凹槽為可使該工具組件插入該凹槽的缺口孔。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該工具組件裝位於一具有容置空間的握柄裡,且該輔助工具具有一可與握柄一端連結且易於拆卸的連接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該輔助工具具有一用於勾住工具組件的凹槽打開工具組件的勾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該輔助工具具有一可滑動的勾部。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該輔助工具的一端具有一與該收合工具的握柄相吻合的弧狀部。
7.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該輔助工具的勾部具有向內彎曲用於勾住工具組件凹槽的勾腳。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其特徵在於該輔助工具的一端具有一與該收合工具的握柄恰相吻合的弧狀部。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輔助工具而易於開啟的收合工具,包括一用以開啟收合工具輔助工具,該輔助工具置於該收合工具柄部上的凹槽,即可輕鬆將工具開啟,無須多費力氣。利用該輔助工具可輕鬆開啟該收合工具,不會再發生手部受傷或指甲斷裂的情形。
文檔編號B26B1/02GK2827654SQ20052012701
公開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9日
發明者蔡政道 申請人:蔡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