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灌裝桶的灌裝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7:49:14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犢牛飼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有灌裝桶的灌裝支架。
背景技術:
犢牛飼養的過程中,給犢牛餵食牛初乳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而犢牛往往需要通過吸食的方式來攝取牛初乳。所以常常利用一個奶袋來盛放牛初乳。
但是,在向奶袋中灌裝牛初乳時通常需要拿著漏鬥類的器皿,十分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有灌裝桶的灌裝支架,無需人拿著漏鬥類器皿進行牛初乳的灌裝。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帶有灌裝桶的灌裝支架,包括架體和固定於架體上的灌裝桶,所述灌裝桶包括把手,且所述灌裝桶頂部開口,底部設有出口,所述把手上焊接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上連接有卡杆,所述架體包括底座和架杆,所述架杆截面為「U」形,且相對的兩側壁上開有斜槽,所述斜槽從所述架杆側壁邊緣向所述架杆內延伸並向下傾斜,所述卡杆兩端寬於所述連接座,且超出所述連接座寬度的部分卡鉗在所述斜槽內。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灌裝桶通過把手連接座與架體相連,利用灌裝桶自身重力,使得卡杆在斜槽內滑動到斜槽底部完成固定,使得灌裝桶不易脫落,無需人拿著漏鬥類器皿進行牛初乳的灌裝。
優選的, 所述連接座兩側設有若干支腿,當卡杆卡入斜槽內且連接座處於豎直狀態時,所述支腿恰好支撐在所述架杆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灌裝桶可以保持豎直狀態,並且不易發生晃動。
優選的,所述把手為矩形,且所述把手上設有透孔,所述透孔為腰形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透孔方便人的手掌穿過,並且控制灌裝桶與連接座的拆卸,增大了人手與把手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得灌裝桶更易被控制,不易發生傾斜或者內部牛初乳灑出的現象。即使單手操作也可平穩的完成灌裝桶的安裝與拆卸。
優選的,所述把手與所述連接座焊接處為焊接點,相鄰焊接點之間的把手上開有凹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凹槽可以方便人的手指穿過,使得人在抓住把手時可以將透孔與凹槽之間的部分握在手裡,使得灌裝桶更易被控制,不易發生傾斜或者內部牛初乳灑出的現象。即使單手操作也可平穩的完成灌裝桶的安裝與拆卸。
優選的,所述凹槽為圓底凹槽,且靠近所述透孔的一側為圓弧。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增大了人手與把手之間的接觸面積,並且圓弧裝的槽底在抓握時更加舒適。
優選的,所述把手與所述灌裝桶相連處也設有若干圓底凹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拆裝連接座時,手心朝向連接座,在清洗灌裝桶或者在攪拌灌裝桶內的液體時,手心朝向灌裝桶。使得灌裝桶的使用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灌裝架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表示底座結構的爆炸圖;
圖3為表示灌裝桶結構的示意圖;
圖4為圖1中I處表示灌裝桶與架杆連接結構的放大圖;
圖5為表示固定槽結構的示意圖;
圖6為表示固定夾通過固定槽固定在架杆上的示意圖;
圖7為圖1中II處表示固定槽底部與架杆連接結構的放大圖;
圖8為圖2中III處表示架體上連接固定槽底部結構的放大圖;
圖9為表示倒角形狀、位置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底座;11、平衡杆;111、插接槽;112、底槽;12、支撐杆;121、空腔;122、封蓋;123、尾板;124、插接板;125、倒角;2、架杆;21、斜槽;22、卡槽;23、緊固橫板;24、加強板;3、灌裝桶;31、把手;311、焊接點;32、透孔;33、連接座;331、卡杆;332、支腿;34、出口;35、圓底凹槽;4、灌入口;5、固定夾;51、固定插片;6、固定槽;61、槽壁;62、插口;63、敞口;631、導向板;632、緊固板;633、緊固螺杆;634、緊固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灌裝架,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的架杆2構成。架杆2上部分固定有灌裝桶3,下部分通過固定槽6固定有固定夾5。固定夾5內夾固有初乳袋,初乳袋的灌入口4伸出固定夾5並且正對灌裝桶3的出口34。
將初乳袋通過固定夾和固定槽6固定在灌裝架的架杆2上後,取來預先製造好的,經過殺菌的導流管,然後分別連接灌裝桶3和灌入口4,打開灌裝桶3的頂蓋,並向灌裝桶3內倒入牛初乳。使得牛初乳從灌裝桶3的出口34經過導流管最終進入初乳袋內。
如圖2所示,底座1為T形,且包括分體設置的相互垂直的平衡杆11和支撐杆12。支撐杆12內為空腔121,且一端開口一端連接平衡杆11。支撐杆12的開口端通過封蓋122封閉。架杆2設於支撐杆12上並將支撐杆12分成兩部分,朝向平衡杆11的部分為尾板123,尾板123的尾端垂直設有插接板124,平衡杆11的中間部分設有用於配合尾板123的底槽112,還設有用於插入插接板124的插接槽111。
如圖9所示,空腔121內的四條稜均設有倒角125。
如圖3所示,灌裝桶3的把手31上設有透孔32。且把手31一側固定在灌裝桶3上,另一端連接在連接座33上。連接座33頂端連接有卡杆331,卡杆331兩端沿卡杆331長度方向延伸,使得卡杆331的寬度大於連接座33的寬度。
結合圖4,架杆2為截面為「U」形的槽鋼,且槽鋼的兩槽壁向槽鋼內彎折180°,此時槽壁朝向槽底設置,槽壁上開有若干斜槽21。斜槽21從開口端向下傾斜。構成架杆2的槽鋼底部與槽底平行設有加強板24,加強板24與槽底正對設有相同的卡槽22。
卡杆331從架杆2頂端的開口進入,並沿斜槽21滑入斜槽21的槽底,卡杆331兩端均卡在斜槽21的槽底。此時連接座33底端具有朝向架杆2運動的趨勢。位於連接座33兩側的支腿332支撐在架杆2上,並使得連接座33與架杆2保持平行。
把手31通過焊接點311焊接在連接座33朝向灌裝桶3的面上,相鄰焊接點311之間的把手31上開有開口朝向連接座33的圓底凹槽35。把手31連接灌裝桶3的一側對稱設有圓底凹槽35。
結合圖3與圖4,在取放灌裝桶3時可以將手通過透孔32穿過,手掌握著把手,手指從圓底凹槽35穿過來,並將把手握緊平穩的控制灌裝桶3移動。
結合圖5與圖6,固定槽6的上下兩端為槽壁61。位於固定槽6頂端的槽壁61連接有用於嵌入斜槽21的卡杆331。頂端的槽壁61朝向固定夾5的一側設有寬度小於槽壁61的擋板,擋板中間設有用於插入固定插片51的插口62。頂端的槽壁61兩側也設有擋板,且使得頂端的槽壁61朝向固定夾5的一側形成三個供固定插片51插入的插口62。
位於固定槽6底端的槽壁61朝向固定夾5的敞口63邊緣呈打開狀設有導向板631。且底端的槽壁61下端面垂直伸出有緊固板632。
如圖8所示,架杆2底部設有緊固橫板23。
結合圖6與圖7,固定槽6頂端通過卡杆331卡在架杆2的斜槽21內,底端的槽壁61朝向架杆2運動。直到緊固板632貼合在緊固橫板23上,此時緊固橫板23與緊固板632上的緊固孔634恰好正對,將緊固螺杆633轉動插入緊固孔634內,並將緊固板632和緊固橫板23規定在一起。
灌裝桶3的安裝過程:
如圖3所示,將手掌朝向連接座33的方向插入透孔32內然後彎曲手掌並將手指穿過連接座33和把手31之間的圓底凹槽35內,然後握緊把手31將灌裝桶3連通連接座33拿起。
如圖4所示,將連接座33頂端向架杆2傾斜,並將卡杆331卡入架杆2上的斜槽21內。然後慢慢將連接座33放到豎直狀態,使得連接座33的支腿332平穩的支撐在架杆2上。此時連接座33與架杆2之間保持平行。
然後將灌裝桶3頂部的封蓋取下並將封蓋的頂端卡入卡槽22內固定。
固定槽6的安裝過程:
結合圖5與圖6,將連接在固定槽6頂端槽壁61上的卡杆331嵌入斜槽21內,然後將底端的槽壁61緩緩放下。直到緊固板632貼合在緊固橫板23上。將緊固螺杆633穿過緊固板632和緊固橫板23並將二者固定在一起。
初乳袋的固定方式:
打開固定夾5,然後將初乳袋的灌入口4卡入固定夾5上的凹槽內,並平整的放在固定夾5的一側。初乳袋的邊緣覆蓋住固定夾的邊緣,也可以延伸出固定夾。將固定夾關閉夾緊時,初乳袋的邊緣被固定夾緊。
固定夾的安裝過程:
將伸出固定夾的初乳袋的灌入口4朝上,然後將固定夾上設有固定插片51的一側朝向固定槽6,並插入固定槽6內。固定插片51插入插口62固定,底端通過敞口插入固定槽6內。
牛初乳的灌裝過程:
將灌裝架組裝完成後,將灌裝桶3的出口34與初乳袋的灌入口4通過無菌管道相連。此時向灌裝桶3內倒入牛初乳,灌裝桶3內設有刻度線,當倒入適量的牛初乳後停止灌入牛初乳。並打開出口34,使牛初乳通過無菌管道流入初乳袋內。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