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08:56:01 1
專利名稱:一種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設有包膠手把的NPffT外殼。
技術背景負壓傷口治療設備,美國稱為 Negative_Pressure_Wound_Therapy_Devices,簡稱為NPWT,其原理為通過對傷口處施加負壓,來促進傷口的癒合。根據美國近10年來的臨床表明,該設備對各種急慢性的傷口處理有著良好的癒合效果。NPffT的手把一般採用硬質材料製成,但基於人體工學的設計理念,如果手把位置採用硬性材料及硬性材料外部包設軟性材料的這種兩種材料相結合的方法,使得手把提起時給人舒適的感覺。同時通過內部的硬性材料又能達到足夠強度。目前大部分涉及到軟、硬材料兩種材料結合的產品,通常均採用雙色或二次注塑直接成型,若產品外形不大,且軟膠與硬膠兩種材料外形相當,外形尺寸相當,則不會有注塑工藝上的問題;反之,如圖I所示,產品C由主體B以及部件A組成,其中,主體B為一種材料,外形比較大,而部件A為另一種材料,外形較小,故主體B與部件A外形尺寸差別比很大,要將主體B及部件A按注塑工藝加工成產品C,則工藝控制難度很大,耗費的成本亦非常高。具體到NPWT,其手把部分與主體部分也是外形尺寸相差很大,如果在製作好的主體外殼上直接注塑軟質材料,包覆手把,則也會出現工藝可行性差、成本高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工藝可行性好,成本低。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包括主體,設置於主體上尺寸遠小於主體的包膠部件,所述包膠部件為包括硬質件及軟質件的二次注塑件,所述軟質件包覆在硬質件上,所述包膠部件與主體通過機械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優選地,所述包膠部件與所述主體採用螺絲固定。優選地,所述包膠部件與所述主體採用卡扣結構固定在一起。優選地,所述包膠部件與所述主體採用過盈配合結構固定在一起。優選地,所述硬質件上設有扣釘槽,所述軟質件設有與所述扣釘槽配合的扣釘。優選地,所述主體為NPWT外殼,所述包膠部件為手把。優選地,所述手把與所述NPWT外殼採用螺絲固定。優選地,所述手把與所述NPWT外殼採用卡扣結構固定在一起。優選地,所述手把與所述NPWT外殼採用過盈配合結構固定在一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由於包膠部件與主體為機械固定方式,所以可以先通過二次注塑成型工藝得到具有硬質材料及軟質材料的包膠部件,然後再將包膠部件與主體固定,這樣使得在實際製造過程中,注塑成型外殼主體;通過硬質材料模具,注塑成型包膠部件的硬質部分;通過軟質材料模具,將成型好的包膠部件的硬質部分置於其中,注射包覆材料,製成由兩種或多種不同特性的材料結合成的雙材質部件,而後利用機械固定方式將包膠部件與主體外殼裝配,從而避免因為二次注塑所需的兩套模具空間尺寸差異較大,造成工藝控制困難,模具成本增加的問題,生產工藝性好,成本低。
圖I是現有技術中二次注塑過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的示意圖;圖3、圖4是圖2中包膠部件中硬質件與軟質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5、圖6是圖2中主體與包膠部件中硬質件連接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成型過程原理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應用在NPWT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參見圖2 圖6,本實施例中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包括主體I、與主體固定的包膠部件,包膠部件包括硬質件2、軟質件3,硬質件2與軟質件3為通過二次注塑工藝結合在一起的二次注塑件。其中,參見圖3、圖4,硬質件2與軟質件3通過結構設計,使軟質件的軟膠很好地黏合到硬質件中,始終融為一體,不受高溫、高壓環境影響。除了裝配時,緊貼表面互相融合夕卜,橫向周邊用包邊扣將邊緣包緊,使黏合端部隱藏良好,不因外力作用而影響膠頭脫落,如圖3所示,密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受力均勻最佳;如圖4所示,縱向利用扣釘形式,增大軟膠與硬質件的融合面積,同時用物理方式使其更好地黏合。其中,參見圖5、圖6,主體和硬質件連接通過內部結構設計來實現,特別需要注意部件變形而出現的間隙問題。橫向可採用設置在主體I上的T形骨Ia與設置在硬質件上2的T形槽2a相扣,硬質件2與主體I配合部分用三角骨位緊配,使其環周拉緊,如圖5中的放大處D所示;縱向用螺絲4固定,使硬質件2緊貼主體1,基本無間隙,如圖5、圖6所示,進而使軟質件3與主件I緊貼,如圖2所示。參見圖7,示出本實用新型所用的製作流程在注塑過程中,第一種注入的材料稱為基材或者基底材料,第二種注入材料稱為覆蓋材料。在二次注塑過程中,覆蓋材料注入基材的上方、下方、四周或者內部,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部件。通常使用的覆蓋材料為彈性樹脂。二次注塑系統包括注塑機E、包覆部分模具G和基材部分模具F,其中基材部分模具F是用來先成型基材部分5,注射完成後將基材部分5放入包覆部分模具G內,注射包覆材料,完成二次注塑,製成兩種或者多種不同特性材料結合在一起的完整部件6。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的製作流程進行說明[0028]將成型硬質件的塑料材料送入注射機的料筒中,經過加熱熔融後注入硬質件模具中,經過一定時間的保壓、冷卻定型後取出,即可獲得硬質件;將硬質件放置於軟質件模具中,合模後將成型軟質件的塑料材料送入注塑機的料筒中,經過加熱熔融後注入軟質件模具中,經過一定時間的保壓、冷卻定型後取出,即可獲得包膠部件;將成型主體的塑料原料送入注塑機的料筒中,經過加熱熔融後注入主體模具中,經過一定時間的保壓、冷卻定型後取出,即可獲得主體;通過機械固定方式將所獲得的包膠部件及主體配合,即可獲得完整的主體結構。參見圖8,示出本實用新型具體應用到NPWT外殼的示意圖,該NPWT外殼包括主體7,與主體7固定的手把,該手把由硬質件8以及軟質件9通過二次注塑形成。其中,硬質件8與主體7通過凸起和凹槽採用過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以上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介紹,文中應用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主體,設置於主體上尺寸遠小於主體的包膠部件,所述包膠部件為包括硬質件及軟質件的二次注塑件,所述軟質件包覆在硬質件上,所述包膠部件與主體通過機械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包膠部件與所述主體採用卡扣結構固定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包膠部件與所述主體採用螺絲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包膠部件與所述主體採用過盈配合結構固定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硬質件上設有扣釘槽,所述軟質件設有與所述扣釘槽配合的扣釘。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體為NPWT外殼,所述包I父部件為手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把與所述NPffT外殼採用螺絲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把與所述NPffT外殼採用卡扣結構固定在一起。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把與所述NPffT外殼採用過盈配合結構固定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設有包膠部件的主體結構,包括主體,設置於主體上尺寸遠小於主體的包膠部件,所述包膠部件為包括硬質件及軟質件的二次注塑件,利用凸凹互扣,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軟質件將硬質件包覆起來;所述包膠部件與主體通過機械扣位、螺絲等固定方式裝配。本實用新型由於結構設計合理,較業內常用的直接二次注塑方法而言,有效地解決了工藝控制難度大,模具製作及產品注塑成本高等缺陷,同時零件還有良好的互換性。
文檔編號A61M27/00GK202777410SQ20122037017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7日
發明者石先英, 朱偉, 菅冀祁, 鄭燦陽 申請人:惠州市華陽醫療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