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軋制油及其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05:38:46 1
專利名稱:一種軋制油及其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軋制油技術領域,並涉及一種鋼材、鋼板軋制時起潤滑和防鏽作用使所使用的軋制油及其製備工藝。
背景技術:
軋制油是用於金屬材料加工或軋制過程中的一種目的是減小軋件與軋輥間的摩擦力,減小金屬板材壓延過程中的壓延負荷,保證軋製件的光潔度的油質品。目前在我國所使用的軋制油仍是以機械油為載體,加有多種有機添加劑調配而成。該這個軋制油產品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產物,已用了六十多年沒有發展,它和世界爭奪既寶貴又不會再生的礦物油,同時造價高昂。更嚴重的是,這種軋制油中含有芳香烴——芳香烴是一種致癌物質,嚴重地影響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夏天變黴發臭,汙染環境,廢液達不到三廢處理的排放標準。利用該軋制油所生產出的鋼板板材表面也達不到理想的光潔度,因此,急需要研究一種新型軋制油,以滿足軋鋼市場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就是提供製備工藝簡單、儲藏時間長、粘接效果好和施工方便的軋制油。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就是提供製備上述軋制油的製備工藝。製備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軋制油由 110—120重量份的磷酸、 100—110重量份的三乙醇胺、 100—110重量份的潤滑劑、
6—7重量份的PH酸鹼度調節劑、 50— 60重量份的硫代硫酸鈉、 20—40重量份的尼納爾、 80—100重量份的防鏽劑、 20-25重量份的乳化劑、 和500— 600重量份的水構成。實現製備上述一種軋制油的製備工藝步驟為
首先將水、防鏽劑和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30— 40分鐘均勻;然後將各二分之一量的磷酸和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30——0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將剩餘量的三乙醇胺以及潤滑劑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0C,並反應50—75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分別將乳化劑、尼納爾和PH酸鹼度調節劑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50— 75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本發明所提供的軋制油及其製備工藝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其一,由於製備的軋制油中不含有礦物油,沒有芳香烴的存在,因此在使用時不僅有利於環保要求,更主要的是有利於操作者的健康;其二,由於利用該軋制油生產鋼板板材時,可以有效降低軋制工件間的摩擦力,在壓延過程中有效降低壓延負荷、保證軋製件的光潔度、減輕工件間的磨損,因此能夠達到節電10%、節約軋制油的用量10—15%以上;其三,該軋制油的製備具有工藝簡單的特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第一步
首先將550公斤的水、95公斤的鉬酸鈉和55公斤的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30分鐘均勻;
第二步
將115公斤的磷酸和55公斤的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35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
第三步
將分別均為陽公斤的三乙醇胺和潤滑劑硬脂酸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C,並反應60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 第四步
分別將22公斤的乳化劑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0公斤的尼納爾和6公斤的調節劑氫氧化鈉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55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實施例2
第一步
首先將600公斤的水、85公斤的鉬酸胺和60公斤的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35分鐘均勻;
第二步
將120公斤的磷酸和50公斤的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40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
第三步
將分別均為50公斤的三乙醇胺和潤滑劑硬脂酸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C,並反應55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 第四步
分別將M公斤的乳化劑平平加0-20、25斤的尼納爾和6. 5公斤的調節劑氫氧化鈉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70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實施例3:
第一步
首先將500公斤的水、80公斤的磷酸三鈉和50公斤的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40分鐘均勻;第二步
將110公斤的磷酸和53公斤的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30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
第三步
將分別均為53公斤的三乙醇胺和潤滑劑硬脂酸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C,並反應70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 第四步
分別將20公斤的乳化劑0P10、35公斤的尼納爾和6. 1公斤的調節劑氫氧化鉀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50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實施例4:
第一步
首先將540公斤的水、100公斤的亞硝酸鈉和55公斤的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30分鐘均勻;
第二步
將115公斤的磷酸和52公斤的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35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
第三步
將分別均為52公斤的三乙醇胺和潤滑劑硬脂酸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C,並反應50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 第四步
分別將25公斤的乳化劑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0公斤的尼納爾和6. 7公斤的調節劑氫氧化鉀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75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實施例5:
第一步
首先將580公斤的水、80公斤的鉬酸鈉和56公斤的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35分鐘均勻;
第二步
將118公斤的磷酸和51公斤的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35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
第三步
將分別均為51公斤的三乙醇胺和潤滑劑硬脂酸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C,並反應75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 第四步
分別將21公斤的乳化劑0P10、40公斤的尼納爾和7. 0公斤的調節劑碳酸鈉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60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實施例6:
第一步
首先將550公斤的水、85公斤的磷酸三鈉和58公斤的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35分鐘均勻;
第二步
將114公斤的磷酸和50公斤的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30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
第三步
將分別均為50公斤的三乙醇胺和潤滑劑硬脂酸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C,並反應60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 第四步
分別將20公斤的平平加0-20、30公斤的尼納爾和6. 2公斤的調節劑碳酸鈉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60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
以上所製備的軋制油配置成1. 5-3. 0%的水溶液即可使用。並且還具有以下特佔.
^ \\\ ·
1、由於該軋制油是由主要是由磷酸、三乙醇胺和潤滑劑調配而成,所以能夠顯著降低軋制油的表面張力,大大提高了其高了其潤滑性和極壓性,使得軋出的鋼材光潔度大大;
2、由於軋制鋼板時,所產生的熱量會引起黏輥、燜輥現象發生,由於以水為載體的軋制油具有良好的散熱性能,能夠加快地分散在帶鋼與軋輥的表面的熱量,將熱量帶走,有效克服了黏輥、燜輥現象發生;
3、軋制加工時會產生金屬粉沫及氧化皮黏結在帶鋼的表面上,由於該軋制油能夠顯著降低軋制油加工的表面張力,吸附在板材的表面上,形成了一層潤滑極壓膜,使粉沫很容易清除,同時也被潤滑、極壓劑隔開軋輥與被軋的板材。起到了良好的洗滌作用和極壓潤滑作用,並且板材光潔度高,壓下率也高,潤滑性好;
4、由於在軋制油加入無機防鏽添加劑或有機防鏽添加劑,有效地防止產品鏽蝕,使板材在加工周轉中達到良好的防鏽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軋制油,其特徵在於,由 110—120重量份的磷酸、 100—110重量份的三乙醇胺、 100—110重量份的潤滑劑、 6—7重量份的PH酸鹼度調節劑、 50— 60重量份的硫代硫酸鈉、 20—40重量份的尼納爾、 80—100重量份的防鏽劑、 20-25重量份的乳化劑、和500— 600重量份的水構成。
2.製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軋制油的製備工藝為首先將水、防鏽劑和硫代硫酸鈉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30— 40分鐘均勻;然後將各二分之一量的磷酸和三乙醇胺加入到第二反應釜中反應30—40分鐘後直接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將剩餘量的三乙醇胺以及潤滑劑加入到第三反應釜中加熱至70— 750C,並反應50—75分鐘後倒入第一反應釜中;分別將乳化劑、尼納爾和PH酸鹼度調節劑依次加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充分攪拌反應50—75分鐘,即可製得乳白色一乳黃色的稠黏狀液體軋制油。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軋制油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金屬加工過程中所使用於的軋制油及其製備工藝。其主要技術特徵為軋制油由磷酸、三乙醇胺、潤滑劑、pH酸鹼度調節劑、硫代硫酸鈉、尼納爾、防鏽劑、乳化劑、和水通過配置攪拌構成。該軋制油中由於不含有礦物油,沒有芳香烴的存在,使用時有利於操作者的健康並且使用該軋制油生產鋼板板材時,可以有效降低軋制工件間的摩擦力,在壓延過程中有效降低壓延負荷、保證軋製件的光潔度、減輕工件間的磨損的特點。
文檔編號C10N40/24GK102391908SQ20111029289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6日
發明者王佔功 申請人:王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