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型導線引流線夾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19:10:46 1
異型導線引流線夾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異型導線引流線夾,包括線夾本體,線夾本體內設置壓接管、襯管一和襯管二,線夾本體兩端設置護套一和護套二,線夾本體內設置中空部,中空部包括圓臺部一、圓臺部二和柱狀部,襯管一設置在圓臺部一內,襯管二設置在圓臺部二內,壓接管設置在柱狀部內,壓接管內設置柱狀部一和柱狀部二,柱狀部一的直徑與圓臺部一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柱狀部二的直徑與圓臺部二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襯管一和襯管二靠近所述壓接管的一端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多個夾持板,夾持板端部設置掛鈎,線夾本體內壁設置與掛鈎相配合的凸環。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帶有有夾持板的襯套一和襯套二,使夾持板夾緊導線,有效提高導線與引流線夾之間緊固力度。
【專利說明】
異型導線引流線夾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輸電線路檢修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異型導線引流線夾。
【背景技術】
[0002]針對架空輸電線路技術升級改造新舊導線線徑不同並需對接時,常使用並溝線夾或異型線夾進行接續,溝線夾或異型線夾除了除承受導線全部拉力外,還作為導電體傳導電流,是輸電線路中的重要金具,但是並溝線夾或異型線夾使用螺栓對導線進行固定,存在螺栓鬆動存在導線滑脫的風險。
[0003]申請號201220077502.0公開一種導線中間接續管,包括鋼管,大規格導線鋼芯和小規格導線鋼芯分別從鋼管的兩端穿入,鋼管壓接大規格導線鋼芯和小規格導線鋼芯,鋁管套接在鋼管的外部,鋁管的兩端分別包覆大規格導線和小規格導線;鋁管設有大管內徑端和小管內徑端,大規格導線對應大管內徑端,小規格導線對應小管內徑端;鋼管的外徑小於小規格導線的外徑;鋼管的內徑大於大規格導線鋼芯和小規格導線鋼芯的外徑之和;所述鋁管採用壓接方式固定在鋼管、大規格導線和小規格導線上。該實用新型的不足之處在於:鋁管與導線鋼芯之間依靠壓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導線長期受外力作用是存在鬆脫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異型導線引流線夾,通過設置帶有有夾持板的襯套一和襯套二,使夾持板夾緊導線,有效提高導線與引流線夾之間緊固力度。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異型導線引流線夾,包括線夾本體,所述線夾本體為管狀,所述線夾本體內設置壓接管、襯管一和襯管二,所述襯管一和襯管二對稱設置在所述壓接管兩側,所述線夾本體兩端設置護套一和護套二,所述線夾本體內設置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包括圓臺部一、圓臺部二和柱狀部,所述圓臺部一和圓臺部二對稱設置在所述柱狀部兩端,所述襯管一設置在所述圓臺部一內,所述襯管二設置在所述圓臺部二內,所述壓接管設置在所述柱狀部內,所述柱狀部包括柱狀部一和柱狀部二,所述柱狀部一的直徑與所述圓臺部一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所述柱狀部二的直徑與所述圓臺部二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所述襯管一和襯管二靠近所述壓接管的一端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多個夾持板,所述夾持板端部設置掛鈎,所述線夾本體內壁設置與所述掛鈎相配合的凸環。
[0007]優選的,所述護套一和護套二靠近所述線夾本體的一端包括內圈和外圈,所述線夾本體端部位於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之間。
[0008]優選的,所述內圈與所述外圈之間設置緩衝結構,所述緩衝結構包括沿均勻設置在所述護套圓周上的多組彈性件和支撐件,所述彈性件一端與所述內圈固定連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件固定連接,所述支撐件與所述外圈內側設置間隙,所述間隙的間距小於所述線夾本體兩端的管壁厚度。
[0009]優選的,所述支撐件靠近所述外圈的外表面為弧形。
[0010]優選的,所述外圈內壁設置內螺紋,所述線夾本體外壁設置與所述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實用新型包括線夾本體,線夾本體為管狀,在線夾本體內設置壓接管、襯管一和襯管二,襯管一和襯管二對稱設置在壓接管兩側,襯管一的內徑小於襯管二的內徑,夾本體兩端設置護套一和護套二,線夾本體內設置中空部,中空部包括圓臺部一、圓臺部二和柱狀部,圓臺部一和圓臺部二對稱設置在柱狀部兩端,襯管一設置在所述圓臺部一內,襯管二設置在圓臺部二內,壓接管設置在所述柱狀部內,壓接管內設置柱狀部一和柱狀部二,柱狀部一的直徑與所述圓臺部一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柱狀部二的直徑與圓臺部二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襯管一和襯管二靠近壓接管的一端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多個夾持板,夾持板端部設置掛鈎,線夾本體內壁設置與掛鈎相配合的凸環,使用時方法如下:(I)剝除兩根導線連接端的一段外側絞線,露出導線的內芯;(2)將壓接管的兩端套在內芯外側;(3)對壓接管進行擠壓使壓接管抱緊內芯;(4)將襯管一和襯管二套在導線的外側;(5)推動襯管一和襯管二向壓接板的方向移動,此過程中夾持板逐漸抱緊導線外表面,同時夾持板端部的掛鈎與線夾本體內壁的凸環相互卡合;(6)將護套一和護套二分別套在線夾本體的外表面對線夾本體兩端進行防護;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圓臺部一和圓臺部二,使襯管一和襯管二在其內移動時對夾持板進行擠壓,進而使夾持板抱緊兩根輸電導線,導線被固定後夾持板末端的掛鈎與線夾本體的凸環相互卡合上防止夾持板後退;
[0013]本實用新型的公開的導線引流線夾在原有的擠壓緊固的效果上增加夾持板對導線進行進一步的抱緊,防止導線在高空發生振動時從導線引流線夾中滑脫的問題發生;同時本實用新型線夾本體兩端的內徑大於導線的外徑,在導線上下振動過程中導線與線夾本體內壁存在一定的間隙有利於減少導線與線夾本體之間的磨損,特別是導線弧度較大時有效預防導線在線夾本體邊緣的稜角處磨損問題。
[0014]需指出:(I)對於近距離傳輸、小型橫截面的導線可以省略使用方法中的第三步,直接通過夾持板對導線進行固定,即保證導線引流線夾的結構穩定性,而且有效預防擠壓壓接管和內芯的過程中造成內芯鬆散的問題發生,同時降低導線引流的工作量,提高電路檢修效率;(2)襯管一的內徑設計成與襯管二的內徑相同,柱狀部一的內徑設計成與柱狀部二的內徑相同時,適用於同型號導線之間的連接。
[0015]2.護套一和護套二靠近線夾本體的一端包括內圈和外圈,使用時將線夾本體端部卡在內圈和外圈之間,有效提高線夾本體兩端的結構密封性。
[0016]3.由於本實用新型線夾本體的兩端內徑大於導線的外徑,在內圈與外圈之間設置緩衝結構,緩衝結構包括沿均勻設置在護套圓周上的多組彈性件和支撐件,彈性件一端與內圈固定連接,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支撐件固定連接,使用時線夾本體的端部被卡在支撐件和外圈之間,當導線在線夾本體振動過程中緩衝結構對導線起徑向緩衝力,可抵消振動帶來衝擊力,從而增加本實用新型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支撐件的外表面設計成弧形,有利於本實用新型護套一和護套二與線夾本體順利插接,提高工作效率。
[0017]4.外圈內壁設置內螺紋,線夾本體外壁設置與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使用時通過內螺紋與外螺紋的相互配合,增加護套一和護套二與線夾本體之間的連接穩定性,同時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性。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中A的放大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襯管一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內圈和外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3]實施例一
[002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線夾本體I,線夾本體I為管狀,線夾本體I內設置壓接管2、襯管一3和襯管二 4,襯管一3的內徑小於襯管二 4的內徑,襯管一3和襯管二 4對稱設置在壓接管2兩側,線夾本體I兩端設置護套一5和護套二6,線夾本體I內設置中空部,中空部包括圓臺部一 7、圓臺部二 8和柱狀部9,圓臺部一 7和圓臺部二 8對稱設置在柱狀部9兩端,襯管一3設置在圓臺部一7內,襯管二4設置在圓臺部二8內,壓接管2設置在柱狀部9內,柱狀部9包括柱狀部一 10和柱狀部二 11,柱狀部一 10的外徑與圓臺部一 7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柱狀部二 11的外徑與圓臺部二 8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襯管一 3和襯管二 4靠近壓接管2的一端圓周方向均勻設置三個夾持板12,夾持板12端部設置掛鈎13,線夾本體I內壁設置與掛鈎13相配合的凸環14。
[0025]實施例二
[002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圖4所示,護套一5和護套二6靠近線夾本體I的一端包括內圈15和外圈16(護套一 5和護套二 6的結構類似所以圖示護套二6的圖未附),內圈15的外壁設置緩衝結構,緩衝結構包括沿均勻設置在護套圓周上的三組彈簧17和支撐件18,彈簧17—端與內圈15固定連接,彈簧17的另一端與支撐件18固定連接,支撐件18靠近外圈16的外表面為弧形,支撐件18與外圈16內側設置間隙,間隙的間距小於線夾本體I兩端的管壁厚度,並在外圈16內壁設置內螺紋(圖未示),內螺紋為一圈或者兩圈即可,線夾本體I外壁設置與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使用時將護套一和護套二擰緊在線夾本體一上,線夾本體I卡在支撐件18和外圈16之間。
[0027]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主權項】
1.異型導線引流線夾,包括線夾本體,所述線夾本體為管狀,所述線夾本體內設置壓接管、襯管一和襯管二,所述襯管一和襯管二對稱設置在所述壓接管兩側,所述線夾本體兩端設置護套一和護套二,其特徵在於:所述線夾本體內設置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包括圓臺部一、圓臺部二和柱狀部,所述圓臺部一和圓臺部二對稱設置在所述柱狀部兩端,所述襯管一設置在所述圓臺部一內,所述襯管二設置在所述圓臺部二內,所述壓接管設置在所述柱狀部內,所述柱狀部包括柱狀部一和柱狀部二,所述柱狀部一的直徑與所述圓臺部一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所述柱狀部二的直徑與所述圓臺部二直徑較小的一端相匹配;所述襯管一和襯管二靠近所述壓接管的一端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多個夾持板,所述夾持板端部設置掛鈎,所述線夾本體內壁設置與所述掛鈎相配合的凸環。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型導線引流線夾,其特徵在於:所述護套一和護套二靠近所述線夾本體的一端包括內圈和外圈,所述線夾本體端部位於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異型導線引流線夾,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圈與所述外圈之間設置緩衝結構,所述緩衝結構包括沿均勻設置在所述護套圓周上的多組彈性件和支撐件,所述彈性件一端與所述內圈固定連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件固定連接,所述支撐件與所述外圈內側設置間隙,所述間隙的間距小於所述線夾本體兩端的管壁厚度。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異型導線引流線夾,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件靠近所述外圈的外表面為弧形。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異型導線引流線夾,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圈內壁設置內螺紋,所述線夾本體外壁設置與所述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
【文檔編號】H01R11/09GK205723996SQ20162064019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李朝陽, 周志鋒, 李紅濤, 葉敏, 武山華, 王元魁, 羅浩, 張文波, 陰曉明
【申請人】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平頂山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