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容器及養生壺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18:54: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養生壺領域,具體涉及加熱容器及養生壺。
背景技術:
養生壺,也稱為多功能壺或加熱壺,是指一種用於進行養生保健的可以烹飲的容器,常見的養生壺包括底座、具有上開口的壺體(或杯體)、底部設有網孔的內膽和壺蓋,壺體設置在底座上,內膽設置在壺體內,壺蓋用於封蓋壺體的上開口。現有的養生壺在加熱過程中,加熱沸騰的水會從內膽與壺體之間的間隙溢出,造成食物資源的浪費,另外溢出的液體灑在壺體或底座上,容易造成燙傷事故,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安全隱患,同時增加了養生壺的清洗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溢出的加熱容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加熱容器,包括杯體、濾杯和杯蓋,所述杯體上端具有杯口,所述濾杯包括濾杯主體,濾杯主體下部設有濾孔,濾杯主體上端設有安裝結構,濾杯通過該安裝結構可拆卸式安裝在杯體上,所述安裝結構包括:形成濾杯主體上端開口的凸沿和形成於凸沿下側的一周豎向的周壁,凸沿下則與周壁之間形成安裝臺階,所述周壁下端通過向內折彎的連接部與濾杯主體連接;濾杯安裝在杯體內時,所述安裝臺階抵靠在杯口上端,所述周壁貼合在杯口的內側壁,所述杯蓋封蓋在濾杯的上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加熱容器,通過在所述濾杯上設置豎向的周壁與所述杯體內壁密封配合,避免沸騰的水往上溢出加熱容器;所述連接部也起到防止沸騰的水溢出加熱容器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加熱容器的防溢效果,避免造成食物資源的浪費,另外這種設置方式只需改變濾杯的結構,便於生產,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優選的,所述杯蓋下側設有一周蓋沿,杯蓋封蓋在濾杯的上側時,蓋沿插入濾杯上端的內側並與周壁形成密封,這種設置方式確保了所述加熱容器的密封性,同時使所述杯蓋準確對位封蓋所述濾杯。
優選的,所述周壁高度為5-30mm。
優選的,所述連接部向所述杯體內腔中部傾斜設置,使附著在連接部外壁的水蒸汽在重力作用下,沿著連接部的傾斜方向回流到杯體內,避免造成食物資源浪費。
優選的,所述濾杯主體為圓形,所述杯體內腔為圓形,杯體內腔直徑為D1,濾杯主體外徑為D2,D1-D2≥10mm,由於濾杯主體和杯體內腔存在直徑差,避免了濾杯主體外壁和杯體內壁之間發生接觸,而導致加熱過程中沸騰的水蒸汽沿濾杯主體外壁和杯體內壁之間的接觸處往上滲透而溢出杯口。
優選的,所述安裝臺階為弧形,所述杯口上端為弧形面,所述杯口上端與安裝臺階貼合,這種設置方式確保所述濾杯密封所述杯體。
所優選的,所述安裝臺階內壁為弧形,蓋沿與該安裝臺階內壁貼合,提高所述加熱容器的密封性。
優選的,所述杯體、濾杯和杯蓋由玻璃製成,避免加熱容器在受熱過程中析出有毒有害物質。
優選的,所述杯蓋上設有手柄和出氣口;所述手柄方便用戶拿起杯蓋,向濾杯中加入食材;所述出氣口避免所述加熱容器在密封受熱後因內部壓力過大發生爆裂;所述杯體外側設有把手,避免用戶拿起加熱容器時燙傷。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加熱容器的養生壺,包括電加熱底座以及上述加熱容器,加熱容器放置在電加熱底座上,電加熱底座通電產生的熱量對加熱容器進行加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養生壺,應用上述加熱容器,避免在加熱過程中溢出的液體灑在加熱容器或電加熱底座上,降低用戶使用養生壺時燙傷的機率,另外,方便用戶對養生壺進行清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容器的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容器的剖視圖;
圖3是圖2的A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養生壺的示意圖。
標號說明:
10電加熱底座,2加熱容器,20杯體,21杯口,22把手,3濾杯,30濾杯主體,32凸沿,321安裝臺階,33安裝結構,331周壁,332連接部,34濾孔,4杯蓋,41蓋沿,43手柄,44出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新的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4,本實施例的加熱容器2,包括杯體20、濾杯3和杯蓋4,所述杯體20上端具有杯口21,所述濾杯3包括濾杯主體30,濾杯主體30下部設有濾孔34,濾杯主體30上端設有安裝結構3,濾杯3通過該安裝結構3可拆卸式安裝在杯體20上,所述安裝結構3包括:形成濾杯主體30上端開口的凸沿32和形成於凸沿32下側的一周豎向的周壁331,凸沿32下則與周壁331之間形成安裝臺階321,所述周壁331下端通過向內折彎的連接部332與濾杯主體30連接;濾杯3安裝在杯體20內時,所述安裝臺階321抵靠在杯口21上端,所述周壁331貼合在杯口21的內側壁,所述杯蓋4封蓋在濾杯3的上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加熱容器2,通過在所述濾杯3上設置豎向的周壁331與所述杯體20內壁密封配合,避免沸騰的水往上溢出加熱容器2;所述連接部332也起到防止沸騰的水溢出加熱容器2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加熱容器2的防溢效果,避免造成食物資源的浪費,另外這種設置方式只需改變濾杯3的結構,便於生產,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杯蓋4下側設有一周蓋沿41,杯蓋4封蓋在濾杯3的上側時,蓋沿41插入濾杯3上端的內側並與周壁331形成密封,這種設置方式確保了所述加熱容器2的密封性,同時使所述杯蓋4準確對位封蓋所述濾杯3。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周壁331高度為5-30mm,根據日常使用和考慮到濾杯的尺寸,所述周壁331高度在10-15mm內防溢效果最佳。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連接部332向所述杯體20內腔中部傾斜設置,使附著在連接部332外壁的水蒸汽在重力作用下,沿著連接部332的傾斜方向回流到杯體20內,避免造成食物資源浪費。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濾杯主體30為圓形,所述杯體20內腔為圓形,杯體20內腔直徑為D1,濾杯主體30外徑為D2,D1-D2≥10mm,由於濾杯主體30和杯體20內腔存在直徑差,避免了濾杯主體30外壁和杯體20內壁之間發生接觸,而導致加熱過程中沸騰的水蒸汽沿濾杯主體30外壁和杯體20內壁的接觸處往上滲透而溢出杯口21。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安裝臺階321為弧形,所述杯口21上端為弧形面,所述杯口21上端與安裝臺階321貼合,這種設置方式確保所述濾杯3密封所述杯體20。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安裝臺階321內壁為弧形,蓋沿41與該安裝臺階321內壁貼合,提高所述加熱容器2的密封性。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杯體20、濾杯3和杯蓋4由玻璃製成,避免加熱容器2在受熱過程中析出有毒有害物質。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杯蓋4上設有手柄43和出氣口44;所述手柄43方便用戶拿起杯蓋4,向濾杯3中加入食材;所述出氣口44避免所述加熱容器2在密封受熱後因內部壓力過大發生爆裂;所述杯體20外側設有把手22,避免用戶拿起加熱容器2時燙傷。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加熱容器2的養生壺,包括電加熱底座10以及上述加熱容器2,加熱容器2放置在電加熱底座10上,電加熱底座10通電產生的熱量對加熱容器2進行加熱。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養生壺,應用上述加熱容器2,避免在加熱過程中溢出的液體灑在加熱容器2或電加熱底座10上,降低用戶使用養生壺時燙傷的機率,另外,方便用戶對養生壺進行清洗。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此外,儘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