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後感

2023-07-24 06:46:38 2

  《幸福終點站》是一部2004年夢工廠出品的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主要演員有湯姆·漢克斯、凱薩琳·澤塔-瓊斯、斯坦利·塔奇和齊·麥拜特。劇本由薩沙·傑瓦西和安德魯·尼科爾根據原著故事改編。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1

  東歐小國的維克多,為了幫助父親完成遺願,隻身來到美國。從飛機起飛到在甘迺迪國際機場落地的這段時間,他的國家發生了政變,維克多因此突然成了沒有國籍的人,既無法入境,也無法出境。雖然美國就在數米之遙的門外,但他卻只能坐在候機大廳裡,等待身份的確認,而這一等就是九個月。此時的維克多不僅無家可歸,而且面臨著很多困境。

  首先是語言不通。他只會說保加利亞語。而甘迺迪機場內的人都是用英語交流。他只會一些最基本的英語單詞,如自己的國家名,將要去的地址名,以及「你好」、「是的」等最基本的交際用語。看到自己的國家在遭受戰亂,他內心的傷痛無法言語,他想打電話,卻不會用;想請求幫忙,看到的竟是行色匆匆的人。他無法表達自己的訴求,孤零零的站在大廳裡,無助到了極點。

  其次是無處安身。他遇上了美國出入境最大的特例,他無法進入美國,管理人員也無法拘留他。他們只能允許他在候機大廳內自由活動。內亂不知何時才能結束。機場,對於別人而言,也許只是旅途中一個短暫的停留,但對於他,則變成了遙遙無期的等待。他沒處休息,只能躺在廢舊的候機樓內,靠著幾張破舊座椅拼湊而成的床睡覺,還要忍受著過往客機的強光和噪音;沒處洗澡,只能借用機場內的洗手間;沒有吃的,只能望著櫃檯裡懂得食物發呆。

  饑寒交迫,居無定所,這是維克多的處境。當然,這還不是最不幸的。最不幸的是,他被機場的管理員弗蘭克盯上了。弗蘭克是個心胸狹窄的人,還帶著有色眼鏡。維克多的行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認為維克多留在機場會帶來很多麻煩。於是弗蘭克試圖讓他離開,想把麻煩甩給別人。為了讓他離開機場,弗蘭克想盡了辦法。如故意把保安撤走,想讓維克多自己走出去,把他扔給機場警察,結果卻被維克多識破了;看到維克多通過整理推車賺錢,他就找人代替他,讓他沒機會賺到錢,買不了食物。他認為只要沒有食物,維克多就待不下去,弗蘭克想用這種辦法迫使維克多就範。

  面對如此多的困難,維克多沒有退縮,沒有放棄,也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會淪為可憐的乞討者或是被弗蘭克「請出」機場。他靠著自己頑強的努力在這裡生存了下來。一次偶然的裝潢設計,使維克多獲得了紐約城市建築公司的職位。這不僅為他解決了生計問題,還賺了很多起錢,收入甚至比弗蘭克還要多。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英語,很快具備了溝通能力。他幫助朋友牽紅線從而獲得食物;他冒著生命危險為毫不相識的旅人解難;他還用真誠打動了艾米利亞。當他顧及朋友的生存甘願放棄自己願望的時候,他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氣量狹小的弗蘭克當然見不得維克多這樣一次次贏得工作、友誼、愛情。於是他又想到一個辦法,只要維克多說自己懼怕自己的國家,就可以使用轉移程序,將他移交移民法庭,再通過申請移民庇護,使他有機會離開機場。但維克多不願說自己懼怕自己的祖國,因為他說那是他的家,他怎麼可能懼怕自己的家呢,弗蘭克拿他沒有辦法,只能讓他繼續留在機場。

  漫長的等待終於快結束了,維克多迎來了一絲曙光。他的祖國終於實現了和平,新的政府和美國恢復了邦交。被他真誠打動的艾米利亞還幫他弄到了一張緊急通行證,只要弗蘭克在上面籤一下名。維克多滿懷希望的來找弗蘭克。弗蘭克記恨維克多那次幫人解困的舉動,差點讓自己的升職考察泡了湯。他悻悻地說:「只要我在這一天,就不允許你踏上美利堅合眾國的領土。」他甚至以維克多好朋友的工作相要挾,逼迫維克多放棄踏上美國的夢想。弗蘭克用卑鄙的手段故意刁難維克多,以為自己終於笑到了最後。

  使他沒想到的是,古普塔會為了朋友挺身而出去攔飛機,也沒想到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會違反他的命令,放走維克多。他的齷齪表現讓他失去了人心,而維克多卻用自己的執著與善意感動了大家。最後在大夥的幫助下,維克多終於走出了那道門,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並幫助父親完成了遺願。

  看完影片以後,我常在想維克多成功的原因,尤其在那種極端的困境下,他是如何做到的。細想之下我懂了,因為他懷揣夢想,目標明確;因為他執著堅守,永不放棄;還因為他心存善念,樂於助人。因此,即便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居無定所,饑寒交迫,他也能頑強的堅持下來,最終走向成功。這也使我想起了傻根的一句名言:「不拋棄,不放棄,勝利終將屬於你!」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2

  這個午後,靜靜地躺在床上,看著這部叫《幸福終點站》的影片。想要把心中所想寫出來,謹以紀念在北京農曆年末的這兩天,向本命年致敬!

  蹦上腦海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堅守」。維克多的堅守裡,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內容。

  對承諾的堅守。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幸福。維克多的幸福對於承諾的堅守。對自己父親的承諾。為了這個承諾,踏上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這是貫穿電影的主要事件,在這個感人的背景下,一切的發生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對合法性的堅守。維克多不是不懂得投機取巧地逃出國際候機大廳,他想以一個明確的身份合法地完成這個遺願。在這一點上,我們也比較排斥那位機場管理者,推脫麻煩而不以人來通行規則,在驅逐維克多的這個問題上,顯然,是比較小人的。此刻,我能想到的詞就是這個了,也許會過分了一些。同樣的一件事情,也許造假可以獲得規則的豁免,如果你違反了規則,那麼,即使是為著人最美好的事情,也會被規則予以否定。當那個違反規則的人因未帶購藥許可而不得不把千裡迢迢給病重的父親藥物留在美國,當他跪下求通融的那刻,所有的無助都寫在臉上,淚水裡葆含了太多把希望孤注一擲的求解。我深深地體會到「法外有情」之重要,也讓我聯想到2011年考研,那個因疏忽忘帶身份證的在職考生跪下來求監考人員讓其通融準入的場面,我覺得很揪心,難道規則外就不會有例外嗎?為什麼沒有人去為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力讀書考試的人擔當?為什麼不會有人相信別人?規則是人定的,它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而不是借用來展示人心冷冰的程度。僅僅就是這樣的一個失誤,造成了也許是那位考生終身的遺憾,也許那位父親也會因為藥物沒有及時到達而溘然長逝,然後那位孝子一輩子活在極其悔恨的人生中,這是多重的不幸!

  對朋友的堅守。從排斥到喜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發展有時候真的很微妙,也許揭掉神秘的面紗,用自己的真心對待別人是最好的方式,全世界通用,而不論何種語言。人們總是從別人的身上尋找自己丟失的或是沒有來得及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東西,偶像崇拜也許就是這樣吧,我們從偶像身上找尋我們認同和欣賞的東西,那是我們也期盼自己擁有的。偶像,很多時候,是人心目中理想化了的自己。維克多,在「山羊」事件後成為機場所有普通工作者的偶像,他們看到了維克多的本性,看到了他庇護弱者的善良,欽慕他的機智。或許,有人情味的人,才應該是規則最好的掌握者。當管理頭頭威脅維克多要讓他立刻回國,否則將處罰那些維克多的朋友,他的選擇是守住朋友的生活。我們看到了這刻,看到了那些無奈,也更有之後噴湧而出的感動。美麗的絕不只是風景,還有人。

  對樂觀的堅守。抱怨,不知在什麼時候隨著我們的成長也多了起來。也許,這就是所謂成長的煩惱?抑或是,我們用手遮住了眼前的太陽卻說是生活的本身陽光的匱乏?是的,我相信多半是後者。維克多的50%理論,讓我們汗顏。越生活,越抱怨於是越長大,越消極。希望我們不要涉足在這個惡性循環中,把陽光擋住卻說天空陰霾。把手放到心口,感受自己的心跳,與外界自然的一切秉神凝氣,通達直覺之深處,感悟自在與外在,圓融無缺。

  對祖國的堅守。「為什麼要害怕我自己的家?」感動,無言中。在誘惑前,他也沒有放開最最基本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清楚,有些東西,諸如原則之類,一旦開了口子,就會繼續地開下去,直到沉淪。今天你可以說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小放一下原則,但明天當更大的利益擺在你面前,你會得過且過地為自己找個讓良心舒服的理由,再一次降低你原則的底線,最終,變得沒有任何原則可言,這樣的人,難以稱之為人。

  目之所及,維克多至少包含這些內容的堅守讓他每時每刻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方向一直都在,永不迷失。不論什麼,通往幸福終點站的唯一通行券是堅守。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3

  我今天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叫做《幸福終點站》,是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也許是我比較感性的原故吧,我被他在電影裡塑造的人物「維克多·納沃斯基」所感動了。電影裡他的父親是個克羅西亞的超級爵士樂迷,為了湊齊一張爵士樂團照片的所有籤名,他的父親寫了幾百封信寄去紐約索要他們的籤名,等了四十幾年然而最後在去世的時候還是差一張薩克斯手的籤名,維克多為了圓父親幾十年的心願飛到了紐約,因自己的國家的戰亂而被迫滯留紐約機場,從而認識了有個有婦之夫做情人的漂亮空姐艾米利亞·華倫從而引發的一系列事情讓我看了以後好感動。

  他為父親完成心願的執著,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的堅持和認真,他對自己行為的固執,他對人和自己言行的原則,還有他為自己所愛的人、所承諾的事情的熱情都讓我心潮澎湃。好象看到了自己十七、八、九歲的時候。

  那時懵懂的我也是懷著這樣一顆純真的心,對自己的愛執著而熱情,對自己的理想固執而堅定。從電影裡映射出來的這份純真誠懇的情懷,幾乎讓我熱淚盈眶。好懷戀的感覺,只是好象已經離我太遠而無法著手找回。好懷戀的情懷,只是已經少了當年那份純真而似火的熱情而默然得無力!現代的都市人好象都少了這份純真,心裡的純真,好象以後找不回來的這份純真。想想當年為什麼要這麼執著的付出呢,不管是對人或對自己的理想,這樣的執著真的有用嗎?至少我不能確定,唯一能夠確定的是,當一個影相讓你觸景生情的時候,你才恍然大悟的在心裡感到一絲熟悉,一絲感動,一絲溫暖還加上那一點點的甜蜜!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4

  一個來自東歐最小國家的Viktor,去美國幫父親實現一個未了的夙願。從飛機起飛到在甘迺迪機場落地的這一段時間,他的國家發生政變,Viktor因此突然成為了沒有國籍的人,無法入境,也無從出境;縱然紐約和美國就在數米之遙的門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機大廳裡,直到身份明確。

  這一等,便是9個月。

  在這9個月的等待中,Viktor一點沒有虛度;他在待改建的67號登機口給自己造了一個家;靠著自己的智慧,幫了一個買藥救父的俄羅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緣,邂逅了一段浪漫,徵服了一群原本拿他當笑話的人;當他離去的時候,這個初時語言不通的東歐人,已經讓整個機場為之感動。

  138分鐘的片子,除了最後的幾分鐘,幾乎都濃縮在極其有限的一個小空間裡---甘迺迪機場候機大廳。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裡,形形色色的人們,把時間延展;他們做著不同的工作,卻在做著同一件事情---等待:

  折騰著Viktor的海關局長Frank,等待著老局長卸任,等了17年;

  Gupta,因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緝,逃匿在機場做一個清潔工,一做23年,而他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從18歲到39歲,等著男人的一個承諾;她總是住酒店,為的就是男人的BP響起時,能夠隨時打包起身。

  開餐車的Enrique,等著一個機會向暗戀的女孩靠近;

  Viktor的父親,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個籤名,他在九泉之下,等著兒子幫他圓上最後一個籤名。

  甚至連機場大廳裡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

  不是每一個等待,都會很快就有結果,譬如那些在海關等著通關的人們,這個等待,只需要1分鐘而已;

  也不是每一個等待,都會有美麗的結局,如同抱得美人歸的An;

  即使每一個美好的結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麗的過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說,我們每個人都如Viktor一樣,在這充滿變數的人生中,或許在某一個瞬間都會迷茫,然後去尋找去等待;而TomHanks說,「Viktor終於明白,這個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進的;身處其中,只有為自己掙個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Niccol在寫這個小人物時,是不是想著一位叫做ViktorEFrankl的人。這位飽嘗納粹集中營種種艱辛的倖存者這樣說,「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學者,也不是成功學家,他只是在那樣一個無從選擇的環境裡,在他那張憨厚的笑臉裡,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語中,一連串令我們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現給我們如何樂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讓自己離結果更近一步。而其間的深意,與ViktorFrankl的表達,異曲同工。

  這部Spielberg導演,TomHanks和CatherineZetaJones主演的片子,據稱票房並不理想。老實說,這部片子的確漏洞不少,結尾也多少有點畫蛇添足;可是,這3個人的組合,卻讓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無限鮮活,甚至那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畫得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縱然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馬行空甚至滿懷童心的想像以及對人性的高調宣揚。

  你或許可以覺得這是好萊塢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歡在外面刮著風的夜晚,抱著小瓜子,看一出充滿溫暖情調和輕鬆幽默,並充滿「個人英雄」和毫無新意的「HappyEnding」的輕喜劇。然後,笑中含淚,若有所得。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