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最新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2023-07-27 07:22:53

  血戰鋼鋸嶺電影於今天正式上映,該影片熙頤影業出品的一部戰爭歷史片,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改編的。

  20xx最新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一:

  雖然是可以媲美《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片,但是《血戰鋼鋸嶺》卻不是戰爭片,不是講與敵人你死我活的拉鋸戰,也不是講美國人一向熱愛的個人英雄主義,它是梅爾·吉普森作為一個虔誠的上帝的子民拍攝的一部同樣虔誠的教徒的傳記,為天下蒼生布道。特別是影片最後一幕,在懸崖邊被緩緩放下的擔架上的戴斯蒙德·道斯,手握《聖經》,如插翅飛翔的聖徒一般,這種宗教的意味更加的明顯。雖然這種最後的升華與煽情,在筆者眼中,未免降低了影片本身的藝術性,但是對於一部商業大片來講,這種升華對於觀眾情感的沉浸卻是必要的,而對於教徒來講,這也是一個神聖的時刻。

  作為一個無神論的國度,我們的民眾對於影片這種布道的意味未必能夠心領神會,但是無論是有否宗教信仰,面對一個真實人物的經歷改編的這樣一個故事,仍然能夠讓我們感動萬分,因為即使我們不了解主人的信仰,但是他身上的人道主義,是我們內心都憧憬與渴望的。

  2

  不少看過片的人,都覺得影片的前半部分鋪墊有些多,戰爭其實是在下半場才開始的。但是正是因為前面對於主人公道斯非常態的原生態家庭的描述,以及他在如此惡劣的家庭中仍然對生活充滿熱愛並勇敢地追求愛情,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此後他在飽受爭議的軍營與絞肉機般的鋼鐵嶺戰役中,為何能夠保持強大的神經與毅力,以一人之力在一次戰役上拯救了75人的生命。影片中對於軍營非人的訓練與長官的呵斥,讓人想起《全金屬外殼》:面對同夥的敵視與毆打,一位受訓總是拖後腿的士兵因此精神失常殺人後自殺。而《血戰鋼鋸嶺》中的道斯,除此之外,還要面對軍事法庭的法律制裁,以及愛人對於他的軟語相告,在精神與肉體上備受折磨的他,始終沒有為自己的信仰後退半步,並終於成功地實現了自己不拿槍,通過軍醫的身份走上戰場報效國家的夢想。而他上戰場的初衷則是:這個世界破碎了,我想來縫合它。

  3

  影片後半段鋼鋸嶺上的煉獄般的戰爭場面,可能對於更多的戰爭片與軍事片迷來講非常過癮,銀幕上血肉橫飛,人的生命在子彈與槍炮中輕如鴻毛,各種受傷部位的特寫,各種戰士死亡的鏡頭,讓人目不忍睹。戰爭畫面越殘酷,越展示導演對於戰爭的厭惡與人性崩塌的反感。而道斯為首的軍醫,卻是戰爭中的天使,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救護、運送傷員。據史實記載,道斯甚至在離敵人只有2.5米的地方中去搶救戰士,這樣的勇氣,即使是手握鋼槍的戰士也難以做到,更何況是手無寸鐵的道斯。一場戰役結束,100多人的連隊,輕傷而歸的只有三十多人,而剩下的人裡,有75人被道斯一個人救回,他甚至還救回了幾個敵軍傷員。裡面有一個細節,救生員在戰場上救護軍人時,要對他們的受傷的程度進行評判,受傷過於嚴重的,就棄之不顧。而道斯拒絕了這種論斷,他對於任何還沒有死去的戰士不拋棄,不放棄。哪怕是在戰役已經結束,道斯完全可以與戰友們一起離開戰場時,他卻毅然孤身一人衝進生死未赴的戰場,冒著敵人掃蕩的危險,去尋找可能還活著的戰士,在精疲力盡、手被繩索磨得血肉模糊之際,他依舊衝自己說「再救一個」,再一次衝進戰場。絕不殺生的道斯,在殺人的戰場上,阻止著死神前行的腳步,他強大的人道主義精神,不僅實踐了自己的信仰,更贏得了原本不理解他的隊友們的崇敬。

  道斯手持《聖經》為戰友祈禱

  4

  影片很明顯是用道斯的行為來證明神祉的存在,並且也講述了信仰與文明的衝突,比如,日本軍人失敗後的切腹自殺,也是東方的某種信仰之一。而筆者更願理解為,該片用人性中存在的偉大與崇高來證明人類之所以為人類,以及對人類和平的呼喚。雖然在現實中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庸碌和卑微,雖然我們的幾千年歷史中,總是在周而復始的戰爭與和平中掙扎,但是在每個黑暗的時刻,始終會有神聖時刻和神聖一般的人能夠激發起我們內心的光榮與夢想,他們用理想的火種照亮人們的內心,縫合我們破碎的心靈,讓我們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好的文藝作品能夠撼動人心,就在於立人。而人能立起,就在於他身上的價值觀,作為殘酷的戰爭片更是如此。此前的《西線無戰事》、《現代啟示錄》、《拯球大兵瑞恩》等影片無一不展示這一點。而相比之下,中國當下的戰爭片,作為人的內心的精神世界,卻往往是蒼白無力的,除了《集結號》這部電影以外,近年來的戰爭大片,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以《我的戰爭》為例,雖然同樣是取材於老舍的小說《團圓》,但是此前的《英雄兒女》的家國情令人潸然淚下,人物純粹,熱情,堅韌,忠誠,時時挑動著我們的激情,裡面嘹亮的歌曲,更是振奮人心,傳唱久遠;而《我的戰爭》只有戰爭的緊張、殘酷,人物那些情感浮於表面,作為個人的描述也幾乎找不到其內心的精神的支撐,難以打動人心。也許是我們遠離信仰太久遠了,我們已經不知道純粹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子了!

  那天看完《血戰鋼鋸嶺》以後,影廳裡傳來如雷的掌聲。走出影廳,我旁邊的閨蜜說了一句:真的希望人類不要再有戰爭。對於普通人來講,我們能夠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就是不要再讓戰爭發生,讓我們的後代能夠永遠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能夠做到這樣的偉大嗎?

  20xx最新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二:

  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活著接受ConscientiousObjector榮譽的人。所謂的ConscientiousObjector,就是因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絕服兵役的人,他願服兵役,只不過拒絕拿任何武器。

  於是,「牛人」獲準以醫療兵身份不攜帶任何武器奔赴戰場,最終憑藉勇氣與智慧挽救75人性命,獲得由杜魯門總統親手頒發的美國國會榮譽勳章。在世界軍事歷史上傷亡最慘烈的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死亡人數超16萬的衝繩島登陸戰中,戴斯蒙德·道斯手無寸鐵,憑藉心中的信念活了下來。

  加菲飾演美國二戰英雄DesmondDoss,事跡每每感動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絕帶武器上戰場,拒絕殺人,被稱為懦夫,也上過軍事法庭。但他致力於以自己的方式「作戰」:救人。經常在戰場上冒著炮火,奮力救助受傷的戰友,一救幾十人甚至更多,即使這讓他多次受傷。

  20xx最新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三:

  12月2日,該片在上海舉行的超前點映。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布森再度以其瘋狂、野蠻的風格,攜手「超凡蜘蛛俠」安德魯-加菲爾德及薩姆-沃辛頓、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文斯-沃恩等一眾實力派影星,還原二戰英雄道斯孤身勇救75名戰友的歷史記憶。映後,有觀眾直呼該片戰爭場面血腥、野蠻,令人震撼。《血戰鋼鋸嶺》將二戰美日雙方傷亡超過16萬人的衝繩島戰役搬上大銀幕,根據拒絕持槍、殺戮的美軍醫療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這位受盡恥笑、霸凌的「異類」,始終堅守信念,最終孤身勇救75名戰友的催淚故事。為了還原真實的戰爭血海,梅爾-吉布森做了大量調研和考證,設計最為貼近二戰原貌的鏡頭和場景。這位首次執導熱兵器大戰的戰爭片老手,再度展現其瘋狂、野蠻的暴力美學,血腥場面慘絕人寰,爆炸、火燒全部真人上陣,並將特效使用降到最低,「堅持每個鏡頭都來真的」。

  在原汁原味的梅式戰爭片中,煉獄般的戰場上許多人變成了野獸,唯有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的道斯,沒有孔武有力的硬漢外貌,卻有鐵一般的信念,一臉陽光地面對殺戮。加菲在片中的細膩演技受到梅導的高度讚揚,外媒也認定加菲有望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男主提名。據悉,為了深入了解這個英雄,加菲曾特意重走道斯的成長軌跡。他說:「我走了他走過的路,看了所有關於他的書籍,努力吸收一切。但那只不過是碰觸到表面而已。能試著進入別人的內心,進入他們在世的時空,這實在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作為梅爾-吉布森暌違十年強勢回歸之作,《血戰鋼鋸嶺》甫一宣布國內定檔便備受期待。這部北美R級影片刪減鏡頭不足30秒,更是令萬千影迷摩拳擦掌。該片大量震撼、真實的戰爭片段威懾力十足,令觀眾仿佛親臨戰場。看到如受傷的天使般懸在天地之間,英勇救援戰友的道斯,不少人深感其悲壯,潸然淚下。梅導用真實的鏡頭拍出戰爭殘酷的本質,還原文字無法形容的地獄戰場,對道斯偉大故事的鋪陳扣人心弦,磅礴又溫暖。映後,有觀眾表示:「戰爭戲實在是太精彩,不忍移開視線」「讓人看到真正的勇氣和英雄,故事很美妙」。

  曾有《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啟示》等經典在先,梅爾-吉布森攜新作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次亮相便一鳴驚人,獲得長達10分鐘的致敬與掌聲。北美率先公映後,影片稱霸各大權威影評網站,在IMDb獲得8.6的高分力壓《拯救大兵瑞恩》。好萊塢娛樂新聞網站Deadline稱「梅式戰爭片既令人印象深刻又鼓舞人心」,DailyNews則認為《血戰鋼鋸嶺》「將續寫梅式傳奇」。此前,影片在素有「奧斯卡早期風向標」的好萊塢電影專業大獎上,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四項大獎,更以13項提名領跑「澳洲奧斯卡」,也入選業內各大獎項的預測名單,梅導時隔二十一年再度衝擊奧斯卡令人引頸期待。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