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澤東觀後感1000字
2023-07-27 11:31:38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走近毛澤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走近毛澤東觀後感(一)
他是詩人,又是革命家;他指揮過千軍萬馬,從未動過一槍一彈;他是領袖,更是人民的兒子。他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毛澤東來自於人民,發展自人民,人民愛戴他,擁護他,造就了他。所以,我們說「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一部部活生生的中國近代史說明,如果沒有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和社會要求,也就不會產生毛澤東這種偉人的土壤;如果不是中國革命所特有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也就不會錘鍊出毛澤東這位歷史上罕見的英雄人物。同樣,如果沒有毛澤東這樣的偉大人物,中國革命就不會這樣快地獲取勝利,也不會顯得如此光輝燦爛。
誕生在湖南省汀潭縣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的毛澤東在17歲時,獨自來到長沙。期間,受到《民立報》的影響,文撰文響應辛亥革命。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的1927年8月,他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接著率領起義部隊,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把軍事指揮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1947年3月,蔣介石發動全國內戰後,毛主席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經過了遼瀋、淮河、平津三大戰役推翻了國黨民黨政府。解放後,毛主席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治理著國家。
憑著萬眾一心、憑著軍事才能、憑著人民的信任,毛主席取得了中國的江山,中國人民的愛戴,贏得了外國人的讚嘆。毛主席用人心得了天下,而蔣介石卻認為佔領了長沙、上海……就得了江山。所以人民選擇了毛澤東,歷史選擇了毛澤東。英國科學家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麼看我,但在我自己看來,我就象一個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一塊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並未發現」。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蕭乾,有一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用了「殘廢」一詞,文章發表後,一位失去左腿左臂的人發表了意見,蕭乾知道後,立即提筆寫了一篇《這個詞用錯了》的文章。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別人的批評可能是和風細雨,也可能是火辣辣的,可能是一言語中,也可能是隔靴搔癢。無論怎樣,我們都要正確對待。所以,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如果我們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辦」。毛主席言行一致,廣開言路,虛心採納黨外人士李鼎銘的意見,使軍隊精兵簡政,實力大增。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句話一點也不錯,但是每個民族、每個階級都有必然有他的代表人物。試想,如果美國沒有華盛頓,德國沒有馬克思和恩格斯,俄羅斯沒有列寧,義大利沒有坦丁、達·文西,這些民族該是如何地減色!而雄踞東方的中國,也是由眾多難以盡數的傑出人物,代表著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影響深遠的文化。為偉大的中國革命所造就的傑出人物,簡直是像群星燦爛,而毛澤東無疑是群星中的一顆巨星。最可貴的是毛主席始終保持一顆平常人的心。在毛主席的舊居可以看到滿屋子的書和破爛不堪的日用品以及家具,一位國家主席能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平常人物的平常心,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毛澤東的書,我最愛讀,關於毛澤東的電影,我最愛看……」毛主席本身就是一本鴻篇巨製,我們懷著熱情去讀,我們懷著期待去讀。我們讀出人格,讀出思想,讀出教訓,也讀出啟示……回首偉人自誕生以來的一個世紀,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有一些東西,並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永遠想著勞苦大眾的高尚情懷。他永遠在共產黨人的心中,像滾滾長江裡不竭的波濤,萬古長流;像魏魏寶塔上的不滅明燈,指引著人們奮勇前進……
走近毛澤東觀後感(二)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最親……
聽到這些歌曲,我想大家都不會很陌生,反正我對這些歌曲是很熟悉的了,因為我的童年就是這些歌聲陪伴著我走過來的,那時候爸爸在外面打工時買了一臺巴掌大的收音機,經常可以聽到這些歌曲。由於聽的時間長了,我自己也受到了這種環境的極大的薰陶,對毛澤東充滿了好奇之心,經常向爸爸問有關毛澤東的事情,爸爸也會給我說很多很多,那時候在我看來,毛澤東幾乎超出了人的境界,在我幼小的心靈裡,他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縱然那時我就知道有一句諺語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我還是那樣認為。
隨著對他的了解的增多,我對他的崇拜之情也是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不盡的崇拜也促使著我不斷地加深對它的了解,也看了一些關於他的書及電視劇,尤其高中時借了一本《毛澤東傳》,竟然讀的是愛不釋手,甚至每天上課連課都不聽了,索性幹起了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桌上上面放的是該堂課要上的課本,下面是《毛澤東傳》,整節課都去看下面放得那本書了,課後更是爭分奪秒,晚上借著宿舍樓道內的燈光看,沒有過一周就把一本700多頁的書給解決了對他也有了很多更新更進一步的認識。
有關他的傳記我看了兩個版本的,有關他的電視劇看的就多了,比如說:《長徵》、《井岡山》、《恰同學少年》,《保衛延安》、《八路軍》等等很多很多。像《長徵》、《井岡山》、《保衛延安》、《八路軍》這些電視劇都主要是表現他高超的作戰指揮藝術,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正如紀錄片中所說的那樣,用筆桿子指揮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他的文房四寶勝過蔣軍的飛機大炮。而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恰同學少年》了,到目前為止,那部電視劇我已經看了七遍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與體會,說真的我還想看他幾遍。這部電視劇給我們展現了毛澤東讀書求學勵志時期的許多故事。立奇志,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這是他讀書時期的志向。
他是一個個性很強的人,在那時的人們看來,他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下雨天別人都在宿舍裡坐著,而他卻跑到外面去跑步淋雨,冬天寒風刺骨的早晨,他用學校水井裡的冷水衝澡,假期裡他拉著同學去遊學,看書時動不動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在書上做起批註來,不管是借來的書還是自己的書,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向長沙各大中學發徵友啟事,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願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為共同的理想奮鬥,最終招到了三個半朋友……然而偉人就是偉人,成為偉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正是因為這些與眾不同的習慣,長年累月,久而久之,使他有了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社會閱歷與廣博得見識,強壯的體魄,鋼鐵般的意志與毅力……
看了恰同學少年與走進毛澤東後,我不禁冒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自信?我覺得像毛澤東那樣的就是自信,不管是在青年時期還是老年時期,我們始終能看到他身上的那份自信。一份非常人能比的自信。就像他說的那樣: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七裡。試問年已七旬能暢遊長江與北戴河者能有誰人乎?唯毛公是也。試問年已七旬能暢遊長江與北戴河者能有幾人乎?恐獨毛公一人耳。只要是他認定的事情,不管途中多麼艱難,他也會堅持到底。晚年時在接見尼克森的女兒朱莉及女婿戴維時語出驚人:我生著一副大中華的臉龐。從這句話我們仍然可以看出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偉人內心的自信。
看看偉人,再看看今天的我們,我們可否發現我們和他們相比缺什麼呢?我們成長的環境和他們的成長環境相比,恐怕比他們要優越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吧!然而今天的我們是不是也像他們那樣呢?像他們那樣努力地武裝自己,充實自己呢?沒有。在這個社會,我們有很多人只是在安逸的環境中過自己所謂的瀟灑的生活,一步步的走向墮落的深淵,於國於民無用。雖然說時勢造就英雄,英雄張時勢,當一個社會處於動亂年代時,恰是英雄輩出,豪傑並起之時,就如《易經》中所說的「雲從龍,風從虎」那樣。的確時勢與環境是一個方面,但自我更重要,環境只是起一個輔助的跳板作用,有沒有本事踏上這個跳板,有沒有本事駕馭這個跳板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所以今天的我們不是環境不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自己根本就沒有給自己機會,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爭取的。雖然說像以前那樣轟轟烈烈的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立赫赫戰功不太現實了,不過我們也可以做另外一些同樣很重要的事情啊。我們的那些革命老前輩們捨生忘死、前僕後繼為我們打下了這片錦繡的河山,建設了一個美麗的新中國,他們是創業者,而現在的我們正是守業者,話說守業更比創業難,所以我們肩上的任務同樣是艱巨的。參軍,我們可以以自己的不懈努力為祖國的國防建設做貢獻,雖然說我們現在不奢望打仗,也不想打仗,但是這個也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當今世界形勢變化莫測,在這個和平年代裡仍然有激蕩的風雲,一個國家,只有有了強大的國防,才能夠保證其他的一切,作為社會主義的強國,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是虎視眈眈,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戰略威懾力量;從教,我們可以為祖國培養大批人才,作為我們的強國之本,力量之源……
今天社會上的很多人都在追星,那既然是追星,何不去追那些為國家為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們呢?諸如革命年代的老革命家、科技界的領頭人鄧稼先,錢學森,雖然很多前輩們都已經去世了,但是他們的精神仍然留在這個社會上,我們的追星族們何不去拿這些人作為自己的偶像呢?現在的很多人都在崇拜那些藝界人士,的確藝術方面也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也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的體現,但是就我覺得,只有藝術中的經典才配得上這麼稱謂,像一般的那些咿咿呀呀的亂唱,我很是反感;他們只是在藝術領域裡注入了一點點新鮮的血液而已,稍微有了一點新意而已,但他永遠不會成為永恆,只有經典的才是永恆的。現在的這種盲目的追星只是導致了藝界人滿為患,很多人都只是半瓶水而已。現在的競爭主要是科技的競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永遠都適應與我們人類的發展,科技上不領先,永遠是弱者。
向老一輩學習,立志高遠,則心自廣博,給自己一個高的目標,為這個目標堅持到底,相信結果一定是可人的。
紀錄片裡講到,毛澤東只是一個師範學校的畢業生而已,他的理想是當一名教員,可是令這位師範生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成為了一個集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於一體的全才,一個師範生後來竟只用筆桿子和自己的同志把蔣家王朝給打垮了。這不僅僅是環境逼著他自己這麼做,也是在這種環境下他自己比自己這麼做的,最後才有了這麼大的業績。所以我們要善於自己逼一下自己,不能僅僅讓環境逼我們,把自己逼上絕路,置之死地而後生,也未必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也未必不是一種處事的大境界。在絕處逢生、不斷迎接一個接一個艱巨的挑戰之後,我們也會變得豁達起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是自己有一種大風大浪能奈我何的氣概。不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不妨經常逼逼自己。
……
對於毛澤東,隨著我對他的了解的不斷加深,我對他的認識也更加客觀了。偉人已逝,我也不想對他做什麼是非的評價,因為我覺得我還遠遠不夠格。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的我們只要努力向這些偉人學習,相信我們就是明朝的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