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內衣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09:08:06
專利名稱:女性內衣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乳罩,尤其涉及一種能使肩帶保持在肩部的適當位置而不易在活動中脫落,且圈環縫合於內衣中的位置不會造成與身體的直接摩擦,在長時間穿著也不會感到不適的女性內衣。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內衣,樣式與花色種類非常繁多,價格方面也從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而一般的女性消費者,因為通常都需要長時間的穿戴著內衣,因此,女性消費者主動選購內衣自用或送人的頻率極高,不論從何種角度或是觀念去購買選擇內衣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所能負擔的價錢的合理性與穿著時的舒適感,兩件內衣在相近價錢的情況之下,越是穿起來舒適的內衣,則擁有較高的機會被消費者所購買,因此,市場購買率往往決定於一件內衣所能為其消費者帶來的附加價值。相對地,從業者的立場考慮,一是如何使製程的成本降低,二是如何提高內衣穿著時的舒適感,以提高銷售業績與利潤,為其首要的目的。
從過去幾年的市場走向分析,一件女性內衣擁有能為消費者帶來的特點而言,其基礎設計是含有保持胸形與調整胸形的功能,又因一般的內衣都是針對長時間需要穿著內衣的女性消費者,內衣的布料需使用柔軟的為佳,然而,增加內衣花色與改進罩杯的形狀,只能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卻無法大幅提升該內衣穿著時的舒適感,今以一現有內衣為例,來說明現有內衣的設計和存在的缺點,以作為本實用新型需要改進的地方。
請參閱圖5及圖6,一現有女性內衣穿於人體之上,其包含有一連結體20、兩個罩杯21、兩條肩帶23、兩個圈環25與扣具27。
請參閱圖6至圖8,其中扣具27包含有兩組扣片271,其中一組扣片271用以設置鉤子(圖中未示),另一組扣片271用以設置鉤環(圖中未示),此為現有技術,故不多加贅述;連結體20為一長條狀的彈性材質,其設置在內衣的整個橫向長度上,該連結體20的兩端部分別結合於設置有鉤子的扣片271與設置有鉤環的扣片271上,其連結體20的中段上緣則與罩杯21下緣相接。
兩罩杯21,含內外兩層布料,呈半弧狀,每一罩杯21的下半弧狀邊緣與連結體20中段相接,相結合處設有具有弧形管狀的圈環25,圈環25介於罩杯21與連結體20之間,圈環25呈中空管狀可置入彈性鋼圈251。
二肩帶23為長條帶狀,每一肩帶23具有兩個端部,前端為連結端233,而後端為接合端235,連結端233結合於罩杯21的上弧形邊緣,而結合端235結合於連結體20近端部的上緣,另外,肩帶23上設有一卡環231,以調整肩帶23的長度。
如圖6、圖7所示,當現有內衣穿著於人體上時,肩帶23與人體肩部的相接處,約位於鎖骨外端凸起的外側,接近肩膀的外端而遠離頸部位置,且位於人體背部的肩帶23部分與呈倒ㄇ字形連結體20相接,因此,長期穿戴現有的女性內衣者,容易發生兩種情況,一為動作中的肩帶23因移動而脫離肩部而垂掛至手臂上緣,二為含鋼圈251的圈環25在人體移動中,會與身體直接接觸而產生摩擦,長期使用現有女性內衣時,容易造成身體肌膚的紅腫與壓痕。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女性內衣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進的女性內衣,其內衣穿著於身上時,能使肩帶保持在肩部的適當位置而不易在活動中脫落,且圈環縫合於內衣中的位置不會造成與身體的直接摩擦,供使用者可長時間穿著也不會感到不適。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女性內衣,包括一彈性連結體、兩罩杯及兩肩帶,連結體的兩端部設有扣片,連結體中段上緣連結罩杯,罩杯由內外兩層布料組成,罩杯與連結體相接的邊緣處設有容置鋼圈的圈環,兩肩帶的兩端部,前端為連結端,後端為接合端,連結端連結罩杯,接合端連結連結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圈環位於罩杯外層布料與連結體相接處,並位於罩杯的內層布料之外;所述連結體的兩端部上緣各設有一斜邊;所述肩帶連結端越過罩杯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中段外側與連結體相接處,該連結端與罩杯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處與罩杯的外層布料結合,連結端的外側邊緣處與連結體上緣相結合;肩帶接合端的外側與連結體斜邊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端部結合有扣片的連結體處;藉此,女性內衣穿著於人體上時,肩帶相貼於肩部的鎖骨外端與頸部之間部位,這樣,女性內衣在人體活動時不易脫落,且圈環與人體之間設有一罩杯內層布料,使圈環不會直接接觸摩擦人體。
前述的女性內衣,其中肩帶上介於兩端部之間設置有卡環,能調整肩帶的長度。
前述的女性內衣,其中二肩帶的接合端處,以V字形分別連結於扣片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女性內衣,包括一彈性連結體、兩罩杯及兩肩帶,連結體的兩端部設有扣片,連結體中段上緣連結罩杯,罩杯由內外兩層布料組成,罩杯與連結體相接的邊緣處設有容置鋼圈的圈環,兩肩帶的兩端部,前端為連結端,後端為接合端,連結端連結罩杯,接合端連結連結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體的兩端部上緣各設有一斜邊;所述肩帶連結端越過罩杯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中段外側與連結體相接處,該連結端與罩杯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處與罩杯的外層布料結合,連結端的外側邊緣處與連結體上緣相結合;肩帶接合端的外側與連結體斜邊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端部結合有扣片的連結體處。藉此,女性內衣穿著人體上時,肩帶相貼於肩部的鎖骨外端與頸部之間部位,不易在人體活動中脫落。
前述的女性內衣,其中圈環位於罩杯外層布料與連結體相接處,並位於罩杯的內層布料之外,圈環與人體之間設置一層布料,使圈環不會直接接觸摩擦人體。
前述的女性內衣,其中肩帶上介於兩端部之間包括卡環,能調整肩帶的長度。
前述的女性內衣,其中二肩帶的接合端,以V字形分別連結於扣片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仍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女性內衣,包括一彈性連結體、兩罩杯及兩肩帶,連結體的兩端部設有扣片,連結體中段上緣連結罩杯,罩杯由內外兩層布料組成,罩杯與連結體相接的邊緣處設有容置鋼圈的圈環,兩肩帶的兩端部,前端為連結端,後端為接合端,連結端連結罩杯,接合端連結連結體,該肩帶上介於兩端部之間含有卡環;其特徵在於所述圈環位於罩杯外層布料與連結體相接處,並位於罩杯的內層布料之外,藉此,圈環與人體之間設置一層布料,使圈環不會直接接觸摩擦人體。
前述的女性內衣,其中肩帶連結端越過罩杯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中段外側與連結體相接處,該連結端與罩杯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處與罩杯的外層布料結合,連結端的外側邊緣處與連結體上緣相結合,因此,能提高連結強度,使女性內衣穿著人體上時,不易在連結處扯斷。
前述的女性內衣,其中連結體的兩端部上緣各設有一斜邊,肩帶接合端的外側與連結體斜邊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端部結合有扣片的連結體處,二肩帶近後端部處,是以V字形分別連結於扣片上,因此,女性內衣穿著人體上時,肩帶相貼於肩部的鎖骨與頸部之間部位,不易在人體活動中脫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內衣穿著於身上時,能使肩帶保持在肩部的適當位置而不易在活動中脫落,且圈環縫合於內衣中的位置不會造成與身體的直接摩擦,供使用者可長時間穿著也不會感到不適。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穿著於人體上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穿著於人體上的後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顯示肩帶13連結端133與連結體10相接的主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內衣的側視剖面圖;圖5為一種現有女性內衣穿著於人體上的主視圖;圖6為圖5中所示現有女性內衣穿著於人體上的後視圖;圖7為圖5中所示現有女性內衣的主視圖;圖8為圖5中所示現有女性內衣的部分內衣的側視剖面圖。
圖中標號說明10連結體100斜邊11罩杯13肩帶 131卡環133連結端 135接合端15圈環 151鋼圈17扣具 171扣片20連結體21罩杯23肩帶 231卡環25圈環 251鋼圈27扣具 271扣片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
圖1及圖2,一女性內衣穿於人體之上,其包含一連結體10、兩個罩杯11、兩條肩帶13、兩個圈環15與扣具17。
請參閱圖2至圖4,其中扣具17包含兩組扣片171,其中一組扣片171用以設置鉤子(圖中未示),另一組扣片171用以設置鉤環(圖中未示),此屬於現有技術,故不多加贅述;連結體10為一長條狀的彈性材質,其設置在內衣的整個橫向長度上,該連結體10的兩端部分別結合於設置有鉤子的扣片171與設置有鉤環的扣片171之上,中段上緣則與罩杯11下緣相接。
兩罩杯11,含內外兩層布料,呈半弧狀,罩杯11的下半弧狀邊緣與連結體10中段相接,相結合處設有半弧狀的圈環15,圈環15介於罩杯11外層布料與連結體10相接處,並位於罩杯11的內層布料之外,圈環15呈中空管狀供置入彈性的鋼圈151。
二肩帶13為長條帶狀,每一肩帶13具有兩個端部,前端為連結端133,而後端為接合端135,連結端133越過罩杯11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11中段外側與連結體10相接處,該連結端133與罩杯11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處與罩杯11外層布料縫合,連結端133的外側邊緣處與連結體10上緣相結合;肩帶13的接合端135與連結體10的接合方式如圖2所示,在連結體10兩端結合有扣片171位置的上緣處形成斜邊100,肩帶13接合端135的外側與該斜邊100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10端部結合有扣片171的連結體10處,令該接合端135末端與扣片171相縫合;另外,肩帶13上設有一卡環131,以調整肩帶13的長度。
如圖2、3所示,當本實用新型的女性內衣穿著於人體上時,肩帶13與人體肩部的相接處,約位於鎖骨外端凸起的內側,接近頸部的位置,且位於人體背部的肩帶13與連結體10的相接處呈V字形。因此,長期穿戴本實用新型的女性內衣者,有三個優點,一為動作中的肩帶13不會因移動而脫離肩部,能停留在肩部適當的位置,二為含鋼圈151的圈環15在人體移動中,不會直接與身體接觸而產生摩擦,三是肩帶13連結端133與連結體10相接的方式能增加連結的強度,不易在相接處扯斷,長期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消費者,則不必擔心女性內衣會造成身體肌膚的紅腫與壓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及實用性,符合新型專利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女性內衣,包括一彈性連結體、兩罩杯及兩肩帶,連結體的兩端部設有扣片,連結體中段上緣連結罩杯,罩杯由內外兩層布料組成,罩杯與連結體相接的邊緣處設有容置鋼圈的圈環,兩肩帶的兩端部,前端為連結端,後端為接合端,連結端連結罩杯,接合端連結連結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圈環位於罩杯外層布料與連結體相接處,並位於罩杯的內層布料之外;所述連結體的兩端部上緣各設有一斜邊;所述肩帶連結端越過罩杯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中段外側與連結體相接處,該連結端與罩杯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處與罩杯的外層布料結合,連結端的外側邊緣處與連結體上緣相結合;肩帶接合端的外側與連結體斜邊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端部結合有扣片的連結體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女性內衣,其特徵在於所述肩帶上介於兩端部之間設置有卡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女性內衣,其特徵在於所述二肩帶的接合端處,以V字形分別連結於扣片上。
4.一種女性內衣,包括一彈性連結體、兩罩杯及兩肩帶,連結體的兩端部設有扣片,連結體中段上緣連結罩杯,罩杯由內外兩層布料組成,罩杯與連結體相接的邊緣處設有容置鋼圈的圈環,兩肩帶的兩端部,前端為連結端,後端為接合端,連結端連結罩杯,接合端連結連結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體的兩端部上緣各設有一斜邊;所述肩帶連結端越過罩杯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中段外側與連結體相接處,該連結端與罩杯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處與罩杯的外層布料結合,連結端的外側邊緣處與連結體上緣相結合;肩帶接合端的外側與連結體斜邊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端部結合有扣片的連結體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女性內衣,其特徵在於所述圈環位於罩杯外層布料與連結體相接處,並位於罩杯的內層布料之外,圈環與人體之間設置一層布料。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女性內衣,其特徵在於所述肩帶上介於兩端部之間包括卡環。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女性內衣,其特徵在於所述二肩帶的接合端,以V字形分別連結於扣片上。
8.一種女性內衣,包括一彈性連結體、兩罩杯及兩肩帶,連結體的兩端部設有扣片,連結體中段上緣連結罩杯,罩杯由內外兩層布料組成,罩杯與連結體相接的邊緣處設有容置鋼圈的圈環,兩肩帶的兩端部,前端為連結端,後端為接合端,連結端連結罩杯,接合端連結連結體,該肩帶上介於兩端部之間含有卡環;其特徵在於所述圈環位於罩杯外層布料與連結體相接處,並位於罩杯的內層布料之外。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女性內衣,其特徵在於所述肩帶連結端越過罩杯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中段外側與連結體相接處,該連結端與罩杯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處與罩杯的外層布料結合,連結端的外側邊緣處與連結體上緣相結合。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女性內衣,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體的兩端部上緣各設有一斜邊,肩帶接合端的外側與連結體斜邊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端部結合有扣片的連結體處,二肩帶近後端部處,是以V字形分別連結於扣片上。
專利摘要一種女性內衣,包括一彈性連結體、兩罩杯及兩肩帶,連結體的兩端部設有扣片,連結體中段上緣連結罩杯,罩杯由內外兩層布料組成,罩杯與連結體相接的邊緣處設有容置鋼圈的圈環;連結體的兩端部上緣各設有一斜邊;肩帶連結端越過罩杯上緣而向下延伸至罩杯中段外側與連結體相接處,連結端與罩杯疊合部分的內側邊緣與罩杯的外層布料結合,連結端的外側邊緣與連結體上緣結合;肩帶接合端的外側與連結體斜邊相接,並延伸至連結體端部結合有扣片的連結體。本實用新型穿著於身上時,使肩帶保持在肩部的適當位置而不易在活動中脫落,且圈環縫合於內衣中的位置不會造成與身體的直接摩擦,供使用者可長時間穿著也不會感到不適。
文檔編號A41C3/10GK2607038SQ0323970
公開日2004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25日
發明者林逸蘇 申請人:芸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