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8部經典知青劇(知青劇復興背後)

2023-07-28 02:30:34

《山海情》裡紮根西海固的支教老師,《大江大河》裡邊插隊邊讀書最終以全縣第一名考上大學的宋運輝、《功勳》裡轉業到貧困山區大幹一場的張富清、《人世間》裡奔赴廣闊天地的周家兄妹……

《山海情》中的白崇禮校長是從南京來寧夏插隊的知青,最終放棄返城機會,留在了當地。

近年,這樣一群樸實鮮活的人物,在電視屏幕上不斷湧現。細心的觀眾發現了他們的公約數,並不由驚呼:久違的「知青劇」正迎來一場呼之欲出的復興。

文 | 聆雨子 影視文化學博士

編輯 | 謝芳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書寫苦難與走向浪漫化

先拆解一下,何謂「知青劇」。

眾所周知,狹義的知識青年,是指上世紀50至70年代,在「上山下鄉」運動中響應國家號召、從城市去到農村「插隊落戶」的那批年輕人。

相對應的「知青劇」更像一個籠統的民間說法,而非一種學術性的影視劇類別劃分。

不同於「都市愛情劇」「古裝武俠劇」「家庭倫理劇」「情景喜劇」,「知青劇」不包含任何價值立意、敘述結構、影像語言、情緒節奏上的規定性,它只模糊地描述了劇中主角的身份,且這種身份並不指向一個固定的職業、階層、種族,而僅僅指向特定歷史時期下的一次群體際遇。

換句話講,只要以「知青」為表現對象,乃至只要以「一群人從城市來到了鄉村生活」這樣一種際遇為背景和主線,就足以被認定為「知青劇」。

模糊性反而給了「知青劇」極大的發揮空間——「知青是個筐,啥都能往裡裝」,意味著創作自由和延展性。

國產「知青劇」的發展脈絡,大致可總結出四個階段:

第一部「知青劇」,有人認為是1982年的《蹉跎歲月》,有人認為是1988年的《雪城》,有趣的是,二者同為梁曉聲的作品。

《蹉跎歲月》劇照。

在第一個階段裡,主創們大半乃是運動的親歷者,背井離鄉的隱痛與戰天鬥地的豪情,是其肉身與記憶中並存的基因餘留,他們擁有著「總結回溯這段經歷」和「為這段經歷感動自豪」的雙重訴求。於是,悲情渲染、苦難表達和英雄書寫,這些看似矛盾的情懷,在這一時期的「知青劇」裡糅合交融,並行不悖。

它們往往選定了「分享艱難」的悲情式主旨底色:繁重的勞動、親情的斷裂、性的壓抑、對未來的迷茫、前景未卜的回城等,但在具象的展開中,堅強、樂觀、拼搏奮鬥的力量,又往往會在效果上把故事載離艱難。

《今夜有暴風雪》《孽債》以及上面提及的《蹉跎歲月》和《雪城》,正如同它們被歸入「傷痕文學」的原作母本一樣,都是壓抑憤懣和人生無悔的疊加物。

不難看出,中國「知青劇」在源頭上就具備了兩大根本要素:歷史主義(反思)和理想主義(抒情),或者說,理性和詩性(神性)。

於是,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後,「知青劇」就有了此消彼長的傾向:《年輪》《如歌的歲月》《我們的知青年代》等作品,僅從標題裡濃稠的意象感,就能看出豐沛的浪漫化傾向。

也許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狀況的改善,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迎來全新機遇的知青們,有了更開闊的心緒,能更從容與平和地回望過去,在記憶的美化功能裡,把過去變成「追憶青春時光」的一部分。

事業上的進步往往還帶來了嶄新的感恩心態,將眼下的成就與自己曾經受到的打磨和鍛鍊掛鈎,建立隱形的因果關係,做出類似「成功學經驗」的提煉——「是農村鍛鍊了我」開始成為一種常見語態。

2 彎路和深層矛盾

第三個發展階段則顯得更為複雜,「知青是個筐,啥都能往裡裝」開始顯現出負面效應。

由此,我們看到了大量顛覆消解,大量類型和反類型的嫁接,直白來說,我們看到了大量的「通俗劇」與大量「晚間八點檔」:

我們看到《血色浪漫》《小麥進城》的愛情故事和喜劇化書寫,田園牧歌的、風景如畫的、間接擺脫了原生家庭束縛的他鄉,一夜間洗盡鉛華,升華為青年男女最完美的試練戀情的烏託邦。然後,在曬穀場和高粱地裡,在雞舍與豬圈旁,頻繁響起了屬於校園劇甚至青春偶像劇的歡愉、嬉鬧、狂歡和躍蕩。

《血色浪漫》海報。

我們看到《我們的青春1977》當中,兩位知青的感情線已經明顯壓倒了那個被寫入標題的1977,壓倒了關乎整個知青圈子運命轉折的恢復高考,所有的核心大事——考學、回城,仿佛悉數是為了「在一起」服務清障。

我們看到《甜蜜蜜》裡,鄧超飾演的放蕩不羈的幹部子弟,和孫儷飾演的被汙名的落魄女知青之間,那個經典的男強女弱結構,建立起的依然是耳熟能詳的王子灰姑娘、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派橋段。

此風氣甚至在《人世間》裡依舊留有遺蹟:儘管它著力凸顯每個人在時代車輪前行中的被催動感,並將之作為絕大多數人物動機,但有意無意,它還是過於泛濫和迷信地,使用了感情戲來解釋一切——周秉義不願去做團級秘書是為了愛情,周蓉去貴州也是為了愛情。

《人世間》中的周秉義與郝冬梅。

上述新趨勢,自然可理解為多元化的嘗試以及人性的復歸:去感知、表達和擁有愛是年輕人共有的訴求,知青也不必例外。

何況,電視劇藝術發展到成熟階段,很自然地要在某些經過市場檢驗的,被廣泛認可的種類、題材、樣式裡形成穩定套路,以便觀眾各取所需。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類型化」,不同的類型,對人物設定、情節走向、視聽語言均有相對特定的要求。

而開篇我們即講過:知青劇並不構成一個類型,至少不是一個顯性的大類型。於是,它只能選擇與那些強勢的、經典的、通用的,甚至俗濫的類型做結合,以求存求強。

但是,知青這兩個字裡蘊藏的厚重基調,與通俗劇的性質和寫法,本身又構成了不可解的悖論。

試圖與當代大眾文化進行代入感對接,以濃烈的情緒共鳴抓住更多觀眾,試圖在新產業環境裡遵循新的遊戲規則,開發出更多商業潛能和快速變現能力,結果就是,諸多類型元素被照單全收地附著到知青的生命經驗和人際關係裡,諸多張狂、浮誇、玩世不恭、高冷傲嬌的現代派人格,被粘貼到知青們身上,在不斷放大甚至極端化的衝突中,在喜聞樂見的相愛相殺、CP感、大女主、虐心或爽文模式中,知青作為一個簡括的背景,一個被淡化的主題符號,替一切煽情的故事提供幕布。

終於,「知青劇」這個大前提,失去了特殊性與不可替代:除了發生在北大荒之外,上述文本與任意一個當代都市愛情童話,有何不同?

這種扭曲和跑偏,也間接導致了創作疲態和收視厭倦,導致了「知青劇」在接下來若干年的荒蕪慘澹。

3 重生和當代使命

直到第四個發展階段的到來——也即我們所說的復興階段。

必須看到,知青這段歷史所傳遞出的,知青這一話題在當下依然值得思考的,其實是中國城鄉之間、東西部發達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的龐大落差,然後再看,這種落差,能否以人的能動性奉獻,來完成彌縫、填補和救贖。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三線」建設、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鄉」,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城鄉之間的一種特殊互動。這其中,有過彎路、有過創痛,但它們試圖解決的問題,理應在今天得到新的對待和回答。

2021年5月18日,遊客在貴州六盤水三線建設博物館內的模擬礦洞參觀。圖|新華社

一言以蔽之,新時期「知青劇」要觸及的深層意蘊在於:我們究竟該怎樣看待鄉村和「欠發達」,我們怎樣看待前往鄉村,紮根「欠發達」的人生選擇。

可惜,在之前的三個發展階段裡,鄉村和「欠發達」,無論作為苦難的根源、青春的煉獄、淬火的熔爐、眾生悲喜劇的舞臺,都是客體化的、對象化的,其與主人公的自我實現之間是割裂的,是作為道具、舞臺、前文本而存在的。

它們的鄉村言說,有意無意都帶著拉開了距離(時間和空間的)之後,精英化的與他者化的評價——省思的、抒情的、調侃的或者借用為道具的。

即便某些作品試圖自我調整,把主體視角放回鄉村當中,比如名家高滿堂執筆的《北風那個吹》,直接用了農婦而非知青的視角,這種回調也並不圓潤,前半部的農村生活與後半部的都市生活之間脫節感非常嚴重,如果不是發生在同一組人物(一對夫妻)身上,它們幾乎可分為兩部電視劇。

《北風那個吹》劇照。

相比之下,正在發生的(或者說重生的)「知青劇」,就帶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氣象和方向:

鄉村不再是「我曾經接受磨鍊的那個地方」「我度過青春的那個地方」「我收穫過或失去過愛情的那個地方」,而是「我最終實現自我的那個地方」,不再是「夢開始的地方」而是「夢棲息與圓滿的地方」,「對鄉村的建設」代替了「從鄉村離開」,成為最大的目標、成就和旨歸。

主人公的人生價值和鄉村價值,第一次實現了合體。

為什麼能夠這樣?答案要從更宏闊的地方找。回想這些年,我們正在迎來一個怎樣的關於鄉村建設的歷史語境。

四個字:脫貧攻堅。

在一些新的提法和基調中,創作者們擁有了新的理論武裝,開始朝著新的目標方向發展。「知青劇」也由「狹義」進階為「廣義」:不再是「上山下鄉」,而是大量掌握知識、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人才,再度向鄉村第一線進發,是紮根基層,立足鄉村資源優勢,是新農村建設,是新鄉村振興戰略……

4 「新鄉村敘事」

最典型的作品就是《山海情》。

不是籠統的一句「青春的淬火與煉獄」,而是真正將鄉村建設的全局、全貌、全程細緻展現。

把東西部扶貧協作、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輸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克服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等如此多的要素,從容、有序、富於邏輯性和節奏感地逐一呈現。

《山海情》中的易地搬遷情景。

前半段埋下當地勞動力大量輸出到福建務工的伏筆——這是短期內快速增收脫貧的捷徑,後半段就自然引出留守兒童、「控輟保學」等教育扶貧議題,環環相扣,與時俱進。

城鄉二元結構、代課教師和扶貧幹部的身份界定、醫保的適用範圍和有效程度、鄰裡關係和村落關係、商業倫理和傳統倫理的碰撞、發展話語和懷舊話語的制衡、作為改革試驗田和作為文藝烏託邦的雙重想像,該觸及的一一觸及,能給出答案的給出答案,暫時不能給出的,就在發展中、前行中繼續思考。

《山海情》中的鄉村學校。

《山海情》為這一題材,立下了一個準則和標杆:從屬於知青的年代起步,卻不停留於那個年代,而是將這一歷史的源流和光譜,導入又一段徵途當中。

這才是當代版的知青故事、廣義的知青故事、更宏大的更有現實意義的知青故事,也是更加名副其實的讓「知識」和「青春」獲得實現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甚至可以躍出「知青劇」的老派命名,稱之為「新鄉村敘事」,更加妥帖。

一旦以「新鄉村敘事」觀之,對象就不局限於幾部電視劇,大銀幕上也有回應:《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那樣的作品,也是這個序列中的。

從「下鄉」到「家鄉」,「鄉」不是走向未來時必須跨越的路障,也不是等待未來為之輸送營養的對象,而是一個憑依,一個根系,一個坐在上面才能更加穩固地看向未來的支點。

這樣的故事還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主旋律與類型片的雙向增值:常見的青年人熱血勵志傳奇,不僅僅是個人財富自由的實現和公司全球品牌的變現,而是解決意義更深遠也更功在千秋的問題——村莊和故鄉的空心化困局,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化路徑……然後,目標越來越堅定、內心越來越澄澈、腳步越來越踏實,越發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成功、財富、創業這些概念本身的意義。

於是,上一個階段裡「知青劇」存在的問題——類型化之後的扁平化和庸俗化,再上一個階段裡「知青劇」存在的問題——理性和詩性的難於兼容,都在這新鄉村敘事的強音中,緩解釋懷了。

世上沒有觀眾絕對不喜歡的、已經絕對落伍過時的題材,只有不真誠不能與觀眾共情的偷懶創作、只有不承擔歷史使命和時代使命的避重就輕。

改變落後面貌、造福廣大群眾、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才是當代的「知青」們最值得珍惜的機會,也是當代的「知青劇」們最值得珍惜的機會。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機械工業出版社為庫叔提供15本《雙重衝擊》贈予熱心讀者。中國經濟如何在中美大國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衝擊下開新局、樹新機?著名經濟學家李曉教授從新的戰略高度,對中國經濟如何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了獨到而深刻的見解。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2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