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主軸潤滑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21:11:42
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主軸潤滑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電主軸潤滑設備。
背景技術:
2.電主軸是最近幾年在數控工具機領域出現的將工具機主軸與主軸電機融為一體的新技術,高速數控工具機主傳動系統取消了帶輪傳動和齒輪傳動,工具機主軸由內裝式電動機直接驅動,使主軸部件從工具機的傳動系統和整體結構中相對獨立出來,因此可做成「主軸單元」,俗稱「電主軸」。潤滑指加油脂等以減少物體之間的摩擦,使物體便於運動,是摩擦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潤滑是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狀態以降低摩擦阻力減緩磨損的技術措施,能顯著提高電主軸的使用性能和壽命並減少能源消耗。
3.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217143297u,授權公告日為2022年08月09日,一種動力裝置電主軸潤滑裝置,包括防護罩,所述防護罩的內側轉動連接有電主軸,防護罩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對接柱,對接柱的內部轉動連接有潤滑桶,潤滑桶的下端貫穿對接柱的下側並延伸至防護罩的內側,潤滑桶的下端轉動連接在防護罩的內部,該動力裝置電主軸潤滑裝置,可以便捷的進行操作潤滑液的滴加,降低傳統大部分潤滑液進行滴加時需要找尋潤滑液和藉助工具的繁瑣性,大大的保障了電主軸進行潤滑液滴加時的及時性,降低了電主軸對潤滑液滴加使用時操作者手部抖動造成的外撒弊端,提高了潤滑液進行使用時便捷的操作方式。
4.現有的潤滑裝置在對電主軸進行潤滑處理時直接將潤滑劑添加到電主軸上,潤滑劑順著電主軸軸向流動,存在潤滑劑分布不均,在對不同尺寸的電主軸多個部位進行潤滑處理時,潤滑耗時增加,潤滑效率低,不能滿足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主軸潤滑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現有的潤滑裝置在對電主軸進行潤滑處理時直接將潤滑劑添加到電主軸上,潤滑劑順著電主軸軸向流動,存在潤滑劑分布不均,在對不同尺寸的電主軸多個部位進行潤滑處理時,潤滑耗時增加,潤滑效率低,不能滿足使用需求的問題。
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主軸潤滑設備,包括底座;
7.安裝架,其設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且安裝架與底座通過螺釘連接,所述安裝架的內側設置有連接座,且連接座與安裝架轉動連接,所述連接座的一側設置有潤滑圈;
8.滑槽,其設置在所述安裝架上,所述潤滑圈的上方設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與潤滑圈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內部,且固定架與安裝架滑動連接,所述潤滑圈的上端設置有噴嘴,且噴嘴與潤滑圈活動連接;
9.第二電機,其設置在所述安裝架的一側,且第二電機與安裝架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滑槽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杆,且螺紋杆的一端與第二電機的輸出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螺紋杆與固定架螺紋連接,螺紋杆與安裝架轉動連接。
10.優選的,所述安裝架的上方設置有潤滑儲存箱和泵體,且潤滑儲存箱和泵體均與安裝架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泵體與潤滑儲存箱和噴嘴之間設置有潤滑管道。
11.優選的,所述安裝架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且第一電機與安裝架通過螺釘連接,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與連接座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連接座與安裝架的接觸處設置有軸承件。
12.優選的,所述噴嘴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電動伸縮杆,且第一電動伸縮杆的兩端分別與噴嘴和固定架固定連接,所述噴嘴與潤滑圈的接觸處設置有橡膠圈,且橡膠圈與潤滑圈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橡膠圈設置在噴嘴的外部,且橡膠圈與噴嘴相貼合。
13.優選的,所述潤滑圈的底部設置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的下方設置有收料鬥,且收料鬥與潤滑圈通過螺釘連接。
14.優選的,所述潤滑圈的內壁上設置有收納槽,所述收納槽的內部設置有刮板,所述潤滑圈的外側設置有第二電動伸縮杆,且第二電動伸縮杆與潤滑圈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動伸縮杆的伸縮端與刮板連接為一體結構。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該實用新型裝置通過第一電機、第二電機、泵體和噴嘴的設置,泵體將潤滑劑抽取經噴嘴噴射到電主軸上進行潤滑,第一電機帶動連接座旋轉,隨著連接座的旋轉帶動電主軸旋轉,更徹底對電主軸進行潤滑,在第二電機的作用下間接的帶動潤滑圈平移,可對電主軸不同位置處進行潤滑處理,提高了潤滑裝置使用效果;
17.2.該實用新型裝置通過第一電動伸縮杆、落料口和收料鬥的設置,第一電動伸縮杆的作用下帶動噴嘴升降,調節噴嘴與電主軸之間的間距,可對不同尺寸的電主軸進行潤滑處理,落料口可將電主軸上滴落的潤滑劑滴落到收料鬥中收集;
18.3.該實用新型裝置通過第二電動伸縮杆和刮板的設置,第二電動伸縮杆帶動刮板移動,將刮板的一端與電主軸接觸,隨著電主軸的旋轉可預先將電主軸外壁上的汙垢刮除下來,提高後續潤滑效果;
附圖說明
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圖;
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2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潤滑圈截面圖。
22.圖中:1、底座;2、安裝架;3、連接座;4、第一電機;5、第二電機;6、潤滑儲存箱;7、泵體;8、潤滑管道;9、潤滑圈;10、固定架;11、收料鬥;12、滑槽;13、螺紋杆;14、噴嘴;15、第一電動伸縮杆;16、橡膠圈;17、軸承件;18、第二電動伸縮杆;19、收納槽;20、刮板;21、落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2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24.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電主軸潤滑設備,包括底座1;
25.安裝架2,其設置在底座1的上方,且安裝架2與底座1通過螺釘連接,安裝架2的內
側設置有連接座3,且連接座3與安裝架2轉動連接,連接座3的一側設置有潤滑圈9;
26.滑槽12,其設置在安裝架2上,潤滑圈9的上方設置有固定架10,且固定架10與潤滑圈9固定連接,固定架10的一端延伸至滑槽12的內部,且固定架10與安裝架2滑動連接,潤滑圈9的上端設置有噴嘴14,且噴嘴14與潤滑圈9活動連接;
27.第二電機5,其設置在安裝架2的一側,且第二電機5與安裝架2通過螺釘連接,滑槽12的內部設置有螺紋杆13,且螺紋杆13的一端與第二電機5的輸出端連接為一體結構,螺紋杆13與固定架10螺紋連接,螺紋杆13與安裝架2轉動連接,第二電機5帶動螺紋杆13旋轉,隨著螺紋杆13的旋轉間接的帶動潤滑圈9平移,可對電主軸不同部位進行潤滑處理。
28.請參閱圖1和圖2,安裝架2的上方設置有潤滑儲存箱6和泵體7,且潤滑儲存箱6和泵體7均與安裝架2通過螺釘連接,泵體7與潤滑儲存箱6和噴嘴14之間設置有潤滑管道8,通過泵體7將潤滑劑抽取經潤滑管道8和噴嘴14噴射到電主軸上,實現潤滑。
29.請參閱圖2,安裝架2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4,且第一電機4與安裝架2通過螺釘連接,第一電機4的輸出端與連接座3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連接座3與安裝架2的接觸處設置有軸承件17,通過第一電機4帶動連接座3旋轉,隨著連接座3的旋轉帶動夾持的電主軸旋轉,更方便對電主軸軸向進行潤滑。
30.請參閱圖2和圖3,噴嘴14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電動伸縮杆15,且第一電動伸縮杆15的兩端分別與噴嘴14和固定架10固定連接,噴嘴14與潤滑圈9的接觸處設置有橡膠圈16,且橡膠圈16與潤滑圈9連接為一體結構,橡膠圈16設置在噴嘴14的外部,且橡膠圈16與噴嘴14相貼合,通過第一電動伸縮杆15帶動噴嘴14升降,隨著噴嘴14的升降調節噴嘴14與電主軸之間的間距,便於對不同尺寸的電主軸進行潤滑處理。
31.請參閱圖2和圖3,潤滑圈9的底部設置有落料口21,落料口21的下方設置有收料鬥11,且收料鬥11與潤滑圈9通過螺釘連接,通過落料口21和收料鬥11便於將電主軸上滴落的潤滑劑收集。
32.請參閱圖3,潤滑圈9的內壁上設置有收納槽19,收納槽19的內部設置有刮板20,潤滑圈9的外側設置有第二電動伸縮杆18,且第二電動伸縮杆18與潤滑圈9固定連接,第二電動伸縮杆18的伸縮端與刮板20連接為一體結構,通過第二電動伸縮杆18帶動刮板20移動,刮板20與電主軸接觸,隨著電主軸的旋轉可預先將電主軸外壁上的汙垢刮除,確保後續潤滑效果。
33.工作原理:將電主軸的一端穿過潤滑圈9並與連接座3連接,驅動第一電動伸縮杆15調節噴嘴14,將噴嘴14與電主軸之間的間距調節適宜,開啟泵體7將潤滑儲存箱6中的潤滑劑抽取經潤滑管道8和噴嘴14噴射到電主軸上完成潤滑;潤滑時開啟第一電機4,在第一電機4的作用下帶動連接座3旋轉,繼而帶動夾持的電主軸同步旋轉,對電主軸的軸向進行潤滑;開啟第二電機5,在第二電機5的作用下間接的帶動潤滑圈9平移,調節潤滑圈9的位置,可對電主軸不同部位進行潤滑處理。在潤滑前驅動第二電動伸縮杆18將刮板20與電主軸外壁接觸,隨著電主軸的旋轉預先將電主軸外壁上的汙垢刮除,可以提高了後續潤滑效果。
34.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於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35.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
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