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代可可脂的製取方法
2023-07-28 00:30:56 1
專利名稱:一種代可可脂的製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純烏桕脂和氫化植物油為主要原料製取代可可脂的方法。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製取代可可脂的方法有無溶劑結晶分提法;溶劑結晶分提法;還可以用混合、氫化或酯交換等方法。按照選用的原料不同,製取的代可可脂產品分為兩大類(1)月桂型代可可脂(簡稱CBS),它是以椰子油、棕櫚仁油及巴巴蘇油等含C12脂肪酸三甘酯的油脂為原料,經冷卻結晶,得到高熔點的固體脂,或者用混合、氫化、溶劑分提及酯交換等方法,製得具有優良性能的代可可脂。(2)非月桂型代可可脂(簡稱CBR),它是以棉籽油、棕櫚油、豆油、花生油等含C16和C18脂肪酸三甘酯為主的植物油為原料,經過直接氫化或氫化與溶劑分提相結合或酯基交換等方法製取的產品。
近年來,我國利用烏桕脂為原料製取類可可脂取得成功,如Cи85100005,Cи85100006,Cи85100459。但是,以單純烏桕脂為原料製取的類可可脂,在生產巧克力的過程中,漿料的流散性差,而且必須進行調溫處理,如果調溫條件控制不好,巧克力製品容易產生冒霜、發花現象。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代可可脂的製取方法,它是以經溶劑分提或不經溶劑分提的烏桕脂及氫化植物油為原料,通過加入一定量的棕櫚油或牛脂有效成份,製得非調溫型代可可脂。該產品製成的巧克力具有較好的耐熱性、硬脆性和光亮度。
本發明利用具有對稱型三甘酯結構(POP型)的純烏桕脂和氫化植物油(如棉油、豆油、菜油、花生油的氫化油)為原料,通過加入棕櫚油或牛脂有效成份,以達到改善油脂性能,並能防止該油脂製成的巧克力在保存過程中不產生冒霜發花現象。
由於烏桕脂的品種不同或者所處地理環境不同,其三甘酯組成也不同。發明人就不同品種,不同地區的烏桕脂成份進行了大量分析,結果表明,烏桕脂中全飽和三甘酯(GS3)佔5~15%,雙飽和三甘酯(GS2u)佔70~90%,單飽和三甘酯(GSu2)佔5~8%,三不飽和三甘酯(Gu3)佔0.5~2%。製取代可可脂時,各油脂的加入量應根據烏桕脂、氫化植物油的脂肪酸三甘酯的比例,反式油酸的含量來決定,然後再加入一定量的棕櫚油或牛脂的有效成份作為抗霜劑。組合後的三甘酯組成應滿足GS3佔2~4%,GS2u佔55~75%,GSu2佔20~35%,Gu3佔2~6%。這種組成的代可可脂,在巧克力製品中,硬脆性、耐熱性和口溶性都較好,而且長久放置不會產生肥皂味。
本發明使用的烏桕脂可以採用不經溶劑分提的純烏桕脂或一次溶劑分提的烏桕脂為原料。烏桕脂需要溶劑分提時,以丙酮或90%~100%的乙醇為溶劑,選用經過「三脫」(脫膠、脫酸、脫色)的烏桕脂。烏桕脂∶丙酮=1∶2~5,在22~30℃溫度條件下結晶2~3小時,分離出熔點在32~40℃的成份;以90~100%的乙醇為溶劑,烏桕脂∶乙醇=1∶2~4,在40~60℃溫度條件下結晶2~3小時,分離結晶。選用丙酮為溶劑分提棕櫚油或牛脂。發明人認為,加入不經溶劑分提的棕櫚油或牛脂,對改進代可可脂的性能都是有效的,但使用溶劑分提的棕櫚油或牛脂效果更佳。結晶分離時,棕櫚油∶丙酮=1∶1~3,在16~20℃溫度下結晶並分離出有效成份;牛脂∶丙酮=1∶3~5,在26~30℃溫度下結晶並分離出有效成份。實驗表明,選用經「三脫」和一次溶劑分提的烏桕脂與氫化植物油混和時,其組成為烏桕脂∶氫化植物油=2∶0.5~1,採用「三脫」烏桕脂時,其組成為烏桕脂∶氫化植物油=2∶1~1.5。混和後的油脂,加入5~12%的棕櫚油有效成份或加入7~18%的牛脂有效成份,在80℃溫度下均質化2小時,經脫臭後即得代可可脂產品。產品熔點為34~38℃,得率為70~77%。
本發明製取的代可可脂,其理化指標達到了日本KMS代可可脂標準。
本發明同已有的方法相比,具有下列特點(1)原料來源廣泛、價廉。採用的原料烏桕脂、氫化植物油國內極為豐富;(2)工藝簡單,原料油脂經過「三脫」(脫膠、脫酸、脫色)處理,不需要結晶分提或部分原料一次結晶分提,均質化後脫臭處理即得產品;(3)投資少,成本低,國內類可可脂生產廠可以在同一套設備上生產代可可脂;(4)產品的收得率高,原料油脂酸價在10以下,收得率可達70~77%;(4)產品質量好,比現有國產代可可脂的硬脆性、耐熱性、脫模性和口溶性較好。
本方法特別易被油脂化學廠、類可可脂廠及有關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所掌握。
實施例例1.將酸價10以下的純烏桕脂,經「三脫」和丙酮溶劑結晶分提的烏桕脂作原料1,氫化植物油為原料3,按原料1∶原料3=2∶0.8進行優化組合,再添加8%的結晶分提後的棕櫚油有效成份作抗霜劑,在80℃溫度下,均質2小時後進行脫臭處理,即得代可可脂產品,產品得率為72~74%。
例2.將酸價10以下的純烏桕脂,經「三脫」不經過溶劑結晶分提的烏桕脂作原料2,氫化植物油為原料3,按原料2∶原料3=2∶1.3進行組合,再添加12%的經溶劑結晶分提的棕櫚油有效成份作抗霜劑,在80℃溫度下均質2小時後進行脫臭處理,即得到代可可脂產品,產品得率為74~77%。
例3.將酸價在20以下的純烏桕脂,經「三脫」和90~100%乙醇溶劑結晶的烏桕脂作為原料1,氫化植物油為原料3,按原料1∶原料3=2∶0.6進行優化組合,再添加15%的經溶劑結晶分提後的牛脂有效成份作為抗霜劑,在80℃溫度下均質2小時後進行脫臭處理,即得代可可脂產品,產品得率為70~72%。
例4.將酸價在20以下的純烏桕脂,經「三脫」不經過溶劑結晶分提的烏桕脂為原料2,氫化植物油為原料3,按原料2∶原料3=2∶1.5進行優化組合,再添加10%的經過溶劑結晶分提的牛脂有效成份作抗霜劑,在80℃溫度下均質2小時後進行脫臭處理,得到代可可脂產品,產品得率為71~73%。
權利要求
1.一種代可可脂的製取方法,它是以溶劑結晶分提或不經過溶劑結晶分提的純烏桕脂及氫化植物油為原料,以溶劑結晶分提的棕櫚油或牛脂有效成份作抗霜劑,各油脂按一定比例優化組合,在80℃溫度下均質2小時後經脫臭處理即得到代可可脂產品,熔點為34~38℃,得率70~77%。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代可可脂的製取方法,其特徵在於烏桕脂是經經過「三脫」(脫膠、脫酸、脫色)處理,再選用丙酮或90~100%的乙醇為溶劑,進行一次結晶分提,烏桕脂∶丙酮=1∶2~5,在22~30℃溫度內結晶分提,或烏桕脂∶乙醇=1∶2~4,在40~60℃溫度內進行一次結晶分提。
3.根據權利要求1的代可可脂的製取方法,其特徵在於經一次溶劑結晶分提的烏桕脂與氫化植物油為原料時,烏桕脂∶氫化植物油=2∶0.5~1或採用不經溶劑結晶分提的烏桕脂與氫化植物油為原料時,烏桕脂∶氫化植物油=2∶1~1.5。
4.根據權利要求1的代可可脂的製取方法,其特徵在於棕櫚油或牛脂採用丙酮作一次溶劑結晶分提,棕櫚油∶丙酮=1∶1~3,在16~24℃溫度範圍內結晶分提,或牛脂∶丙酮=1∶3~5,在26~30℃溫度範圍內結晶分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的代可可脂製取方法,其特徵在於烏桕脂與氫化植物油進行優化組合後,再添加5~12%的溶劑結晶分提後的棕櫚油或7~18%的溶劑結晶分提後的牛脂,在80℃溫度下均質化2小時即得到代可可脂產品。
全文摘要
以烏桕脂及氫化植物油為原料製取代可可脂的方法,烏桕脂經「三脫」(脫膠、脫酸、脫色),採用溶劑結晶分提或不經溶劑結晶分提,然後與氫化植物油進行定量優化組合,添加經過結晶分提的棕櫚油或牛脂作為抗霜劑,均質化後脫臭處理即得產品。該方法使用原料來源廣泛、工藝簡單、投資及能耗少、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得率在70~77%。產品質量優於國內市場各代可可脂。本發明特別適合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及具有油脂加工設備的工廠所掌握。
文檔編號A23D9/00GK1030604SQ8810369
公開日1989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1988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1988年6月16日
發明者馮春發, 彭素萍 申請人:江西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