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杆方法
2023-07-27 14:06:21
專利名稱:一種立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立杆方法通常釆用由吊車、扒杆和人工、將杆立起。在崇山峻岭和野外施工 較大、較重器械的運輸有困難,且立杆前的準備工作費時長、技術要求高,施工隊就 不願用扒杆;人工立杆用臂膀扛、撐杆推的形式,既不符合安全管理規定也極可能造 成人身事故,但因為簡單、方便所以在配網中大量的使用。由於現有立杆方式有各式 各樣的不足,因此,我們就要尋求一種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確保立杆過程中人的安全的新 的方式研發生產應運而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簡單方便的立杆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立杆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如下步驟:
1) 、將杆的左端放置在埋杆孔處,在杆的右端部下方放置第一頂升裝置;
2) 、啟動第一頂升裝置,第一頂升裝置將杆頂起,杆的左端向埋杆孔的孔口內滑動;在 第一頂升裝置的左側、杆的下方放置第二頂升裝置;
3) 、啟動第二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將杆頂起;將第一頂升裝置移至第二頂升裝置的 左側、杆的下方;
4) 、重複步驟2) -3),第一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交替向左移動,並交替將杆頂起, 至到杆垂直立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只需採用二套頂升裝置就能將杆立起,簡單方便,從而降低工人 勞動強度,確保立杆過程中人的安全。頂升裝置與笨重的吊車、扒杆相比,可人工搬運,搬 運方便,適用範圍廣。
圖1是本發明立杆過程之一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立杆過程之二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立杆過程之三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立杆過程之四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立杆過程之五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立杆過程之六的示意圖中l-杆,2-埋杆孔,3-第一頂升裝置,4-第二頂升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立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1) 、將杆1的左端放置在埋杆孔2處(如圖1所示),在杆1的右端部下方放置第一頂
升裝置3(如圖2所示);
2) 、啟動第一頂升裝置3,第一頂升裝置3將杆1頂起,杆l的左端向埋杆孔2的孔口 內滑動;在第一頂升裝置3的左側、杆l的下方放置第二頂升裝置4 (如圖3所示);
3) 、啟動第二頂升裝置4,第二頂升裝置4將杆1頂起(如圖3所示);將第一頂升裝置 3移至第二頂升裝置4的左側、杆1的下方(如圖4所示);
4) 、重複步驟2) -3),第一頂升裝置3、第二頂升裝置4交替向左移動,並交替將杆l 頂起,至到杆l垂直立起(如圖5、圖6所示)。
為了杆1的穩定,可在步驟1)中將杆1的右端系上2-3根長繩,由人通過繩來控制杆1 的穩定。
所述的第一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均可採用液壓千斤頂(或稱液壓缸)、機械千斤頂、 氣壓缸或電動頂升機等。為了防止第一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頂升杆l時,杆l脫離第一 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在第一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的頂升頭上鉸接一防脫機構,防 脫機構可為半圓託環、活動式圓託環或繩,將杆1託住。
權利要求
1. 一種立杆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如下步驟1)、將杆(1)的左端放置在埋杆孔(2)處,在杆(1)的右端部下方放置第一頂升裝置(3);2)、啟動第一頂升裝置(3),第一頂升裝置(3)將杆(1)頂起,杆(1)的左端向埋杆孔(2)的孔口內滑動;在第一頂升裝置(3)的左側、杆(1)的下方放置第二頂升裝置(4);3)、啟動第二頂升裝置(4),第二頂升裝置(4)將杆(1)頂起;將第一頂升裝置(3)移至第二頂升裝置(4)的左側、杆(1)的下方;4)、重複步驟2)-3),第一頂升裝置(3)、第二頂升裝置(4)交替向左移動,並交替將杆(1)頂起,至到杆(1)垂直立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杆方法。一種立杆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如下步驟1)將杆的左端放置在埋杆孔處,在杆的右端部下方放置第一頂升裝置;2)啟動第一頂升裝置,第一頂升裝置將杆頂起,杆的左端向埋杆孔的孔口內滑動;在第一頂升裝置的左側、杆的下方放置第二頂升裝置;3)啟動第二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將杆頂起;將第一頂升裝置移至第二頂升裝置的左側、杆的下方;4)重複步驟2)-3),第一頂升裝置、第二頂升裝置交替向左移動,並交替將杆頂起,至到杆垂直立起。本發明具有簡單方便、適用範圍廣的特點。
文檔編號E04H12/34GK101413356SQ200810197888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5日
發明者敏 劉, 李亞平, 楊繼業, 柯朝暉, 胡東波 申請人:湖北省電力公司鹹寧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