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建黨95周年獻禮電視劇《海棠依舊》觀後感

2023-07-27 17:43:23 1

  《海棠依舊》是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重點作品,該劇凝聚了各出品拍攝方及主創、主演對周恩來總理等革命前輩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也是偉大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18周年獻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海棠依舊》觀後感

  41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海棠依舊》將於7月4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首播。該劇是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的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重點作品,並向周恩來同志誕辰118周年獻禮。

  電視劇《海棠依舊》以1949年到1976年為歷史背景,以周恩來總理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為線索,通過獨特的視角,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示了周恩來總理在建立、建設新中國及各種歷史風雲際會中,為黨、為人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奮鬥不息、死而後已的光輝形象和公僕精神。

  《海棠依舊》的藝術價值在於它成功塑造周總理藝術形象的同時,還從特殊角度展示了新中國的發展歷史。該劇一方面遵循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大事不虛」的基本歷史原則,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的歷史事件及人物作了散點式的透視;另一方面,按照「小事不拘」的審美原則,把更多的鏡頭聚焦歷史進程中的人與人關係:周恩來與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的革命情誼,與鄧穎超的相濡以沫、與弟弟周同宇一家的關係、與女兒孫維世的關係等等,是一部能夠穿透歷史、超越現實的心靈詩篇和人格詠嘆。

  導演陳力用飽含深情的鏡頭語言,傾訴著對老一輩革命家的崇敬與懷念,給觀眾呈現了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重大題材精品力作。

  該劇演員陣容強大,匯集了孫維民、唐國強、黃薇、盧奇、馬曉偉、李世璽、王五福、牛犇、丁柳元等一大批表演藝術家,他們的表演都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孫維民飾演的周恩來形象,更是得到了重大辦專家

  篇2:《海棠依舊》觀後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口號,不期然已在國內,尤其是黨內引發了一場方興未艾的政治尋根熱潮,人們紛紛在追問: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準備到哪裡去?

  政治尋根,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因為任何政治運動都有「源」、「流」的關係,正如一條大河,在向前奔流的過程中,會不斷有各種支流匯入,這些支流壯大了大河的聲勢,同時也使河水變得不那麼純潔了。但無論下遊有什麼變化,在源頭,總還是存在著沒有被汙染的純潔理想。因此一旦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人們總是會自然而然的想回到源頭去探尋「初心」——初心,就是前進方向的指南針。

  中國共產黨也是這樣。從1921年建黨算起,迄今已經走過了95年的風雨歷程,期間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文革、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路線、方針、政策等都做過許許多多的重大調整。如今,黨的領導幹部脫下中山裝換上西裝,形象和語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黨是不是還記得原初的政治理想?面對未來道路上可能出現的挑戰乃至危機,黨還能否重新找到不盡的力量源泉?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棠依舊》這部以反映開國總理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後27年間工作與生活的感人故事為內容的電視連續劇,可謂來的正是時候,因為它形象的詮釋了什麼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在一定意義上說,周恩來,可謂共產黨「初心」的人格化。

  那麼,共產黨的初心究竟是什麼?也許我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既是共產黨的宗旨,也是共產黨的核心價值觀。

  1910年,年僅12歲的周恩來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列強欺辱的歷史,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沒齒難忘,希望中華崛起是很普遍的心理。但是,近代中國的各個以「救國」相號召的政治派別都失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把中國從亡國滅種的邊緣帶到了今天「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利位置上——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是因為,只有共產黨找到了通往中華崛起的道路:為人民服務!這既是毛主席在延安寫下驚世名篇的標題,也是他為中國共產黨人確立的唯一宗旨。在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共產黨正是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樣「緊緊地和中國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才有效地動員了全國人民,趕走了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並在建國後用「高積累,低消費」的方式完成了工業化。沒有共產黨通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獲得全國人民的高度認同和萬眾一心的團結,要完成如此艱巨的歷史任務是不可想像的。

  今天,談起周恩來,許多人都在緬懷他「親切的人格魅力、瀟灑從容的儀態、穩重別致的處事風範」,這當然是對的,但不是最主要的。周恩來總理最偉大的品格,是他在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始終緊跟毛主席,全心全意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周總理晚年,胸前始終佩戴著一枚刻有毛主席手書的「為人民服務」字樣紀念章,正是他這種信念的真實寫照。

  看了已經播出的幾集《海棠依舊》,應該說,這部電視劇遵循「大事不虛」的基本歷史原則,通過一系列重大事情的處理,如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派遣駐外大使、抗美援朝、萬隆會議、邢臺抗震救災……等,比較好的再現了周恩來全心全意人民服務的偉大風範,也讓觀眾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國前三十年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的不易。

  扮演周恩來的演員孫維民的表演也可圈可點。如果說劉勁扮演的周恩來演出了一代偉人的憂鬱、深沉的話,那麼孫維民則演出了周恩來的儒雅、謙虛,他們都從一個側面接近了周恩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表演藝術家能夠成功的扮演毛澤東主席(儘管唐國強的表演已經相當出色),對未來會不會出現這樣的藝術家,我也不抱希望——這很可能是因為,毛澤東主席作為中華五千年古典文明和近代憂患共同締造而成的具有世界史意義的偉人,作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的導師,他的獨特氣質和神採,是無法被扮演的。

  為人民服務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人民服務體現為「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人民服務體現為二五減租、三三制政權、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反對投降;在解放戰爭時期,則體現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後,則體現為抗美援朝、過渡時期總路線、縮小三大差別……等等,黨的政策隨著國內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為人民服務卻始終如一。

  在所有這些歷史階段,周恩來總理都堪稱典範。為人民服務,他做到了始終如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最好的體現了共產黨初心,也可以說是共產黨初心的人格化。

  「海棠依舊」來自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詞典裡,「人民」的含義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則主要指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經歷了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風疏雨驟」,可謂紅已極瘦——工人、農民、中下層知識分子已淪為弱勢群體;綠則極肥——金融寡頭、地產豪強、官僚買辦則富可敵國。一些黨員幹部早已把「初心」丟到爪哇國,屁股完全坐到了「綠」的一方了。我想,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倡「不忘初心」的現實針對性吧?

  不忘初心,無疑應該包含重建自己的階級基礎,重新確定誰是「人民」的含義。

  周恩來總理已經離開他深愛的人民四十年了。西花廳海棠依舊,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否依舊?每個看過《海棠依舊》的共產黨員都應該嚴肅地思考並回答這個問題。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