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部位與五行對照表(五行與身體疾病圖)
2023-07-27 14:29:01 3
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人體什麼器官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腎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各代表人身體的什麼部位
中醫將人和自然界千變萬化的規律抽象概括為「木、火、土、金、水」五種狀態的變化。陽氣處在生的狀態就叫「木」,處於長的狀態就叫「火」,處在收的狀態就是「金」,處在藏的狀態就是「水」,而生長收藏的轉換過程稱為「化」,即是「土」。通俗的講,「木、火、土、金、水」就是將天地萬物、四時變化、人體生命變化的無量無邊的信息分為五種類別,即平日裡經常說的「五行」。 五行的歸屬是中醫的理論基礎。比如顏色分為青、赤、黃、白、黑;味道分為酸、苦、甘、辛、鹹;方位分為東、南、中、西、北;音韻分為噓(xu)、呵(he)、呼(hu)、噝(si)、吹(chui);氣候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人體生命系統分為肝、心、脾、肺、腎。其中的青、酸、東、春、肝、噓(xu)都是互相關聯的,同屬於「木」這個類別;赤、苦、南、夏、心、呵(he)也是互相關聯的,同屬於「火」這個類別。 宇宙間上下左右與中心五點均衡之基本動能,為能的升、降、擴散、收縮與穩定,其作用綜合分別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長為陽,消耗為陰,能的助力為生,阻力為克。人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體的五行。人身之五臟五行為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五行為人體五臟之能的五種活動現象。
茲以肺「金」為例:肺主氣、氣動即為風,風即能,金能傳熱(能),吸熱(能),散熱(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氣,蒸發水氣,冬天口鼻可見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氣是熱熱的,為肺金受心火生熱,蒸發水氣成熱(能)所生之餘熱(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膚之表,皮膚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熱、吸熱、傳熱之功能,夏天熱汗多,汗亦與呼吸之散水氣同,汗多則腎排尿少,冬天汗少則尿多,是為肺「金」調節體溫、吸熱、散熱、傳熱使溫度上升,下降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熱(能)自然界太陽為君火,地球的內熱為相火,心為君火,腎中之陽為相火,火藉金而傳,營養火化生熱(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熱的能源,運動心跳加速,則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氣,以散心火所生之熱,風斷即氣絕,氣絕即身死,人死體溫散失,體溫即是火,身體驟冷,皮肉腐爛,「水」汁無火蒸動氣化而流失。
木為生火之源,肝為木,肝主筋脈,護衛血液,使血液有溝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熱(能)泛濫,內經言:「肝臟血,臥則血歸於肝(即肝如電流之充電)」,醒後肝血源源不斷供應心臟利用,心因以產生活力(火),肝供應心臟血液,肝血盡則疲倦欲睡,睡醒則肝如充電般充血而體力恢復。B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學藥物中毒與風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歸於肝,則肝無血以供應心臟(火)使用,故人始終疲倦嗜臥,醒則口苦口乾,肺金吸熱散熱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熱,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脈,受風寒不能護衛血液循環,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是為木生火,而金克木。
腎為水髒,中醫學上的補「腎」壯「陽」,「陽」為生命的生生之能,「腎」為生命之始,「補腎」是補生命之源亦即是補全身,「壯陽」即是強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補腎壯陽,而不是狹義的補男人的陽具。
內經靈樞經脈第十 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強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又曰:「腎主骨,骨主髓。」腎主骨,腎為水氣所生,骨為筋、脈「木氣」聯結之支架,腎中之陽強,則可使肝木生長茂盛,肝木強則心火之能源能獲得供給無虞,活力旺盛,腎中之陰水旺,則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腎水旺則火自平,故曰滋陰降火。
脾屬土,土能生養萬物,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健而肌肉強,甘津之氣布溢,全身得以潤澤,肌肉強能致皮膚具彈性光澤,發揮肺的吸熱、散熱、傳熱功能,食不甘美則肌肉衰,致皮膚彈性失,肺金氣弱而元氣衰,是為土生金。
五行中木火金土分別對應人體哪些臟腑?
木性生發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洩;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
以此類推
人體的五臟與金木水火土是怎麼對應的???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金木水火土對應人的身體器官起源於中醫,簡單概括如下:
木對肝
火對心
土對脾
金對肺
水對腎
詳細展開解說如下:
木: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筋骨和四肢.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肝, 膽,頭, 頸, 四肢, 關節, 筋脈, 眼, 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小腸, 心臟, 肩, 血液, 經血, 臉部, 牙齒,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與胃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大腸, 肺, 臍, 咳痰, 肝, 皮膚, 痔瘡, 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腦與泌尿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腎,膀胱, 脛, 足, 頭, 肝, 泌尿, 陰部, 腰部, 耳, 子宮, 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五臟六腑包括什麼,與五行之間有什麼對應關係
五臟:肝、心、脾、肺、腎。
六腑:膽、心包、胃、大腸、膀胱、小腸
肝、心、脾、肺、腎對應木、火、土、金、水。
人體五臟六腑的好與壞表先出來的各類疾病?
五臟六腑是中國人用了幾千年的一個名詞,就是指人體內的主要器官。「髒」是
指實心有機構的臟器,有心、肝、脾、肺、腎五臟,「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腸、膽、
胃、大腸、膀胱等分別和五個髒相對應的五個腑,另外將人體的胸腔和腹腔分為上焦、中
焦、下焦為三焦,是第六個腑。
人體的十一個臟器各有一條相對應的經絡,加上心包經,也就是心臟和心臟外層
的保護膜之間,稱之為心包,其相應的經絡稱之為心包經。再加上人體軀幹前側的任脈
和後側的督脈,一共有十四條主要的經絡。其中彼此之間有錯綜複雜的關係。例如每一
個髒都相對應於一個腑,心臟對應著小腸;肝臟對應著膽囊;脾臟對應著胃;肺臟對
應著大腸;腎臟對應著膀胱;三焦則對應著心包。
從經絡物質基礎的研究中,發現手上和腳上的經絡多數在骨間膜上,而髒的經絡
和其相應腑的經絡通常都在同一片骨間膜的兩面,所以這兩個臟腑之間的變化會形成
一致的病理現象。五臟對應著五腑,另外的三焦經則對應著心包經,也是在手臂的內外
側之間對應著。這種現象中國的醫生在幾千年前就明白了。
而這種對應的現象,對不懂中醫的人而言,則是認為毫無根據的。例如中醫認為
寒氣會入大腸經,從西醫來看,受寒就是肺的疾病,和大腸怎麼可能相關,一個是消
化系統,一個是呼吸系統。兩者在解剖中根本就是不相通的兩個器官。從經絡來看,就
會發現大腸經和肺經始終都是非常緊密相鄰的。
除了臟腑對應的關係之外,臟器之間還存在著相生相剋的密切關係,古人將之以
五行理論整理後,再依各個臟器的特性予以對應到五行之中就得出了:心屬火、肝屬木、
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在五行關係中,講究的是平衡,如果五臟中的任何一個臟器的能力較其它臟器強
或弱,就會破壞這種平衡。如心火太旺的症狀,有可能是心臟自己的原因引起的,例如
夏天天氣熱,這個季節自然容易產生心火太旺的症狀,但是冬天腎氣不足時,水克不
住火,也會造成心火太旺的症狀;春天肝氣上升時,也會因為木生火而造成心火跟著
也旺的症狀。
這種臟腑之間的五行關係非常複雜,通常一個好的中醫師需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
年以上的經驗累積,才能完全掌握。掌握了這種五行變化的醫生,經常可以非常準確的
判斷疾病根源,而有手到病除的功力。
例如我們常見的腿部外側不明原因的發麻和疼痛,通常被西醫診斷為骨刺壓迫神
經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仔細觀察疼痛的部位,其實痛的是膽經的部位,是因為常年肺
熱引起的。肺屬金,膽屬木,金克木。肺的問題壓制了膽的功能,有時肺熱特別嚴重,
就會造成膽經疼痛,這時只要在手部外側肺經的尺澤穴壓住不動一分鐘,洩除了肺熱,
疼痛立即消失,真是手到病除。
但是這只是治標而已,這種患者多數都伴隨著膽功能方面的疾病,嚴重的甚至割
除了膽囊,因此,只有根治了膽的疾病,才有機會使疾病痊癒。而膽功能的疾病根源又
來自於肺裡的寒氣,只有將肺裡的寒氣徹底去除才會消除膽裡的問題,疼痛才能永遠
不再發生。
雖然這種五行的理論不容易掌握,我們會在後續的章節中將常用的幾種五行規律
做比較詳細的介紹。即使沒有這種手到病除的功夫,只要能依照本書所提供的調養方法,
慢慢調整生活習慣,也就能使血氣能量上升,讓人體的診斷維修系統發揮作用消除這
種疼痛,差別只是需要忍受稍長時間的皮肉痛苦而已。因此讀者不用擔心學不會那些難
懂的金、木、水、火、土,有興趣就學,沒興趣就不用學,不會因此就學不會正確使用人
體的方法。
雖然每個人的血氣水平都不一樣,但是人體在不同的血氣水平,五臟六腑都會形
成平衡的狀態,身體才不會有不舒服的生病症狀。通常出現了不舒服的症狀時,就是髒
器之間失去了平衡,這時中醫的治療目標,就是消除這種不平衡。
這裡順便一提的是,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前面例子中的膽經痛就是最好
的例證。這種發生在四肢上的疼痛,通常是用來通知大腦人體生病的訊號。
多數不明原因的疼痛可能都是經絡痛,當人體臟器的能力不足時經絡才會痛,多
數時候必需觸壓才會有痛感,到了問題很嚴重時,才會不碰也痛。因此當發生不明原因
的疼痛時,應先找一份經絡圖,仔細分辨疼痛的位置是那一條經絡,直接按摩疼痛的
經絡,或者按摩其相生或相剋的經絡,多半能夠緩解疼痛。
有些人很容易扭傷手腳,多數都會認為是意外的傷害,其實只有真正的嚴重外力
才會造成扭傷,一般性的用力不當,是不容易造成扭傷的。通常被扭傷的部位會不斷的
重複受傷,其實主要原因並不是外力造成的,而是該經絡相應的臟器早就有問題,使
得經絡的彈性變差,自然就容易扭傷了,這種扭傷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