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00:27:26
專利名稱: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具單個駐極體拾音器的、能縮短前後兩面進聲孔距離的一階氣導式抗噪音駐極體拾音器。
目前,現有的採用如一階或者多階氣導式具有心形或8字形方向指向性的抗噪音送話器,種類不同,性能也不同,但是各種動圈式或者電磁式氣導式抗噪音送話器因為靈敏度較低,只能通過增加兩邊的進聲孔的距離來達到所需要的聲壓,造成因為相反方向的兩邊的進聲孔的距離過大,目前現有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雖然因為靈敏度增高而使相反方向的兩邊進聲孔之間的距離比較接近,可以達到5毫米的距離,但是因為拾音器內部結構的關係使設置在送話器的前面和背面互相相對的兩個端面的進聲孔不可能距離更進一步縮小,使之在單獨測量單個送話器時可以達到性能指標,但是當送話器安裝在實際應用的話筒中時,因為在送話器外面增加了外殼,使話筒兩邊進聲孔之間的相距的距離增加,使抗噪音效果變差和在較高頻段抗噪音能力下降。使這種抗噪音話筒只能在較低的頻率中應用,因此造成語音清晰度下降,抗噪音能力也下降。由於在實際環境噪音和音源發出的聲音的信噪比相差不大,所以往往造成環境噪音幹擾音源發出的聲音。計算機的進行語音識別的語音輸入則只能在特設的語音室中進行。通信器材中的送話器只能靠減低送話器的靈敏度來抗噪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一種在比較高頻段也有較高抗噪音能力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有比較高頻率響應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該拾音器由於具有兩個比較接近的音源進入口,實現了一階氣導式具有心形或8字形方向指向性的抗噪音效果,不僅信噪比比較高,並且在較高頻段也有抗噪音的功能,同時使送話器無需外殼便可直接安裝於外部裝置上。
本實用新型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即一種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具備有相互結合的前筒體和後筒體兩個部分,該前筒體部分設置有前蓋並包括振膜、繃膜環、背極片及背極座等部件,而該後筒體部分設置有後蓋,其中該前筒體部分內振膜的位置可以隨著靠緊的繃膜環的厚度進行調節;而後筒體部分設置有電路器件。
所述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中前筒體部分內還包括有一緊靠在該前蓋而設置的阻尼膜,並且該阻尼膜通過阻尼膜壓片而固定,同時在緊靠該前筒體後壁也設置有阻尼膜。
所述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中該前筒體在朝向音源方向的前壁部位和背向音源方向的後壁部位均設置有聲通孔。
所述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進一步包括一拾音器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裝置設置在所述後筒體上。
所述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中振膜置於前筒體內中心位置。
所述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中振膜置於所述前筒體內靠近後壁的位置。
所述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中該後筒體的直徑可以大於、等於、小於拾音器該前筒體的直徑,但是所述後筒體與所述前筒體相接合的根部的直徑應該小於所述前筒體後壁聲通孔的內緣。
所述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中如果後筒體的直徑設置成超出該前筒體後壁聲通孔的內緣,最好在離開前筒體後壁2毫米以外設置該後筒體的直徑超出該前筒體後壁聲通孔的內緣部分。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以及其它優點顯而易見。
附圖中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振膜靠近前筒體前蓋部位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剖面圖;圖1A~1D是分別沿圖1所示實施例A-A線、B-B線、C-C線及D-D線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振膜位於前筒體中心位置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剖面圖;圖2A~2C是分別沿圖2所示實施例A-A線、B-B線及C-C線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振膜位於前筒體後壁部位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剖面圖;和圖3A~C是分別沿圖3所示實施例A-A線、B-B線及C-C線的側視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振膜靠近前筒體前蓋部位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剖面圖,其中,本實用新型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有一圓筒形的外殼,由前筒體1和後筒體17結合而成,並且該前筒體1部有前蓋2而該後筒體17部有後蓋19;同時根據需要,該外殼也可以採用其它各種形狀。外徑尺寸可以在3-55毫米之間,高度可以在3-20毫米之間,可以根據試驗決定。首先在外殼的前蓋2設有一個或者多個前蓋聲通孔3,並且環繞該前筒體1的內壁靠緊該前蓋2下方設置有一阻尼膜墊圈6,同時有阻尼膜壓片7將該阻尼膜墊圈6與該前蓋2壓緊在一起並形成一空腔;在該空腔中設置有阻尼膜5;此外,振膜9通過環繞前筒體1的內壁而設置的繃膜環8與在阻尼膜壓片7的背面隔開,進而在該阻尼膜壓片7、繃膜環8和振膜9之間形成一空腔,於是聲波便通過前蓋聲通孔3、阻尼膜5、阻尼膜墊圈6、阻尼膜壓片7及空腔從振膜9前面作用在振膜9上。為了減低環境噪音及形成8字型或者心型方向指向特性,在外殼的前筒體1與後筒體17相結合的背部設有一個或者多個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以便使聲波能通過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位於背極座15和前筒體後壁之間阻尼膜16到達背極座15中的背極座聲腔部14中、再通過背極片12上的背極孔13到達由背極座間隔墊圈10隔開的背極片12和振膜9之間的空腔中,從振膜9背面作用在振膜9上。此外,該背極座聲腔部14也可以做成通孔型。
本實用新型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除了在以往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增加了前筒體1、前背極座聲腔14、前阻尼膜5、後阻尼膜16、後筒體17、後筒體固定器18、其餘原理、結構和使用的材料和已有的極體抗噪音送話器的相同。請參考下列參考書和書中的參考文獻話筒、耳機裝調技術及檢修方法」(邵長宣肖啟宗肖新華編著)根據需要可以採用書中和書中參考文獻中所述的各種原理和算法及電路原理。具體的電路和應用電路及算法可以根據具體應用目的而改變。
筒體後壁聲通孔4可以採用扇形、圓形、橢圓形和矩形等等其它形狀,其長和寬的長度根據需要可以在0.2-7毫米之間,一般在0.5-2毫米之間。筒體後壁聲通孔4和背極板12背面之間的距離可以在0-11毫米之間,一般根據設計要求通過試驗可以在1-5毫米之間。為了達到心型方向指向特性可以在背極座聲腔部14中充填有阻尼材料,如果是8字型方向指向性也可以不充填阻尼材料,充填的阻尼材料的種類和多少可以根據具體要求通過試驗來決定。在筒體後壁聲通孔4到達背極座14的路徑中可以使用阻尼膜16,阻尼膜5和阻尼膜16可以採用毛氈或無紡布等材料製成,用料和使用原理和通常在駐極體拾音器的外殼上聲通孔前面加裝的阻尼膜相同,只在當直接使用本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而且不在其外面加裝話筒外殼時為了不損壞振膜及影響拾音性能時而將其放入外殼內。阻尼膜5可以採用阻尼毛氈或阻尼無紡布等各種有阻尼特性的材料製成,阻尼膜5、阻尼膜16、阻尼膜墊圈6、和阻尼膜壓片7可以根據設計需要決定是否使用,如將拾音器放置於話筒外殼中就可以不將阻尼膜放置於拾音器內,如不在外面加裝外殼而本實用新型的拾音器單獨使用可以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將其放入拾音器內。背極座15採用絕緣材料製成。
因為前筒體部分只有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接收聲音所必須的部分,而將不是必須的部分如複合場效應管22、電路板23、接線電極24等放在後筒體之內,使朝向聲源方向的前面和背面兩個互相相對方向的進聲孔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需要製作得很接近,達到即使增加外殼也可以在較高頻段上有較高的抗噪音能力。同時後筒體還可以作為直接和話筒支架連接的部分,可以省去話筒外殼,即可以根據設計要求採用在從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的後緣起2毫米以外的部分到後蓋之間的後筒體17的任意部位上製作從筒體壁上向外突出的各種形狀的和外部裝置連接的固定裝置18,如圖1及1D中所示的該固定裝置18為倒三角形狀。在背極座15中的背極通過孔20中穿過連接背極片12和複合場效應管22的一個管腳的背極21,複合場效應管22安裝在印刷線路板23上,通過印刷線路板23上的輸出腳24和外周電路連接或者將引出線25通過後蓋19或後筒體17的壁引出。後筒體17可以是圓筒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狀,它的直徑可以大於、等於、小於拾音器前筒體1的直徑,但是它的根部的直徑應該小於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的內緣;如果後筒體17的直徑設置成超出該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的內緣,最好在離開前筒體後壁2毫米以外設置該後筒體的直徑超出該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的內緣部分,以不妨礙抗噪音或者形成心型、8字型方向指向性為準。為了將拾音器更好的固定在外部裝置上防止脫落,在後筒體17的外面製作固定裝置18,如倒勾形彈簧片等等,它可以直接和外殼後蓋22連接,也可以單獨製成固定在外殼上。振膜9可以根據是否在振膜上駐極及振膜的振動性能,而採用FEP50A(聚四氟乙烯與聚六氟乙烯的共聚物)或者聚酯薄膜等等各種材料的薄膜,其厚度可以根據試驗決定,如厚度等於、大於或小於12.5微米。如果不在振膜9上駐極可以將駐極體11覆於背極片12上。前筒體1、前蓋2、和固定裝置18可以由不鏽鋼材料、銅材料、鋁材料等金屬或者塑料等非金屬材料製成。本拾音器的其它部分可以參考採用各種類型的一階或者多階氣導式具有心形或8字形方向指向性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結構和所使用的材料。前筒體1、前蓋2、後筒體17和後蓋19可以分開製作後如圖所示進行兩兩連接組合,也可以製作成複合體後互相組合。同樣內部構件也可以分開製作進行組合,或者製作成複合體後進行組合。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振膜位於前筒體中心位置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剖面圖,由圖2可見與圖1比較其不同處在於由於相應地增加了繃膜環8的厚度,而將緊靠該繃膜環8的振膜9位置設置在前筒體1的中心,使從振膜9的前後兩個面到達前筒體前後聲通孔3、4的聲音進入端的距離相等。將固定裝置18的結構改為固定裝置27、28,如圖2中所示,本實施例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的固定裝置27、28的結構是將環形的後蓋28固定在後筒體17的後端向外折出的外緣27上,這樣使後蓋外緣從後筒體17外壁向外突出1毫米或者1毫米以上,便於將本拾音器固定在外部裝置上。
可以按照設計要求決定振膜9在前筒體中的前後位置,例如也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中將振膜9設置在靠近前筒體1後壁聲通孔4的一側,如圖3及3A~3C所示。
如上所述,已經參照各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但是,不應認為本實用新型僅僅限於上述的各個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上述各實施例的啟迪,不難對本實用新型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作出各種改進、改變或替換,因此,這些改進、改變或替換,不應認為已脫離了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或附屬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具備有相互結合的前筒體和後筒體兩個部分,該前筒體部分設置有前蓋並包括振膜、繃膜環、背極片及背極座等部件,而該後筒體部分設置有後蓋,其特徵是所說的振膜設置成緊靠厚度可調節的繃膜環;而後筒體部分設置有電路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特徵是該前筒體部分內還包括有一緊靠在該前蓋而設置的阻尼膜,並且該阻尼膜通過阻尼膜壓片而固定,同時在緊靠該前筒體後壁也設置有阻尼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特徵是所述前筒體在朝向音源方向的前壁部位和背向音源方向的後壁部位均設置有聲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進一步包括一拾音器固定裝置,其特徵是該固定裝置設置在所述後筒體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特徵是所述振膜置於所述前筒體內中心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特徵是所述振膜置於所述前筒體內靠近後壁的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特徵是該後筒體的直徑可以大於、等於、小於拾音器該前筒體的直徑,但是所述後筒體與所述前筒體相接合的根部的直徑應該小於所述前筒體後壁聲通孔的內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其特徵是如果後筒體17的直徑設置成超出該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的內緣,最好在離開前筒體後壁2毫米以外設置該後筒體的直徑超出該前筒體後壁聲通孔4的內緣部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駐極體抗噪音拾音器,具備有:一個前筒體部分和後筒體兩個部分,其中,前筒體部分內有駐極體拾音器件,後筒體部分有電路器件;前筒體具有在朝向音源方向和筒體側壁的部位均具有的聲通孔之間的距離可以很接近,及在後筒體上有拾音器固定裝置可以直接將送話器固定在話筒支架上。從而可達到送話器在比較大的頻率範圍內有比較高的抗環境噪音的性能。
文檔編號H04R1/08GK2346131SQ9820709
公開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22日
發明者程滋頤 申請人:程滋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