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租賃設備及其鎖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00:31:5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租賃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雨傘租賃設備及其鎖具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雨傘租賃設備中,一般採用電磁鎖防止雨傘丟失,然而電磁鎖工作時需要電流維持以一直保持上鎖狀態,當斷電時電磁鎖起不到上鎖作用容易造成雨傘丟失,而且電磁鎖上鎖時通過產生磁力吸附鎖舌至鎖座,鎖舌受磁力作用會撞擊到鎖座實現上鎖,進而產生較大噪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雨傘租賃設備及其鎖具裝置,保持上鎖狀態不需要電流維持,即使斷電仍可保持上鎖狀態,不僅節能而且可靠,避免了雨傘丟失的問題,而且其結構簡單,工作時比較安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雨傘租賃設備的鎖具裝置,包括:平行間隔設置且結構相同的兩個鎖具;各所述鎖具均包括電機、螺杆及鎖舌;所述電機與所述螺杆聯動以驅動所述螺杆轉動,所述鎖舌套設於所述螺杆上並在所述螺杆的帶動下沿所述螺杆的長度方向往復直線移動實現伸縮;兩個所述鎖具的鎖舌的初始位置相反,兩個所述鎖具的電機同步接收相反的控制指令、以驅動其相對應的鎖舌同步改變位置且最終仍保持位置相反,進而實現兩個所述鎖具自身工作狀態的切換及相互之間工作狀態的互斥,其中,所述工作狀態包括上鎖狀態和解鎖狀態兩種狀態。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鎖具之間的間距大於一把待借還的雨傘的傘柄的寬度、小於兩把待借還的雨傘的傘柄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鎖具裝置包括控制電路板,所述控制電路板分別與各所述鎖具的電機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板接收上位機傳來的控制信號、並同步發送相反的控制指令給兩個所述鎖具的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相反的控制指令包括控制電機正轉的第一控制指令和控制電機反轉的第二控制指令,一所述鎖具的電機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另一所述鎖具的電機同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進一步地,各所述鎖具中,所述鎖舌靠近所述電機的一端其在上鎖狀態所處位置處設置有一限位開關、且在解鎖狀態所處位置處設置有另一限位開關,兩個所述限位開關分別電連接至所述控制電路板;所述電機接收所述控制電路板發送的控制指令並驅動所述螺杆轉動,所述鎖舌沿所述螺杆從一所述限位開關位置移動並抵接至另一所述限位開關位置時所述電機停止工作。
進一步地,兩所述限位開關之間的間距與所述鎖舌移動距離相等。
進一步地,所述鎖舌靠近所述電機的端部水平延伸形成有可抵接至任一所述限位開關的壓合部。
進一步地,所述鎖具裝置包括上蓋和下蓋,所述上蓋和所述下蓋可拆卸組裝成鎖體,所述鎖體內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控制電路板、兩個所述鎖具均容置固定於所述鎖體內,所述鎖體側壁開設有供各所述鎖具的鎖舌伸縮以實現上鎖狀態和解鎖狀態的對應的兩個通孔。
進一步地,同一所述鎖具中,所述電機與所述鎖舌的中軸線相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還一種雨傘租賃設備,包括一個以上如上述任一項實施例所述的鎖具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雨傘租賃設備及其鎖具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鎖具通過採用電機驅動螺杆進而帶動鎖舌移動實現上鎖狀態或解鎖狀態,其保持上鎖狀態不需要電流維持,即使斷電仍可保持上鎖狀態,不僅節能而且可靠,有效避免了雨傘丟失的問題,且其結構簡單,工作安靜。
尤其是採用兩個鎖具以互斥的工作狀態實現上鎖狀態和解鎖狀態,避免了在邏輯上有問題的情況下出現鎖止狀態紊亂的情況,進一步有效避免了雨傘丟失的問題。
最後,通過將兩個鎖具間鎖舌之間的間距限定為大於一把雨傘的傘柄的寬度、小於兩把雨傘的傘柄的寬度,能夠實現自助借還中一次只能借出或還回一把雨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雨傘租賃設備的鎖具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鎖具裝置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請結合圖1和圖2進行參閱,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雨傘租賃設備,該雨傘租賃設備包括一個以上鎖具裝置。
該鎖具裝置包括由上蓋4和下蓋5可拆卸連接組成的鎖體、控制電路板3及兩個結構相同的鎖具。鎖體內形成有收容腔,控制電路板3及兩個鎖具均容置固定於鎖體內的收容腔中。可以在鎖體側壁開設供各鎖具的鎖舌實現內外伸縮進而實現上鎖或解鎖的通孔51。
其中,各鎖具包括:電機、螺杆以及鎖舌。
鎖舌套設於螺杆上,電機轉動帶動螺杆轉動,螺杆轉動轉化為鎖舌在螺杆長度方向上的直線移動。定義電機正轉時,鎖舌沿螺杆向遠離電機的一端移動伸出實現上鎖的功能;電機反轉時,鎖舌沿螺杆向鄰近電機的一端移動收縮實現解鎖的功能。
當然,也可以相應定義為電機正轉時,鎖舌收縮實現解鎖功能(打開開放),而電機反轉時,鎖舌伸出實現上鎖功能(關閉鎖緊)。
全文以電機正轉鎖舌伸出實現上鎖功能,而電機反轉時,鎖舌收縮實現解鎖功能為例進行說明。
為方便描述,同一鎖具裝置中的兩個鎖具分別被描述為第一鎖具1和第二鎖具2。該第一鎖具1和第二鎖具2平行間隔設置,可以將第一鎖具1置於內側、第二鎖具2置於外側。
雨傘的傘柄懸掛於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與第二鎖具2的鎖舌23之間限定的空間內,可以在此處設置一用於懸掛雨傘的掛杆(圖未示),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及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可以從鎖體內伸出抵接至掛杆實現上鎖,並可以從掛杆處縮回至鎖體內實現解鎖。
較佳的,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與第二鎖具2的鎖舌23之間的間距大於一把待借還雨傘的傘柄所佔據的寬度小於兩把待借還的雨傘的傘柄所共同佔據的寬度,以減少後續由於人為操作帶來的傘柄防止位置不精確導致的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和第二鎖具2的鎖舌23伸出而上鎖時不會與雨傘的傘柄發生碰撞的機率。
其它特殊情況下,可以增大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與第二鎖具2的鎖舌23之間的間距以放置兩把以上的雨傘提供給他人使用。
進一步地,該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分別電連接至控制電路板3。控制電路板3接收上位機發過來的控制信號,並同步分別給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發送相反的控制指令。
具體的,當控制電路板3給第一鎖具1的電機11發送第一控制指令時,同步給第二鎖具2的電機21發送第二控制指令;而當控制電路板3給第一鎖具1的電機11發送第二控制指令時,同步給第二鎖具2的電機21發送第一控制指令。進而使得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與第二鎖具2的鎖舌23總是處於相異的狀態。
可以定義第一控制指令是高電平、第二控制指令是低電平;相應地,可以定義高電平控制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進行正轉、低電平控制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進行反。當然,也可以進行其它定義。
無論何時,該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與第二鎖具2的鎖舌23總是分別處於不同的伸縮狀態。
借傘前,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和第二鎖具2的鎖舌23之間確保放置有一把雨傘,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處於收縮的解鎖狀態,並確保第二鎖具2的鎖舌23處於伸出的上鎖狀態,以避免遺失雨傘。
借傘時,第一鎖具1的電機11接收到來自控制電路板3發送過來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同步接收到來自控制電路板3發送過來的第二控制指令。此時,第一鎖具1的電機11正轉帶動鎖舌伸出進行上鎖,而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反轉帶動鎖舌收縮進行解鎖,從而雨傘可以順利地從第二鎖具2的鎖舌23處取出。
還傘前,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和第二鎖具2的鎖舌23之間確保沒有放置雨傘以留有還傘空間,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處於伸出的上鎖狀態,並確保第二鎖具2的鎖舌23處於收縮的解鎖狀態,以使得雨傘能夠歸還。
還傘時,先將雨傘自第二鎖具2的鎖舌23處放回,由於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處於上鎖狀態,第二鎖具2的鎖舌23處於解鎖狀態,雨傘最多能夠到達第一鎖具1的鎖舌13位置,然後第一鎖具1的電機11接收到來自控制電路板3發送過來的第二控制指令,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同步接收到來自控制電路板3發送過來的第一控制指令。此時,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反轉帶動鎖舌收縮進行解鎖,而第二鎖具2的電機21正轉帶動鎖舌伸出進行上鎖,從而將歸還的雨傘限制在第二鎖具2的鎖舌23的內側防止丟失。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為準確檢測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及第二鎖具2的鎖舌23的當前狀態(上鎖狀態或解鎖狀態),以便於對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進行正轉、反轉或停止工作的控制,可以在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在解鎖狀態所處位置處設置第一限位開關14,在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在上鎖狀態所處位置處設置第二限位開關15;同理,在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在解鎖狀態所處位置處設置第三限位開關24,在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在上鎖狀態所處位置處設置第四限位開關25。其中,各限位開關還分別連接至控制電路板3。
第一限位開關14和第二限位開關15之間的間距與第一鎖具1的鎖舌13的伸縮長度相等,第三限位開關24和第四限位開關25之間的間距與第二鎖具2的鎖舌23的伸縮長度相等,以保證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及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可以完全收縮回到鎖體中。
為便於與各限位傳感器配合工作,分別在各鎖舌的一端部,更優選地在第一鎖具1的鎖舌13的內端部(即靠近電機一側的端部)水平延伸形成可抵接至第一限位開關14和第二限位開關15的壓合部16,並在第二鎖具2的鎖舌23的內端部水平延伸形成可抵接至第三限位開關24和第四限位開關25的壓合部26。
該鎖具裝置中第一鎖具1及第二鎖具2工作時:
舉例而言,初始狀態下,第一鎖具1的鎖舌13的壓合部16抵接於第一限位開關14(解鎖狀態),第二鎖具2的鎖舌23的壓合部26抵接於第四限位開關25(上鎖狀態);
當第一鎖具1的電機11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同步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時,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在電機11的驅動下從第一限位開關14位置向第二限位開關15位置移動,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在電機21的驅動下從第四限位開關25位置向第三限位開關24位置移動;當第一鎖具1的鎖舌13抵接至第二限位開關15、及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同步抵接至第三限位開關24時,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分別停止工作,此時,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處在上鎖狀態、第二鎖具2的鎖舌23處在解鎖狀態,進而可以實現借傘操作;
而當第一鎖具1的電機11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同步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時,第一鎖具1的鎖舌13在電機11的驅動下從第二限位開關15位置向第一限位開關14位置移動,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在電機21的驅動下從第三限位開關24位置向第四限位開關25位置移動;當第一鎖具1的鎖舌13抵接至第一限位開關14、及第二鎖具2的鎖舌23同步抵接至第四限位開關25時,第一鎖具1的電機11及第二鎖具2的電機21分別停止工作,此時,第一鎖具1的鎖舌13處在解鎖狀態、第二鎖具2的鎖舌23處在上鎖狀態,進而可以實現還傘操作。
上述實施例中,也可以將各限位開關替換為位置傳感器,通過實時檢測各鎖舌的位置來檢測鎖舌所處狀態便於後續控制,其工作原理相較於採用限位開關而言相對複雜,此處不作具體分析和描述。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鎖具1中電機11與鎖舌13的中軸線相同,第二鎖具2中電機21與鎖舌23的中軸線也相同,以保證第一鎖具1中鎖舌13及第二鎖具2中鎖舌23均能夠平穩伸出或收縮。
其中,第一鎖具1中電機11與螺杆12、及第二鎖具2中電機21與螺杆22均可以直接相連。而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可以在第一鎖具1的電機11的輸出軸處安裝輸出齒輪(圖未示),在螺杆12靠近電機11的端部安裝驅動齒輪(圖未示),並在輸出齒輪與驅動齒輪之間裝配傳動齒輪(圖未示);同理,在第二鎖具2的電機21的輸出軸處安裝輸出齒輪(圖未示),在螺杆22靠近電機21的端部安裝驅動齒輪(圖未示),並在輸出齒輪與驅動齒輪之間裝配傳動齒輪(圖未示)。通過齒輪傳動方式最終實現相應螺杆的轉動,進而實現相應鎖舌的工作。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如上述任一項實施例所描述的鎖具裝置,此處不在一一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雨傘租賃設備及其鎖具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鎖具通過採用電機驅動螺杆進而帶動鎖舌移動實現上鎖狀態或解鎖狀態,其保持上鎖狀態不需要電流維持,即使斷電仍可保持上鎖狀態,不僅節能而且可靠,有效避免了雨傘丟失的問題,且其結構簡單,工作安靜。
尤其是採用兩個鎖具以互斥的工作狀態實現上鎖狀態和解鎖狀態,避免了在邏輯上有問題的情況下出現鎖止狀態紊亂的情況,進一步有效避免了雨傘丟失的問題。
最後,通過將兩個鎖具間鎖舌之間的間距限定為大於一把雨傘的傘柄的寬度、小於兩把雨傘的傘柄的寬度,能夠實現自助借還中一次只能借出或還回一把雨傘。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雨傘租賃設備借傘方法,準備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一鎖具1和第二鎖具2,第一鎖具1位於內側、第二鎖具2位於外側,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使第一鎖具1處於解鎖狀態,並使第二鎖具2分別處於上鎖狀態。
步驟2,使第一鎖具1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並同步使第二鎖具2接收第二控制指令。
步驟3,第一鎖具1根據第一控制指令從解鎖狀態切換至上鎖狀態,第二鎖具2根據第二控制指令從上鎖狀態切換至解鎖狀態,從而實現借傘。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雨傘租賃設備還傘方法,準備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一鎖具1和第二鎖具2,第一鎖具1位於內側、第二鎖具2位於外側,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4,使第一鎖具1處於上鎖狀態,並使第二鎖具2分別處於解鎖狀態。
步驟5,使第一鎖具1接收第二控制指令、並同步使第二鎖具2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步驟6,第一鎖具1根據第二控制指令從上鎖狀態切換至解鎖狀態,第二鎖具2根據第一控制指令從解鎖狀態切換至上鎖狀態,從而實現還傘。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