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拍的電影叫啥(被公認為beyond最具代表性的電影)
2023-07-16 04:59:30 2
作為華語流行樂壇最富傳奇色彩的樂隊之一,來自香港地區的beyond以始終堅持自我的勵志精神,以及無數激勵人心的好歌收穫了不計其數的忠實歌迷。雖然beyond四子以完整陣容亮相併擔綱主演的電影屈指可數,但幾乎每一部都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其中被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beyond電影」,當然非1991年暑期檔上映的《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莫屬。
本片由高志森監製,宋豪輝執導,張肇麟、谷德昭任編劇,出品人是黃百鳴。故事講述了阿駒(黃家駒)、阿中(黃貫中)、阿榮(葉世榮)和阿強(黃家強)因為熱愛音樂而走到了一起,並共同組建了begin樂隊,然而每個人又不得不因為現實而追尋著各自的理想。
阿中從小到大的志願就是能夠成為一名除暴安良的警察,但由於體質不過關,所以只能從開罰單的交通督導員做起。
然而這份職業,卻並沒有他想像的那樣「神氣」和「風光」,先是舅舅因為一張違停告票和自己翻臉,後來他好心提醒途人不要橫穿馬路,結果卻遭到了同僚的譏諷。
因為工作,阿中認識了同是交通督導員的雯雯(萬綺雯),讓他覺得找到了某種心理依靠。無奈在處理一宗富家公子哥的交通違章事件中,阿中陷入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為難處境,差點就堅持不下去。
阿中恪守職責秉公辦事,不僅沒有得到上司的稱讚,反招來其一頓痛罵,忍無可忍的他和雯雯脫去了制服,炒了上司的魷魚。
阿榮一心想要報考音樂系,但未來的嶽父加能醫生卻要他去修讀醫學系,他告訴阿榮:學音樂不會有任何前途,要配得上自己的女兒瑪麗(王菲),前提條件是要成為一名醫生。
儘管阿榮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學醫,但為了能夠與瑪麗成婚,他只能選擇妥協和遷就。但其始終對玩兒音樂念念不忘,更常常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用音樂徵服身邊的所有人。
一次,電視播出了begin樂隊在音樂比賽中獲得亞軍的演出,阿榮想藉此說服未來的嶽父支持他去念音樂專業,結果卻事與願違,對方冰冷的態度,使得阿榮更加灰心和沮喪。
阿駒為了幫全家人實現移民美國並開設餐廳的願望,常常不眠不休地拼命工作賺錢,結果疲勞到去參加電流刺激的醫學實驗也照樣能呼呼大睡。
日復一日地辛勤工作拖垮了阿駒的身體,為此阿駒母親(鮑起靜)常常拿皮蛋瘦肉粥給他補身子,反倒讓他被誤診為胃癌,以致申請移民被拒,這也意味著全家人只有阿駒一人不能去美國。
面對分別時刻,阿駒和其家人都陷入了傷感與困惑之中。
而阿強選擇進入外匯公司工作,成為了一名職業投資顧問。
然而進入公司以來,他的事業卻並不順利和如意,不僅飯碗被人搶走,還遭受了親朋好友的冷眼看待。
更倒黴的是,他的黑心老闆看阿強善良老實,便趁機將阿強七姨婆的錢全部騙走,還甩脫和推卸了所有的責任。
在阿強萬念俱灰之際,來自商業罪案調查科的探員以商業行騙罪將其老闆帶走。原來,阿強一直暗戀的女秘書夢兒(程夢兒)是專門負責調查搜集阿強老闆罪證的臥底探員,在她的幫助之下,得以讓阿強出了一口惡氣。
最後,阿中和雯雯均轉投商業罪案調查科工作,而阿駒一家人經過溝通,也漸漸明白了沒有什麼比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更重要,並決定不再移民。
憑藉在音樂比賽上奪得亞軍的優異成績,begin樂隊也得到了首次在公眾前正式表演的機會,然而在臨近登臺前,阿榮卻接到了未來嶽父的一通警告電話:只要他一旦上臺演出,就別想與瑪麗繼續來往。
眼見阿榮想打退堂鼓,阿駒等人勸導他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把握機會,不然一輩子都會後悔。這裡出現了全片最經典的一段臺詞——「我不知道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我只知道要做年輕人應該做的事」。
阿榮生怕未來的嶽父會認出自己,於是戴著面具戰戰兢兢地上臺表演。在眾人的鼓勵下,阿榮最終戰勝了心魔,勇敢地摘掉了面具,故事以四人齊聲高唱《不再猶豫》而作結。
嚴格來說,這部《莫欺少年窮》其實算是beyond樂隊的一部「半自傳」電影(相比之下,當年由無線電視臺製作的beyond音樂特輯《勁band四鬥士》更為貼近於真實)。畢竟戲裡描寫每位樂隊成員的單條故事線多少還是帶著些「戲說」的成分,而beyond的名字在這裡也變成了「begin」,但本片所要傳達的核心主旨仍是永不服輸的「beyond精神」——即告訴年輕人在遇到彷徨無助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自我忠於自我,用實際行動來克服惶惶不安。
影片選用beyond於同年推出的第八張粵語專輯《猶豫》中的主打歌《不再猶豫》作為主題曲,真可謂是點睛之筆,整首歌積極向上的能量與電影劇情相互襯託,配合得十分巧妙,當其旋律一響起時,無不讓人熱血沸騰。
然而本片在當時取得的票房成績卻並不理想,只有慘澹的300多萬港元。但隨著樂隊靈魂人物家駒在1993年的英年早逝以及beyond被封為「傳奇」,使得這部《莫欺少年窮》所具有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電影本身。不知各位又對本片作何評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