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男的電影(同志電影裡並非只有情慾)
2023-07-15 13:11:06 1
文 | 金桔丁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LGBT類電影以更加自然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似乎還停留在《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上。這部夏日限定熱戀同性電影一夜之間席捲了各大社交平臺,更是被打上了超越「同志」的標籤。
在此片上映一年之後的《愛你,西蒙》與其風頭正盛相比略顯遜色,它選擇用更加大眾和主流的方式包裹其敏感和引人爭議的內核,儘管這帶來了更加廣泛的主流觀眾群體,卻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LGBT群體的真實稜角。
與其說《愛你,西蒙》是一部關於愛、渴望愛、理解愛、尊重愛的同志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包裹在特殊群體表象下寫給非LGBT群體的行為指導手冊。
它不是在引導柜子裡的人應該怎樣勇敢地走出去,而是告訴柜子外的人,不要用自己無知甚至愚蠢的行為把他們堵在柜子裡。
由於題材的特殊性,人們潛意識裡要求大多數LGBT類影片「社會意義大於電影本身」,對群體文化困境和生存語境的重視遠遠高於對人物本身的身份認同。
大多數影片也在創作過程中體現了這一點,兩個群體之間的理解隔閡使得更多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LBGT群體的自我狂歡,而不是作為普通群體接觸或者理解的助力工具。
在這一層面上來說,《愛你,西蒙》與其他更為經典的同類電影相比更具備打破這一困境的條件。影片中,西蒙的困境和挫折僅有很小一部分來自於他對自我身份的剖析和認同,他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性取向坦然接受。
讓他頻頻受挫、一步錯步步錯的主要原因,是他不想因為性取向的坦白而改變自己原有的生活。
西蒙在「被出櫃」後,他一向宣稱自由派的母親這樣對他說:「你還是你,西蒙。 你還是那個我喜歡調侃的兒子, 還是那個你爸爸寄予重託的兒子, 還是那個即使妹妹做飯難吃,也還是鼓勵誇獎妹妹的哥哥。」他的父親也對他說:「我不想你改變一絲一毫。」
每個人的既定身份和標籤都不是死板而單一的,某一個身份的改變不會也不應該從此成為人生的束縛和鐐銬。西蒙的隱瞞實際上等同於一個謊言,而不是對自我身份認同的結構和重建。這種人物角色和故事地點的設置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普通群體對於LGBT群體的理解隔閡:主人公的身份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是影片敘事進行和發展的人物行為根基,同時,這樣的身份不會讓觀眾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在青春校園片的帶動下顯得更為細膩真實。
在人們的既定印象裡,提到LGBT類電影似乎應該還有一個隱晦而不成文的「情慾「標籤。不提《春光乍洩》《阿黛爾的生活》此類經典影片,就連以清新著稱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也用手插桃子等隱晦的暗喻代替了天雷勾地火般轟轟烈烈的情慾場面。
而《愛你,西蒙》卻僅僅只有摩天輪登頂時主角間交換的一個一觸即分的吻。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吻,卻為LGBT類影片展現了一個完全獨立於情慾之外的嶄新表現形式。
這種表現形式意味著同志電影可以不只有「社會意義」和」原始情慾」,就像西蒙在影片中提出的疑問一樣:「為什麼同性戀就要宣布出櫃,為什麼異性戀就是默認選項?」
LGBT類影片可以和其他電影一樣,講述一個純粹而簡單的青春愛情故事,而不是動輒大篇幅的搖鏡頭、昏暗逼仄的場景、晦澀不明的影調。
西蒙無疑是幸運的。當他認清並確定自己的性向時,來自外界的阻力已經到了最小值。家人的理解、朋友的支持、老師的包容……這些對大多數柜子裡的人來說難以企及的,他唾手可得。
悲哀的是, LGBT群體中的大多數人究其一生也難以獲得其中一種。於是他們或在沉默與隱瞞中深櫃致死,或在愧疚無望中與一個不愛的人相伴餘生,或搖旗吶喊,最終被主流社會劃分到遙遠而偏僻的「另一邊」,在社會的冷漠中完成「異類」群體一次又一次的封閉式狂歡。
西蒙的境遇就是LGBT群體一直以來為之努力的目標,儘管向世界坦誠自己的屬性後依然會格格不入,但已經能夠不在生活的痛苦壓抑,能夠在陽光之下沒有任何負擔的自由呼吸。
Love Simon.
Love,Simon.
-END-
審核 | 龍咯咯 編輯 | 小紅
版權歸金桔丁所有,辣評社整理髮布轉載請聯繫辣評社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