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最新(在全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最新排名中躍居第1位)
2023-07-16 02:41:07
在2021年度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激勵中獲國務院辦公廳5項激勵表揚,法治政府建設獲省政府25項30次激勵表揚,多項法治建設單項工作獲國家級表彰;
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最新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中居全國第5名,在全國工商聯公布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中列全國第10位,在全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最新排名中躍居第1位;
連續13年全省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第1名,獲評「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
……
這是安徽省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設的最新成績單。近年來,合肥市抓住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的契機,堅持厲行法治,強化制度支撐,全速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法治護航發展、保障改革、滋潤民心功能,助推法治成為合肥新時代的城市特質和護航合肥騰飛的「定海神針」。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始終秉持『改革創新、法治先行』的理念,將法治奉為社會治理之圭臬、應對風險之準則、化解矛盾之依託,用法治『含金量』保障發展『高質量』,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彰顯。」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主任虞愛華說。
圖為合肥市瑤海區民法典主題園內守護未成年人成長主題雕塑。《法治日報》通訊員 解琛 攝
源頭植入法治基因
春節假期,合肥偶露陽光。因多年未能回家,郭女士便帶著孩子來到家附近的花衝公園,尋找鄉愁的記憶。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公園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合肥市首個民法典主題公園,這讓法科出身的她覺得很有意義,駐足留影並結合法典主題雕塑、景觀小品、宣傳標識等給孩子介紹法律知識。
讓法治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合肥市把法治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優先選項,注重從源頭植入法治基因。
十多年來常態化堅持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法治建設,建立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審議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機制,將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等重點工作列為黨代會、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市委深化改革要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內容,合肥市不斷壓實黨委政府在法治建設中的責任,依法治市成果斐然。
為全面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合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深入學習貫徹法治思想、研究部署重要法治工作、協調解決重大法治問題,帶頭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省委依法治省委員會上進行專題述法,常態研究謀劃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依法作出行政決策。強化法治機構建設,縣級黨委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辦事機構實現全覆蓋。建立健全領導幹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制度機制,市政府常務會議年均專題會議學法6次,連續7年組織83批次1031名非人大任命市管幹部參加任前法律知識測試,連續3年對1.3萬名行政執法人員開展執法輪訓,研發法治政府建設在線學習測試系統,組織全市各地各部門領導幹部、初任公務員、執法人員開展在線學習測試,單日在線學習測試人數最高達1.5萬,領導幹部常態化學法用法效果明顯。
制度引領法治建設
合肥一直把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作為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關鍵。十年間,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依法行政規劃、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與時俱進為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制度保障,夯實制度根基,強化制度引領,為法治建設注入了「源動力」。
早在2012年,合肥市便創新建立依法行政示範創建工作制度,打造了一批市級依法行政示範單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工作提供了基層經驗,也為合肥爭當全國、全省法治示範生奠定實踐基礎。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制度體系,2011年出臺《合肥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後,又出臺了《進一步規範政府系統重大事項決策行為的實施意見》,制定了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徵詢意見、聽證、風險評估、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公開徵求意見、提前介入、實施效果評估、責任追究等13項配套制度,形成「2 13」科學決策制度體系,紮緊制度籠子,為決策權力上好「安全鎖」,保障了決策權力依法、規範、陽光運行。建立並嚴格落實行政規範性文件「三統一」制度,切實解決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不到位、制定程序不規範等問題,從源頭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尤其是2017年,合肥以規章形式出臺《合肥市推進依法行政辦法》,實現法治政府建設可操作、可落實、可評價。
目前,合肥市按照該市法治建設「一規劃兩方案」(2021-2025年)目標任務,全力推動法治建設邁上新臺階。構建科學務實的制度環境,堅持「小切口」立法,圍繞突出問題及時出臺相應法規規章,回應社會立法期待;加快推進民生類法規規章立法審查,做到人民有呼、發展有需、立法有應;建立行政許可事項清單,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健全完善執法監督體系;全面優化鄉鎮(街道)權責清單,建立「兩單一圖四機制」,釐清縣鄉職責邊界,以法治方式護航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此外,合肥市堅持改革與法治相統一相協調,持續依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試點「一業一證一碼」改革,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持續優化服務,化解企業生產經營難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以法治環境之「善」促營商環境之「優」,謀經濟發展之「進」。
創新推動法治實踐
2022年,一則合肥市蜀山區招聘行政處罰案件群眾公議員的公告曾引起廣泛關注。「群眾公議員」一詞萌發於合肥,2010年合肥市在全國首創行政處罰案件群眾公議制度,行政機關將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提交群眾公議員進行評議並形成公議意見。
12年來,合肥市群眾公議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已覆蓋13個縣(市)、區和公安、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12個市直部門,年公議案件在1000件左右,所有接受群眾公議的案件,沒有一起因複議或者訴訟被依法撤銷、變更或者確認違法,成為合肥創新法治實踐的生動註解。
創新是合肥法治建設的鮮明特色。
合肥是全國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是全國大科學裝置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創新指標穩居省會城市第一方陣。如今的合肥,平均每天誕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戶,每周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戶。為此,合肥市把法治護航科創作為法治建設的重要主題,通過強化立法護航,為科技創新點亮「引航燈」;制定出臺院士團隊科技成果轉化支持辦法、可轉化科技成果分類評價辦法等舉措,從制度層面就科技創新、產權保護、成果轉化等作出明確規定,為「科裡科氣」的合肥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我們堅持用法治賦能社會治理,創新政務服務供給,打造智慧法治,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創新,在依法治理中激發城市活力,將法治作為應對風險、化解矛盾的邏輯起點和目標導向,既推行程序法治,又注重以法律的內在價值引導社會道德建設,進而維護社會穩定、人心安定、人民幸福。」合肥市委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長吳昌文說。
記者手記
合肥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通過創新帶動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湧現出「芯屏汽合」(即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慧賦能製造業融合發展)「急終生智」(即城市應急安全、智能終端、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現象級產業地標,「創新合肥」聲名遠播。
與科技創新同頻共振,創新也成了合肥法治建設最鮮明的符號。早在2008年,合肥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合肥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五年規劃(2008-2012年)》,此後每5年都會有一個法治政府建設的規劃或意見,而且配套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制度建設之廣,機制創新之實,實踐成果之多,完全與合肥的法治示範生稱號相稱。除了全方位為科技創新提供法治保障,招標投標體制改革、生態環境治理、城市安全治理、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探索出的「合肥模式」,也被廣泛複製,成為合肥法治建設的亮麗名片。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楊思淼
● 陳文清主持召開中央政法委員會全體會議強調 認真學習貫徹重要指示精神 旗幟鮮明講政治 真抓實幹見實效
● 合肥市廬陽區委書記陳華被查!
● 公安部召開緊急視頻會議!
● 安徽南陵:「檢察藍」守護「春谷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