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通未來會如何擁堵(杭州人或許可以坐上無人駕駛車)
2023-07-16 02:19:20 2
都市快報 見習記者 王斐帆 凌姝文
這段時間,好萊塢科幻大片《海王》風靡全球,電影中呈現的亞特蘭蒂斯文明讓人嘆為觀止,不過進入這座夢幻之城,首先還要通過懸浮在海底的管線交通。事實上,這類曾經只出現在漫畫、科幻片裡的黑科技交通,已離我們越來越近。
前天,中國智慧交通谷開園暨未來交通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蕭山舉行。2017年3月,交通運輸部與浙江省政府就共同推進浙江現代交通示範區建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使浙江成為全國首個且唯一一個推進現代交通發展的省域示範區。在此背景下,中國智慧交通谷應運而生,成為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與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的交通產業集聚地。
儀式上還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第一條管聯網測試線明年將在蕭山區開建,這條20公裡長的測試線將被打造成為樣板工程並實現「管道裡運行車輛」。
這些管道交通可上天、可入地,還能在水下載著電動智能車以每小時80公裡的速度跑。如果說我們的生活因交通而未來,那麼如今,未來已來。
「管聯網」裡跑無人駕駛車
「門到門」把你送到城市另一端的目的地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很好奇,究竟什麼是「管聯網」?
管聯網全稱管內軌道互聯運輸網,是一種在網際網路和智能車基礎上構建起的全新公共運輸模式。
依據仿生科學,它兼取軌道交通和小汽車的優點,沿現有道路架空管軌路網,全面聯通建築物與地面,其內運行無人駕駛的電動智能車,可提供個性化的點單式智能出行服務。
管聯網的動力主要是太陽能電源,在管道上部鋪設太陽能電池板,下部設置蓄電電容,讓路網變成了電網。
在明年蕭山開建的「管聯網」系統裡,設計時速可高達110至120公裡,在實際運用中,其幹網、支網和端網的時速將分別被設為80公裡、40公裡和20公裡,方便在主幹道和家門口穿梭。
一旦杭城實現「管聯網」全覆蓋,你就可以在家門口,甚至足不出戶就乘坐上無人駕駛車,即便橫跨杭城也不用半小時,實現「門到門」的終極便利出行。
管聯網搭建和使用都很便利,堪稱「傻瓜式」。「管道以模塊化拼接,建設100公裡也不過半年。」中國智慧交通谷創始人熊曉威對此信心滿滿,在他們的展示區,350米長、直徑約2米的懸空「管聯網」展示線已建成。
湊近一看,管聯網裡鋪設了兩條金屬軌道及取電銅排,軌道上停著無人駕駛智能車,而鋼結構的骨架、透明聚碳酯蒙皮的管聯網外表,可以讓人在乘坐的同時一覽城市風光。屆時,只要將在此基礎上優化的管聯網批量化生產連接,就能建成城市管聯網系統。
「管聯網的乘坐也非常方便,在App上註冊後,車到跟前,掃一掃二維碼或經過人臉識別後,就能輕鬆登車,繼而在系統裡輸入目的地,無人駕駛車就會通過管聯網把你迅速送達目的地。」熊曉威說,在明年蕭山建設的管聯網裡,他們計劃先投放2人座和4人座的無人駕駛車,可滿足單人或一家人的同行。
經濟、節能、環保、安全
首條「管聯網」將連接2022杭州亞運會
一條條管聯網穿城而過,交匯成網,飛躍在杭城的半空中,未來在體驗科技的同時,市民們還能從獨特視角重新欣賞這座「花園城市」,那麼乘坐它的費用一定不菲吧?
其實不然。「因為它整個造價很便宜,所以相應的收費也非常便宜,按公交收費,還能享受點單式服務。」熊曉威說,目前,使用管聯網交通系統的價格也正在核准中。「而且它還很節能,行駛100公裡,也只需3度電。」
管聯網的優勢很多,除了價格親民外,它的環保度遠遠超出了現有的交通體系。首先,使用太陽能為驅動力,實現了汽車尾氣的零排放;其次管道內行車,高智能化後臺控制,實現了無噪聲;第三,還告別了傳統汽車的光汙染。
或許有人會問,以80公裡的時速在管聯網裡移動,安全嗎?
熊曉威說,「無論單排、雙排還是多排,每一條管道都只有一條單獨的線路,所以在管聯網裡行駛的無人駕駛車不可能發生擦肩而過的相撞事故。」 熊曉威補充道,「即便是前後車輛的行駛,也是在後臺的高精密計算下運行,不會追尾,即便退一萬步講,兩車真無限接近了,也會通過電磁緩衝連到一起,杜絕碰撞現象。」
「此外,它的用電也是安全的,杭州日常的太陽能就可以維護運行了,軌道還能蓄電、釋電,哪怕連續下一個月的雨,還有常規電網作為保障。」熊曉威說,明年蕭山的管聯網一旦建成,將成為全球第一個真正落地的城市管聯網系統。
「具體是不是落在錢江世紀城,目前還不好說,我們備選的地方有三四個,但無論最終選擇哪個,都會連接到2022年杭州亞運會。」熊曉威表示,蕭山的第一條管聯網將成為「管道裡運行車輛」的樣板工程,未來將得到大範圍推廣。「目前已經有不少城市前來諮詢,希望引進管聯網。」
真空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首次亮相
首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
描繪未來交通圖景
未來交通對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想想就令人興奮。在昨天開幕的首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未來交通大會上,國際博覽中心就迎來火爆場面,首日參觀人數破萬。
本次博覽會由省交通運輸廳、省經信廳和蕭山區主辦,以「交通產業 智引未來」為主題,共邀請134家企業,包括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籤約參展,展出眾多交通領域的黑科技。
從國博中心3號門上到三樓,將看到3C和3D兩個大型場館,場館內藏著這次博覽會的六個展區。
在軌道交通展區,西南交通大學和杭州永磁集團把20米的永磁軌道搬進場館,軌道上是首次亮相的第三代真空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別看這個四座的小車毫不起眼,未來或將代替市內地鐵和城際高鐵。
「飛機的時速是800到1000公裡,高鐵的時速是350公裡,目前介於飛機和高鐵之間存在一個速度的空白區,真空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上路後,將填補這一空白。」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軌道交通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鄧自剛說。
在他的設想中,未來杭州將在半空中搭建起一條市內旅遊觀光線,引入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列車一節車廂可以坐8個人,4節車廂為一班,不用人擠人。一班列車開走,下一班緊接著抵達。
它的原型有點像動漫裡的膠囊列車,利用磁懸浮把一個個「膠囊」浮起來,讓它們離開地面飛行,像炮彈一樣發射到目的地。跟高鐵、地鐵相比,這些「膠囊」行駛平穩,幾乎零噪聲。
在快遞及現代物流展區,京東提出了「地下管道運輸物流包裹」設想,也就是說,未來龐大的快遞運輸流將逐漸沉入地下,地上倉儲將大量引入無人機和機器人,有效緩解地面擁堵。
此外,館內還設有成就和未來展區、智慧交通展區、航空展區和智能裝備展區,描繪出「全自助登機機場」「實時監控危險貨物存儲情況的碼頭」等未來交通場景。
除了館內展覽,館外還有互動體驗區。運用AR、VR等科技手段,設計了時空隧道、無人機飛行體驗等30餘個項目,發布綜合交通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等,並設有聲紋明信片列印互動區域,深受參觀者喜愛。
另外在車路協同體驗區,搭建了多重高速場景,包括交通主動控制(車速引導)、車車安全應用、行人橫穿預警、道路溼滑預警、緊急車輛優先通行、交叉路口盲區預警、自由流收費等。今後將進一步方便司機,為他們「保駕護航」。
本次展覽為期三天,除了學習交通產業和未來智能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參觀者還可以通過電子手環籤到、打卡蓋章等方式,領取個性徽章、紀念冊、小禮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