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十部電影(壯志凌雲愛國心)
2023-07-16 06:16:29 3
來源:環球網
作為中巴建交70周年的獻禮,巴基斯坦電影《翱翔雄心》(ParwaazHaiJunoon)於2020年11月登陸中國院線驚豔亮相,獲得觀眾好評。上世紀引進的《叛逆》、《永恆的愛情》、《人世間》等譯製片曾融入幾代中國觀眾的美好回憶。時隔多年,巴基斯坦電影再度國內公映,標誌著中巴人文交流的嶄新歷史篇章。
影片以巴基斯坦空軍絕地出擊殲潰外敵的場面震撼開篇,尖峰時刻下,中巴聯合研發的「JF-17」梟龍戰鬥機翱翔天宇的颯爽英姿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以此開啟整個故事的敘述鋪陳,不僅點明了建構國家認同的影片內核,更是運用象徵意義的視覺符號表達,致敬禮讚中巴友誼歷久彌堅,萬古長青。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國才有家」的崇高信仰貫穿影片始終。《翱翔雄心》講述了外臨敵人示威、內逢恐怖侵襲的情勢下,巴基斯坦青年空軍軍人在艱難險阻中淬鍊成鋼,為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義無反顧、捨身赴戰的故事。通過飽滿的情感敘事、精湛的人物塑造、民族化的藝術呈現,謳歌了巴鐵空軍英雄錚錚鐵骨捨身為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影片在敘事上結構紮實,技巧成熟,通過倒敘、插敘的藝術手法,使整個故事飽滿而有可信度。在情節上,設置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交替進行的雙重主線結構,將愛國主義話語的宏大敘事融入人物的微觀刻畫之中。以男主角為焦點的敘事故事線演繹了空軍中隊隊長哈姆扎的英雄主義事跡。他以出色的技術與沉穩的表現駕駛梟龍戰機,不容祖國受外敵絲毫凌侮,突遇危機之時,對僚機不離不棄冒死營救。成功返航後,哈姆扎跪地伏身深情仰望藍天致敬祖國的鏡頭,尤為令人動容。國內恐襲硝煙四起之時,哈姆扎再次臨危受命,為減少對周邊的附帶打擊和精準制敵,他選擇了低空飛行,在地空作戰的殊死較量中壯烈犧牲。在以女主角為焦點的故事線中,薩妮婭從痛失戀人中振作起來,在哈姆扎的精神感召下,放棄美國國籍,決意報效祖國,毅然加入巴基斯坦空軍。身體素質不強且背負父親空難去世陰影的她,克服內心恐懼,超越重重挑戰,最終以佳績畢業,成為優秀的女戰鬥機飛行員。
影片充分挖掘調用了情感敘事的深度與張力,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呈現於多維度的情感敘事之中,著力於家國情懷的共情,由此完成對至高理念與信仰的升揚。影片中,青年軍人的愛國情、親情、愛情、友情交織呈現,一體化於愛國主義話語敘事,完型於理性與感性的微妙融合。這裡,愛國主義不再是抽象概念和空洞說教,而是寓於人性,化於情感,被賦予真切豐厚的可感知性,因而產生了打動人心的藝術效果。
薩妮婭在飛行學院的學習成長之路並不平坦,面臨著身體素質局限、極地生存挑戰、以及編組飛行規訓的心理恐懼,每一次關卡,都是對踐行軍人使命的極大考驗。是愛情的正向能量喚醒了她的自我意志,她的國家認同感在放棄美國國籍的那一刻即得到質的升躍,此後每一次現實考驗中,她都仿佛在內心完成了某種神聖的情感聯結。愛的原動力滋養了她對戰鬥機飛行員身份的自我認同感和終極愛國情懷。以哈姆扎為視角的情感敘事中涵納了更多的情感矛盾。他置身於代際衝突與親情期待的壓力漩渦之下,他的戀情不僅遭到自己家庭的反對,女友的母親也逼迫他在愛情與事業之間做出抉擇。作為軍人、兒子、戀人,哈姆扎的多重身份統一彌合於他對國家至上的崇高信仰。奔赴戰場之前他為薩妮婭留下愛的誓言:「如果我凱旋,我將再也不離開你。如果我犧牲,我將永遠屬於你。」在諸多戲劇化的情感衝突中,其一言一行都顯得至情至性而又不失英雄本色。此外,哈姆扎與戰友南迪爾的出生入死的深厚戰友情誼也點亮了影片的情感敘事。對敵空戰中,哈姆扎曾不顧自身安危去營救南迪爾。而就是在納迪爾的婚禮上,他邂逅了一生摯愛薩妮婭。哈姆扎壯烈犧牲後,納迪爾以戰友之名為剛出生的兒子取名,寄望他長大成為飛行員。甜蜜的因緣,誠摯的友誼,生死的抉擇,浴血的理想,正是在如此跌宕起伏、波瀾澎湃的情感敘事中,影片編織出一曲英雄主義讚歌。
從藝術呈現來看,影片的場景設置、運鏡打光、聲音效果、剪輯製作等方面可圈可點之處居多。通過流暢的鏡頭組接,秀麗壯觀的自然景觀與獨具一格的人文景觀,組成一幅幅淳樸清新的畫卷,豐富了觀眾對巴基斯坦的文化認知。精心設計的背景歌曲增添了抒情性的氛圍質感,靈動曼妙的歌舞場面注入了浪漫主義的基調情致。影片的視聽美學風格富於民族文化內涵,彰顯了文化自信,帶來別樣的審美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基斯坦電影產業資金資源較為有限的情況下,影片仍保持了穩健精良的製作水準,不愧為誠意滿滿的中巴友誼獻禮之作。
《翱翔雄心》在思想上綻放出國家敘事的崇高之美,在藝術上描摹出英雄人物的精神之美,在美學上呈現出民族文化的自信之美,堪稱巴基斯坦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經典力作。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巴兩國的共同追求,影片所著力傳達的國家高於一切的理想信念,激起了中國觀眾的由衷感動與深切共鳴。
作者:於秋陽 中國傳媒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