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與流程
2023-07-16 08:33:46

本發明屬於電子器件散熱設備領域,具體涉及散熱器用散熱片、該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以及使用該散熱器用散熱片的散熱器。
背景技術:
CPU、GPU等電子器件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在計算機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CPU是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GPU是計算機顯示運算核心。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CPU、GPU等電子器件也隨著不斷更新,CPU、GPU等電子器件中的電晶體數量在不斷增加;CPU、GPU等電子器件的發熱量也隨之增加。為了保證計算機的良好運行效率,這就需要使用散熱器對CPU、GPU等電子器件進行散熱。
目前CPU、GPU等電子器件所使用的散熱器一般都會使用散熱片,並希望通過增加散熱片外表面積來提高散熱量。這樣散熱片會的比較複雜,散熱片的生產難度會加大,從而導致CPU、GPU等電子器件所使用的散熱器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可連續生產散熱器用散熱片,極大的提高了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所述散熱器用散熱片包括散熱片,所述散熱片包括片主體;片主體整體為矩形板狀,片主體設置有貫穿片主體的定位孔,片主體內設置有橫縱列陣布置的散熱槽,散熱槽貫穿片主體,其特徵在於: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成卷的連續板材展開並拍平,得到已拍平板材;
步驟二:對已拍平板材的兩個邊緣衝孔形成定位孔,得到已衝孔板材;
步驟三:對已衝孔板材進行衝槽形成散熱槽,得到已衝槽板材;
步驟四:將已衝槽板材切斷,得到散熱片。
進一步的,所述述步驟一至所述步驟四通過一臺連續衝孔設備完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三還包括以下步驟,
對已衝孔板材的第一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一矩陣位的散熱槽,得到第一矩陣位板材;
對第一矩陣位板材的第二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二矩陣位的散熱槽,得到第二矩陣位板材;
對第二矩陣位板材的第三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三矩陣位的散熱槽,得到第三矩陣位板材;
對第三矩陣位板材的第四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四矩陣位的散熱槽,得到已衝槽板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四還包括以下步驟:
將散熱片拍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連續生產散熱器用散熱片,極大的提高了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效率;2、可以提高散熱槽的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散熱器用散熱片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3是本發明中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的原理圖。
圖4是本發明中散熱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中散熱器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中散熱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中散熱器的俯視的分解示意圖。
散熱片1;片主體11;定位孔12;散熱槽13;凸起14;底座2;安裝柱21;底座凸出塊22;風扇3;安裝孔31。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為散熱器用散熱片。
請參閱圖1,散熱器用散熱片,其包括散熱片1,散熱片1包括片主體11;片主體11整體為矩形板狀(即片主體11俯視為矩形),片主體11設置有貫穿片主體11的定位孔12,片主體11內設置有橫縱列陣布置(即方陣布置)的散熱槽13,散熱槽13貫穿片主體11。
散熱槽13內還可以固定設置有凸起14。通過凸起14,可以增加每個散熱槽13內的表面積,從增加散熱片1的表面積,進而提高散熱效果。
凸起14的數量可以為一個、且固定設置在散熱槽13的中心線上。
片主體11可以整體為正方形板狀(即片主體11俯視為正方形),片主體11設置有四個繞片主體11的中心(即片主體11俯視為正方形的正方形中心)均勻分布的定位孔12。這樣通過定位孔12安裝散熱片1時,散熱片1繞片主體11的中心(即片主體11俯視為正方形的正方形中心)旋轉九十度或者一百八十度或者二百七十度後,散熱片1仍然通過可以定位孔12,從而安裝散熱片1比較方便。
散熱槽13可以整體為正方形(即散熱槽13俯視為正方形)。
散熱片1可以為鋁合金或者銅合金製成。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散熱器用散熱片規格統一,結構簡單,便於連續生產。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為實施例一的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
請參閱圖2、圖3,附圖2中打點填充的部分表示未貫穿(即未被衝孔或者衝槽而貫穿)的部分。
散熱器用散熱片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S1,將成卷的連續板材展開並拍平,得到已拍平板材;這裡,連續板材是製作散熱器用散熱片所用的鋁合金材質的板材或者銅合金材質的板材;
步驟二:S2,對已拍平板材的兩個邊緣衝孔形成定位孔12,得到已衝孔板材;
步驟三:S3,對已衝孔板材進行衝槽形成散熱槽13,得到已衝槽板材;
步驟四:S4,將已衝槽板材切斷,得到散熱片1。
上述步驟一至步驟四可以通過一臺連續衝孔設備完成。這裡,上述連續衝孔設備可以類似CN103259022B中公開用於蓄電池連續式板柵衝切成型的擴展機。這樣,散熱片1的生產為連續生產,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生產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上述步驟三還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31,對已衝孔板材的第一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一矩陣位的散熱槽13,得到第一矩陣位板材;
S32,對第一矩陣位板材的第二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二矩陣位的散熱槽13,得到第二矩陣位板材;
S33,對第二矩陣位板材的第三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三矩陣位的散熱槽13,得到第三矩陣位板材;
S34,對第三矩陣位板材的第四矩陣位進行衝槽,形成第四矩陣位的散熱槽13,得到已衝槽板材。
通過S31-S34,對已衝孔板材進行衝槽形成散熱槽13的過程被分成四個步驟完成;這樣,衝槽所使用的衝槽齒之間的間距被加大(間距之間可以放入尺寸較大的工具),衝槽齒的加工更加容易,衝槽齒精度也容易加工的更高,從而可以提高散熱槽13的加工精度。
上述步驟四還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將散熱片1拍平。可以使得到的散熱片1更加平整。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為散熱器。
請參閱圖4-圖7,散熱器,其包括散熱片1、底座2以及風扇3。
散熱片1包括片主體11;片主體11整體為正方形板狀(即片主體11俯視為正方形),片主體11設置有四個繞片主體11的中心(即片主體11俯視為正方形的正方形中心)均勻分布的定位孔12,片主體11內設置有橫縱列陣布置(即方陣布置)的散熱槽13,散熱槽13貫穿片主體11;散熱槽13內還固定設置有凸起14,凸起14的數量為一個、且固定設置在散熱槽13的中心線上;散熱槽13整體為正方形(即散熱槽13俯視為正方形)。
底座2整體為正方形板狀(即底座2俯視為正方形),底座2固定設置有四個安裝柱21,安裝柱21與定位孔12對應。
風扇3設置有四個安裝孔31,安裝孔31與定位孔12對應。
底座2、至少一片的散熱片1以及風扇3由下往上依次設置;安裝柱21穿過定位孔12以及安裝孔31。
底座2與CPU、GPU等電子器件接觸吸收熱量,並通過安裝柱21將熱量傳遞給散熱片1;風扇3吹風形成的氣流從散熱片1的外表面流過帶走熱量,從而實現冷卻CPU、GPU等電子器件。
散熱片1的數量還可以為一組以上。其中,四個散熱片1分別繞散熱片1的中心旋轉九十度、一百八十度、二百七十度、三百六十度並相互貼合一組散熱片1。這樣風扇3吹風形成氣流依次經過一組散熱片1的散熱槽13時,氣流被不同角度(即分別旋轉九十度、一百八十度、二百七十度、三百六十度)的凸起14引導,形成螺旋狀氣流,從而提高散熱效果。
底座2與最接近底座2的散熱片1之間還可以設置有墊圈(附圖中未畫出);墊圈套在安裝柱21。這樣,底座2與最接近底座2的散熱片1之間形成了縫隙,風扇3吹風形成的氣流經過散熱片1後,可以從底座2與最接近底座2的散熱片1之間形成的縫隙向外界排出,提高了通風效果從而可以散熱效果。
底座2的另一面(即底座2固定設置有四個安裝柱21一面的另一面)還可以設置有底座凸出塊22。通過底座凸出塊22,可以使散熱器更加緊密的與CPU、GPU等電子器件更加緊密的貼合,從而提高散效果。
有上述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散熱器,結構簡單,容易組裝,並且散熱效果較好。
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為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內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