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配菜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4:17:21 1
專利名稱:自動配菜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商業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配菜系統,用於將由客戶通過網絡或電話訂購的作餐用的淨菜配供。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往往無暇顧及從菜市場或超市自行選購作餐用的各種菜餚,特別是由於從菜市場購入的菜尚需進行分撿和清洗等,因而更加耗費時間。特別是多年來,不論是機關、廠商和各種機構大都免費為職工提供午餐,學校和科研院所同樣為學生、工作人員提供午餐,於是每天從市場購入作餐用菜十分麻煩。因此,通過網絡、手機和住宅電話或者類似的方式向作為物流領域範疇的淨菜配送部門訂購當天或來日所需的淨菜已成趨勢。已有技術中,淨菜配送機構向客戶配送淨菜的過程是先從各種渠道購入不同種類的葷、素菜,再由工人進行分撿和清洗,面後按照客戶的下單信息(訂單品種)進行稱量並包裝,最後由專人送抵客戶。上述配送方式存在工人勞動強度大、投入人力多和效率低下的欠缺。儘管在已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能見諸關於自動配菜的技術信息,如CN101345966A推薦有一種自動匹配菜單的方法和裝置,又如CN1212582C提供了計算機點菜、配菜及菜餚加工過程的輔助系統,但是這兩項專利技術信息對於作為硬體設施的機械並無可借鑑的意義。為此,本申請人作了持久的探索,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於提供一種有助於節約人力投入、有利於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和有益於提高效率並且避免差錯率的自動配菜系統。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自動配菜系統,包括一主輸送機構;一以騰空狀態對應於主輸送機構的上方的用於將淨菜卸至主輸送機構輸出的卸料鬥;一組彼此的結構相同的用於將淨菜轉移至卸料鬥的副輸送機構,該組副輸送機構以輻射形態圍繞卸料鬥配置;伴隨於每一個副輸送機構設置的用於將淨菜輸送至副輸送機構的一組結構相同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卸料鬥的中央具有一落料口,落料口與所述的主輸送機構的上方相對應,而卸料鬥的四周間隔固定有一組卸料鬥立柱,該組卸料鬥立柱支承於地坪上,藉由卸料鬥立柱而使卸料鬥騰空於主輸送機構的上方。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主輸送機構包括第一機架、第一主動輥、第一從動輥、第一輸送帶和第一動力傳動裝置,第一主動輥轉動地設置在第一機架的一端,第一從動輥轉動地設置在第一機架的另一端,第一輸送帶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主動輥上, 另一端套置在第一從動輥上,第一動力傳動裝置設置在第一機架上,並且與第一主動輥的第一軸頭連接,所述的卸料鬥的落料口對應於所述第一輸送帶的上方。
4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主輸送機構還包括有一第一託帶板和一組第一託帶輥,第一託帶板與所述第一機架固定,一組第一託帶輥以間隔狀態轉動設置在第一機架上,並且對應於所述第一託帶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一輸送帶的內側與第一託帶板貼觸,而外側與第一託帶輥貼觸。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一減速機,第一電機與第一減速機傳動配合,並且由第一減速機連同第一電機伴隨於所述第一機架與地坪固定,在該第一減速機的末級動力輸出軸上具有一第一軸連接頭,該第一軸連接頭與所述的第一軸頭傳動連接。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副輸送機構包括第二機架、第二主動輥、第二從動輥、第二輸送帶和第二動力傳動裝置,第二機架對應於所述卸料鬥的部位, 第二主動輥轉動地設置在第二機架的一端,第二從動輥轉動地設置在第二機架的另一端, 第二輸送帶的一端套置在第二主動輥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從動輥上,第二動力傳動裝置設置在第二機架上,並且與第二主動輥的第二軸頭連接。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副輸送機構還包括有一第二託帶板和一組第二託帶輥,第二託帶板與所述第二機架固定,一組第二託帶輥以間隔狀態轉動地設置在第二機架上,並且對應於所述第二託帶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二輸送帶的內側與第二託帶板貼觸,而外側與第二託帶輥貼觸。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和第二減速機,第二電機與第二減速機傳動配合,並且由第二減速機連同第二電機伴隨於所述第二機架與地坪固定,在該第二減速機的末級動力輸出軸上具有一第二軸連接頭,該第二軸連接頭與所述的第二軸頭傳動連接。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包括第三機架、主、從動鏈輪軸、第三輸送帶、第三動力傳動裝置、自動卸菜裝置、稱重傳感器、稱重盤、 第一鏈條和第二鏈條,第三機架對應於所述的副輸送機構的部位,並且在該第三機架朝向副輸送機構的一端端面上延伸固定有一擴展架,主動鏈輪軸轉動地設置在第三機架朝向副輸送機構的一端,從動鏈輪軸轉動地設置在第三機架的另一端,在主動鏈輪軸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鏈輪,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鏈輪,在從動鏈輪軸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鏈輪,另一端固定有第四鏈輪,第一、第三鏈輪彼此對應,而第二、第四鏈輪相互對應,第一鏈條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鏈輪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三鏈輪上,第二鏈條的一端套置在第二鏈輪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鏈輪上,第三輸送帶的內側間隔固定有一組輸送帶託條,各輸送帶託條的一端與第一鏈條固定,而各輸送帶託條的另一端與第二鏈條固定,並且在第三輸送帶的外側間隔固定有一組分隔板,藉由分隔板而在第三輸送帶上形成獨立的置菜區域,第三動力傳動裝置設在第三機架上,並且與主動鏈輪軸傳動連接,自動卸菜裝置設在所述的擴展架的下部,而稱重傳感器設在擴展架的上部,並且由線路與稱重計數顯示器電氣連接,而稱重計數顯示器固定在第三機架上,稱重盤鉸鏈連接在稱重盤座上,該稱重盤對應於所述自動卸菜裝置的上方,由自動卸菜裝置致動,並且稱重盤還與所述的副輸送機構的上方相對應,所述的稱重盤座固定在稱重傳感器上。在本發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三電機和第三減速機,第三電機與第三減速機傳動配合併且由第三減速機連同第三電機固定在第三機架上,第三減速機的末級動力輸出軸具有一第三軸連接頭,該第三軸連接頭與所述的主動鏈輪軸傳動連接;所述的擴展架由上、下支承橫臂和縱臂構成,上、下支承臂均與第三機架朝向所述副輸送機構的一端端面固定,並且兩者保持上、下並行,縱臂的上端與上支承橫臂固定,下端與下支承橫臂固定,所述的稱重傳感器固定在上支承橫臂上;所述的自動卸菜裝置包括一作用缸和一電磁閥,作用缸的缸體的下部通過作用缸座與所述的下支承橫臂或者與所述的縱臂固定,而作用缸的缸體的上部通過支座與上支承橫臂固定,作用缸的作用缸柱與所述的稱重盤的底部的背面相對應,電磁閥安裝在縱臂上,與所述作用缸控制連接。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只要將分揀後的淨菜由工人分類置於淨菜分類輸送機構上,後續的過程均由自動作業完成,由淨菜分類輸送機構傳送給副輸送機構,由副輸送機構送至卸料鬥,由卸料鬥卸至主輸送機構,由主輸送機構輸出,因而相對於已有技術既可有效地減少人力投入,又可提高配菜效率並且還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及配菜的差錯機率。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主輸送機構的結構圖。圖3為本發明的副輸送機構的結構圖。圖4為本發明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範疇。請參見圖1,給出了本發明淨菜配送系統的全貌,更確切地講圖1是本發明淨菜配送系統的俯視圖。主輸送機構1擔當的職責是將由副卸料鬥2卸入的淨菜輸出。而卸料鬥 2的淨菜來自副輸送機構3,在本實施例中,雖然示意了副輸送機構3的數量為四套,並且四套副輸送機構3的結構相同,這四套副輸送機構3圍繞卸料鬥2的四周呈輻射狀配置。如果增加或減少副輸送機構3的數量,那麼毫無疑問仍屬於本發明方案的保護範圍。此外,倘若將卸料鬥2設計成具有一定高度的並且為梯度狀的構造,以及將副輸送機構3設計成立體式的構造,則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裡所稱的將副輸送機構3設計成立體式的構造是指設計成一層以上,每層各有複數個。圍繞每一個或稱伴隨於每一套副輸送機構3配備一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以本實施例為例,在每一個副輸送機構3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各配置有多個結構相同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每一個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為副輸送機構3輸送一種淨菜,以圖1可視的數量為例,淨菜分類輸送機構有32個,即每個副輸送機構3分配到8個(每例四個),於是總共可輸送32種不同的淨菜。當然,只要副輸送機構3 的長度適當加長,那麼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的數量也可相應增加,又,如果副輸送機構3表現為立體的層次結構,那麼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也表現為立體式的層次結構。請參見圖2,給出了前述的主輸送機構1的優選而非絕對限於的詳細結構,包括第一機架11、第一主動輥12、第一從動輥13、第一輸送帶14和第一動力傳動裝置15,第一機架11在使用中可直接安置於使用場所的地坪上,但並不排除其它安裝方式將第一機架11 設置於使用場所,第一主動輥12通過配有軸承的軸座轉動地支承於第一機架11的一端(圖 1所示的右端),其中,在第一主動輥12的一個第一軸頭121上構成有花鍵。第一從動輥13 同樣通過配有軸承的軸座轉動地支承於第一機架11的另一端(圖1所示的左端)。優選的方案還可在第一機架11上並且在對應於第一從動輥13的兩端的部位各配置一軸座調節螺杆18,由軸座調節螺杆18對軸座作調整,以使第一輸送帶14獲得理想的漲緊效果,即獲得理想的運動效果。第一輸送帶14是無端點的,該第一輸送帶14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主動輥 1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一從動輥13上。為了避免第一輸送帶14在圍繞第一主動輥12及第一從動輥13作周而復始地運動的過程中出現撓度即出現弧形趨勢,因此為主輸送機構1配備一第一託帶板16和一第一託帶輥17,第一託帶板16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各通過第一託帶板梁161與第一機架11固定,而一組第一託帶輥17以間隔狀態配置,各第一託帶輥17的一對輥軸頭轉動地設置在第一軸座171上,而第一軸座171與第一機架11固定,第一託帶輥17對應於即位於第一託帶板16的下方。前述的第一輸送帶14的內側面(也可稱內表面) 與第一託帶板16接觸,而第一輸送帶14的外側面(也可稱外表面)與第一託帶輥171接觸。 上面提及的第一動力傳動裝置15包括第一電機151和第一減速機152,第一電機151以水平狀態與第一減速機152傳動配合,並且由第一減速機152連帶(連同)第一電機151支承固定於使用場所的地坪上。由該圖2所示,第一減速機152固定在第一減速機座1522上, 而第一減速機座1522固定在使用場所的地坪或支架上,第一減速機152的末級動力輸出軸具有一第一軸連接頭1521,前述的第一主動輥12的第一軸頭121 (花鍵頭)探入第一軸連接頭1521,從而使第一減速機152與第一主動輥12傳動連接。繼續見圖2,上面提及的卸料鬥2在本實施例中構成為八角形的構造,並且由一組卸料鬥立柱22將卸料鬥2騰空地對應於前述的第一輸送帶14的上方。由副輸送機構3引入卸料鬥2的淨菜經卸料鬥2的落料口 21引入置於第一輸送帶14上的籃框5內,由第一輸送帶14輸出。請參見圖3,由於圖1所示的所有副輸送機構3的結構是相同的,因此申請人以圖 3展現出的具體構造進行詳細說明,優選而非絕對限於的副輸送機構3包括第二機架31、第二主動輥32、第二從動輥33、第二輸送帶34和第二動力傳動裝置35,第二機架31對應於前述的卸料鬥2並且在使用時可直接安置於使用現場的地坪上,但同樣並不排斥以其它安裝方式將第二機架31設置於使用場所的地坪上,第二主動軸32通過配有軸承的軸承座轉動地支承於第二機架31的一端(圖2所示的右端),並且在第二主動輥32的一個第二軸頭 321上構成有花鍵。第一從動輪33同樣通過配有軸承的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第二機架31 的另一端(圖2所示位置狀態的左端)。優選的方案可在第二機架31上並且對應於第二從動輥33的兩端的部位各配設一軸承座調節螺杆38,由軸承座調節螺杆38對軸承座調節,以使第二輸送帶;34獲得優異的漲緊效果。第二輸送帶34為無端點的輸送帶,其一端套置在第二主動輥3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從動輥33上。為了防止第二輸送帶34在圍繞第二主動輥32及第二從動輥33作周而復始地行移的過程中出現撓度即出現弧形趨向,因此,為副輸送機構3增配一第二託帶板36和一組第二託帶輥37,第二託帶板36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各通過第二託帶板梁361與第二機架31固定,而一組第二託帶輥37以間隔狀態配置,各第二託帶輥37的一對輥軸頭轉動地設置在第二軸座371上,而第二軸座371與第二機架31 固定,第二託帶輥37對應於即位於第二託帶板36的下方。前述的第二輸送帶34的內側面 (也可稱內表面)與第二託帶板36貼觸,而第二輸送帶34的外側面(也可稱外表面)與第二託帶輥371貼觸。上面提到的第二動力傳動裝置35包括第二電機351和第二減速機352, 第二電機351以垂直狀態與第二減速機352傳動配合,並且由第二減速機352通過第二減速機座3522連同第二電機351固定在第二機架31上,第二減速機352的末級動力輸出軸具有一第二軸連接頭3521,前述的第二主動輥32的第二軸頭321 (花鍵頭)探入第二軸連接頭3521,從而使第二減速機352與第二主動輥32傳動連接。由下面所要詳述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將淨菜輸送給副輸送機構3的第二輸送帶 34,由第二輸送帶34餵入卸料鬥2。請參見圖4,由於圖1所示的32個淨菜分類輸送機構析結構都是相同的,因此申請人以圖3示意其中的一個,每一個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用於輸送一種淨菜。優選而非絕對限於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包括第三機架41、主動鏈輪軸42、從動鏈輪軸43、第三輸送帶 44、第三動力傳動裝置45、自動卸菜裝置46、稱重傳感器47、稱重盤48、第一鏈條49a和第二鏈條49b,第三機架41按照圖1所示的形式對應於副輸送機構3,即伴隨於副輸送機構3, 並且在該第三機架41朝向副輸送機架3的一端端面的偏下方延伸固定有一擴展架411,該擴展架411由上、下支承橫臂4111、4112和一縱臂4113構成,上、下支承橫臂4111、4112彼此上下並行,並且與第三機架41固定,縱臂4113的上端與上支承橫臂4111固定連接,下端與下支承橫臂4112固定連接,此外,縱臂4113的底部優選與第三機架41的底部平齊。主動鏈輪軸42的兩端各通過主動鏈輪軸座423轉動地支承在第三機架41的一端(圖4所示的左端),從動鏈輪軸43的兩端各通過從動鏈輪軸座433轉動地支承在第三機架41的另一端(圖4所示的右端)。在主動鏈輪軸4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鏈輪421,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鏈輪422,而在從動鏈輪軸43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鏈輪431,另一端固定有第四鏈輪432,其中 第一、第三鏈輪421、431彼此對應,而第二、第四鏈輪422、432彼此對應。第一鏈條49a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鏈輪42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三鏈輪431上,第二鏈條49b的一端套置在第二鏈輪42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鏈輪432上。第三輸送帶44的內側或稱內表面間隔固定有一組輸送帶託條142,各輸送帶託條442的一端與第一鏈條49a固定連接,而另一端則與第二鏈條49b固定連接。在第一、第二鏈條49a、49b的同時運動下帶動輸送帶託條442,從而使第三輸送帶44圍繞主、從動鏈輪軸42、43形成一個周而復始的移運平面。在第三輸送帶44的朝向外的一側的表面間隔固定有一組分隔板441,每相鄰的兩個分隔板441之間形成一個獨立的置菜區域,當下面還要描述的第三動力傳動裝置45工作一次,便將一個分隔區域即一個獨立的置菜區域中的淨菜轉送給前述的副輸送機構3的第二輸送帶34。第三動力傳動裝置45固定在第三機架41上,並且與主動鏈輪軸42的一端的花鍵軸頭似4傳動連接,該第三動力傳動裝置45包括第三電機451和第三減速機452,第三電機451為步進電機,並且與第三減速機452傳動配合,而第三減速機452通過第三減速機座4522並且連帶第三電機451與第三機架41固定,第三減速機452的末級動力輸出軸具有一第三軸連接頭4521,前述的花鍵軸頭似4插入第三軸連接頭4521,從而使第三動力傳動裝置45與主動鏈輪軸42傳動連接。自動卸菜裝置46設在擴展架411的下部,該自動卸菜裝置46包括一作用缸461和一電磁閥462,作用缸461的缸體的下部通過作用缸座4611與前述的擴展架411的縱臂4113固定,然而也可將作用缸座4611與下支承橫臂4612固定,作用缸461的缸體的上部通過支座4613與上支承橫臂4111固定,從而使整個作用缸461以垂直狀態設置, 即,使第一作用缸461的作用缸柱4611表現為向上伸展或向下回縮(向缸體內回縮)。在本實施例中,作用缸46採用氣缸。電磁閥462固定在縱臂4113上,該電磁閥462與氣源裝置管路連接,並且還與作用缸461的進、出氣接口管路連接。稱重傳感器47通過一傳感器託架472而設置於擴展架411的上支承橫梁4111上,該稱重傳感器47由線路與稱重計數顯示器471電氣連接,而稱重計數顯示器471固定在第三機架41上,並且還由線路與可編程序控制器(PLC)連接,前述的第一、第二電機151、351以及第三電機451也均與PLC連接, 電磁閥462亦然。稱重盤48通過合頁482 (也可稱鉸鏈)與稱重盤座481鉸鏈連接,而稱重盤座481用螺釘4811與稱重傳感器47固定。當前述的作用缸461的作用缸柱4611借道於稱重盤座481上的空腔4812推及稱重盤48的背面時(這裡所講的背面是指稱重盤48 朝向稱重盤座481的一側的外表面),則使稱重盤48的自由端產生傾斜,使由第三輸送帶44 輸入到稱重盤48內的淨菜卸至副輸送機構3的第二輸送帶34上。為了避免作用缸柱4611 的端與稱重盤48產生撞擊而致損稱重盤48,因此在作用缸柱4611的末端固設一由柔順材料製成的致動頭46111。申請人:結合圖1至圖4敘述本發明的工作原理,上述自動配菜系統配備於淨菜配送公司或者相應單位的工作場所並且保持該場所的清潔。由工作人員(工人)將不同種類的淨菜置於各個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的第三輸送帶44上,每一個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分配一種淨菜,並且使淨菜位於第三輸送帶44上的各個相鄰的分隔板441之間,也就是說,在兩相鄰的分隔板441之間定量地放置淨菜。當按照用於例如賓館、飯店、酒家、食堂乃至住戶的訂單配菜時,工作人員便對電腦進行操作,因為每一第三輸送帶44上的淨菜名稱均由電腦記錄,例如當需要將一個或以上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上的淨菜輸出時,則通過對電腦的操作,使相應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的第三動力傳動機構45的第三電機451工作,經第三減速機452減速,帶動主動鏈輪軸42運動,經第一、第二鏈條49a、49b通過輸送帶託條442帶動第三輸送帶44運動,第三輸送帶44的運動程度恰好為兩相鄰的分隔板441的距離,從而使處於兩相鄰的分隔板441 之間的一份淨菜輸送給稱重盤48,由稱重傳感器47並且由稱重計數顯示器471將稱重量反饋給PLC,同時自動卸菜裝置46工作,由作用缸461的作用缸柱4611向缸體外伸出,推動稱重盤48,使稱重盤48的自由端上升,呈傾斜狀態,從而將稱重盤48內的淨菜卸至輸送機構 3的第二輸送帶34,如果對同一種淨菜需配供兩份,則使第三電機451工作兩次,以此類推。通常情況下,副輸送機構3的第二動力傳動裝置35處於常態工作狀態,即第二電機351持續不停地工作,於是,由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輸送到第二輸送帶34上的淨菜在第二電機351的工作下,經第二減速機352減速並帶動第二主動輥32,使第二輸送帶34工作, 將淨菜餵入卸料鬥2,由卸料鬥2的落料口 21卸入置於主輸送機構1的第一輸送帶14上的籃框5內,由第一輸送帶14輸出,經包裝,從而完成了一個客戶訂單的配送。通過申請人的上述說明,應當知道,如果一個客戶訂單選擇有五種不同的淨菜,那麼同時由五個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工作,並且將五種不同的淨菜轉移給副輸送機構3,進而由副輸送機構3匯入卸料鬥2,直至由卸料鬥2的落料口 21卸至同一籃框5內。當某一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的某一第三輸送帶44的相鄰分隔板441之間缺失淨菜時,則由在線作業人員及時添補。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彌補了已有技術中以原始的作業方式配菜的欠缺,達到了發明目的,並且經本申請人在保密措施下所作的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一主輸送機構(1);一以騰空狀態對應於主輸送機構(1)的上方的用於將淨菜卸至主輸送機構(1)輸出的卸料鬥O);—組彼此的結構相同的用於將淨菜轉移至卸料鬥O)的副輸送機構(3),該組副輸送機構(3)以輻射形態圍繞卸料鬥(2)配置;伴隨於每一個副輸送機構(3)設置的用於將淨菜輸送至副輸送機構 (3)的一組結構相同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卸料鬥O)的中央具有一落料口(21),落料口(21)與所述的主輸送機構(1)的上方相對應,而卸料鬥O)的四周間隔固定有一組卸料鬥立柱(22),該組卸料鬥立柱02)支承於地坪上,藉由卸料鬥立柱02) 而使卸料鬥(2)騰空於主輸送機構(1)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輸送機構(1)包括第一機架(11)、第一主動輥(12)、第一從動輥(13)、第一輸送帶(14)和第一動力傳動裝置 (15),第一主動輥(1 轉動地設置在第一機架(11)的一端,第一從動輥(1 轉動地設置在第一機架(11)的另一端,第一輸送帶(14)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主動輥(1 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一從動輥(1 上,第一動力傳動裝置(1 設置在第一機架(11)上,並且與第一主動輥(1 的第一軸頭(121)連接,所述的卸料鬥的落料口(21)對應於所述第一輸送帶(14)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輸送機構(1)還包括有一第一託帶板(16)和一組第一託帶輥(17),第一託帶板(16)與所述第一機架(11)固定, 一組第一託帶輥(17)以間隔狀態轉動設置在第一機架(11)上,並且對應於所述第一託帶板(16)的下方,所述的第一輸送帶(14)的內側與第一託帶板(16)貼觸,而外側與第一託帶輥(17)貼觸。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動力傳動裝置(15)包括第一電機(151)和第一減速機(152),第一電機(151)與第一減速機(15 傳動配合,並且由第一減速機(15 連同第一電機(151)伴隨於所述第一機架(11)與地坪固定,在該第一減速機(15 的末級動力輸出軸上具有一第一軸連接頭(1521),該第一軸連接頭(1521) 與所述的第一軸頭(121)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副輸送機構(3)包括第二機架(31)、第二主動輥(32)、第二從動輥(33)、第二輸送帶(34)和第二動力傳動裝置 (35),第二機架(31)對應於所述卸料鬥( 的部位,第二主動輥(3 轉動地設置在第二機架(31)的一端,第二從動輥(3 轉動地設置在第二機架(31)的另一端,第二輸送帶(34) 的一端套置在第二主動輥(3 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從動輥(3 上,第二動力傳動裝置 (35)設置在第二機架(31)上,並且與第二主動輥(3 的第二軸頭(321)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副輸送機構(3)還包括有一第二託帶板(36)和一組第二託帶輥(37),第二託帶板(36)與所述第二機架(31)固定, 一組第二託帶輥(37)以間隔狀態轉動地設置在第二機架(31)上,並且對應於所述第二託帶板(36)的下方,所述的第二輸送帶(34)的內側與第二託帶板(36)貼觸,而外側與第二託帶輥(37)貼觸。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動力傳動裝置(35)包括第二電機(351)和第二減速機(352),第二電機(351)與第二減速機(35 傳動配合,並且由第二減速機(35 連同第二電機(351)伴隨於所述第二機架(31)與地坪固定,在該第二減速機(35 的末級動力輸出軸上具有一第二軸連接頭(3521),該第二軸連接頭(3521) 與所述的第二軸頭(321)傳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4)包括第三機架Gl)、主、從動鏈輪軸(42、們)、第三輸送帶04)、第三動力傳動裝置0 、自動卸菜裝置(46)、稱重傳感器(47)、稱重盤(48)、第一鏈條(49a)和第二鏈條09b),第三機架Gl)對應於所述的副輸送機構(3)的部位,並且在該第三機架Gl)朝向副輸送機構(3) 的一端端面上延伸固定有一擴展架G11),主動鏈輪軸0 轉動地設置在第三機架Gl) 朝向副輸送機構C3)的一端,從動鏈輪軸轉動地設置在第三機架Gl)的另一端,在主動鏈輪軸0 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鏈輪G21),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鏈輪022),在從動鏈輪軸 (43)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鏈輪G31),另一端固定有第四鏈輪032),第一、第三鏈輪(421、 431)彼此對應,而第二、第四鏈輪(422、43幻相互對應,第一鏈條09a)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鏈輪G2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三鏈輪G31)上,第二鏈條的一端套置在第二鏈輪 (42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鏈輪(43 上,第三輸送帶04)的內側間隔固定有一組輸送帶託條042),各輸送帶託條042)的一端與第一鏈條(49a)固定,而各輸送帶託條(442) 的另一端與第二鏈條固定,並且在第三輸送帶G4)的外側間隔固定有一組分隔板 G41),藉由分隔板(441)而在第三輸送帶04)上形成獨立的置菜區域,第三動力傳動裝置 (45)設在第三機架Gl)上,並且與主動鏈輪軸0 傳動連接,自動卸菜裝置G6)設在所述的擴展架Gll)的下部,而稱重傳感器G7)設在擴展架Gll)的上部,並且由線路與稱重計數顯示器G71)電氣連接,而稱重計數顯示器G71)固定在第三機架Gl)上,稱重盤 (48)鉸鏈連接在稱重盤座(481)上,該稱重盤08)對應於所述自動卸菜裝置G6)的上方, 由自動卸菜裝置G6)致動,並且稱重盤08)還與所述的副輸送機構(3)的上方相對應,所述的稱重盤座G81)固定在稱重傳感器G7)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動配菜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三動力傳動裝置05) 包括第三電機(451)和第三減速機052),第三電機051)與第三減速機(45 傳動配合併且由第三減速機(45 連同第三電機G51)固定在第三機架Gl)上,第三減速機(452) 的末級動力輸出軸具有一第三軸連接頭(4521),該第三軸連接頭0521)與所述的主動鏈輪軸02)傳動連接;所述的擴展架Gll)由上、下支承橫臂(4111、4112)和縱臂0113)構成,上、下支承臂(4111、4112)均與第三機架(4)朝向所述副輸送機構(3)的一端端面固定,並且兩者保持上、下並行,縱臂G113)的上端與上支承橫臂Glll)固定,下端與下支承橫臂G112)固定,所述的稱重傳感器G7)固定在上支承橫臂Glll)上;所述的自動卸菜裝置G6)包括一作用缸(461)和一電磁閥062),作用缸061)的缸體的下部通過作用缸座0612)與所述的下支承橫臂G112)或者與所述的縱臂G113)固定,而作用缸G61)的缸體的上部通過支座G613)與上支承橫臂Glll)固定,作用缸061)的作用缸柱G611) 與所述的稱重盤G8)的底部的背面相對應,電磁閥(462)安裝在縱臂G113)上,與所述作用缸(461)控制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自動配菜系統,屬於商業設施技術領域。包括一主輸送機構;一以騰空狀態對應於主輸送機構的上方的用於將淨菜卸至主輸送機構輸出的卸料鬥;一組彼此的結構相同的用於將淨菜轉移至卸料鬥的副輸送機構,該組副輸送機構以輻射形態圍繞卸料鬥配置;伴隨於每一個副輸送機構設置的用於將淨菜輸送至副輸送機構的一組結構相同的淨菜分類輸送機構。優點相對於已有技術既可有效地減少人力投入,又可提高配菜效率並且還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及配菜的差錯機率。
文檔編號B65G49/00GK102358498SQ201110210080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6日
發明者於洪強, 楊粟 申請人:蘇州市天益商品配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