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18:23:41 1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泵,適用於自動變速器,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屬於變速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自動變速箱油泵通過螺栓將油泵蓋、油泵轉子固定在油泵下體上,油泵下體上設有潤滑油道、離合器供油油道、變矩器閉鎖和打開油道等大量油道,這些油道是通過在油泵下體內鑽孔實現的。在實現本發明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問題,油泵下體上的潤滑油道、離合器供油油道、變矩器閉鎖和打開油道是在油泵下體體內鑽孔形成,加工非常複雜、油道布置難度大、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變速箱油泵,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油道加工複雜、布置難度大、成本高的缺陷,採用本實用新型的變速箱油泵後,具有油道加工簡單、布置方便、成本低的優點。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包括固定連接的油泵下體和油泵蓋,油泵下體上設有油道、進油口和出油口,其特徵在於:所述油道設置在油泵下體的表面上;所述油泵下體和油泵蓋之間設有油泵隔板;所述油泵隔板上設有與進油口相對應的隔板進油口和與出油口相對應的隔板出油口。一種優化方案,所述油泵隔板上還設有隔板卸荷槽。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上技術方案後,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油泵下體與油泵蓋之間設有油泵隔板,有效避免了油道布置困難的問題,且油泵下體上的油道直接在油泵下體的表面加工或壓鑄,加工簡單,可根據需要任意布置油道。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變速箱油泵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變速箱油泵的爆炸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油泵下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油泵下體,2-變矩器殼體,3-油泵蓋,4-油泵轉子,5-油封,6_銅套,7_油泵隔板,8-0型圈,9-螺栓,10-油道,11-進油口,12-出油口,13-卸荷槽,14-隔板進油口,15-隔板出油口,16-隔板卸荷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包括油泵下體I和變矩器殼體2,油泵下體I位於變矩器殼體2的一側,油泵下體I與變矩器殼體2加工為一體,油泵下體I的表面上設有進油口 11、出油口 12、卸荷槽13和若干油道10,油泵下體I內側變矩器殼體2的腔體內設有油泵蓋3,油泵蓋3與油泵下體I通過螺栓9固定連接,油泵蓋3的外壁與油泵下體I的內壁之間密封有O型圈8,油泵蓋3的腔體內設有油泵轉子4,油泵轉子4的內端面與油泵蓋3的內端面位於同一平面,油泵轉子4的外側設有銅套6,銅套6的外側設有油封5,銅套6與油封5分別套裝在油泵蓋3的腔體內;所述油泵蓋3的內端面與油泵下體I之間設有油泵隔板6,油泵隔板6上設有隔板進油口 14和隔板出油口 15,隔板進油口 14與油泵下體I上的進油口 11相對應,隔板出油口 15與油泵下體I上的出油口 12相對應,油泵隔板6上還設有隔板卸荷槽16。由於油泵下體I與油泵蓋3之間設有油泵隔板7,這樣油泵下體I上的油道10就可以在油泵下體I的表面上直接進行加工或在生產油泵下體I時直接壓鑄出油道,有效避免了油道布置困難的問題,加工簡單,可根據需要任意布置油道。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包括固定連接的油泵下體(I)和油泵蓋(3),油泵下體(I)上設有油道(10)、進油口(11)和出油口(12),其特徵在於:所述油道(10)設置在油泵下體(I)的表面上; 所述油泵下體(I)和油泵蓋(3)之間設有油泵隔板(7); 所述油泵隔板(7)上設有與進油口( 11)相對應的隔板進油口( 14)和與出油口( 12)相對應的隔板出油口(1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泵隔板(7)上還設有隔板卸荷槽(1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變速箱油泵,包括固定連接的油泵下體和油泵蓋,油泵下體上設有油道、進油口和出油口,油道設置在油泵下體的表面上,油泵下體和油泵蓋之間設有油泵隔板,油泵隔板上設有與進油口相對應的隔板進油口、與出油口相對應的隔板出油口和隔板卸荷槽,有效避免了油道布置困難的問題,油道直接在油泵下體的表面加工或壓鑄,加工簡單,可根據需要任意布置。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2971850SQ20122067329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0日
發明者劉祥伍, 郭鵬鵬, 宋廷彬, 王書翰 申請人: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