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中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17:40:36
專利名稱:支架中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於一種應用在腳架上的連接件,特別是關於一種支架中把結構。
背景技術:
無論在攝影、廣播電視、電影製作、實況轉播的產業上,皆需大量使用攝影、攝像器材及照明裝置等,而這些器材需有對應的專業支撐腳架或懸掛設備供其架設。例如閃光燈和其它照相與攝像設備使用的照明設備支架、電視演播室使用的照明懸掛設備等。在傳統的支架中把結構,依其結構特性大致上可分為幾類,包括雙柄齒盤中把、笑臉盤中把及偏心齒盤中把等。然而,雙柄齒盤中把具有橫杆不能收縮的缺點,只能當作橫杆支撐架,不能變成腳架使用。笑臉盤中把是以兩個手把的設計、利用螺絲將中把死鎖在腳架的中管上, 同樣具有不能收縮的缺點。而偏心齒盤中把雖可讓使用者依其需要將橫杆直立後穿過中把底部的圓孔,插入腳架的中管中,但由於無法捨棄其偏心齒盤的設計,故仍有體積過大的問題。另外,目前大部分產品的鎖固組件都是固定位置,轉動的都是滑槽。或是由固定的滑槽, 藉由鎖固組件的移動,使得產品可以做腳架及橫杆的變形。又或是利用鬆開鎖固件時,控制角度,而不是透過滑槽控制角度。也有產品是透過單一個鎖固組件同時控制橫杆的方向及角度,且無滑槽及偏心設計。除了前述問題之外,多數的中把結構並無法兼具作為腳架及頂燈架的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如上所述,現有的各種支架中把結構通常只能作為腳架或燈架使用,無法同時兼顧兩者需求,亦或是具有體積過大、使用上不夠方便、橫杆無法調整長度角度等缺點。據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經過改良的支架中把結構,包括一外蓋結構,包括一第一蓋體及一第二蓋體,該第一蓋體對稱地結合於該第二蓋體且對合形成一第一夾置部及一第一樞接部,且沿著該第一樞接部中心位置分別對稱地開設有一槽孔;一夾具結構,包括一第一夾具及一第二夾具,該第一夾具對稱地結合於該第二夾具且對合形成一第二夾置部及一第二樞接部,該夾具結構位於該外蓋結構的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之間,並藉由該夾具結構的第二樞接部樞接於該外蓋結構的第一樞接部;一可調夾置結構,設置於該外蓋結構並控制該第一夾置部的夾置;以及一可調鎖固組件,穿設結合於該外蓋結構的槽孔及該夾具結構,並由該可調鎖固組件鬆開或夾緊以控制該第二夾置部的夾置,以及由該可調鎖固組件在該外蓋結構的槽孔中的移動以控制該夾具結構的轉動方向。本實用新型的支架中把結構,是利用可調鎖固組件及弧形槽的搭配,可以同時控制橫杆的長度與角度(鎖固組件鬆開時,可以橫杆調整長度。鎖固組件鬆開時,鎖固組件的軸可以在弧形槽滑動,以達控制角度作用。在此作用中,鎖固組件是移動的,滑槽是固定不動的,並藉由該可調鎖固組件在該外蓋結構的槽孔中的移動以控制該夾具結構的轉動方向。不僅具有整體體積較小的優點,且可透過簡單的操作方式,例如利用按壓安全銷、以及手把的操作,即可簡便快速地變形為腳架或頂燈架使用,且支架中把結構的支點位在腳架重心的垂直延伸方向上,此設計可使整體穩定性更佳。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支架中把結構的立體圖;圖2 圖3為顯示支架中把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顯示支架中把結構作為腳架的示意圖;以及圖5為顯示支架中把結構變形成為頂燈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 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支架中把結構的立體圖,圖2 圖3為顯示支架中把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如圖所示,組成支架中把結構100的主要組件包括一外蓋結構 1、一夾具結構2、一可調夾置結構3、一可調鎖固組件4及一安全銷5。外蓋結構1包括一第一蓋體11及一第二蓋體12。第一蓋體11具有一第一夾置部 111、第一樞接部112(凹部),且沿著第一樞接部112中心位置對稱地開設有一槽孔113。相似地,第二蓋體12具有一第一夾置部121、第一樞接部122(凹部),且沿著第一樞接部122 中心位置開設有一槽孔123,另開設有一結合孔124。上述槽孔113、123皆為具有預定弧度的弧型槽孔。第一蓋體11及第二蓋體12對稱結合後,可在第一夾置部111、121之間夾置結合管件。夾具結構2包括一第一夾具21及一第二夾具22。第一夾具21具有一第二夾置部211及一第二樞接部212 (凸部),並開設有一結合孔213及結合孔214。相似地,第二夾具22具有一第二夾置部221及一第二樞接部222 (凸部),並開設有一結合孔223及結合孔224。夾具結構2位於外蓋結構1的第一蓋體11及第二蓋體12之間,並藉由第一夾具 21的第二樞接部212樞接於第一蓋體11的第一樞接部112,以及藉由第二夾具22的第二樞接部222樞接於第二蓋體12的第一樞接部122,使夾具結構2可在第一蓋體11及第二蓋體12之間轉動。另外,第一夾具21及第二夾具22對稱結合後,可在第二夾置部211、221 之間夾置結合管件。可調夾置結構3包括一旋鈕31及一頂置片32,設置於外蓋結構1的一側,例如結合於第一蓋體11相對於第一夾置部111的位置,可操作旋鈕31並藉由頂置片32控制第一夾置部111、121的夾置,例如在結合管件時可控制其旋緊或鬆開。可調鎖固組件4包括一手把41、一螺帽42及一螺絲43,螺帽42對應地結合於手把41中,螺絲43穿設通過第一蓋體11的槽孔113、夾具結構2及第二蓋體12的槽孔123, 且藉由螺帽42鎖合使手把41結合於第二蓋體的一側,並可控制第二夾置部211、221的夾置,例如在結合管件時可控制其旋緊或鬆開。安全銷5及彈簧51結合於結合孔214、224,並露出於結合孔124,可藉由安全銷5 的按壓解除夾具結構2的固定狀態,使夾具結構2呈可旋轉狀態。參考圖4,其顯示支架中把結構結合中管及橫杆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依據前述的結構及作用原理,中管61夾置結合於外蓋結構1的第一蓋體11及第二蓋體12之間,而橫杆62夾置結合於夾具結構2的第一夾具21及第二夾具22之間,且中管61及橫杆62位於同一延伸方向上,此時可作為一般腳架使用。[0017]參考圖5,其顯示將橫杆調整好角度及長度後的示意圖。如圖所示,若需將其作為頂燈架(將橫杆作為旋臂杆)使用時,可先按壓安全銷5,再將手把41鬆開使夾具結構2的第一夾具21及第二夾具22鬆開後,即可調整橫杆62長度,同時藉由手把41在槽孔113、 123的滑動以調整橫杆62的傾斜角度,且此時支架中把結構100的支點位在腳架重心的垂直延伸方向上。待橫杆62調整至定位後,即可手把41鎖緊固定。依據上述操作方式,本實用新型的支架中把結構的體積較一般現有中把結構更小,且可依需要作為腳架或頂燈架兩種用途,除了藉由安全銷方便控制變形為腳架或頂燈架外,利用單一手把操作即可調整橫杆的長度及角度,此些都是本實用新型的支架中把結構所具有的優點。由以上實施例可知,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架中把結構確具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惟以上的敘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說明,凡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依據上述的說明而作其它種種的改良,惟這些改變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以下所界定的專利範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支架中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支架中把結構包括一外蓋結構,包括一第一蓋體及一第二蓋體,該第一蓋體對稱地結合於該第二蓋體且對合形成一第一夾置部及一第一樞接部,且沿著該第一樞接部中心位置分別對稱地開設有一槽孔;一夾具結構,包括一第一夾具及一第二夾具,該第一夾具對稱地結合於該第二夾具且對合形成一第二夾置部及一第二樞接部,該夾具結構位於該外蓋結構的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之間,並藉由該夾具結構的第二樞接部樞接於該外蓋結構的第一樞接部; 一可調夾置結構,設置於該外蓋結構並控制該第一夾置部的夾置;以及一可調鎖固組件,穿設結合於該外蓋結構的槽孔及該夾具結構,並由該可調鎖固組件鬆開或夾緊以控制該第二夾置部的夾置,以及由該可調鎖固組件在該外蓋結構的槽孔中的移動以控制該夾具結構的轉動方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中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可調夾置結構包括一旋鈕及一頂置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中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可調鎖固組件包括一手把、一螺絲及一螺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中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外蓋結構及夾具結構更結合有一安全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中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外蓋結構的槽孔為一具有預定弧度的弧型槽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一種支架中把結構,包括一外蓋結構,包括一第一蓋體及一第二蓋體,該第一蓋體對稱地結合於該第二蓋體且對合形成一第一夾置部及一第一樞接部,且沿著該第一樞接部中心位置分別對稱地開設有一槽孔;一夾具結構,包括一第一夾具及一第二夾具,該第一夾具對稱地結合於該第二夾具且對合形成一第二夾置部及一第二樞接部,該夾具結構位於該外蓋結構的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之間,並藉由該夾具結構的第二樞接部樞接於該外蓋結構的第一樞接部;一可調夾置結構,設置於該外蓋結構並控制該第一夾置部的夾置;以及一可調鎖固組件,穿設結合於該外蓋結構的槽孔及該夾具結構。
文檔編號F16B7/04GK202251283SQ20112038397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1日
發明者林建廷 申請人:美商林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