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試方法和測試裝置與流程
2023-07-21 20:40:06 2

本發明涉及測試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測試方法和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測試藍牙性能過程中,往往都是通過手動方法測試,例如,發送端A標記一個測試文件,通過藍牙搜索到接收端B後,用戶再手動將測試文件發送給接收端B,如果想要驗證藍牙模塊功能的健壯性,這樣測試起來不能很好的反應出結果,而且這種測試方法的測試效率比較低,浪費人力和成本。
因此,如何提高測試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正是基於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測試終端藍牙健壯性的效率。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測試方法,包括:第一終端接收測試參數;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根據所述測試參數自動將測設文件傳輸給所述第二終端;監測所述測試文件的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輸出所述測試結果。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終端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並通過藍牙自動將測試文件傳輸給第二終端,避免了用戶手動傳輸測試文件,提高了測試文件的傳輸效率,由此不僅提高了測試效率,還降低了測試成本。另外,通過輸出測試文件在傳輸過程中的測試結果,從而方便用戶查看測試結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前,包括:開啟藍牙自動化測試;接收並保存作為接收方的所述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保存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在藍牙地址匹配時,若保存的藍牙地址與掃描到的終端的藍牙地址匹配,說明掃描到的終端即為作為接收方的第二終端,藍牙地址匹配成功,則建立與第二終端的藍牙連接,從而保證了終端之間進行藍牙地址匹配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測試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項:測試文件傳輸失敗時的最大重傳次數、相鄰傳輸之間的間隔時間、同一測試文件的重複傳輸次數、測試文件的數量。
在該技術方案中,根據上述的測試參數實現了測試文件的自動傳輸。例如,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次數達到上述中的最大重傳次數時,自動傳輸下一個測試文件,若不存在下一個測試文件,可結束測試文件的傳輸。在傳輸測試文件時,相隔一定的時間後進行下一次的傳輸。不管測試文件傳輸成功還是傳輸失敗都規定傳輸N次(即重複傳輸次數)。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監測所述測試文件的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包括:監測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在傳輸N次中傳輸成功的次數和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根據所述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監測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傳輸成功的次數、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可以準確地判斷終端藍牙的健壯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在根據所述測試參數自動將測設文件傳輸給所述第二終端之前,包括:開啟Wi-Fi(Wireless Fidelity,基於IEEE 802.11b標準的無線區域網)模塊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模塊。
在該技術方案中,由於測試文件在傳輸的過程中,Wi-Fi模塊的開啟和/或GPS模塊的開啟會對測試文件的傳輸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通過開啟Wi-Fi模塊和/或GPS模塊,能夠提高測試藍牙健壯性的準確率。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測試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測試參數;連接單元,用於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傳輸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測試參數自動將測設文件傳輸給所述第二終端;生成單元,用於監測所述測試文件的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輸出單元,用於輸出所述測試結果。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終端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並通過藍牙自動將測試文件傳輸給第二終端,避免了用戶手動傳輸測試文件,提高了測試文件的傳輸效率,由此不僅提高了測試效率,還降低了測試成本。另外,通過輸出測試文件在傳輸過程中的測試結果,從而方便用戶查看測試結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第一開啟單元,用於開啟藍牙自動化測試;保存單元,用於接收並保存作為接收方的所述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保存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在藍牙地址匹配時,若保存的藍牙地址與掃描到的終端的藍牙地址匹配,說明掃描到的終端即為作為接收方的第二終端,藍牙地址匹配成功,則建立與第二終端的藍牙連接,從而保證了終端之間進行藍牙地址匹配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測試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項:測試文件傳輸失敗時的最大重傳次數、相鄰傳輸之間的間隔時間、同一測試文件的重複傳輸次數、測試文件的數量。
在該技術方案中,根據上述的測試參數實現了測試文件的自動傳輸。例如,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次數達到上述中的最大重傳次數時,自動傳輸下一個測試文件,若不存在下一個測試文件,可結束測試文件的傳輸。在傳輸測試文件時,相隔一定的時間後進行下一次的傳輸。不管測試文件傳輸成功還是傳輸失敗都規定傳輸N次(即重複傳輸次數)。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生成單元具體用於,監測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在傳輸N次中傳輸成功的次數和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根據所述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監測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傳輸成功的次數、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可以準確地判斷終端藍牙的健壯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第二開啟單元,用於開啟Wi-Fi模塊和/或GPS模塊。
在該技術方案中,由於測試文件在傳輸的過程中,Wi-Fi模塊的開啟和/或GPS模塊的開啟會對測試文件的傳輸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通過開啟Wi-Fi模塊和/或GPS模塊,能夠提高測試藍牙健壯性的準確率。
本發明技術方案通過設定測試參數,在終端之間自動建立藍牙連接後,獲取通過藍牙連接傳輸文件的測試結果,並輸出該測試結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效率低下的問題,並且輸出測試結果更清晰直觀。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測試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測試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測試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測試方法,包括:
步驟102,第一終端接收測試參數。
優選地,所述測試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項:測試文件傳輸失敗時的最大重傳次數、相鄰傳輸之間的間隔時間、同一測試文件的重複傳輸次數、測試文件的數量。
步驟104,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
優選地,步驟104之前,包括:開啟藍牙自動化測試;接收並保存作為接收方的所述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
通過保存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在藍牙地址匹配時,若保存的藍牙地址與掃描到的終端的藍牙地址匹配,說明掃描到的終端即為作為接收方的第二終端,藍牙地址匹配成功,則建立與第二終端的藍牙連接,從而保證了終端之間進行藍牙地址匹配的可靠性。
相應地,第二終端接收並保存作為發送方的第一終端的藍牙地址。
步驟106,根據所述測試參數自動將測設文件傳輸給所述第二終端。
具體地,第一終端在於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後,自動選擇預先標記的測試文件,並將選擇的測試文件發送給第二終端,在將測試文件傳輸給第二終端後,若接收到第二終端的反饋信號,則進行下一次的傳輸,從而實現了測試文件的自動傳輸。
根據上述的測試參數可以實現測試文件的自動傳輸。例如,若測試文件傳輸成功,則自動進行下一新的測試文件的傳輸,若測試文件傳輸失敗,則自動將傳輸失敗的測試文件重新進行傳輸,直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或者達到最大重傳次數;
又如,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次數達到上述中的最大重傳次數時,自動傳輸下一新的測試文件,若不存在下一新的測試文件,可結束測試文件的傳輸;
又如,在傳輸測試文件時,相隔一定的時間後進行下一次的傳輸,傳輸成功後等待6秒進行下一次傳輸動作,若傳輸失敗等待30秒進行下一次傳輸動作。當然,不管測試文件傳輸成功還是傳輸失敗都可以規定傳輸N次(即重複傳輸次數)。
優選地,步驟106之前包括:開啟Wi-Fi模塊和/或GPS模塊。
在開啟Wi-Fi模塊,並建立藍牙連接時,根據預先設定的或默認的優先級排序,如Wi-Fi傳輸的優先級高於藍牙傳輸,當要用藍牙模塊傳輸測試文件時,給Wi-Fi模塊發送將天線切換給藍牙模塊的消息,這樣更有利於藍牙模塊健壯性的測試,當要用Wi-Fi模塊傳輸測試文件時,給藍牙模塊發送將天線切換給Wi-Fi模塊。
步驟108,監測所述測試文件的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
優選地,步驟108包括:監測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在傳輸N次中傳輸成功的次數和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根據所述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
通過監測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傳輸成功的次數、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可以準確地判斷終端藍牙的健壯性。
上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是指測試成功需要花費的時間,所述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是指測試文件從開始傳輸到獲得傳輸失敗結果所花費的時間。
上述監測測試文件在傳輸N次中傳輸成功的次數和傳輸失敗的次數,以此來判斷藍牙連接的健壯性或性能。
步驟110,輸出所述測試結果。
在本技術方案中,當完成一次或一個循環的測試文件的傳輸後,生成測試結果或測試報告,並且自動輸出該測試結果或測試報告,測試方法更加清晰直觀。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終端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並通過藍牙自動將測試文件傳輸給第二終端,避免了用戶手動傳輸測試文件,提高了測試文件的傳輸效率,由此不僅提高了測試效率,還降低了測試成本。另外,通過輸出測試文件在傳輸過程中的測試結果,從而方便用戶查看測試結果。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測試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如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測試方法,包括:
步驟202,發送端A標記測試文件,例如測試文件為音樂文件。
步驟204,發送端A自動跳轉調用第三方應用程式。
步驟206,發送端A接收接收端B的藍牙地址的輸入,接收端B接收發送端A的藍牙地址的輸入。
步驟208,發送端A根據輸入的藍牙地址進行藍牙匹配,接收端B根據輸入的藍牙地址進行藍牙匹配。
步驟210,判斷藍牙地址是否匹配成功,在藍牙地址匹配成功時,進入步驟212,在藍牙地址匹配失敗時,重新進入步驟208,以重新進行藍牙地址的匹配。其中,在匹配失敗時,提示用戶此次藍牙連接匹配失敗。
步驟212,自動傳輸測試文件。具體地,通過調用的第三方應用程式來實現測試文件的自動傳輸。
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3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測試裝置300,包括:接收單元302、連接單元304、傳輸單元306、生成單元308和輸出單元310。
接收單元302,用於接收測試參數。
優選地,所述測試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項:測試文件傳輸失敗時的最大重傳次數、相鄰傳輸之間的間隔時間、同一測試文件的重複傳輸次數、測試文件的數量。
連接單元304,用於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
優選地,測試裝置300還包括:第一開啟單元312,用於開啟藍牙自動化測試;保存單元314,用於接收並保存作為接收方的所述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
通過保存第二終端的藍牙地址,在藍牙地址匹配時,若保存的藍牙地址與掃描到的終端的藍牙地址匹配,說明掃描到的終端即為作為接收方的第二終端,藍牙地址匹配成功,則建立與第二終端的藍牙連接,從而保證了終端之間進行藍牙地址匹配的可靠性。
相應地,第二終端接收並保存作為發送方的第一終端的藍牙地址。
傳輸單元306,用於根據所述測試參數自動將測設文件傳輸給所述第二終端。
具體地,第一終端在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後,自動選擇預先標記的測試文件,並將選擇的測試文件發送給第二終端,在將測試文件傳輸給第二終端後,若接收到第二終端的反饋信號,則進行下一次的傳輸,從而實現了測試文件的自動傳輸。
傳輸單元306可以根據上述測試參數實現測試文件的自動傳輸,例如,若測試文件傳輸成功,則傳輸單元306自動進行下一新的測試文件的傳輸,若測試文件傳輸失敗,則傳輸單元306自動將傳輸失敗的測試文件重新進行傳輸,直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或者達到最大重傳次數。
又如,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次數達到上述中的最大重傳次數時,傳輸單元306自動傳輸下一新的測試文件,若不存在下一新的測試文件,可結束測試文件的傳輸。
又如,在傳輸測試文件時,相隔一定的時間後進行下一次的傳輸,傳輸成功後等待6秒進行下一次傳輸動作,若傳輸失敗等待30秒進行下一次傳輸動作。當然,不管測試文件傳輸成功還是傳輸失敗都可以規定傳輸N次(即重複傳輸次數)。
優選地,測試裝置300還包括:第二開啟單元316,用於開啟Wi-Fi模塊和/或GPS模塊。
生成單元308,用於監測所述測試文件的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
優選地,所述生成單元308具體用於,監測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在傳輸N次中傳輸成功的次數和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所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根據所述傳輸過程生成測試結果。
通過監測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傳輸成功的次數、傳輸失敗的次數和/或傳輸成功所需重傳的次數,可以準確地判斷終端藍牙的健壯性。
上述測試文件傳輸成功的延遲時間是指測試成功需要花費的時間,所述測試文件傳輸失敗的延遲時間是指測試文件從開始傳輸到獲得傳輸失敗結果所花費的時間。
上述監測測試文件在傳輸N次中傳輸成功的次數和傳輸失敗的次數,以此來判斷藍牙連接的健壯性或性能。
輸出單元310,用於輸出所述測試結果。
在本技術方案中,當完成一次或一個循環的測試文件的傳輸後,生成測試結果或測試報告,並且自動輸出該測試結果或測試報告,測試方法更加清晰直觀。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終端自動與第二終端建立藍牙連接,並通過藍牙自動將測試文件傳輸給第二終端,避免了用戶手動傳輸測試文件,提高了測試文件的傳輸效率,由此不僅提高了測試效率,還降低了測試成本。另外,通過輸出測試文件在傳輸過程中的測試結果,從而方便用戶查看測試結果。
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終端400,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測試裝置300,因此,該終端400具有和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測試裝置300相同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避免了用戶手動傳輸測試文件,提高了測試文件的傳輸效率,由此不僅提高了測試效率,還降低了測試成本。
在本發明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術語「連接」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