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族文化傳承之根本:漢語
2023-07-21 23:46:18 3
漢語作為中國第一大語言,近幾年更是受國外友人的追捧,隨著中國的強大,漢語也跟著推向了世界發展的前端,成了除英語外的熱門必備語言之一。漢語博大精深,那麼,你想知道漢語文化的根源嗎?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漢族文化吧!
漢語(Hànyǔ)又稱中文,是中國漢民族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主要分布於中國全境、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撣邦、以及海外華人社區。漢語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也是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通用少數民族語言。
漢語屬漢藏語系,為分析語,有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包含書面語以及口語兩部分。書面古代漢語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面漢語一般指現代標準漢語。現代漢語方言眾多,某些方言的口語之間差異較大,而書面語相對統一。
目前全球有六分之一人口使用漢語作為母語。漢語口語有官話、粵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七種主要漢語方言。
分布地區
漢語方言分布
漢語主要分布的國家和地區是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蒙古、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寮國、朝鮮、韓國、日本、美國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國家和地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會說漢語的人大約有16億,居世界人口數量使用語言第一(佔世界人口使用語言五分之一)、使用廣泛度居世界第三(第一為英語,第二為西班牙語,有5000多萬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如馬來西亞等)。漢語是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之一。
歷史沿革
上古
相傳黃帝時中原有「萬國」,夏朝時還有三千國,周初分封八百諸侯,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禮記·王制》)。
上古漢語存在於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紀),文字記錄有青銅器上的刻銘、《詩經》、歷史書書經以及部分《易經》。
據《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可見周朝建立時期就開始實行語言文字的統一。
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還有170多個。至戰國時期,形成「七雄」,「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
先秦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稱為「雅言」的共同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述而》)
秦朝重新統一之後,進一步規範了文字,以小篆作為正式官方文字。
可能你也喜歡:
回族清真寺的特點及作用
回族地域文化:民歌花兒
回族民間文學的來源及歷史
回族的語言:小兒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