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13:06:21
專利名稱: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鋰亞電池上的一個部件,更具體地說它是一種鋰亞電池正極集流
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鋰亞電池的正極集流結構為由蓋板1、不鏽鋼柱2、不鏽鋼網3、玻璃絕緣子 4、注液孔5組成,在不鏽鋼柱2上焊接不鏽鋼網3的目的是為了增大正極填料和不鏽鋼柱 的接觸面積(過流性),從而增加正極填料和外部輸出的導電性。這種鋰亞電池的正極集流 方式結構較複雜,且不鏽鋼網3在生產過程中易破壞電池內部結構,還會造成電池性能失 效/電壓低等缺點(如圖1所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鋰亞電池 正極集流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的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它包括蓋 板、不鏽鋼柱、玻璃絕緣子、注液孔,不鏽鋼柱位於蓋板中間並與蓋板垂直,玻璃絕緣子位於 不鏽鋼柱和蓋板之間,在蓋板1上有注液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不鏽鋼柱上有鍍鎳層。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不鏽鋼柱為碳鋼柱。 本實用新型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結構更加簡單,簡化了生產工藝,並降低電池 生產成本,降低生產過程對電池內部造成破壞,提高電池存放性能和電池負荷電壓及容量。
圖1為現有的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示意圖。 圖中1.蓋板,2.不鏽鋼柱,3.不鏽鋼網,4.玻璃絕緣子,5.注液孔,6.鍍鎳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情況,但它們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
限定,僅作舉例而已。同時通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參閱附圖可知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它包括蓋板1、不鏽鋼柱2、玻璃絕緣子4、 注液孔5,不鏽鋼柱2位於蓋板1中間並與蓋板1垂直,玻璃絕緣子4位於不鏽鋼柱2和蓋 板1之間,在蓋板1上有注液孔5,不鏽鋼柱2上有鍍鎳層6,不鏽鋼柱2為碳鋼柱(如圖2 所示)。 經檢測原開路3. 6V,負載電壓10mA的電壓3. 5v電池,存放1月後開路電壓3. 6V 負載電壓10mA會下降至3. 0V。 而現開路電壓3. 6V,負載電壓10mA的3. 5v電池,存放6月至1年後開路電壓3. 6v負載電壓10mA3. 4V以上。
權利要求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它包括蓋板(1)、不鏽鋼柱(2)、玻璃絕緣子(4)、注液孔(5),不鏽鋼柱(2)位於蓋板(1)中間並與蓋板(1)垂直,玻璃絕緣子(4)位於不鏽鋼柱(2)和蓋板(1)之間,在蓋板(1)上有注液孔(5),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不鏽鋼柱(2)上有鍍鎳層(6)。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不鏽鋼柱(2)為 碳鋼柱。
專利摘要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它包括蓋板(1)、不鏽鋼柱(2)、玻璃絕緣子(4)、注液孔(5),不鏽鋼柱(2)位於蓋板(1)中間並與蓋板(1)垂直,玻璃絕緣子(4)位於不鏽鋼柱(2)和蓋板(1)之間,在蓋板(1)上有注液孔(5),不鏽鋼柱(2)上有鍍鎳層(6)。它克服了現有的鋰亞電池正極集流結構較複雜,易破壞電池內部結構,且放電量小等缺點。本實用新型結構更加簡單,簡化了生產工藝,並降低電池生產成本,提高了電池的存放性能和電池負荷電壓及容量。
文檔編號H01M2/06GK201498538SQ20092022740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1日
發明者李新平 申請人:武漢安能電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