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的主題總結(淺談韓國巔峰電影新世界的組織架構和劇情脈絡)
2023-07-22 09:14:55 1
壹:序言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任何一個小的生物,都有其內在的運轉規律和成型法則,花草樹木如是,社會如是,《新世界》也如是。
【01】黑道盡頭,何去何從?
一個幫派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往往會有兩種走向。
(1):一黑到底,繼而失控、崩盤;
(2):極力轉型,橫向發展、拓寬;
這兩種類型,也基本涵蓋了所有涉及到黑道元素的影視作品的劇情框架設定。
第一種(一黑到底):即一入江湖歲月催,此生別想再回頭,唯一終結的方式只有兩個:死亡或者被捕。由第一種類型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多數倡導的是「兄弟情義」、「黑白不兩立」以及「火爆的戰鬥場面」,這其中最經典的代表作,當屬上世紀90年代最為風靡的《古惑仔》系列。
第二種(極力轉型):通常都是從黑道轉白道,此時又會有兩個問題擺在眼前,即:徹底轉型還是部分轉型?在排除掌舵人自己的主觀決策基礎上,我們知道一個黑道幫派想要徹底轉型到正當生意,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為無論是「過往死敵尋仇」、「幫派成員內訌」而或「曾經已經犯下的極端罪行」,都註定了他們不可能真的完全金盆洗手,所以這種類型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主旋律大多都會牽扯到「權錢交易」、「政、商生態圈」以及「鬥智鬥勇的戰略布局」,嚴格來說第二種類型拍攝的難度要大於第一種,這裡面最為經典的作品既有《黑金》中囂張跋扈的周朝先,也有《無間道2》中怪戾陰柔的倪永孝。
而電影《新世界》所採用的主劇情框架,同樣是第二種,即從黑到白,謀求轉型。
【02】「金門」的組織架構
《新世界》中最大的社會幫派叫「金門」,金門是由「虎派」、「北大門派」,以及「帝日派」三個幫派整體合併而來,這種合併的模式,好處在於可以急速壯大,吞併地盤,形成寡頭之勢,但缺點在於人心不齊,各派別之間互有猜忌。
而誰做最大的話事人,則是最大的一個引爆點。
但一手策劃三大門派合併,並組建了「金門」的石東書,在一開始便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地位,故而合併的過程以及合併後的內部鬥爭,有,但可控。
在石東書的原計劃中,金門合併的最終目的除了「壯大」這一因素以外,另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在於謀求「轉型」。
石東書出至「虎派」,任金門會長,與他同屬一個派別的是金門四號人物李仲久;丁青則出至「北大門派」,為金門三號人物;而「帝日派」的原掌門人張守基則成了金門二號人物,即副會長。
這樣的職權安排,既有籠絡人心之因,也有為了轉型之求。
我們先說籠絡人心,張守基和石東書以及丁青都是原本各自幫派的掌門人,但依照年齡和資歷來說,張守基和石東書是一輩人,而丁青則屬於次一輩。
主導三派合併的石東書,用其強硬的鐵腕手段自然要坐穩會長之位,而與他同輩且本就是一幫之長的張守基於情於理必然是二號人物。
但丁青與李仲久他們的排名,卻頗有幾分韻味,李仲久原本是石東書的左膀右臂,為整個「虎派」的徵戰立下過汗馬功勞,但在金門的地位卻只能屈居在丁青之下。
這除了上面所說的籠絡整個「北大門派」的人心以外,另一個主要原因便是下面要說的「轉型需求」。
【03】金門的轉型規劃
李仲久與丁青有很多相似的點,對手下看似兇厲卻實則有愛,對敵人又都是十足的心狠手辣,血灑於眼前毫不動色的狠人物。
但丁青相較李仲久,最大的優勢才能在於「人際交往和管理能力」。
金門內部有兩大主要業務:(1)白道生意,包括建築、地產、金融等;(2)黑道生意,包括非法貸款、傳銷以及地下娛樂等。
而這兩個業務,白道生意由丁青負責打理,黑道生意則由李仲久負責打理。
金門是必須要轉型的,誰負責轉型這塊,誰就是未來的掌門人,之所以選擇丁青,除了因為丁青的華僑身份,最大的原因在於丁青的兩個優勢:善於「談判」和「謀劃」,極強的責任心和大局觀。
電影中有兩幕如下:
第一幕:丁青在石東書死亡之後,理事會召開之前的重要時間節點中,卻要離開韓國去往上海,原因是因為有一筆正在洽談的生意還處於非常重要的收尾階段,所以在丁青心中,爭權和完成集團任務相比,後者更重要。
第二幕:姜科長不斷的威逼利誘丁青,讓其協助警方辦案,聯手除掉李仲久,但丁青卻不為所動,更是從大局上覺察到這是警方安排的一次摧毀計劃。
於是丁青因為掌握了「白道生意」這一重要的「籌碼」,再加上他對金門的絕對忠心,以及自身的大局觀、謀略智慧,他便成了石東書心屬的最好接班人。
另外除了以上這些要素,李子成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輔助角色,因為有他的存在,丁青才可以毫無顧忌的在本土之外的市場全力謀劃和打拼。
那我們假設丁青最終如願做到了金門的會長之位,此時擺在金門面前的轉型便有了三種可能。
(1):保留白道,去除黑道,徹底轉型成電影中所說的「八大政革領域的中型企業」;
(2):黑白分離,即黑道的地下生意繼續保留,但可能不再屬於金門;
(3):黑白通吃,商、政、幫三線串聯;
第一點,壞人逃之夭夭,過往犯下的罪惡再也無法被追究和追責。
第二點,讓整個社會腐蝕的黑惡勢力繼續存在,甚至在剝離的過程中又是一番腥風血雨。
第三點,如果這個實現,這將是再難以被拔除的特大毒瘤。
故而以上三點,無論是哪一點最終實現,對於韓國當地警方都是無法接受的事實。
於是當石東書因為被起訴失敗以後,「上天」給了警方一個天賜良機。
叄:天賜良機
【01】警方的最初計劃
金門會長石東書,因為證據不足無法被起訴,繼而被釋放的那個夜裡,死在了一場撞車的「意外」之下(其實,這場意外是誰安排的,大家只需要看電影再認真一點便可以知道答案,因為停在路口的另一輛車裡的幾張面孔,在其後的劇情中出現過。)
於是,擺在金門面前的是:群龍無首,急需選出下一任會長;擺在警方面前的是:如何利用這個機會,瓦解或者控制金門集團。
在當地警方最高的三人決策委員會上,姜科長說:瓦解只能做到將這一幫壞人剷除,但未來還會有新的「金門」出現,所以控制金門,要優於瓦解金門。
於是警方敲定的策略是控制金門,但控制金門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控制下一任會長。
擺在警方面前和擺在金門面前的選項是一樣的:李仲久或丁青,備選人物:張守基。
警方的最初計劃如下:
1/藉助已經收集的關於李仲久的資料,以及李子成和其他臥底補充的新資料,抓捕李仲久;
2/假裝與丁青談判,讓丁青歸降警方,並協助警方掌控金門,警方則幫丁青剷除李仲久;
3/此時無論丁青答應或不答應,都並不影響第三步的計劃,在第三步計劃中,警方會偷拍與丁青接觸的每一次照片,並將照片透露給李仲久,讓他誤以為是丁青構陷了他。
4/李仲久在外的「虎派」兄弟,則會對丁青生恨,繼而報復、甚至剷除丁青,以此達到兩派俱傷的目的。
5/當丁青與李仲久雙方互毆,繼而失去爭權資格後,幫內原本的二號人物張守基則成為了最大的會長繼承人。
這基本便是警方的大體計劃,他們之所以選擇控制張守基,原因有二:
1、張守基過往的幾年時間裡,已經隱身太久,對整個幫派已無實際掌管能力,選擇這樣的人物自然是最有把握和可控的。
2、張守基的年齡偏大,過往歲月也曾與警方有過多次合作,當張守基登頂會長以後,李子成則會提拔為副會長,代行和實際掌管整個金門。
如果警方的整個計劃可以實現,同時張守基和李子成都各自信守了承諾,金門集團也就徹底被控,但,任何事情終究都會有意外。
【02】意外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整個計劃,在可見的劇情中至少有兩處明顯可能會出現意外的地方:
1、丁青與李仲久是否真的會內鬥,以及會內鬥到何種程度;
2、張守基是否一定是可控,以及真的垂垂老矣,並無大志。
第一個最大的意外,並未發生,李仲久選擇了對丁青動手,丁青也就此喪命在電梯那一戰的後遺症下。
第二個意外,警方考慮過卻也並不懼怕,因為在他們的計劃中本身就是要架空張守基,即使他有所圖謀,也有應對之策。
所以整個計劃最大的關鍵點,其實在李子成。
李子成能否可控、聽話、在長期的黑道奢靡腐蝕之下,對正義的信念和執著還能保留幾分?這些要素是決定了整個計劃能否最終實現閉環的關鍵所在。
但警方忽略了,或者說他們不是忽略,是他們低估了。
他們用了三個策略來保證自己可以控制李子成,「妻子的感情牽絆和監視」、「其他臥底的參與和監視」、以及「用揭露李子成身份來做死亡威脅」。
如果事情不出現大的突發意外,這個計劃必成。
但突發意外終究還是來了。
第一個意外:自作聰明的姜科長,給丁青看了李仲久的資料,讓丁青知道金門內有警方的臥底,於是丁青找了頂尖的黑客,黑了韓國警方系統,繼而知道了李子成身份。
(後面的兩個意外,其實都是在第一個意外之上的延續)
第二個意外:丁青知道了李子成身份,卻並未捅破,而是選擇了將警方內部關於李子成的資料全部銷毀,這意味著能夠證明李子成的人和物,現在只剩了人。
第三個意外:丁青因為姜科長的挑撥,與李仲久開戰,卻並未身死當場,而是與李子成說了最後一番話。而這段話對李子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他的兄弟感情,刺激了李子成,另外丁青一再強調讓李子成做出選擇。
第四個意外:妻子的意外流產,流產的原因是因為李仲久的虎派勢力去李子成家中時,驚嚇到了妻子,繼而出血流產。
以上四個意外合在一起,便導致李子成「失去兄弟」、「背負內疚」、「妻子流產又加重了自己的內疚情感」,再加上除了姜科長、高局長外再無人知道自己的臥底身份,(當然,他的妻子是知道的),另外丁青一直希望他做出選擇。
於是,一場反殺便開始了,最後的場景中,李子成兵分四路分別除去了「姜科長」、「高局長」、「李仲久」和「張守基」。
至此金門全面落入了李子成的手掌之中,而李子成也徹底的失去了警察這一身份,在他的未來歲月裡,一個《新世界》也就此形成。
肆:新世界的榮耀
2013年,韓國電影《新世界》上映以後,以後來者的姿勢,急速飆升,迅速翻越《卑劣的街頭》、《向日葵》、《朋友》等多部老牌經典「黑社會」山頭,時至今日《新世界》在豆瓣的綜合評分體系中:超越了97%的犯罪電影,我們直接稱《新世界》為韓國近十年最巔峰的犯罪題材作品,也不會有太大爭議,這便是一部巔峰巨作的自信。
(文/影評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