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12:13:01 1
專利名稱: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適於實現空氣濾清器小型化的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公知的有例如實用新型登記第2513803號公報「機動兩輪車用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中所記載的結構。該空氣濾清器配置在主框架的下側及發動機的前上側,由前半部和後半部構成該空氣濾清器,使導流管部在後半部的上部突出,在導流管部的上端設置空氣吸入口,使該空氣吸入口面對安裝在主框架上的加強角撐板內。
如上述技術那樣,如果使導流管部向上部突出,則空氣濾清器變大,將導流管部以不與主框架幹涉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的側面,從而將空氣濾清器組裝到車體上變得較難,同時,空氣濾清器的配置位置受到限制。此外,如果空氣濾清器變得大型,在將其組裝到車體上之前的保管場所的確保、搬運時的處理等方面變得不利。
此外,如果使導流管部向上方突出,則導流管部容易與前罩產生幹涉。因此,為了防止與導流管部的幹涉需要增高前罩,此時,乘坐人員上下時,乘坐人員的腳容易與前罩產生幹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在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中,通過實現空氣濾清器的小型化,使之容易組裝到車體上,增加配置的自由度,而且使組裝前的保管場所的確保和搬運時的處理容易進行,同時使配置在上方的車體罩高度降低,從而便於乘坐人員的上下。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主框架從頭管向後下方延伸,機動兩輪車中在該主框架的下部安裝發動機,在該發動機的上方配置空氣濾清器的,在空氣濾清器的上部設置左右一對空氣濾清器的吸氣導流管,使吸氣導流管傾斜為在從車體後部看空氣濾清器時成夾著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形。
這樣,第1發明使吸氣導流管傾斜為在從車體後部看空氣濾清器時成夾著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形。這樣能夠降低空氣濾清器的高度,可實現空氣濾清器的小型化。因此,可容易地從主框架和發動機之間組裝到例如化油器一側上。此外,能夠增加空氣濾清器配置在車體上的自由度。而且,能夠減小組裝到車體上之前的保管空間,並能夠使搬運時的處理變得容易。
此外,空氣濾清器的高度變低,從而能夠降低配置在空氣濾清器的上方的車體罩的高度,從而能夠有利於乘坐人員的上下。
而且,本發明的特徵在於,通過在將設於空氣濾清器殼體上的凹部與設於覆蓋空氣濾清器殼體的開口部的空氣濾清器蓋上的凹部錯開的狀態下,將空氣濾清器蓋對合在空氣濾清器殼體上,從而將吸氣導流管形成S字形截面。
這樣,本發明利用空氣濾清器殼體一側的凹部和空氣濾清器蓋一側的凹部形成截面為S字形的吸氣導流管。這樣,與和空氣濾清器殼體及空氣濾清器蓋形成單體的空氣導流管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部件數量,而且能夠節省吸氣導流管的組裝工時。因此,能夠抑制空氣濾清器的製造成本。
此外,例如,與將吸氣導流管與空氣濾清器殼體或空氣濾清器蓋形成為一體時相比,能夠使成形模具的形狀簡單。
而且,通過將吸氣導流管形成為S字形截面,能夠增加吸氣導流管的長度,從而能夠容易降低發動機的吸氣噪音。
而且,本發明的特徵在於,使空氣濾清器蓋從空氣濾清器殼體向上方延伸而形成延伸部,在該延伸部上,大致在對角線上形成吸氣導流管的開口部。
這樣,本發明在延伸部上、並大致在對角線上形成吸氣導流管的開口部。這樣,例如,如果在空氣濾清器殼體上設置連接到的化油器上的連接管,則能夠將吸氣導流管的長度設定為大到從空氣濾清器蓋直到空氣濾清器殼體一側,能夠容易地調整用來降低吸氣噪音的吸氣導流管的長度。
此外,利用延伸部提高防水性的同時,能夠對開口部進行加強。而且,通過在延伸部上並大致在對角線上設置開口部,能夠確保開口部的規定的開口面積的同時,實現延伸部的小型化。
本發明的特徵在於,比空氣濾清器安裝到主框架上的安裝部靠下地形成吸氣導流管。
這樣,本發明比空氣濾清器的安裝部靠下地形成吸氣導流管。這樣,由於吸氣導流管不比安裝部更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夠防止安裝到主框架上的車體罩等部件與吸氣導流管產生幹涉。
此外,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吸氣導流管開口部的邊緣設置立壁,從而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氣導流管內。
這樣,本發明利用吸氣導流管開口部的立壁,能夠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氣導流管中,利用在空氣濾清器蓋上一體地成形立壁的這樣簡單的結構,能夠進一步往後延長空氣濾清器內的空氣過濾器部件的更換時期。
圖1是採用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機動兩輪車的側視圖;圖2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側視圖;圖3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立體圖;圖5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後視圖;圖6是圖3的箭頭6方向視圖;圖7是圖3的箭頭7方向視圖;圖8是圖3的箭頭8方向視圖;圖9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作用的第1作用圖;圖10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作用的第2作用圖;圖11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作用的第3作用圖;圖12是沿圖5的12-12線的剖視圖;具體實施形式圖1是採用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機動兩輪車的側視圖。機動兩輪車10是下述這樣的車輛,其具有車體框架13,該框架由主框架11和安裝在該主框架11的後部的後框架12構成,在主框架11的前部設有頭管15,在該頭管15上可操縱方向地安裝有前叉16,在該前叉16的下端安裝前輪17,在該前叉16的上端安裝車把18,在主框架11的後部安裝發動機21,並且可搖動地安裝有搖臂22,在該搖臂22的後端安裝後輪23,並且安裝一對後減震裝置24、24(內側的標記24沒有圖示)的下端,將這些後減震裝置24、24的上端安裝在後框架12上,在後框架12上安裝燃料箱25和車座26,在上述發動機21的上方配置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27。
這裡,31是前燈,32是前罩,33是護腿板,34是前擋泥板,35是側罩,36上側支架,37是主支架,38是尾燈,41是後擋泥板。
圖2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側視圖,示出了用螺栓51、51(內側的標記51沒有圖示)將空氣濾清器27的上部安裝在主框架11上,通過連接管(後述)將化油器52安裝在空氣濾清器27的下部,通過吸氣管53將該化油器52連接在發動機21(參照圖1)上。
護腿板33配置在乘坐的司機的兩腳的前側,並配置在空氣濾清器27的上側及主框架11的上側。另外,54是將護腿板33安裝到主框架11上的安裝部。
圖3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分解立體圖。空氣濾清器27由下述部件構成,即,空氣濾清器殼體55,堵塞該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設於車體前方(圖中空心箭頭(前)所示方向是車體前方。以下同樣)一側的開口部56的空氣濾清器蓋57,介於該空氣濾清器殼體55和空氣濾清器蓋57之間的空氣過濾器部件58,對空氣濾清器蓋57的周緣部和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周緣部進行密封的第1密封部件61,對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周緣部和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周緣部進行密封的第2密封部件62,使在空氣濾清器27內與空氣分離的水分排出的第1排放管64和第2排放管65。另外,67、68是第1·第2排放管64、65的各止脫部件,71…(…表示多個,以下同樣)是將空氣濾清器蓋57固定在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上的機用螺釘,72是使空氣濾清器殼體55內與化油器52(參照圖2)內連通的連接管,73是用來將連接管72固定在化油器52上的帶材部件,74、75是用來緊固帶材部件73的螺栓和螺母。
圖4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立體圖,是從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一側看到的空氣濾清器27的視圖。
空氣濾清器27的結構為,在空氣濾清器蓋57的背面上部設有左右一對延伸部77、78,在該延伸部77、78上分別設有開口部81、82,這些開口部81、82是後述的吸氣導流管的開口部。開口部81、82是在邊緣設有立壁83、84的部分。
延伸部77、78是比開口部81、82形成得大的部分,在延伸部77、78的大致對角線上形成開口部81、82。
這樣,由於將延伸部77、78形成得比開口部81、82大,所以能夠防止雨水等從車體前側浸入開口部81、82中。
這裡,86是為了從空氣濾清器27向發動機排氣通路供給二次空氣而設於延伸部77的後側的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上的二次空氣排出口,87是用來從發動機向空氣濾清器27內導入洩漏氣體的洩漏氣體吸入口,88是用來向化油器52(參照圖2)的低速系供給空氣的空氣取出口。
圖5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後視圖,示出了使包括空氣濾清器蓋57的開口部81、82(為了容易理解形狀在開口部81、82上塗上了交叉陰影)的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後面詳述)相對於鉛垂線82分別僅傾斜角度θ的狀態。另外,在圖中,為了示出空氣濾清器27的安裝狀態,記載了主框架11、螺栓51、51和護腿板33。
如上所述,通過傾斜將空氣吸入空氣濾清器27內的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能夠降低空氣濾清器蓋57的高度,進而降低空氣濾清器27的高度。
此外,為了進一步降低空氣濾清器蓋57的高度,儘管也可以考慮使左·右吸氣導流管傾斜到變成水平,但是,這時空氣濾清器蓋的寬度變大。與此相對,在本發明中,不使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傾斜到變成水平,而通過使其在優選為θ=45°~75°的範圍內傾斜,從而降低空氣濾清器蓋57的高度,並抑制空氣濾清器的寬度的增加,而且如後所述,能夠增加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的長度。
圖6是圖3的箭頭6方向的視圖,示出了空氣濾清器蓋57的內側的視圖(後視圖)。
空氣濾清器蓋57具備向上側延伸的延伸部77、78,開於該延伸部77、78的大致對角線上的開口部81、82,與該開口部81、82連續的蓋一側的凹部92、93,從該蓋一側的凹部92、93間的壁突出的圓柱部94,以及用來嵌入第1密封部件61(參照圖3)的環狀第1密封槽95。另外,96是安裝第1排放管64(參照圖3)的第1排放管道,97、98是與立壁83、84連續形成並比立壁83、84低的上部凸部。
圖7是圖3的箭頭7方向視圖。空氣過濾器部件58是下述部件,其由用來對空氣進行淨化的過濾器101和支撐該過濾器101的框架102構成,並在框架102的邊緣形成與上述第1密封部件61(參照圖3)抵接的第1環狀凸部103和與第2密封部件62(參照圖3)抵接的第2環狀凸部104(突出到框架102背面一側),在框架102的上部形成開有作為空氣通路的空氣通路孔015、106的上部梯形部102a。另外,107是在框架102的背面且從過濾器101的下側突出的折流板(後面詳述),108是水平設置在框架102的背面的中央部上端的直線狀凸部,109是設於空氣通路孔105、106之間的連結部件。
圖8是圖3的箭頭8方向視圖,示出了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主視圖。
空氣濾清器殼體55具有設於上部的左右一對殼體側凹部111、112,用來嵌入第2密封部件62(參照圖3)的環狀第2密封槽113,為將油分從吸自洩漏氣體吸入口87的洩漏氣體中分離而形成迷宮結構的油分離部114,以及安裝連接管72(參照圖4)的管安裝孔115。
這裡,116是油分離部114的洩漏氣體排出孔,117是安裝第2排放管65(參照圖3)的第2排放管道,118是插入空氣濾清器蓋57(參照圖6)的上部凸部97、98(參照圖6)和空氣過濾器部件58(參照圖7)的直線狀凸部108(參照圖7)的上部槽,119、120是用來安裝到主框架11上(參照圖2)的安裝部。
下面對上述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作用進行說明。
圖9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作用的第1作用圖,示出了空氣濾清器的裝配要領,特別是示出了通過第2密封部件62將空氣過濾器部件58安裝到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上的要領。
首先,將第2密封部件62嵌入到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第2密封槽113中,然後,使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第2環狀凸部104抵接在第2密封部件62上地將第2環狀凸部104插入到第2密封槽113內。
第2密封部件62的上部密封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殼體一側凹部111、112的下方亦即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空氣通路孔105、106的下方。
圖10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作用的第2作用圖,示出了空氣濾清器的裝配要領,特別是示出了通過該圖10所示的第1密封部件61將空氣濾清器蓋57組裝到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上的要領,該空氣濾清器殼體組裝有圖9中所說明的空氣過濾器部件58。
首先,將第1密封部件61嵌入到空氣濾清器蓋57的第1密封槽95中,然後,使第1密封部件61抵接在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第1環狀凸部103上地將空氣濾清器蓋57組裝到空氣濾清器殼體55(參照圖9)上。
圖11是說明本發明的空氣濾清器結構的作用的第3作用圖,順序地說明了空氣在空氣濾清器27內的流動路徑。另外,為了易於理解空氣流,用空氣濾清器27的分解狀態進行說明。儘管空氣從左右開口部81、82流入空氣濾清器27內,但由於該空氣流左右對稱,所以僅對從左側的開口部81取入的空氣流進行說明(以下一樣)。
首先,如箭頭①所示,從開口部81進入到空氣濾清器內的空氣如箭頭②所示,在蓋一側的凹部92處作U形轉彎,穿過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上部梯形部102a的側部,並如箭頭③所示,在殼體一側凹部111處作U形轉彎,穿過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空氣通路孔105,並如箭頭④所示,沿著空氣濾清器蓋57的內表面下降地作U形轉彎,如箭頭⑤所示,通過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過濾器101,並如箭頭⑥所示,在空氣濾清器殼體55內流動,從安裝於管安裝孔115中的連接管流出到空氣濾清器27外。
圖12是圖5的12-12線剖視圖,暫且對各部的構成進行說明。空氣濾清器蓋57的開口部81及蓋一側的凹部92和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殼體一側凹部111和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空氣通路孔105是構成左吸氣導流管121的部件。
此外,空氣濾清器蓋57的開口部82(參照圖6)及蓋一側的凹部93(參照圖6)和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殼體一側凹部112(參照圖8)以及空氣過濾器部件58(參照圖7)的空氣通路孔106(參照圖7)是構成右吸氣導流管122(參照圖11)的部件。
空氣濾清器蓋57的圓柱部94是用前端壓住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框架102的部分。
124是設於空氣濾清器蓋57的外表面上的截面為L字形的L字壁,125是空氣濾清器27的髒側(即,是淨化前的空氣所流動的腔室),126是空氣濾清器27的淨側(即,是淨化後的空氣所流動的腔室)。
然後,利用圖12對各部分的作用進行說明。
首先,接著圖11對空氣流進行說明。圖中箭頭的序號與圖11的序號相對應。
首先,如箭頭①所示,從開口部81進入到空氣濾清器內的空氣如箭頭②、③所示,在左側吸氣導流管121內呈S狀彎曲行進,然後如箭頭④所示,沿著空氣濾清器蓋57的內表面下降地作U形轉彎,如箭頭⑤所示,通過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過濾器101,然後如箭頭⑥所示,在空氣濾清器殼體55內流動,如箭頭⑦所示,穿過連接管72內並排出到空氣濾清器27外。
空氣在以上述的路徑進行流動時,空氣中的水分(包括塵埃等)在髒側125中如箭頭⑧所示,在空氣濾清器蓋57內下降而從設於下端的第1排放管96流出到外部,在淨側126中,如箭頭⑨所示,在空氣濾清器殼體55內下降而從設於下端的第2排放管117流出。
然後,對開口部81的立壁83及L字壁124進行說明。
通過在空氣濾清器蓋57的開口部81上設置立壁83,在雨水128從上方落下時,能夠防止該雨水128直接從開口部81進入左吸氣導流管121內,從而雨水128沿著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外表面流動。
此外,在行進中,當雨水131從車輛前側沿著空氣濾清器蓋57的上表面流來時,能夠利用設於空氣濾清器蓋57上的L字壁124阻止該雨水131,能夠防止流到開口部81一側。
因此,通過上述立壁83和L字壁124的兩者,能夠可靠地防止雨水浸入到空氣濾清器27內。
如以上圖1及圖5所述,本發明的第1特徵在於,在主框架11從頭管15向後下方延伸,在該主框架11的下部安裝發動機21,在該發動機21的上側配置空氣濾清器27的機動兩輪車10中,在空氣濾清器27的上部設置左右一對空氣濾清器27的吸氣導流管121、122,使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傾斜為在從車體後部看空氣濾清器27時成夾著主框架11而呈大致V字。
通過使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傾斜為在從車體後部看空氣濾清器27時成夾著主框架11而呈大致V字,能夠降低空氣濾清器27的高度,可實現空氣濾清器27的小型化。
因此,可容易地通過連接管(參照圖12)將空氣濾清器27從主框架11和發動機21之間組裝到例如化油器52(參照圖2)上。此外,能夠增加空氣濾清器27配置在車體上的自由度,能夠與其它部件不產生幹涉地非勉強地進行配置。而且,能夠減小組裝到車體上之前的保管空間,並能夠使搬運時的處理變得容易。
此外,空氣濾清器27的高度變低,從而能夠降低配置在空氣濾清器27的上方的車體罩,例如護腿板33的高度,從而能夠有利於乘坐人員的上下。
本發明的第2特徵在於,如圖11及圖12中所述,通過在將設於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上的殼體一側凹部111、112與設於覆蓋空氣濾清器殼體55的開口部56的空氣濾清器蓋57上的蓋一側的凹部92、93錯開的狀態下,將空氣濾清器蓋57對合在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上,從而將吸氣導流管121、122形成S字形截面。
例如,與和空氣濾清器殼體及空氣濾清器蓋為分體的空氣導流管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部件數量,而且能夠節省吸氣導流管121、122的組裝工時。因此,能夠抑制空氣濾清器27的製造成本。
此外,例如,使吸氣導流管與空氣濾清器殼體或空氣濾清器蓋為一體時,在空氣濾清器殼體或空氣濾清器蓋成形模具中必須成形出形成吸氣導流管的孔的部分,儘管成形模具的形狀變得複雜,但是,在本發明中,在空氣濾清器殼體55和空氣濾清器蓋57的各成形模具中成形出成為吸氣導流管121、122的凸部即可,能夠使成形模具的形狀簡單,能夠抑制模具費用。
而且,通過將吸氣導流管121、122形成為S字形截面,能夠增加吸氣導流管121、122的長度,從而能夠容易降低發動機21(參照圖1)的吸氣噪音。
本發明的第3特徵在於,如圖4及圖12中所述,使空氣濾清器蓋57從空氣濾清器殼體55向上方延伸而形成延伸部77、78,在該延伸部77、78上,大致在對角線上形成吸氣導流管121、122的開口部81、82。
通過在該延伸部77、78上、並大致在對角線上形成吸氣導流管121、122的開口部81、82,例如,如果在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上設置連接到化油器52(參照圖2)上的連接管72,則能夠將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的長度設定為大到從空氣濾清器蓋57直到空氣濾清器殼體55一側,能夠容易地調整用來降低吸氣噪音的吸氣導流管長度。
此外,利用延伸部77、78能夠遮擋從車體前方流來的雨水等,並能夠防止向開口部81、82的浸水,從而能夠提高防水性,而且能夠利用延伸部77、78對開口部81、82進行加強。
而且,通過在延伸部77、78上並大致在對角線上設置開口部81、82,能夠在確保開口部81、82的規定的開口面積的同時,實現延伸部77、78的小型化。
本發明的第4特徵在於,如圖5中所述,比空氣濾清器27安裝到主框架11上的安裝部119、120靠下地形成吸氣導流管121、122。
由於吸氣導流管121、122不比安裝部119、120更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夠防止安裝到主框架11上的車體罩(這裡為護腿板33)等部件與吸氣導流管121、122產生幹涉。
本發明的第5特徵在於,如圖4、圖5及圖1 2中所述,在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的開口部81、82的邊緣分別設置立壁83、84,從而能夠防止雨水浸入到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內。
利用左·右吸氣導流管121、122的開口部81、82的立壁83、84,能夠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氣導流管121、122中,利用在空氣濾清器蓋57上一體地成形立壁83、84的這樣簡單的結構,能夠進一步往後延長空氣濾清器27內的空氣過濾器部件58的更換時期。
另外,儘管在本發明中使吸氣導流管傾斜成從車體後部看左右吸氣導流管時使之呈大致V字,但是也可以進一步使吸氣導流管的開口部和該開口部的立壁向車體後方斜下側傾斜。
工業上的應用可能性本發明中,使空氣濾清器的吸氣導流管形成下述結構,即在空氣濾清器上部設置左右一對,並使吸氣導流管傾斜成從車體後部看左右吸氣導流管時使之呈大致V字形。因此,能夠降低空氣濾清器的高度,能夠實現空氣濾清器的小型化。因此,能夠使空氣濾清器容易地組裝到車體上,增加配置的自由度,並使組裝前的保管場所的確保和搬運時的處理容易進行,而且能夠降低配置在上方的車體罩的高度,從而能夠有利於乘坐人員的上下,在機動兩輪車中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在主框架從頭管向後下方延伸,在該主框架的下部安裝發動機,在該發動機的上方配置空氣濾清器的機動兩輪車中,在空氣濾清器的上部設置左右一對上述空氣濾清器的吸氣導流管,使上述吸氣導流管傾斜為在從車體後部看空氣濾清器時成夾著上述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其特徵在於,通過在將設於空氣濾清器殼體上的凹部與設於覆蓋上述空氣濾清器殼體的開口部的空氣濾清器蓋上的凹部錯開的狀態下,將空氣濾清器蓋對合在空氣濾清器殼體上,從而將上述吸氣導流管形成S字形截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其特徵在於,使上述空氣濾清器蓋從上述空氣濾清器殼體向上方延伸而形成延伸部,在該延伸部上,大致在對角線上形成上述吸氣導流管的開口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比上述空氣濾清器安裝到上述主框架上的安裝部靠下地形成上述吸氣導流管。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在上述吸氣導流管開口部的邊緣設置立壁,從而防止雨水浸入到吸氣導流管內。
全文摘要
在空氣濾清器的上部設置左右一對機動兩輪車的空氣濾清器的吸氣導流管,並使吸氣導流管傾斜為在從車體後部看空氣濾清器時成夾著上述主框架而呈大致V字。這樣,能夠降低空氣濾清器的高度,並實現空氣濾清器的小型化。因此,能夠將空氣濾清器容易地從主框架和發動機之間組裝到例如化油器上。此外,能夠增加空氣濾清器配置到車體上的自由度。而且,能夠減小組裝到車體上之前的保管空間,同時能夠容易地進行搬運時的處理。此外,能夠降低配置在空氣濾清器上方的車體罩的高度,能夠有利於乘坐人員的上下。
文檔編號F02M35/024GK1520492SQ01823389
公開日2004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1年6月20日
發明者高田康弘, 佐藤彰一郎, 一郎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