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20:54:01 1

本發明屬於機械設備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擬人兩臂的撞擊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對具有特定形狀的產品進行測試時,有時需要模擬實際使用狀況來觀察產品變形。例如在遊戲手柄的測試中,需要雙手握住產品並調用整條胳臂直線對撞,來模擬並觀測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受力及變形狀況。目前的測試一般由人伸直雙臂,兩手抓持產品,以一定的力度,將兩隻產品分別在不同方向上重複多次對撞,由此觀察產品所產生的扭曲變形等,來達到壽命測試的目的。
此種由人力完成的撞擊測試具有以下弊端:需配備人力,成本較高;撞擊一致性差,人力作業難以把握每次產品對撞的力度,無法保證每次撞擊力統一,人手作業難以把握產品撞擊的方向,無法保證每次撞擊實驗撞擊方向的準確及統一性;同時性差,人手難以精確把握每隻產品的運動行程及運動速度,無法保證每次撞擊發生時兩隻產品撞擊的同時性;人力作業效率低,長久作業,勞動強度大,人容易體力疲頓,造成工作效率較低;人手接觸產品,容易造成產品表面汙染及劃傷,影響產品外觀。
簡言之,傳統的撞擊測試具有一致性差、同時性差以及作業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撞擊裝置,用於解決傳統的撞擊測試具有一致性差、同時性差以及作業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撞擊裝置,其包括:
框架;
二相對布置的撞擊臂,各撞擊臂的一端安裝在所述框架上形成約束端,且所述約束端能相對各自的轉軸旋轉,各撞擊臂的另一端自由設置形成自由端,且所述自由端分別設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用於握持撞擊物;
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用於調節二撞擊臂之間的角度;並用於定位二撞擊臂分別在各自對應的所述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上的位置;以將所述二撞擊臂分別固定於各自對應的撞擊角度位置處;
其中,所述二撞擊臂可在自重的作用下沿各自的轉軸轉動,使得所述撞擊物產生撞擊。
進一步地,所述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中的各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上設有至少一個角度調節孔;所述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中的各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包括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分別貫穿對應的所述二撞擊臂並插入至少一個角度調節孔中的一個角度調節孔中。
進一步地,所述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分別包括刻度盤,所述刻度盤分別設置於安裝所述約束端的所述框架的側面上,所述至少一個角度調節孔分別開設於所述刻度盤上。
進一步地,所述撞擊裝置還包括:
滑動板,所述滑動板上開設有長條孔,二所述定位件分別依次穿過所述長條孔、二撞擊臂並插入對應的所述角度調節孔。
進一步地,所述撞擊裝置還包括:
二安裝滑板,各所述安裝滑板設置於所述框架頂端,並可以在所述框架頂端的平面滑動,所述轉軸分別固定於所述二安裝滑板上。
進一步地,各所述安裝滑板上分別設置有二軸承支撐座組,所述二軸承支撐座組分別用於承載所述轉軸。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分別在所述二軸承支撐座組內可以沿所述轉軸的軸向方向移動;或所述轉軸為可伸縮軸。
進一步地,所述二撞擊臂均包含有多段臂,多段臂中兩相鄰臂可拆卸連接;或者所述二撞擊臂分別包括上臂和下臂,所述下臂設置於所述上臂內並可以在所述上臂內自由伸縮。
進一步地,所述握持部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塊和第一連接盤,所述第一連接塊連接於所述撞擊臂的自由端,且所述第一連接盤可以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塊轉動;
所述握持部還包括過渡杆、相互連接的第二連接塊和第二連接盤,所述過渡杆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盤和所述第二連接塊,且所述第二連接盤可以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接塊轉動;
所述握持部還包括相互連接的上夾塊和下夾塊,並連接於所述第二連接盤上,用於夾持固定所述撞擊物。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塊採用軟彈性材料製成。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通過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使得二撞擊臂具有同樣的撞擊力度,保證了撞擊測試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另外,拔取定位件後,二撞擊臂同時在自重的作用下沿各自的轉軸轉動,保證了撞擊測試具有較高的同時性;通過機械模擬人臂,避免因人工撞擊而體力疲頓,可持續不間斷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握持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一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又一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滑動板及定位件安裝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如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誤差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基本達到所述技術效果。此外,「耦接」或「電性連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所述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耦接於所述第二裝置,或通過其它裝置或耦接手段間接地電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裝置。說明書後續描述為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發明的一般原則為目的,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統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具體實施例
請參考以下附圖,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握持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一局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又一局部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的滑動板及定位件安裝爆炸圖。
如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包括二撞擊臂10、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以及框架30;較佳的實施例中撞擊裝置還包括二安裝滑板40以及滑動板50。
二撞擊臂10相對設置於框架30上,各撞擊臂10的一端安裝在框架30上形成約束端110,約束端110能相對各自的轉軸120旋轉;各撞擊臂10的另一端自由設置形成自由端130,各個撞擊臂10的自由端130分別設置有握持部140,握持部140用於握持撞擊物;
各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用於調節二撞擊臂10之間的角度;並用於定位二撞擊臂10分別在各自對應的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上的位置;以將二撞擊臂10分別固定於各自對應的撞擊角度位置處;
其中,二撞擊臂10可在自重的作用下沿各自的轉軸120轉動,使得撞擊物產生撞擊,如在各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失去對二撞擊臂10的定位時,二撞擊臂10在自重的作用下沿著各自的轉軸120轉動,使得握持部140在底部相撞,即使得撞擊物產生撞擊。
在本發明其他較佳的實施例中,各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上設有至少一個角度調節孔210,各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包括定位件220,各定位件220分別貫穿對應的二撞擊臂10並插入至少一個角度調節孔210中的一個角度調節孔210中。在這裡,二定位件220分別貫穿二撞擊臂10,並插入角度調節孔210中,將二撞擊臂10分別固定於各自對應的撞擊角度;其中,在拔出二定位件220後,二撞擊臂10在自重的作用下沿各自的轉軸120轉動,使得撞擊物產生撞擊。
另外,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還分別包括刻度盤230,刻度盤230分別設置於安裝約束端110的框架30的側面上,至少一個角度調節孔210分別開設於刻度盤230上。具體地,刻度盤230上設置有多個角度調節孔210,刻度盤230設置於安裝約束端110的框架30的側面上,即固定於轉軸120的軸頭位置,可以是穿過轉軸120,但轉軸120可以在刻度盤230內轉動;也可以是設置於轉軸120的下方,與轉軸120的軸頭間隔一定的距離,即處於轉軸120的軸頭和撞擊臂10的自由端130之間的位置,且在90度的弧度範圍內設置9個角度調節孔210,每個角度調節孔210代表10度,利用定位件220貫穿撞擊臂10插入任一個角度調節孔210,進而把撞擊臂20固定於對應的撞擊角度位置處,另一撞擊臂10也使用同樣的方式將其固定在同樣的撞擊角度位置處,接著將撞擊物放置於握持部140內,然後通過拔出二定位件220,使得二撞擊臂20在自重的作用下沿各自的轉軸120轉動,在轉動過程中使得撞擊物產生撞擊。在這裡,撞擊臂10一般具有同樣的撞擊角度,這樣可以保證兩撞擊臂10在最底部產生撞擊,各自的撞擊力度最大且相同,保證了撞擊測試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在本發明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滑動板50開設有長條孔510,二定位件220均穿設在長條孔510內,即二定位件220先穿過滑動板50,然後再穿過二撞擊臂20,最後插入二角度調節孔210中,進而將二撞擊臂20固定於對應的撞擊角度位置處,這樣通過滑動板50可以同時將二定位件220拔出,保證了二撞擊臂20同時落下,即保證了撞擊測試具有較高的同時性。另外,二定位件220通過固定螺栓520先固定於滑動板50上,然後再穿過兩撞擊臂10插入二角度調節孔210內,這樣保證了二定位件220更具整體性,進一步保證可以同時將二定位件220拔出,保證了二撞擊臂20同時落下,即保證了撞擊測試具有較高的同時性。
各安裝滑板40設置於框架30頂端,並可以在框架30頂端的平面滑動,轉軸120分別固定於二安裝滑板40上,各安裝滑板40上分別設置有二軸承支撐座組410,二軸承支撐座組410分別用於承載轉軸120。如安裝滑板40上以及框架30頂端分別開設有孔洞,安裝滑板40可以根據需要在框架30頂端所在平面上滑動,以調節兩個轉軸120之間的距離,進而可以調節與二轉軸120相連接的二撞擊臂10的撞擊力度,待調節至預設位置後通過固定螺栓將安裝滑板40固定於框架30頂端。二轉軸120分別通過二軸承支撐座組410固定於二安裝滑板40上,具體地,每個軸承支撐座組410分別包括兩個軸承支撐座,分別位於軸承120的兩端,用於承載轉軸120,軸承120可以在軸承支撐座組410內轉動,在本發明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軸承支撐座組410也可以在安裝滑板40上滑動以調節兩個轉軸120之間的距離。
另外,轉軸120分別在二軸承支撐座組410內可以沿轉軸120的軸向方向上移動;或者轉軸120為可伸縮軸,這兩種設計可以保證二撞擊臂10與框架30側面之間的間距可調,即當被撞擊物的尺寸比較大時,需要將二撞擊臂10與框架30側面之間的間距調大以避免在撞擊的過程中被撞擊物與框架30發生碰撞。
二撞擊臂10均包含有多段臂(圖中未示出),多段臂中兩相鄰臂可拆卸連接;或者二撞擊臂10分別包括上臂150和下臂160,下臂160設置於上臂150內並可以在上臂150內自由伸縮。具體地,不論是撞擊臂10的多段臂結構或者是雙段臂結構(上臂150和下臂160),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撞擊臂10的長度可調,以滿足不同的撞擊要求;其中,多段臂結構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臂的個數以調節撞擊臂10的長短,而雙段臂結構則是通過下臂160在上臂150內自由伸縮而調節撞擊臂10的長短。
本發明實施例是以雙段臂結構(上臂150和下臂160)為例進行描述,連接於下臂160下端的握持部140包括第一連接塊1401、第一連接盤1402、過渡杆1403、第二連接塊1404、第二連接盤1405、上夾塊1406和下夾塊1407。第一連接塊1401與第一連接盤1402相互連接;第二連接塊1404與第一連接盤1405相互連接;過渡杆1403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連接盤1402和第二連接塊1404;上夾塊1406和下夾塊1407相互連接,並連接於第二連接盤1405,其用於夾持固定撞擊物,即通過上夾塊1406和下夾塊1407的相互夾持,將撞擊物固定於握持部上。並且,第一連接盤1402可以相對於第一連接塊1401轉動,其轉動平面為下臂160的端面;第二連接盤1405可以相對於第二連接塊1404轉動,其轉動平面與第一連接盤1402相對於第一連接塊1401轉動的平面可構成立體三維結構,即保證握持部的夾持方向可以360度轉動,也即保證撞擊的多面性,在不拿下撞擊物的情況下通過調節握持部140的握持方向實現多個面的撞擊,提升撞擊效率。
在本發明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塊1401採用軟彈性材料製成,這種軟彈性材料製成的第一連接塊1401可以模擬人臂手腕部分,在二撞擊臂10相互撞擊時起到韌性緩衝的作用。
另外,本發明實施例的撞擊裝置還可以選擇性的加入測力計60,測力計60設置於框架30上,一般在碰撞試驗進行前,通過緊固螺栓將測力計60固定於碰撞點(一般為撞擊臂10在自由下落時握持部140所能達到的最低點),然後分別將各撞擊臂10放置於不同的角度調節孔210內,並讓其自由下落待發生撞擊時讀出撞擊力度,即為該撞擊角度的撞擊力度,重複不同的角度調節孔210得到所有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20上所有撞擊角度的撞擊力度,並進行記錄;測量完畢後將測力計60拆除並進行實際的撞擊物撞擊測試。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撞擊裝置,通過二撞擊角度調節定位組件的調節,使得二撞擊臂具有同樣的撞擊力度,保證了撞擊測試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另外,在拔取二定位件後,二撞擊臂可以同時在自重的作用下沿各自的轉軸轉動,進而運行同樣的距離後發生碰撞,保證了撞擊測試具有較高的同時性;以及,通過機械模擬人臂,避免因人工撞擊而體力疲頓,可持續不間斷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通過握持部的握持,以及通過轉動握持部的方向實施產品各個方向的撞擊,避免手持撞擊容易造成產品表面汙染及劃傷進而影響產品外觀。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