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山西五個府分別是哪個(明朝的西安府到底有多大)
2023-07-11 15:10:26 18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裡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上文書到唐玄宗把雍州改成了京兆府,統領關中22縣,衙門就在京城長安。京兆府尹:封建王朝最難幹的官!位高權重左右不是人!北宋時期京兆府統領關中14縣。南宋時期,關中成了金國的地盤,金國的京兆府統領關中12縣。元朝初期,京兆府沿用了金國的12縣區域。元朝後期改京兆府為奉元路,轄5州11縣。明朝洪武二年奉元路改置西安府, "西安"由此得名,管轄地域更是升到了6州31縣。
【明西安府地域圖】
明朝西安府6州31縣之「6州」:商州、同州、華州、耀州、乾州、邠州。
1.商州 :位於西安府城東南300裡。在秦嶺東段南側,丹江上遊。春秋時為晉上洛邑,漢置上洛縣,北周改稱商州,以州東有商山,故名。(今商洛市商州區)
2.同州: 位於西安府城東北280裡。在關中平原的東部。《州志》載,州城南有九龍泉,九源同流,因以為名。周為大荔國,清雍正十三年改置大荔縣。(今渭南市大荔縣區域)
3.華州: 位於西安府城東200裡。以南有少華山,東連太華山,故名。周為鄭國,秦置鄭縣,唐武德初稱華州,民國二年改為華縣。(今渭南市華州區)
4.耀州: 位於西安府城北130裡。因州東十五裡有鑑山,據傳年豐則山中有光耀如鑑,州以是為名。漢景帝時置祋祤縣,唐天祐三年置耀州。(今銅川市耀州區)
5.乾州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180裡。以其在長安西北隅,西北為乾,故名。秦置好畤縣,唐乾寧元年於奉天縣置乾州,民國二年降為乾縣。(今鹹陽市乾縣)
6.邠州: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350裡。周族先祖公劉所居豳地。秦置漆縣,西魏置豳州,唐開元十三年,改豳州為州邠,1964年改名彬縣。(今鹹陽市彬縣)
明朝西安府6州31縣之「31縣」:長安、鹹寧、鹹陽、興平、臨潼、涇陽、高陵、鄠縣、藍田、盩厔、三原、渭南、醴泉、鎮安、雒南、山陽、商南、朝邑、郃陽、澄城、白水、韓城、華陰、蒲城、同官、富平、武功、永壽、淳化、三水、長武。
1.長安縣:位於西安府城的南部與西部。長安本秦鄉聚名,漢高帝五年始置為長安縣,為京兆尹治。(今西安市長安區)
2.鹹寧縣 :位於西安府城的東部與南部。本周杜伯國,秦置杜縣,唐玄宗天寶七年以「萬國鹹寧」意改萬年縣為鹹寧縣,民國三年廢入長安縣。(今西安市東南片地區)
3.鹹陽縣:位於西安府城西北50裡。縣治在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陽,故名鹹陽。(今鹹陽市渭城區)
4.興平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100裡。本周犬丘邑,秦名廢丘縣,漢初置為槐裡縣。唐興平軍駐紮此地,至德二年改為興平縣。(今興平市)
5.臨潼縣:位於西安府城東60裡。以縣城東有臨水,城西有潼水而得名。春秋時為驪戎國,北宋大中祥符八年改名臨潼縣。(今西安市臨潼區)
6.涇陽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70裡。因故城在涇水之陽而得名。本秦舊縣。前秦苻堅從池陽縣析置涇陽縣。(今鹹陽市涇陽縣)
7.高陵縣:位於西安府城東北70裡。以縣有奉政原,高四五丈,《爾雅》曰:「大阜曰陵」,故名高陵。秦孝公時置高陵縣。(今西安市高陵區)
8.鄠 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南70裡。本夏時扈國,秦為鄠邑,漢初置為鄠縣,1964年因「鄠」字生僻,改為「戶」縣。(今西安市鄠邑區)
9.藍田縣 :位於西安府城東南90裡。縣出美玉,而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藍,故名藍田。秦孝公時置藍田縣。(今西安市藍田縣)
10.盩厔縣:位於西安府城西南160裡。境內多山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而得名。漢武帝時置盩厔縣。(今西安市周至縣)
11.三原縣: 位於西安府城北90裡。本漢池陽縣地。前秦苻堅置為三原護軍,以其地在清酆原、孟侯原、白鹿原之間,故名三原。(今鹹陽市三原縣)
12.渭南縣: 位於西安府城東北140裡。漢為新豐縣地,前秦始置渭南縣,以其縣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今渭南市臨渭區)
13.醴泉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120裡。秦置谷口邑。隋開皇十八年改寧夷縣為醴泉縣,因縣境有北周醴泉宮,因而得名。(今鹹陽市禮泉縣)
14.鎮安縣 :位於西安府城南190裡 。 以縣城南門外有鎮安河,故取為縣名。秦時為洵陽縣地。明景泰三年始置鎮安縣。(今商洛市鎮安縣)
15.雒南縣 :位於西安府城東220裡 。春秋時晉上洛地,隋開皇初廢郡,改縣曰洛南,以在洛水之南得名。(今商洛市洛南縣)
16.山陽縣: 位於西安府城東南240裡。以在秦嶺之南,故名山陽。秦漢為商縣地。明成化十三年始置山陽縣。(今商洛市三陽縣)
17.商南縣:位於西安府城東南390裡。以在商州之南,故名商南。秦漢為商縣地,明成化十三年置商南縣。(今商洛市商南縣)
18.朝邑縣 :位於西安府東北240裡。北魏太和十一年置為南五泉縣,西魏以縣據朝坂改名朝邑縣,1958年併入大荔縣。(今渭南市大荔縣)
19.郃陽縣 :位於西安府城東北300裡。本古有莘國,戰國時為魏國合陽邑。先秦置縣,漢時以在郃水之陽稱郃陽縣。(今渭南市合陽縣)
20.澄城縣 :位於西安府東北270裡。本為春秋時晉徵邑。先秦置北徵縣,漢為徵縣,因徵澄同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始置澄城縣。(今渭南市澄城縣)
21.白水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240裡。春秋時名彭衙。秦朝置白水縣,以境內有白水河而得名。(今渭南市白水縣)
22.韓城縣: 位於西安府城東北390裡。本古梁國,戰國初為魏少梁邑。秦置夏陽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置為韓城縣,以古韓國為名。(今韓城市)
23.華陰縣: 位於西安府東270裡。戰國魏陰晉邑,秦惠文王六年更名寧秦縣,漢高帝八始置華陰縣,以在華山之陰而得名(今華陰市)
24.蒲城縣 :位於西安府東北200裡。春秋稱賈國,秦置重泉縣,西魏改縣曰蒲城,以縣東有蒲池,而取以為名。(渭南市蒲城縣)
25.同官縣 :位於西安府北180裡。以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置為銅官縣,民國三十五年,以同官與潼關音同易混,改為銅川縣。(今銅川市印臺區)
26.富平縣 :位於西安府東北120裡。先秦置頻陽縣, 東漢末年遷寧縣富平縣於此,取「富庶太平」之意。(今渭南市富平縣)
27.武功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140裡。原為古邰國,堯封后稷之地,秦置美陽縣,北周建德三年改美陽置武功縣,以縣有武功山而得名。(今鹹陽市武功縣)
28.永壽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170裡。秦漢為漆縣地,西魏置廣壽縣,北周大象元年改名永壽縣,以縣在永壽原西,故而得名。(今鹹陽市永壽縣)
29.淳化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130裡。秦置雲陽縣,宋太宗淳化年設淳化縣,以年號得名。(今鹹陽市淳化縣)
30.三水縣: 位於西安府西北220裡,周為郇國,秦置栒邑縣, 因境內栒原得名,北魏改置三水縣,以縣有羅川谷,三泉並流而得名。 民國時期因與廣東省三水縣重名,復名栒邑縣(今鹹陽市旬邑縣)
31.長武縣 :位於西安府城西北八十裡300裡。秦時鶉觚縣地。宋鹹平四年置長武縣,以縣治所長武城而得名。(今鹹陽市長武縣)
明朝西安府,轄域基本上相當於今天西安、鹹陽、渭南、銅川4市和商洛市部分區縣。清朝繼續沿用明朝的西安府名,轄域變成15縣1州2廳。到了民國初年西安府變為關中道,轄域變成41縣。民國1928年設立設立西安市,解放初年西安市轄12個區,到1983年穩定為7區6縣,直到今日的11區2縣。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裡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