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鳳凰古城遊玩攻略(自駕湘西吉首鳳凰古城印象記)
2023-07-10 23:50:17 5
說起湖南旅遊名勝來真是多的數不勝數,但是如果具有鮮明特色並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的景點的話,那湘西的鳳凰古城應該算是湖南著名的美景之一。記得2006年「五一」黃金周期間,記者參與了一次北京愛車陽光汽車俱樂部組織的「自駕湖南」遊活動,期間先後前往張家界、芙蓉鎮、鳳凰古城及長沙。鳳凰古城是湖南自駕遊的倒數第二站,但是其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無不給記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美麗的鳳凰古城(攝影:馮贛勇)
2006年5月4日,愛車陽光「五一」自駕遊車隊結束了芙蓉鎮的觀光,於中午時分順利抵達鳳凰古城。鳳凰古城是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吉首市的一個古老的縣城。鳳凰城四面青山環抱,風景秀麗。古老的建築錯落有致;青石板的街道縱橫交錯。
古城沱江風情(攝影:馮贛勇)
鳳凰古城東嶺迎暉、南華疊翠、山寺晨鐘、龍潭漁火、奇峰挺秀、蘭徑樵歌、梵閣回濤、溪橋夜月等「八大景」造就了山城的靈氣和秀色。
觀光鳳凰城(攝影:馮贛勇)
山城邊沱江沿岸的吊腳樓鱗次櫛比,喧囂的北門碼頭,婦女捶衣的杆聲,來來往往的小船,苗家姑娘亮麗動聽的歌聲,這一幕幕生動的景象,構成了鳳凰古城的一幅獨特美麗的民俗風情畫卷。
洗衣的苗族老人(攝影:馮贛勇)
鳳凰古城曾走出過鄭國鴻、熊希齡、沈從文、黃永玉、李振軍等許多的名人雅士。其中,他們的一些歷史遺蹟,至今令前來這座古城的遊客們瞻仰。而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正是這裡濃濃醉人的美麗的傳說中的一個縮影。
沈從文故居(攝影:馮贛勇)
鳳凰是吉祥美麗的象徵。但是「五一」黃金周中的鳳凰城,卻沒有留給記者特別美麗的印象。先不說古城的街道和沱江兩岸到處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的場面。單是這裡旅遊環境的一些雜亂無序,令記者感到有些遺憾。
江畔風光(攝影:馮贛勇)
例如在古城中,類似「公廁每次使用一元」的標示比比皆是。98元一張的套票,憑有效證件給軍人、70歲以上的老人、學生的優惠票為92元。鳳凰城旅遊部門在「五一」黃金周期間的如此「大放」,真令人感到尷尬與無奈……
沱江景色(攝影:馮贛勇)
但是即來之則安之,不管有什麼不快,觀光遊覽這座古城才是最重要的。陪同的張家界國旅導遊葉檢軍告訴記者:鳳凰城內主要由熊希齡故居、沈從文故居、楊家祠堂、黃永玉畫室、沱江泛舟、虹橋觀景等景觀組成。特色食品中,張氏薑糖應是鳳凰古城最為著名的風味食品之一。
北門碼頭(攝影:馮贛勇)
此外鳳凰城外的南長城也是一個很著名的古蹟。鳳凰發現的苗疆長城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全長190公裡,明清以來,苗疆長城上的石塊不斷地被當地人拆去建房、壘坎。今天只能看到時斷時續的城牆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
小小木船江中遊(攝影:馮贛勇)
在鳳凰城,車友們先後參觀了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等景點,之後登上了鳳凰城的城牆。在古城牆上居高臨下,可以環顧俯瞰鳳凰古城的景致。特別是沱江的秀美風光盡收眼底。
北門城樓(攝影:馮贛勇)
鳳凰城牆據史料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修建的。最初是磚制城牆;到了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城垣用粗紋質堅的紅砂石塊加固,成為一條周長四華裡,高一丈五尺,厚二丈有餘的堅固城牆。
與車友江畔留影(攝影:林嵐)
城牆東西南北四面,分別開有「升恆」、「靜瀾」、「阜城」、「壁輝」四個城門,上設城垛以利於防守。格局十分緊湊。
鳳凰古城風光(攝影:馮贛勇)
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從西門至北門擴建了筆架城,建立了一座炮臺。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西門外又加建了一圈「城」,並增開了一扇城門,名「勝吉門」。
從江畔竹樓裡望去(攝影:馮贛勇)
這座城池的修建,先後歷時二百多年方得完善,與城西北的高山峻岭中長達三四百裡的「邊牆」互相呼應,組成了嚴謹的防禦體系。
沱江吊腳樓(攝影:馮贛勇)
鳳凰古城最具特色的就是城內的青石板小路和沱江兩岸的吊腳樓。順著城牆走到東門城樓下來,鑽過城門洞,向西穿過一段青石板鋪就的熱鬧的風味小吃街巷,就來到了虹橋。
鳳凰古城虹橋(攝影:馮贛勇)
登上虹橋,從窗外望去,那些曾經在影視作品或報刊上見到的最為典型的鳳凰城美景立刻映入人們的眼帘。波光掠影的沱江蜿蜒曲折地靜靜流淌。
鳳凰古城萬名塔(攝影:馮贛勇)
川流不息的沱江沿岸是望不到頭的吊腳樓。江邊每座吊腳樓上都懸掛著紅色的燈籠。江中是川流不息的遊船,樓後是連綿不斷的青山,好一幅青山綠水的風光美景。
體驗土家族風情(攝影:林嵐)
吊腳樓群坐落在鳳凰古城東南的回龍閣,前臨古官道,後懸於沱江之上,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鬱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吊腳樓是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築,如今還居住著十幾戶人家。
近觀吊腳樓(攝影:馮贛勇)
沱江岸邊的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據說是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穿鬥式木結構,具有鮮明的隨地而建的特點。
俯瞰吊腳樓 (攝影:馮贛勇)
吊腳樓上層寬大,下層佔地很不規則;上層製作工藝複雜,做工精細考究,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杆及門窗;下層不作正式房間,但吊腳下部分均經雕刻,有金瓜或各類獸頭、花卉圖樣。上下穿枋承挑懸出的走廊或房間,使之垂懸於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沱江泛舟(攝影:馮贛勇)
鳳凰城的自然美景確實獨樹一幟。難怪車隊中一號車會員小劉,在隨車隊抵達張家界後的第二天,就驅車先行來到了這裡。
迷人夜色(攝影:馮贛勇)
小劉對記者說,來湖南前我就在網上預定了江邊的樓舍下榻。清晨起床後望著窗外的美景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晚上江邊的燈火也十分漂亮。不僅吊腳樓的燈籠點了起來,而且吊腳樓下開的一些飯館也是燈火輝煌,江中還飄動著星星點點的荷花燈,的確是美極了……
與車友泛舟(攝影:劉生泉)
車友們在沱江泛舟,是來鳳凰城的一個最為快樂、開心的遊覽項目。乘著苗家艄公用竹槁划動的蓬帆船順著沱江而行。沱江的水不深,但清澈碧綠,江中的水草順水飄搖。沱江泛舟,近觀是連綿不斷的吊腳樓,遠眺是綠色鋪滿的群山起伏,江中還時有苗家小妹邀你共同歡歌,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沱江上的遊船(攝影:馮贛勇)
遊客登岸後如要過江,東可以走上能觀景下可購物的虹橋,西可以走用木板搭成半米寬的「跳巖」,以及用石塊鋪就的「跳跳巖」。
沱江上的小激流 (攝影:馮贛勇)
沱江跳巖,位於鳳凰古城北門外沱江河道中。跳巖全長100米。共有15個巖墩,依次橫列在沱江河床上。巖墩均用紅砂塊石修砌,墩與墩之間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鋪,木板再用鐵鏈捆牢,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樁上,防洪水衝走。
沱江跳巖(攝影:馮贛勇)
而與此相距不遠處,還有兩條一高一矮的「跳跳巖」。由數十塊石墩組成的「跳跳巖」,為過江的人們帶來了某些難得的情趣。尤其是互遇對面來客之時,那一躲一讓,一上一下之間充滿了理解、關愛與和諧。
古城商街(攝影:馮贛勇)
登岸後漫步鳳凰城不寬的街道,兩旁富有民族韻味的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有扎染、蠟染、紙紮、玻璃吹畫,印花布店、銀飾作坊。有趣的是,很多店鋪門口掛的招牌都是印染布做的。鳳凰古城一行,儘管有少許的遺憾,但是極富特色的民族風情與自然景色還是留下了很深的美好印象。(圖文:馮贛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