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修建年代地圖(歷史尋蹤移民城市灌縣)
2023-07-10 23:53:12 21
歷史尋蹤:移民城市灌縣
王克明(都江堰檔案局)
生活在和平時期的我們是幸運的。歷史上的古城經歷了多次劫難。四川歷史上歷經過多次大移民。第一次是在秦滅蜀、巴之後,秦移民萬家入蜀,約四、五萬人;第二次是從西晉末年開始,全國性的北方人口南遷,在此期間,鄰近四川的陝西、甘肅移民大量從秦嶺進入四川;第三次在北宋初年,又發生了全國性的北民南遷,在這個時候,陝、甘移民入川。
宋末元初,蒙古鐵騎踏進中原,巴蜀軍民奮起反抗,堅持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抗蒙戰爭。蒙古軍先後三入成都。蒙古大汗蒙哥於公元1258年率主力親徵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川時受傷,於元憲宗九年(公元1259年8月)死於合川釣魚山上。長期的拉鋸戰使「蜀人受禍慘甚,死傷殆盡,千百不存一二」。兵燹所過,城鄉殘破,幾成丘墟,人口急劇減少。「青城、導江毀於其時」。至元初,永康軍及青城、導江二縣(屬地相當於今都江堰市)總共有居民八百戶,按當時每戶四至五人計算,全縣人口不足4000人。由於戰爭的破壞,至使渠堰堵塞,田地荒蕪,野無煙火,縣城的冷落可想而知。於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合併兩縣及永康軍為灌州,屬成都路。「元末(公元1351—1367年)大亂,湖、湘之人往往相攜入蜀。」
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灌州為灌縣。
灌縣縣治所在地也稱「灌縣城」,一直沿用到1988年灌縣撤縣建都江堰市,灌口鎮為市治所在地。
國初期,灌縣縣城基本上保持清末的模樣,沒有多大的變化,城牆內外有大小街道14條,城牆內8條,城牆外6條。大小巷6條。城區居民8723戶,是清朝康熙六年時全縣居民總戶數的近5倍。民國十八年(1929年)開始分期整修街道,加寬道路,街名也有所變更。主要街道太平街、東正街、南正街、朱紫街的街心寬為一丈八尺,人行道四尺;井福街、文廟街、縣署街、瑞蓮街、書院街、大北街的街心寬度為一丈二尺,人行道三尺。其他街道街心寬度依次有一丈、八尺。
明末清初,戰亂頻仍,農民起義軍張獻忠攻佔四川,大肆屠戮,灌縣城毀於兵火。戰亂初定後,外籍移民和漢族軍丁落籍,漸有人煙。至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成都州縣始設官」。馬璣到任灌縣知縣後,招撫流亡,修葺公署城垣,在廢墟上重建縣城,形成集市。至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有承糧花戶1262戶,總人數不足五千人。平原地區先後形成村落和場鋪。
湖廣填四川:江西客家人移民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從雲南兼併四川,舉兵反清,四川重罹戰火。八年後,戰亂初定,清政府分道設官,灌縣隸屬川西道。戰亂平定後,康熙帝三次下詔,大舉向四川省移民。灌縣城移民以湖廣、江西為最多,亦有少量貴州籍和川東北一帶蜀民。至清康熙末年(公元1760年),灌縣已擁有較大的村民交換場——村市21個,後來稱「場」。城區有3個較大的村市,即東街、太平街、河街子至白沙等地,後來亦陸續發展成為街市。
傅榮沐:四川菸草引種第一人
清雍正、乾隆兩朝,來灌的外籍移民和經商者又有了大量增加,由於百姓安居,繁衍生息,逐步富裕,各自擁有田產、房產和商行,「懷故土而會館興」,縣城內先後修建了代表九個省籍的7處會館。鄉村亦建有31處會館,成為定居之同籍鄉人「歲時聚宴之所」以及接待安置同籍來灌流落鄉人的客棧。如今,走在都江堰市街頭,如若要問現在的灌縣居民祖籍何處?有99%的人會回答「湖廣填四川」時來的。
灌縣南橋1917
移民在四川建設新的家園(塑像)
附:湖廣填四川
文圖/宏銘談論生活
成都一直以來就是四川的政治、經濟中心。因此一一直都是各方勢力角逐的重點地區,尤其是從明朝開始一直到康熙初年,成都一直處於兵荒馬亂的境地,許多百姓不得不逃離家園,藏匿於山林之中。
清朝統治以後,為了恢復四川人口,實施了「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幾十年以後四川的人口終於得以恢復。
成都也因為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成為了大批移民的進入四川的首選之地。
在成都平原上大批的移民將荒地變成了沃土,並在此繁衍生息。
到1908年的時候,根據四川巡警道統計,成都城市人口為63206戶,299149人,這裡面還不包括外來學生,工人以及在少城內駐防的八旗人口。
1718年康熙平定準噶爾以後,滿蒙旗兵及家屬5000多人駐防成都,八旗駐防正式設置。(成都少城)
為了保持八旗的戰力,推行所謂的祖宗體制,限制旗人只能當兵或做官,不允許旗人從事務農工商。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修建少城,在成都將滿漢隔離開來,並在少城內禁止漢人進入。(成都少城)
在清朝的成都漢人居住的大城內熙熙攘攘,接踵摩肩,而在滿人居住的少城內則街道空曠,格外清幽。(成都少城)
成都這樣的「雙城記」一直到1908年隨著清朝設立變通旗制處才開始改變,到1909年的時候,漢人在成都少城誒開設了第一家餐館「聚豐餐館」。
等到了1911年時,成都官員的奏摺中則明確寫道:「從前滿漢城區別內外,今則夜不閉關,庶免阻礙,巡警相助共保治安。既無畛域之分,且有交通之便,於旗務前途不無裨益。」
一直到1911年12月23日,通過談判成都城內的「雙城記」才正式宣布結束。
文圖來源《歷史》如有涉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