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國趙奎娥年輕照(與陳寶國戀愛8年)
2023-07-11 19:13:37 2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點擊上方「關注」一起抒寫更多溫暖的故事。
《古豔歌》裡說:「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可喜新厭舊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在紛繁複雜的娛樂圈,分手離婚就好似家常便飯,而且動不動就上熱搜,感覺婚姻就是兒戲,
但是也有一些老戲骨夫妻始終不離不棄。
趙奎娥和陳寶國就是如此,終其一生他們只愛對方。
從校園到婚紗,他們相愛了8年,從婚紗至今他們相依相守了39年,兒子陳奕丞都38歲了,這對老夫妻都還是手牽手出行,讓人好不羨慕。
說起陳寶國,大家都很熟悉,
他是國家一級演員,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出道四十多年演了上百部經典影視劇作品,
比如《大宅門》《漢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茶館》《北平無戰事》《老農民》《老酒館》《湄公河大案》等,他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演員。
他曾三次榮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兩次奪得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兩次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
他是演藝圈中演技、口碑齊備的了不起的好演員。
相對陳寶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作為同班同學的妻子趙奎娥也毫不遜色。
她先後出演了《人到中年》《假臉》《昨夜的月亮》《女子戒毒所》《石門情報站》等劇,
獲得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配角、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等獎。
如果不是她的重心在教學和家庭上,趙奎娥的成績不會比陳寶國差。
趙奎娥,1956年生於山東省煙臺市一個條件不錯的家庭,原本父母是想把她培養成一名大家閨秀,但偏偏從小就喜歡體育運動。
尤其喜歡遊泳和打桌球,於是父母換路線,準備給她培養成一名合格的運動員。
要知道要成為一名運動員,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別人在玩時你在訓練,所以從小趙奎娥也吃了不少苦頭。
但那時她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
如果就按照這樣的路線發展下去,趙奎娥或許會成為一名遊泳健將,
也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桌球運動員,成為演員是她從來沒有想過的事。
但命運就是這麼神奇,在趙奎娥18歲那年,鄰居見她出落的越發青春靚麗便慫恿她報考戲劇學院,未來她一定會成為大明星。
趙奎娥有些心動,或許那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於是她同時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
趙奎娥也很優秀,兩個院校的錄取通知書她都收到了,最終她選擇了中央戲劇學院。
在這裡,趙奎娥開啟了她全新的不同的人生,在這裡她遇見了要跟她攜手一生的人。
趙奎娥以前沒想過除了專業以外的東西,她一心撲在自己的熱愛裡,包括進入中戲,她也是一心只想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只是她沒想過,不代表別人也這麼想。
18歲的趙奎娥一頭烏黑髮亮的長髮,一張小臉蛋精緻又漂亮,班上很多男同學都悄悄愛慕著她。
陳寶國與趙奎娥同歲,他原本也是一個「書呆子」,只想把心思放在學校表演和提高演技上,鮮少關注女同學。
但是一次搭戲,讓他發現自己好像動了心。
有一次,戲裡要排練話劇《雷雨之前》,好巧不巧,趙奎娥和陳寶國成了搭檔。
原本兩個只專注學習的人,在這次排練中發現彼此不僅僅是外表長得好看,對待學習和事物都一樣的認真。
陳寶國悄悄對趙奎娥動了心,趙奎娥自然也是對長相帥氣、剛毅的陳寶國有好感,但在那個年代談情說愛這件事,人們還是羞於啟齒。
比起陳國寶的心動,趙奎娥的好感還不至於讓她心神不寧。
可陳寶國就不一樣了,他一邊心動,一邊又不敢表白,同時又擔心她被別人「搶」走了。
那怎麼辦呢?
他突然心生一計,向班裡的男同學宣布:「我喜歡趙奎娥,她是我的,誰也不許跟我搶。」
原來陳寶國的霸氣是從那時候就開始的,經他這麼一說,同學們也很講義氣,非但不跟他搶,還有意無意地撮合他們。
原本趙奎娥就很欣賞陳寶國在表演上的創造力和爆發力,在同學們的「助攻」下,兩人順理成章地就成了一對戀人。
他們是彼此的初戀,志同道合,確認關係後,依然將心思放在學業上。
畢業後,陳寶國跟演員劇團籤約,成為了一名演員;
趙奎娥則以優秀的成績考入該系表演師資班繼續深造,兩年後畢業,她成了中戲的一名青年教師。
那時候陳寶國雖然籤約成為了一名演員,但那幾年卻是無戲可演。
而趙奎娥從中戲畢業後,便在《楊開慧》、《李爾王》等十幾部中外名劇中擔任女主角,
而後,在中戲當教師之餘,趙奎娥開始涉足影視界,
憑藉濃厚的舞臺功底,她一下接演了《青春似火》《人到中年》《假臉》《昨夜的月亮》等影視劇的拍攝中,
並且憑藉《昨夜的月亮》提名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事業不見起色的陳寶國當時在趙奎娥是有些自卑的,他甚至都不敢在朋友面前說趙奎娥就是他的女朋友。
心細的趙奎娥自然關注到了他這一點,她在他身邊暖心安慰他:
沒事的,你就是差一個機會,有的人會跑得快一點,有的人會慢一點,但不管怎樣我都會一直在你身邊。
有了心上人的鼓勵,陳寶國不再鬱鬱寡歡。
1982年,他便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高峰,當時從未演過電視劇的他被王扶林選中,出演《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男主角,該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該劇播出後收到不少好評,獲得第一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連續劇獎,
陳寶國憑藉叛逆工人「劉思佳」獲得首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並且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青春偶像。
陳寶國紅了,他被更多人看見了,
同時他那張菱角分明的臉自然也收穫了不少女粉絲的喜歡,甚至有人展開了對他的追求。
但陳寶國都不為所動,因為他只愛一人。
心動的是她,只鍾情於她。
陳寶國走紅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趙奎娥求婚,
1982年兩人結束了八年的愛情長跑,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次年,他們的兒子陳月末(後改名陳奕丞)在北京出生,由於趙奎娥陳寶國工作都挺忙,兒子只能由爺爺奶奶照顧。
一家三口
04 演員風光背後的心酸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演員掙錢多,來錢快。
但是在那個年代,拍戲是演員的本職工作,沒有額外的片酬,陳寶國與妻子也是靠工資生活,雖然他們的職業聽上去風光無限,但背後的心酸苦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那時候他們一家住在筒子樓裡,與鄰居共用廚房、洗手間,而且因為拍戲周期長,一走就是三五個月的時間,根本照顧不到家裡。
長期這樣分離下去,肯定不行,一拍戲兩個人都出去,家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也不放心,
後來經過商量,為了更好地照顧到家裡,趙奎娥主動減產當起了陳寶國的賢內助,她將家裡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打理得有條不紊。
這樣陳寶國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藝事業中去。
拍《大宅門》時,陳寶國的父親生病住院,他為了不影響劇組進度無法分身,趙奎娥一個人擔起了照顧公公的重任,她忙前忙後,毫無怨言。
當然,這些陳寶國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他平時很少對趙奎娥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在第30屆電視劇飛天獎頒獎禮上,輪到陳寶國發表獲獎感言時,
他激動地說:「奎娥,我愛你。」
這短短的五個字,飽含了他們對彼此的深情與愛護。
那一年,他們相愛了整整41年,如今他們已經牽手走了差不多半個世紀,他們依然愛得濃烈。
任憑時光流轉,他們眼裡只有對方,只有彼此的細水長流,一生一世一雙人,不離不棄長相守,我想這才是愛情最好的寫照。
05 明星兒子是「心病」其實,兒子陳月末應該是他們夫妻的驕傲。
雖然出生在演藝世家,但小小的他並沒有過多地享受到父母的愛護,14歲便獨自出國留學了。
說來,送他到英國留學也是趙奎娥陳寶國夫婦的良苦用心,因為他們都是演員出身,知道當演員的不易和艱辛,他們不想兒子將來也當演員。
在兒子留學期間,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每周只能給他提供五英鎊的生活費。
陳月末也很懂事,他在不耽誤學習的同時通過各種勤工儉學,一周能掙40多鎊,在英國的14年,陳月末讀的是理工專業——機械工程,和表演是完全不搭邊的。
本科畢業後他又完成了碩士學業,28歲那年他帶著研究生文憑回國了。
回國之後,陳月末嘗試了很多工作,文化公司做策劃,設計公司畫圖紙,進北京電視臺當實習主持人。
幹過這麼多工作之後,他發現自己還是最愛表演的,他的骨子裡遺傳了父母的藝術基因,
後來他又進入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導演專業,父母知道他的選擇後也決定尊重他,而且陳寶國也開始借用自己身邊的資源磨礪兒子。
2012年,陳寶國主演《智者無敵》,他介紹兒子到劇組擔任導演助理,說是導演助理,實際上就是做整理劇本、端茶遞水的活兒。
後來有一次,陳月末在劇組看到通告欄裡在招一個叫「貓爪」的龍套角色,他看到之後對這個人物塑造很有自己的想法,便主動找到導演,希望能給他一次機會,只要三天,不行就換人。
沒想到戲拍出來,導演覺得不錯,影視公司也覺得還可以就與他籤約了,
機緣巧合之下,陳月末還是進了演藝圈,當然陳寶國事先是不知道的,直到這場戲拍完他才知道,最後他與兒子進行了一場對話,陳月末也告訴了父親自己要做演員的決心。
苦和累他都不怕,他就怕自己不能做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
陳寶國深知能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原本不讓兒子當演員是不想他那麼辛苦,他既然不怕,那就支持他吧。
「上陣父子兵」,隨後陳寶國就帶著兒子一起拍戲,兩人出演了《正者無敵》《義者無敵》等影視劇。
一開始陳月末並不被看好,覺得他就是靠父母的資源才得以踏入這個行業,
但這些年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先後演了《雪鷹》《黃金時代》《老農民》《龍門鏢局》《突擊再突擊》《老中醫》《山河月明》等多部影視劇,
從一名龍套演員成為了一名青年實力派演員。
陳月末成了父母的驕傲,與此同時也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因為這麼多年來他一心撲在事業上,無暇顧及個人問題。
如今他已經39歲還孤身一人,雖然在演藝圈裡這個年齡未成家的人多的是。
但是作為父母,趙奎娥和陳寶國還是希望兒子能早日有一個歸宿,組建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
可這些年,他們從未見兒子交女朋友,也未曾見他帶女孩子回家,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們開始催婚,但每次陳月末都說不急。
作為父母,怎麼能不著急呢。
趙奎娥和陳寶國是從校園到婚紗,這麼多年來他們相互照應,彼此成就,知道生活有諸多不易,而兒子一個人打拼,他們自然是希望也能有一個人能陪著他,支持他。
實際上看著父母恩愛,他們一路走來的點滴,陳月末自己也希望有那麼個人,像媽媽陪著爸爸那樣陪著自己,牽手就是一生。
可愛情發生的機率太小了,他不是不想談,而是一直未遇見合適的人。
面對父母的催婚,陳奕丞有些懊惱,可是對於已經65歲的父母來說,他一天不成家,他們就多擔心一天。
可憐天下父母心,想想確實也是,對年邁的父母而言,除了想享受天倫之樂之外,
最主要的是他們擔心自己有一天不在了,留下兒子孤身一人,該怎麼辦。
但對於孩子而言,又不想將就,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尤其是有這樣一對恩愛父母的榜樣在前,想要再找到像他們一樣相愛的人,談何容易。
不過,中國也有句古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為人父母者,不管多愛孩子,都難以陪伴孩子度過一生;
不管怎麼替孩子操心,有時也難以改變他們這一代的選擇,能給的只是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希望趙奎娥陳寶國夫婦身體健康,兒子陳奕丞早日結束單身生活,了了父母的心願。
最後分享趙樸初先生在《寬心謠》裡寫的一段話,
願人到中年的每一個你都能放下牽掛,樂得逍遙: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文|一一
圖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