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11:56:41 2
專利名稱: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千斤頂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具有頂升限位功能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
技術背景現有具有頂升限位功能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結構是,如圖1所示,具有一個油缸的缸體la,所述缸體內裝有活塞杆3a,活塞杆3a上部的外端通過螺紋連接一個鎖圈 4a,當活塞杆3a頂出後,鎖圈如通過與活塞杆3a的螺紋連接可防止活塞杆3a縮回油缸, 防止活塞杆卸壓或意外卸壓造成頂壓物喪失頂壓。發生意外。這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要在活塞杆3a的上部的外端設置較長的一段螺紋,缸體內還設有一密封塊7a,使密封塊7a 和缸體Ia形成密封的油腔,油腔的頂部設有第一快速接頭5a,油腔的底部設有第二快速接頭6a,若使活塞杆3a上升,從第二快速接頭6a進油,油壓頂著活塞杆3a上升,若使活塞杆 3a下降,則從第一快速接頭fe進油,使活塞杆3a上面的油壓大於活塞杆3a下面的油壓, 此時,轉動鎖圈如使活塞杆3a下降,便可以反向打開第二快速接頭6a,從而使油可以從第二快速接頭6a流出,此時,再轉動鎖圈如便可以使活塞杆3a下降,採用這種結構,為了保證活塞杆3a和缸體Ia及密封塊7a的密封連接可靠,螺紋部分不能縮回缸體內,也即活塞杆3a與密封塊7a連接的部分為光滑的,而光滑的這段部分不能作為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行程。因此,使得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總高度過高,造成佔用空間較大,使用材料較多,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高度較低、佔用空間小,成本較低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它包括內設有第一油腔的缸體,所述缸體內裝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頂部裝有頂盤,第一活塞杆的外端通過螺紋連接一個鎖圈,所述第一活塞杆內部設有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內設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下端與缸體底部固定連接,第二活塞杆內設有上端為底、下端為口的盲孔,所述盲孔內與第二活塞杆側面的第二油腔連通,所述缸體的底部設有與第一油腔連通的第一快速接頭,所述缸體的底部還設有與盲孔連通的第二快速接頭。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在裝有頂盤的第一活塞杆的內部設第二活塞杆,缸體的底部設有與第一油腔連通的第一快速接頭,所述缸體的底部還設有與油孔連通的第二快速接頭。若使第一活塞杆上升時,油從第一快速接頭進入第一油腔,油壓便可頂住第一活塞杆,使第一活塞杆上升,若使第一活塞杆下降時,控制油從第二快速接頭進入,通過第二活塞杆內的盲孔進去第二油腔,而由於第二活塞杆固定在缸體底部,因此,當第二油腔中的油壓大於第一油腔時,第一活塞杆下降,便可使第一快速接頭反向打開,使第一油腔內的油從第一快速接頭流出,此時轉動鎖圈便可使第一活塞杆下降。這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不需要在第一活塞杆的外端設置光滑的部分來保證第一活塞杆和缸體的密封,因此,相同行程的採用這種結構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總高度較低,佔用空間小,成本較低。作為改進,所述第一活塞杆頂部設有一圓槽,所述槽內裝有球座及與球座連接的球頭,所述球頭的頂部固定有頂盤,所述槽的槽口處設有用於將球頭限位在槽內的環形限位塊。採用這種結構,頂盤可以依靠球頭與球座的配合在一定範圍內做萬向活動,從而保證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傾斜時頂盤的平穩。作為改進,所述鎖圈的外周裝有撥杆。裝有撥杆,可使轉動鎖圈更加省力。作為改進,所述油缸的頂部裝有溢流閥,所述溢流閥與第一油腔連通。裝有溢流閥,當第一活塞杆上升過高,活塞底部超出溢流閥時,第一油腔中的油便可從溢流閥流出, 防止第一活塞杆上升過高,保證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安全性。
附圖1是現有技術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第一活塞杆運行到中部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第一活塞杆運行到底部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現有技術中1a、缸體,2a、油腔,3a、活塞杆,4a、鎖圈,5a、第一快速接頭,6a、第二快速接頭,7a、密封塊;本實用新型中1、缸體,2、第一油腔,3、第一活塞杆,4、鎖圈,5、第二油腔,6、撥杆, 7、第二活塞杆,8、盲孔,9、第一快速接頭,10、第二快速接頭,11、油道,12、溢流閥,13、球座, 14、球頭,15、頂盤,16、環形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它包括內設有第一油腔2的缸體1,所述缸體1內裝有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杆3可在第一油腔2內滑動, 第一活塞杆3頂部裝有頂盤15,第一活塞杆3的外端通過螺紋連接一個鎖圈4,所述第一活塞杆3內部設有第二油腔5,所述第二油腔5內設有第二活塞杆7,第二活塞杆7在第二油腔5內滑動,所述第二活塞杆7的下端與缸體1底部固定連接,第二活塞杆7內設有上端為底、下端為口的盲孔8,所述盲孔8內與第二活塞杆7側面的第二油腔5連通,第二活塞杆7 的側面設有連通盲孔8和第二油腔5的油道11,所述缸體1的底部設有與第一油腔2連通的第一快速接頭9,所述缸體的底部還設有與盲孔8連通的第二快速接頭10,第二快速接頭 10通過盲孔8及油道11與第二油腔5連通。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若使第一活塞杆上升時,油從第一快速接頭進入第一油腔,油壓便可頂住第一活塞杆的下端,使第一活塞杆上升,同時通過螺紋連接的鎖圈,轉動鎖圈,由於鎖圈與第一活塞杆的螺紋連接,可以阻止第一活塞杆下滑,若使第一活塞杆下降時,控制油從第二快速接頭進入,油通過第二活塞杆內的盲孔進去第二油腔,而由於第二活塞杆固定在缸體底部,因此,當第二油腔中的油壓大於第一油腔時,便推著第一活塞杆下降,從而使第一油腔內的油壓增大,便可使第一快速接頭反向打開,使第一油腔內的油從第一快速接頭流出,此時轉動鎖圈便可使第一活塞杆下降。這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不需要在第一活塞杆的外端設置光滑的部分來保證第一活塞杆和油缸的密封,因此,相同行程的採用這種結構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總高度較低,佔用空間小,成本較低。作為改進,所述第一活塞杆3頂部設有一圓槽,所述槽內裝有球座13及與球座13 連接的球頭14,所述球頭14的頂部固定有頂盤15,所述槽的槽口處設有用於將球頭13限位在槽內的環形限位塊16。採用這種結構,頂盤可以依靠球頭與球座的配合在一定範圍內做萬向活動,從而保證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傾斜時頂盤的平穩。作為改進,所述鎖圈4的外周裝有撥杆6。裝有撥杆,可使轉動鎖圈更加省力。作為改進,所述缸體1的頂部裝有溢流閥12,所述溢流閥12與第一油腔2連通。 裝有溢流閥,當第一活塞杆上升過高,活塞底部超出溢流閥時,第一油腔中的油便可從溢流閥流出,防止第一活塞杆上升過高,保證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的安全性。
權利要求1.一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它包括內設有第一油腔⑵的缸體(1),所述缸體⑴ 內裝有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杆C3)頂部裝有頂盤(15),第一活塞杆C3)的外端通過螺紋連接一個鎖圈G),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活塞杆(3)內部設有第二油腔(5),所述第二油腔(5)內設有第二活塞杆(7),所述第二活塞杆(7)的下端與缸體(1)底部固定連接,第二活塞杆(7)內設有上端為底、下端為口的盲孔(8),所述盲孔(8)內與第二活塞杆(7)側面的第二油腔( 連通,第二活塞杆(7)的側面設有連通盲孔(8)和第二油腔(5)的油道 (11),所述缸體的底部設有與第一油腔( 連通的第一快速接頭(9),所述缸體(1)的底部還設有與盲孔(8)連通的第二快速接頭(10),第二快速接頭(10)通過盲孔(8)及油道(11) 與第二油腔(5)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活塞杆(3) 頂部設有一圓槽,所述槽內裝有球座(1 及與球座(1 連接的球頭(14),所述球頭(14) 的頂部固定有頂盤(15),所述槽的槽口處設有用於將球頭(1 限位在槽內的環形限位塊 (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其特徵在於所述鎖圈的外周裝有撥杆(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其特徵在於所述缸體(1)的頂部裝有溢流閥(12),所述溢流閥(12)與第一油腔(2)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它包括內設有第一油腔的缸體,所述缸體內裝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頂部裝有頂盤,第一活塞杆的外端通過螺紋連接一個鎖圈,所述第一活塞杆內部設有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內設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下端與缸體底部固定連接,第二活塞杆內設有上端為底、下端為口的盲孔,所述盲孔內與第二活塞杆側面的第二油腔連通,所述缸體的底部設有與第一油腔連通的第一快速接頭,所述缸體的底部還設有與盲孔連通的第二快速接頭。這種雙作用機械自鎖千斤頂高度較低、佔用空間小,成本較低。
文檔編號B66F3/30GK202201677SQ201120316759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4日
發明者楊自建, 王九 申請人:寧波賽維思機械有限公司